函数的概念及其三种表示方法的研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045416220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函数的概念是从广泛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来的,在当今社会应用广泛,在数学,计算机科学,金融,IT等领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函数这一概念从提出到如今渗透到数学的各个层面,都在数学学科中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有关函数的知识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高中进一步学习幂函数、对数函数和指数函数,以及解析几何中直线、圆锥曲线等知识的基础,函数知识又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工具。
  函数的知识如此重要,但是,很多学生感觉到学习函数很困难,在对我校120名同学的调查中,有20名同学对函数的感受是“太难了”,有68名同学对函数的感受是“有点难”,有32的学生对函数的感受是“挺容易的”。“太难了”占到的比例是16.7%,“有点难”占到56.7%。在感受到“太难了”或“有点难”的88名同学中,有36名同学认为是函数的概念很难,所占比例是40.9%.
   因此,本文对函数的专题研究,主要围绕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方法来开展。
  一、图象法
  关于函数图象,初中数学课本八年级下册(北京版)中给出了函数图象的做法:把一个函数的一个自变量的值,和它所对的因变量的值分别作为一个点的横纵坐标,就能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出相应的一个点,由所有这样的点组成的图形,就是这个函数的图象。
  回顾函数概念的发展史,探究函数概念的渊源,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学生遇到的困难具有历史相似性。比如,在历史进程中,从研究不变的量到研究变化的量经历了重重阻碍,伽利略反对“不变才是高贵的、完全的科学”的说法,从而受到罗马教皇的镇压,接受审判,被關进监狱,晚年凄惨。可见,当时要想让人们接受:“把变化的量作为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这种艰难也同样发生在了我们的学生身上。
  在2011年至2015年,以及2017年的6年里,北京中考数学试卷的最后一道选择题一度称为经典的难题类型,都是匀速运动的点到一定点的距离随时间或某一线段长度的变化而生成的图象问题。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研究变化的量,以及一个变化的量随另外一个变化的量而连续变化的情况,“变化的量”成为学生认知的困难,缺乏函数观念。
  函数图象,特别是连续变化的函数图象最能反应函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这种成依赖关系的变量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我们乘车出门,那么汽车上的计时表、速度表、里程表都是时间的函数;医院里,病人的脉搏、呼吸、体温等随病情的变化而变化,也是时间的函数,最能体现函数产生的社会需要。因此,不论是中考要求,还是社会需要,我们都要重视对学生函数观念的培养。
  二、列表法
  列表法,即用列表法来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列表法。图象法最能体现函数与自变量的“依赖关系”,那么最能体现函数概念的“对应关系”的是哪种方法呢?
  由于不是每个函数都能用表达式来表示,因此我做了图象法与列表法的一个对比小测试。我在本校初中部三个年级测试了2018年北京中考数学的第16题:
  在测试完这道题后,在没有任何讲解或学生交流的情况下,紧接着测试如下题目:
  这两道题其实是同一道题,只不过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函数表示方法,题目1是图象法,只不过图象是离散的一些点,题目2是列表法,用的字母符号更突出对应关系。
   对比测试结果显示:题目1的正确率低。初二和初三的学生正确率只有30%左右,初一学生由于没有学习函数的概念,正确率只有5%左右;题目2的正确率有了显著提高,初一和初二的学生正确率都超过了80%,初三学生的正确率接近90%。由此,得出结论:列表法比图象法能让学生更容易的发现函数的对应关系,那么最能体现函数概念的“对应关系”的是列表法。
  表格法最能让学生发现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对应关系”恰恰是函数概念的最本质特征。因此,我认为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发挥表格法在体现“对应关系”上的优势作用,重视列表法的教学。
  三、解析法
  初中数学课本八年级下册(北京版)中:用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来表示因变量的式子叫做函数的表达式。这种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称为解析法。
  那么为什用“解析”这两个字呢?其实,在几年前,初中各个版本的教材曾一度用“解析式”一词来表示含有自变量的代数式,而并非“表达式”。考察函数概念的发展演变史,不难发现,函数概念的萌芽伴随着解析几何的诞生,两者曾一度纠缠,混为一谈。
  其实,解析几何是先有的轨迹,也就是图象,后建立坐标系,求出的轨迹方程的。某些轨迹方程经过恒等变形,坐标变换,就成为了初中数学内容的函数表达式。因此,初中阶段对基础函数的教学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一个事实是:函数的表达式决定函数图象。
其他文献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的学习是主动的,是通过对外部信息的选择和加工主动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替代完成。“关注学生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课程标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强调“经历与体验”,提倡课堂开放,努力把课堂变成实现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主阵地。同样,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提出了教学过程最优化的理论。既在规
期刊
