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树上生活

来源 :小资CHIC!ELEGANCE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nrychan1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宾汉的家:绿林好汉的栖息地
  Robin's Nest是一家位于德国黑森州森林深处的树屋酒店。树屋的主人Peter Becker从小迷恋英国民间故事中的英雄人物罗宾汉,因此就给自己的树屋起了这个名字。在十多位亲朋好友的帮助下,Peter花了6个月时间才完成树屋的建造,如今呈现给我们的,是—座森林里的童话堡垒。
  Robin's Nest包含了4间截然不同的单体树屋,每一间都各具特色。
  造型独特的树球屋,完全依靠顶部的线缆和底部的网兜固定在森林之中,犹如悬浮半空的外星飞艇,墨绿色的外立面与充满科技感的球形切割设计,硬朗中不失童趣,梦幻中又透出理智。整个球状树屋都是用三角形木板拼接而成,侧面和顶部都开了气窗,尤其是顶部,由6块玻璃拼接而成的环形天窗,提供了开阔的视野。夜幕降临,躺在床上,一边感受穿林而过的风轻轻晃动树屋,一边看浩瀚苍穹群星闪耀,犹如居住在飞鸟的巢穴,天然的摇篮。
  沿着树球屋门前的连廊可以依次抵达桦木屋、软木屋和森林船。这3间是Robin's Nest中最主要的树屋建筑,都可以容纳4人左右的家庭居住。通过底部的支撑结构四平八稳地固定在树干上,因此就不会有树球屋那种晃动的体验。室内非常开阔坚固.足以容纳孩子在其中嬉戏奔跑。除了对于树屋而言超大的室内空间外,还有露台,夜晚可以走出房门,站在露台之上,细听柳铃松风,感受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其中,软木屋是整座Robin's Nest中最高的树屋,距离地面有7米,居住在这里几乎靠近树顶,可以仰摘星辰;而桦木屋,室内最为开阔,拥有最多的窗户,可以将四周的美景一览无余;森林船则趣味盎然,有吊桥和秋千,倒梯形的墙面更是增加了整体的趣味性,就像一艘漂浮在树梢的小船。
  除了以上这些树屋之外,Robin's Nest还有千奇百怪的树帐篷。通过3根缆绳固定在周围的树干上,举手投足都晃晃悠悠,置身其中,就仿佛时刻都居住于蹦床之上。
  值得一提的是,Robin's Nest中的每一块木材,每一件家具都是“取之于林,用之于林”。树屋的主人Peter Becker从小就生长在这片林区,对Berlepsch森林有很深的感情。在决定建造这所树屋酒店之前,他曾经在柏林生活了大约7年,与朋友一起经营画廊和酒吧,他负责经营,而朋友负责艺术。虽然柏林—直是他的“基地”,但他也喜欢去许多地方背包旅行,习惯在自然中醒来,又在自然中睡去。
  “就是在那时,在这么多年的大城市生活之后,我重新发现了自己与自然的联结。” 从尼泊尔旅行回来之后,他觉得大城市对他的吸引力变得越来越弱,他考虑搬回自己长大的地方。一次朋友来访,他们一起在树林中闲逛,躺在山毛榉中间的空地上望着头顶的天空,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想法迸现出来一一“如果在这里有一间树屋该有多棒?”
