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U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10-0218-02
调查背景: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AIDS病例,随后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呈现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的趋势,世界每隔8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全球每天有1.1万人感染HIV,卫生部艾滋病检测中心的调查表明:文化素质偏低,艾滋病知识匮乏,“防艾”意识不足,是多数感染者的共同特征,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受害者中有一半是青少年(在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1%)可以说艾滋病就在我们周围。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个人防卫意识欠缺以及对艾滋病毒携带者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问题。
一、引言
本次调查报告我们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2份,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4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2%。主要从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方面进行调查。
二、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一)对中国艾滋病现状的认识(见表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不容乐观的比例达到70.8%,其中13.2%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十分严重,57.6%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比较严重,?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严重的受访学生比例比中国抗艾滋病媒体联盟在2008年发布的“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52.3%)高出许多;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担忧和恐惧心理。
二)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多选)(见表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对各种情况下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总体比较高。平均达到 94.6% ,这一比例显然高于“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80.9%),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度明显高于普通公众群。
三、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
一)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接触意愿(多选)(见表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人群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或盲区,有超过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观念有待改变。
二)对艾滋病患者的人生态度(见表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这一比例与“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78.2%较为趋同。
四、总结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并不乐观,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一个人知识获得和人格形成的第一场所,在艾滋病问题上当然也不例外。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本身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缺乏。二是家长在对艾滋病的认知存在误区。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艾滋病是一种“脏病”,并认为患上艾滋病的人都是品行有问题的人。这一错误的认知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几乎不涉及此方面的话题。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尤其是像艾滋病这样有些敏感又似乎离我们有点遥远的话题,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很少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唤起同学们对该问题的重视。统计结果显示,竟有3.1%的同学在对“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艾滋病吗”这一问题上选择了没必要!虽然说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不能不说是有些骇人听闻!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这一方面显示了我院学生对艾滋病存在一定的歧视。在对待艾滋病的问题上,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了一些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活动、颁布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法律,但效果并不太明显(数据显示,只有5.2%的同学了解艾滋病方面的法律)。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普及程度低,导致整个社会还未形成一种“关注艾滋”的风气。二是宣传范围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自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也不容乐观。
五、相关建议与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学校作为学生们信息获得的主体应该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统计结果显示,37.1%的同学想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状况,34.0%的同学想了解当前最新的艾滋新闻报道,57.7%的同学想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因此,学校对学生在艾滋病问题方面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是发一两本教材了事,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唤起同学们对该问题的重视。此外,社团不仅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实践单位;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社团的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个人方面
面对当前艾滋病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摒弃“艾滋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方面的活动;其次要改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错误认知与态度,做到不歧视、不排斥艾滋病病人,相反,要在行动上帮助和关爱他们;三是要积极宣传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义无返顾的将抗艾进行到底!
参考方献
1.高耀洁:《中国艾滋病调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田本淳:《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3
3.韩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读本》(大学版),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张士峰,男,1979年10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张肖梅,女,1979年6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索明健,男,1982年3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调查背景:
自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人以来,艾滋病在全球迅速蔓延,我国1985年首次报告AIDS病例,随后中国艾滋病的传播进入快速增长期,并呈现流行区域不断扩大、感染人数急剧上升的趋势,世界每隔8秒钟就有一人感染HIV,全球每天有1.1万人感染HIV,卫生部艾滋病检测中心的调查表明:文化素质偏低,艾滋病知识匮乏,“防艾”意识不足,是多数感染者的共同特征,尤其令人痛心的是受害者中有一半是青少年(在我国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中,29岁以下的年轻人占了61%)可以说艾滋病就在我们周围。但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大学生对艾滋病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具体表现为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较弱、个人防卫意识欠缺以及对艾滋病毒携带者存在认知偏差等诸多问题。
一、引言
本次调查报告我们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482份,回收率为96.4%;其中有效问卷47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9.2%。主要从学生对艾滋病认知情况以及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方面进行调查。
二、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一)对中国艾滋病现状的认识(见表1)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不容乐观的比例达到70.8%,其中13.2%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十分严重,57.6%的被访学生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比较严重,?认为中国艾滋病现状严重的受访学生比例比中国抗艾滋病媒体联盟在2008年发布的“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52.3%)高出许多;这反映了大学生对艾滋病的担忧和恐惧心理。
二)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知(多选)(见表2)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比较了解,对各种情况下是否会感染艾滋病的回答正确率总体比较高。平均达到 94.6% ,这一比例显然高于“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比例(80.9%),表明大学生群体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正确认知度明显高于普通公众群。
三、被访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
一)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的接触意愿(多选)(见表3)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被访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人群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或盲区,有超过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表明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相关歧视观念有待改变。
二)对艾滋病患者的人生态度(见表4)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76.5%的大学生对艾滋病患者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这一比例与“在中国六城市的调查”中的78.2%较为趋同。
四、总结与分析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学生对艾滋病的认知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并不乐观,与社会对大学生的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我们认为产生这种现状主要有以下幾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俗话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也是一个人知识获得和人格形成的第一场所,在艾滋病问题上当然也不例外。从家庭的角度进行分析,我们认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家长本身对艾滋病方面知识的缺乏。二是家长在对艾滋病的认知存在误区。在很多家长的意识里,艾滋病是一种“脏病”,并认为患上艾滋病的人都是品行有问题的人。这一错误的认知导致许多家长对孩子几乎不涉及此方面的话题。
二)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中国,尤其是像艾滋病这样有些敏感又似乎离我们有点遥远的话题,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很少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唤起同学们对该问题的重视。统计结果显示,竟有3.1%的同学在对“你认为大学生有必要了解艾滋病吗”这一问题上选择了没必要!虽然说这个比例并不算高,但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也不能不说是有些骇人听闻!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 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50%的大学生不愿意与艾滋病感染者或患者近距离、长时间的接触,这一方面显示了我院学生对艾滋病存在一定的歧视。在对待艾滋病的问题上,国家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举办了一些宣传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活动、颁布了一些关于艾滋病的相关法律,但效果并不太明显(数据显示,只有5.2%的同学了解艾滋病方面的法律)。造成这种局面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普及程度低,导致整个社会还未形成一种“关注艾滋”的风气。二是宣传范围窄,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和艾滋病的高发地区。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即便是受高等教育的大学生自然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掌握也不容乐观。
五、相关建议与措施
一)学校方面
1、加大对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学校作为学生们信息获得的主体应该通过各种活动进一步做好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工作,统计结果显示,37.1%的同学想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生存状况,34.0%的同学想了解当前最新的艾滋新闻报道,57.7%的同学想掌握预防艾滋病的措施。因此,学校对学生在艾滋病问题方面的教育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也不能只是发一两本教材了事,应该通过各种活动在思想上和行为上唤起同学们对该问题的重视。此外,社团不仅是大学生课余活动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校园文化的载体和实践单位;因此,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社团的力量开展宣传教育活动。
二)个人方面
面对当前艾滋病带来的挑战,大学生应该从三个方面着手。首先应该主动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基本知识,摒弃“艾滋与我无关”的错误认识,积极参与学校开展的相关方面的活动;其次要改变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错误认知与态度,做到不歧视、不排斥艾滋病病人,相反,要在行动上帮助和关爱他们;三是要积极宣传艾滋病方面的知识,同时还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义无返顾的将抗艾进行到底!
参考方献
1.高耀洁:《中国艾滋病调查》,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2.田本淳:《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9.3
3.韩敏:《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读本》(大学版),北京,华文出版社,2005.6
作者简介:
张士峰,男,1979年10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张肖梅,女,1979年6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
索明健,男,1982年3月,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