语文包含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项基本内容。语文的基本技能就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加强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训练。这四项基本功是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然而,课堂教学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听、读、写的训练,而忽视了“说”这一基本功的训练。  “说”是人们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最普遍、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表达方式。在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中,它将发挥
期刊
摘要:学校作为学生接受教育、洗涤心灵的重要场所,环境的优良与否对其成长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具备完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校园,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力量。对此,本文将结合农村小学发展的实际情况,针对校园文化建设与育人功能问题展开简要论述。  关键词:农村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实地走访发现,大部分农村小学对于校园文化的重视度不深,无论是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还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作文的自信心,要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在教学中,我感觉到大部分学生都觉得作文太难写,没有灵感,找不到素材,绞尽脑汁也不知道该写什么,对作文失去信心,不爱写作文,我觉得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与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作为语文教师的我深感作文教学工作的艰巨与困难。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作文,联系我的教学经历和
期刊
小学语文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使学生具有听说读写的能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内化的吸收;写作是运用,是外化的表达。阅读教学中适时地进行读写结合训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写作心理。我们把读写结合分为两种不同的性质,一种是外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后,摘抄其中的好词佳句,学习作者的写作顺序,并在习作中运用好这些词,或仿写文中句子的写法。另一种是内在的,即学完一篇课文之后
期刊
疫情以来,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我想了很多办法。其中就有一个影视赏析活动,毕竟教学对象是高一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字功底,我希望通过欣赏一些经典影视作品,促进学生的赏析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这一次,我给学生推荐了电影《楚门的世界》并要求为电影创作一篇续写,考虑到故事情节的需要,只要求了最低字数200字。《楚门的世界》是派拉蒙影业公司于1998年出品的一部电影。影片讲述了楚门——30年前奥姆尼康
期刊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我园开展的户外球类游戏以球类游戏为载体,而足球游戏以生动有趣的角色游戏、丰富器械游戏、团队合作游戏等为基本手段;以体能发展为目的,培养幼儿对足球的兴趣,促进幼儿走、跑、平衡、协调、灵敏等动作发展和培养幼儿认真、专注、不怕困难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关键词:解决;幼儿园;
期刊
摘要:立德树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本质要求。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关键,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教育的本质与规律,创新育人的途徑与方法,以信息化助力教育发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各方面和全过程,坚持素质教育,教育引导学生培养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崇尚
期刊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建筑遗产。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上形成了独特的建筑体系,在世界古代建筑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课将以城市轴线上的建筑为例简要梳理我国传统建筑的发展和成就,教学内容引证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实物记录资料图片等,通过欣赏与评述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建筑审美特点,思想内涵的探究学习兴趣,掌握中国传统建筑
期刊
摘要:在汉语拼音教学中,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经常被忽略,但在他们的学习中,汉语拼音不仅占有一席之地,而且经常遇到问题却无处解惑。本文以自身教学经验,结合学生实际,探究中高年级拼音教学现状并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拼音 中高年级 教学现状 解决方式  汉语拼音是学习汉字的工具,这一点毋庸置疑。在识字、学习普通话、查字典、排顺序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每一个刚入学的孩子第一学期都要掌握汉语拼音。《汉语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