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浪尖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ao66336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只有走在时代的前端,才有可能追赶上时代。但超前的步伐有时并没有那么好走,沿途会有无数白眼、指责甚至声讨……所幸,你也会有很多同行者。这些了不起的“弄潮儿”,他们行走在时代和舆论的风口浪尖,或自愿或被动,然而无论是以何种方式登上“潮头”,他们从未惧怕跌落,而是以非凡的耐心和昂扬的姿态继续刷新极限。
  《天生有罪》
  作者:特雷弗·诺亚
  译者:董帅
  出版: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品:未读
  1993年的某天,从一辆飞速行驶的小巴中,母亲将特雷弗粗暴地扔出车外,随后抱紧怀里的婴儿,紧跟着跳下了车。他们落地以后,在地上接连滚了几圈,刚站起来,还顾不得检查身上擦破的皮肤,就听见母亲大叫一声:“跑!”
  这是特雷弗·诺亚一段鲜明的童年记忆,贯穿了南非实行种族隔离制度的最后岁月。母亲是黑人,父亲是白人,于是他就变成了一只变色龙。与白人在一起的时候他是“黑人”,与黑人站在一起就又成了“白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他经历了来自不同膚色群体的排斥,也为自己的文化身份而困扰。即使后来这种荒唐的隔离制度取消,这种对自己身份的不明确,还是会经常出现在他的脑海中。“在现实中,种族歧视依然存在,人们依然会因此受伤。仅仅因为它没有发生在你身上,并不意味着它就不存在。在某一个时刻,你必须要做出选择,黑人还是白人,你得站个队。你可以试着逃避,你可以说:‘哦,我不站队的。’但在某个时刻,生活会强迫你站队。”
  本书收录了“崔娃”前半生的成长经历,见证了南非种族隔离制度的最后年岁,以及在此制度下生活着的人们的悲欢离合。“崔娃”那位无比坚定的母亲,为自己的孩子们亲身示范了一堂非常具有教育意义的课程,那就是,无论这个世界有多拥挤、多荒诞,只要你够勇敢,就能为自己争得一席之地。
  当女人褪去华服、换上军装,扔掉口红、拿起武器,面对殖民者、独裁者、迫害者、强暴者,不再失声,不再沉默。她们可以是振臂一挥云集响应的动员者,可以是掌握一个国度命运的王;她们可以是与万灵对话的探险者,也可以是独自守护航船的掌灯人……女性可以并且值得成为任何角色,即便是山贼、巫师、君主;她们可以选择蓄须、不婚、反对威权、甚至飞向太空……女性所追求的,就是全人类想追求的。别阻挡她们,她们能够。
  本书是一本有趣的漫画书,记录了30位女性“怪咖”一一确切地说,是30位自由的女性,30段率性而为的人生。入选者不一定为世界作出了什么惊天动地的贡献,也多半不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女性,关键在于她们为了自我实现而勇于说“不”,打破了性别刻板印象和固有社会规范,男性能做的事情她们也做到了,甚至做得更好。
  “她们每一个人,无论身处哪个时代、哪个社会阶层、什么历史背景,都勇于打破壁垒,不仅改变自己的人生,还以一己之力开拓了边界。”
  《她们的传奇》
  作者:佩内洛普,芭桔
  译者:王晨雪
  出版: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出品:后浪
  2013年6月25日,在一桩涉及《选举权法》中重要条款的合宪性案件的关键庭审中,八十岁高龄的RGB大法官伯格,身穿黑色大法官长袍,佩戴琉璃细珠串成的扇形颈饰一一这是她在要发表异议时才佩戴的标志性颈饰,激情充沛地宣读了自己的异议意见书,驳斥了首席大法官的判决书…--
  没有一个对美国司法体系稍有了解的人会不知道RGB大法官。她全名鲁思·巴德·金斯伯格(Ruth Bader Ginsburg),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第二位女性大法官,亦是目前唯一一位犹太女性大法官。在她传奇的一生中,致力于为女性争取、维护与保障权利,而她也确实这么做到了。“不鲁思,无真相(Can'tspell truth without Ruth)”现已成为美国社交网络上的一句流行语,配合着先锋涂鸦艺术家为RGB大法官创作的头顶小皇冠的海报。鲁斯,已成为真相和公正的代名词。
  “金斯伯格大法官之伟大,与性别标签和女权立场无关,也与自由、保守之争无涉。她的人生,有大起大落的波折,也有全石可镂的坚持,始终贯穿着正直、顽强、善良、敬业等人类美好品质。如果您对生命真谛或法律精神抱有困惑,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答案。”
  《异见时刻》
  作者:伊琳·卡蒙/莎娜,卡尼兹尼克
  译者:骆伟倩
  出版:湖南文艺出版社
  出品:博集天卷
  《成为波伏瓦》
  作者:凯特.}可克帕特里克