  之后就是一点一点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Peter Becker说,自己有时候会思念城市,但更多时候,只是思念城市中自己的朋友,“许多人问我,我一个人待在这里的时候会孤独吗?对此,我只能说,我全心全意地享受在这里独处的每一天,因为这样的机会正变得越来越少。”
  Peter说,他们还会建造更多树屋,将来这里会成为一座树屋村落,有大大小小的十几间树屋,还有按摩浴缸和桑拿房。他有一个愿望,就是将这里打造成一个不一样的度假胜地,“在大树顶上,热爱自然、活泼伶俐的人们可以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用不同的眼光看森林,实现儿时的梦想。”
  起源树屋:诗意和技艺的集成
  围绕着一棵百年橡树雄伟多节的树干,这座简洁现代的树屋宛若一只轻盈的鸟巢。
  Origin Tree House由法国建筑公司Atelier Lavit设计,位于拉雷城堡的树林之中。最初的设计要求是将其建造成一间特殊的客舱,既要做到实用舒适,又要与这棵林区中最美丽、最高大的橡树融为一体。于是“如何升华这棵树,为它量身定制一件木裙”便成了建筑師灵感的萌发点。
  观察到鸟类通过收集树枝搭建属于自己的巢穴,设计师从中获得启示,创造了一座从树干上凸出的几何建筑,用有序的现代建筑语言诠释自然无序的鸟巢。
  树屋虽然也是用木头建造,但它独特的外形让它从周围的树木中脱颖而出。设计师放弃了有机的树林地形,转而搭建起一个八角形平台,巧妙整合了橡树树干周围的空间,而裸露在外的橡树树干,形成了房屋的清晰中心。外立面木板条拼接的设计,加上独特的建造工艺,使“鸟类用收集的树枝组装巢穴”这一设想实体化,同时加强了树屋的坚固程度。
  一系列精巧的构思,使得这座雄伟而优雅的树屋成为诗意和木工技艺的集成,也成为拉雷城堡林区树林中最亮眼的景观。
  进入木屋的必经之路是一条风景优美的长廊。首先要登上悬挂在三十米外的另一棵橡树上的观景平台,经过一座建在树上的加热水疗中心,再走过一条距地面十米高的木制吊桥,直接将你带入树屋中心。橡树树干作为树屋的中心,被巧妙地融入到人居空间之中,成为室内景观的一部分,它将成为起居室的背景墙、卧室的床头画、走廊的装饰画……
  进入树屋内部,感觉就像回到巢中一样有安全感。两扇大型滑动玻璃门可以轻松进入起居区域,宽敞的窗户营造出舒适、通透和亲密的氛围。墙壁的内衬由杨木制成,能闻到一股轻盈而清澈的木质精华的香味。光滑平坦的内墙与定制家具的表面相匹配,搭配细节处精美的水平木板条,在简单的几何游戏中,达到一种自然与人为的微妙平衡。围绕着“中心树”,生活空间相继展开,通过起居室可以到达卧室,再经由一条狭窄的走廊,三个推拉门分别通往更衣室、设备齐全的浴室和杂物间…--每一个居住空间都有面向森林的大窗户,可以透过橡树的树叶,俯瞰整片林区的景象。树屋屋顶还有一片开阔的全景露台,可以从“中心树”区域通过木梯爬上来,在这里可以一览无余地欣赏周边森林的景色,更可以远眺拉雷城堡。
  正如隈研吾所说:“建筑应当是一种自然的框架。有了它,我们可以更深入、更亲密地体验自然。”Origin Tree House的设计者们用建筑编织起了一个梦境,—所既现代又自然的“鸟巢”,藉由这里,居住者可以与大自然亲密接触,重拾“巢居”的旧梦。
其他文献
以树之名  树,—种遵循自然的古老生命,紧紧地抓着大地又极力地向上生长,与周边万物紧密关联,或傲然独立或连成部落,始终以一种张扬却坚毅的姿态,无声地见证着世事浮沉,存在于人类的思想和生活之中,尤其独特。  虔信基督教、又是研究存在主义哲学出身的导演泰伦斯·马利克的作品,一向充满救赎色彩,去到巅峰之作《生命之树》更是直达宗教哲学的核心。“生命之树”源于见于《圣经》,而马利克要说的这棵树,深藏更多个人
期刊
人生中的“浪”是困境是波折,是最平常的存在,每个人都在经受着自己的“風浪”。  《罗马>是一部站在记忆之矛上,刺进旧时光的电影,处处都有‘人生犹如冲浪”的隐喻。  这是一部有关记忆、空间和爱的私人电影,导演阿方索·卡隆细致入微地雕刻了一段童年时光,小到一块瓷砖的颜色大到一个街区的布局,事无巨细,力求真实。ROMA是片名,AMOR(爱的意思)是核心,前者是空间是环境,后者是情感是精神力量,阿方索·卡