  译者:刘海平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品方:中信,无界
  在电影《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中,讲述了萨特与波伏瓦的罗曼蒂克情史:他们从对传统社会家庭教条主义的反抗,在大学校园里擦出爱欲与灵智的火花,到在开放式的爱情缔约中,体验生命的多元性在浪漫风流的多元性里绽放,同时也面临着自由开放的生命需接受与面对来自情欲内在的冲击与拷问…--
  这段故事在本书中有着更为翔实而充分的记载。发生在波伏娃与萨特之间的所谓“20世纪最伟大的爱情故事”,还不如说是一段友情故事。她绝非大众所熟知的版本里,萨特的爱情猎物、他罗曼史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他背后的女人….她从萨特的光环背后走到台前,让她波澜壮阔的精彩人生也得以被看见。正是在她的多次协助下,萨特才得以完善他的哲学观点,修改他的新书手稿,而正是凭借着这些哲学观点和书籍,最终让萨特斩获声名。
  波伏娃始终坚信“只有做一个超前时代的人,才能跟得上时代的脚步”。别人的看法不重要,他们几十年后就会去世,等他们离世,他们的看法就消失了。人类的价值观会变化,当前只是暂时,当前不是永远。变化才是人生的常态。变化并不可怕,正是在变化中,我们逐渐发现自己,逐渐变成自己。波伏瓦的一生是充满现代性的一生,她竭尽全力流动自己的人生,最终成为了一面绝对光滑的镜子,她希望任何女性都能看到自己的倒影和自己的可能。   2015年1月,“斯坦福大学性侵案”震惊全美。华裔女孩张小夏去参加斯坦福校内的一个派对,喝了许多酒,醒来后却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周围的警察和护士都纷纷说着“遭受侵犯”什么的。起初她以为只是一场误会,直到亲眼在电视新闻中看见自己受伤的身体正在被所有人凝视、品评、议论,而她甚至失去了自己名字,被称为“埃米莉·多伊”……
  舆论的声音一边倒得压向了“埃米莉”,指责她不够“自爱”,甚至暗示她在撒謊。愤怒的她决定反击,拿起法律的武器。经历了4年难以想象的漫长庭审,扛住了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她终于胜利了,而她在法庭上的万字陈述,更是被誉为“继《汤姆叔叔的小屋》以来,美国最重要的历史文献”。
  2019年,她出版了自传《知晓我姓名》。她要告诉所有人:我不是埃米莉,也不是“布罗克强奸案的受害者”,我是香奈儿,米勒,中文名字是张小夏!她想给予世界上每一位经历过伤痛的女孩一条无价的建议:“毋庸置疑,你是无与伦比的,美丽的,有价值的,值得尊重的,不可否认,每一天的每一分钟,你都是强大的,没有人能把这一切从你身上夺走。”
  张小夏StFelix-
  ChanelMillerMemoir
  作者:香奈儿·米勒
  译者∶陈毓飞
  出版: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世纪文景
  《回家之路》
  作者:雅阿,吉亚西
  译者:陈磊
  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品:99读书人
  同母异父从未谋面的两姐妹,漂亮的姐姐埃菲亚嫁给了英国士兵,在海岸角城堡舒适体面的小屋中安度余生;身份高贵的妹妹艾希在村庄遭袭中被俘,被囚于同一座城堡,沦为黑奴,后被贩卖至大洋彼岸。这两姐妹的故事,拉开了加纳本土黑人和被贩卖为黑奴的不同命运的历史,故事跨越八代人,在加纳的黄金海岸分离的两条线,到第八代人开始在美国缠绕,最终重新在黄金海岸的水与火之间重合。
  正如开篇的那句库阿文哲言所说:“家族就像一片森林,从外看它郁郁葱葱、紧密无间,置身其中才能发现,每棵树都有自己的位置。”家族中每个人的故事都是社会历史的缩影,牵扯着几百年来加纳部落与英国人斗争到建国的历史,也讲述着美国的黑人从奴隶制到南北战争,再到现如今所经历的种种梦魇和不平等的待遇。姐姐这一条线,是与家庭、传统抗争的历史,妹妹,则是与压迫和不平等抗争的历史。在女性的视角下,生命和信仰背后最脆弱的部分终于被看到。那些家族中的伟大的女人们不仅要勇敢地为自己闯出一片天地,更要不离不弃地守护和帮助自己的血脉。
其他文献
人生中的“浪”是困境是波折,是最平常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经受着自己的“風浪”。  《罗马>是一部站在记忆之矛上,刺进旧时光的电影,处处都有‘人生犹如冲浪”的隐喻。  这是一部有关记忆、空间和爱的私人电影,导演阿方索·卡隆细致入微地雕刻了一段童年时光,小到一块瓷砖的颜色大到一个街区的布局,事无巨细,力求真实。ROMA是片名,AMOR(爱的意思)是核心,前者是空间是环境,后者是情感是精神力量,阿方索·卡
期刊
旁观者眼中的冲浪充满了极限的挑战,  像是以力量与速度在与风浪起舞。  而在浪人们的眼中,冲浪也有另一面,冲浪者享受独自面对的未知,在独处中放空,也让冲浪变成一种生活。  刘丹Darsea:冲浪是一种修行  冲浪其实是很简单纯粹的,只需要你的冲浪板跟泳衣,有好浪冲就ok了。与其说它是一种娱乐活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冲浪的过程中,你会独自去面对和接受很多未知,去了解哪几个地方会有浪,浪的历史
期刊
音乐人的角色,就是时常被个人风格与市场需求撕扯。  萧敬腾拒绝被规则左右,他给自己的乐队起名“狮子”,充满雄心和力量的组合,传达出内心的“吼声”。  他是天生的“掠食者”,生来便是为了征服听众的耳朵。  摄影:C楠时装编辑:陈而MiaChen  艺人统筹:杜天平化妆师:Elephant Lin发型师:Nino Chen  造型师:Kevin Cheng采访&撰文:言粟  编辑助理:徐琳菲、欧阳楚翘
期刊
人们赋予了树各种颇具哲学意味的解读,但对于树的认识和思考也应当回归大自然的本真之中。常在各地野外进行调研、考察、标本采集的植物学教授顾有容称自己是“真·旅人”,这次我和他聊了聊植物学学者眼里的树的世界。  要聊树的话题,其实我有点意外,因为我是做草本植物研究的。不过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和树有很大关系。我在读博士的时候,研究的基本上都是木本植物,其中有很多都是特别高大的乔木。我是做传粉的,需要在树上
期刊
英国作家毛姆用《马尾树》的六则故事讲述着马来半岛上外来者与原生者的共生,而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也有如马尾树那样的能力,让外来与原生的文化都能在此繁茂地生长起来。  马尾树与槟城  钟情于远东旅行的英国作家毛姆曾写过一本名为《马尾树》的短篇小说集,他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每经过一段时间,潮水退却,那会儿马尾树就会自行生长,并逐渐使土地变得坚实、牢固、肥沃,直到那片土地最终适合生长更多品种、更加丰富的植物。
期刊
如果树叶可以作美食,它们会是什么滋味?打开这份图鉴即可让味蕾找到从辽阔山野到平凡餐桌的那些美味的树叶。  香椿  香椿是一種原生于中国的落叶乔木,喜温耐湿,每逢春季万物生发之时,高大的香椿树上会长出狭长的、青绿中泛着赤紫的嫩芽一一“椿芽”,所以有时候人们也会叫它“大红椿树”或者“椿天”。  春日食香椿的传统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爱吃香椿的人们会攀上枝头采摘香椿嫩芽,嫩芽会一茬一茬地摘了又长,直到谷雨
期刊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凝固时间,凝固灵感,凝固岁月光华的变迁。  那些优美的曲线,似永远在涌动的波纹,又似起伏连绵的山峦,于硬朗的钢筋混凝土间,加入了柔和的调剂。  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直线或尖角,因此最和谐的建筑也应该没有直线或尖角。”  瓦埃勒的波浪:波澜起伏的民居  The Wave是一所造型独特的新式住宅,由Henning La
期刊
美国画家、雕塑家贾斯培·琼斯( Jasper Johns)的大型個人作品回顾展,将于9月29日同时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开幕。这位艺术家被誉为过去—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画家之一,研究当代艺术的著名学者伊莎贝尔·洛琳·华莱士(lsabelle Loring Wallace)如是评价他的作品:“将批判的眼光投落于关于再现(representation)的观念上,将通常被人们认可的观念
期刊
關智斌的身上有种阳光的青春气,他从来不用年龄给自己做什么界定。他就像一片洒满阳光的金色海岸,永远用明媚和温暖感染人们。  摄影:林祥彬 形象&编辑:Mou 艺人统筹:晓雪、辛本 化妆:Kiko 发型:Dawid 时装助理:王梅青  他热爱舞台上直观收获的如雷贯耳的欢呼和掌声,也享受镜头前沉浸式地体验另一种悲欢离合的人生,他曾大声说出:“在我这里,唱歌与演戏从不冲突!”  如同大海一样,关智斌给人一
期刊
罗宾汉的家:绿林好汉的栖息地  Robin's Nest是一家位于德国黑森州森林深处的树屋酒店。树屋的主人Peter Becker从小迷恋英国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罗宾汉,因此就给自己的树屋起了这个名字。在十多位亲朋好友的帮助下,Peter花了6个月时间才完成树屋的建造,如今呈现给我们的,是—座森林里的童话堡垒。  Robin's Nest包含了4间截然不同的单体树屋,每一间都各具特色。  造型独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