期刊
旁观者眼中的冲浪充满了极限的挑战,  像是以力量与速度在与风浪起舞。  而在浪人们的眼中,冲浪也有另一面,冲浪者享受独自面对的未知,在独处中放空,也让冲浪变成一种生活。  刘丹Darsea:冲浪是一种修行  冲浪其实是很简单纯粹的,只需要你的冲浪板跟泳衣,有好浪冲就ok了。与其说它是一种娱乐活动,不如说它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冲浪的过程中,你会独自去面对和接受很多未知,去了解哪几个地方会有浪,浪的历史
期刊
音乐人的角色,就是时常被个人风格与市场需求撕扯。  萧敬腾拒绝被规则左右,他给自己的乐队起名“狮子”,充满雄心和力量的组合,传达出内心的“吼声”。  他是天生的“掠食者”,生来便是为了征服听众的耳朵。  摄影:C楠时装编辑:陈而MiaChen  艺人统筹:杜天平化妆师:Elephant Lin发型师:Nino Chen  造型师:Kevin Cheng采访&撰文:言粟  编辑助理:徐琳菲、欧阳楚翘
期刊
人们赋予了树各种颇具哲学意味的解读,但对于树的认识和思考也应当回归大自然的本真之中。常在各地野外进行调研、考察、标本采集的植物学教授顾有容称自己是“真·旅人”,这次我和他聊了聊植物学学者眼里的树的世界。  要聊树的话题,其实我有点意外,因为我是做草本植物研究的。不过之所以选择这个方向,和树有很大关系。我在读博士的时候,研究的基本上都是木本植物,其中有很多都是特别高大的乔木。我是做传粉的,需要在树上
期刊
英国作家毛姆用《马尾树》的六则故事讲述着马来半岛上外来者与原生者的共生,而马来西亚的槟榔屿也有如马尾树那样的能力,让外来与原生的文化都能在此繁茂地生长起来。  马尾树与槟城  钟情于远东旅行的英国作家毛姆曾写过一本名为《马尾树》的短篇小说集,他在序言中这样写道:“每经过一段时间,潮水退却,那会儿马尾树就会自行生长,并逐渐使土地变得坚实、牢固、肥沃,直到那片土地最终适合生长更多品种、更加丰富的植物。
期刊
如果树叶可以作美食,它们会是什么滋味?打开这份图鉴即可让味蕾找到从辽阔山野到平凡餐桌的那些美味的树叶。  香椿  香椿是一種原生于中国的落叶乔木,喜温耐湿,每逢春季万物生发之时,高大的香椿树上会长出狭长的、青绿中泛着赤紫的嫩芽一一“椿芽”,所以有时候人们也会叫它“大红椿树”或者“椿天”。  春日食香椿的传统据说可以追溯到汉代,爱吃香椿的人们会攀上枝头采摘香椿嫩芽,嫩芽会一茬一茬地摘了又长,直到谷雨
期刊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凝固时间,凝固灵感,凝固岁月光华的变迁。  那些优美的曲线,似永远在涌动的波纹,又似起伏连绵的山峦,于硬朗的钢筋混凝土间,加入了柔和的调剂。  西班牙著名建筑大师  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说过:“自然界中没有直线或尖角,因此最和谐的建筑也应该没有直线或尖角。”  瓦埃勒的波浪:波澜起伏的民居  The Wave是一所造型独特的新式住宅,由Henning La
期刊
美国画家、雕塑家贾斯培·琼斯( Jasper Johns)的大型個人作品回顾展,将于9月29日同时在费城艺术博物馆和惠特尼美国艺术博物馆开幕。这位艺术家被誉为过去—百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美国画家之一,研究当代艺术的著名学者伊莎贝尔·洛琳·华莱士(lsabelle Loring Wallace)如是评价他的作品:“将批判的眼光投落于关于再现(representation)的观念上,将通常被人们认可的观念
期刊
關智斌的身上有种阳光的青春气,他从来不用年龄给自己做什么界定。他就像一片洒满阳光的金色海岸,永远用明媚和温暖感染人们。  摄影:林祥彬 形象&编辑:Mou 艺人统筹:晓雪、辛本 化妆:Kiko 发型:Dawid 时装助理:王梅青  他热爱舞台上直观收获的如雷贯耳的欢呼和掌声,也享受镜头前沉浸式地体验另一种悲欢离合的人生,他曾大声说出:“在我这里,唱歌与演戏从不冲突!”  如同大海一样,关智斌给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