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德育教育研究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daf0rx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笔者认为,德育工作同样应以课程改革“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的宗旨为导向,正视新课程改革带来的新情况,创新工作理念,优化德育机制,探索新课程实验背景下的新型德育模式,把德育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关键词:新课改 德育教育
  一、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立足提升学生素质
  教师要建立发展性思维,树立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教育思想。素质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其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好两个关键性问题:一个是人类应当怎样存在,一个是人生应当怎样度过,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人是立身之本,掌握知识、学习知识是服务社会的手段。前者的学习是根本性的,后者的学习是工具性的。计划经济时代,人们看重的是智商;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更看重的是情商。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的讲就是“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品格;播种一种品格,收获一种命运。”思想品质、道德人格要比知识的获取、谋生手段的训练、竞争能力的培养更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学校德育工作就要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变部分人的德育为全员的德育。全员德育,提了很多年,但在很多学校还停留在观念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创新式的德育,不仅仅是班主任、年级组长、团队和教导处的事,而是学校各个部门、全体教职员工共同的育人目标,应该是全员参与、全程参与的德育。要把学科教学作为落实全员德育的主渠道,通过课堂教学渗透德育,要求教师要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明确教学是实施德育的基本途径,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要让教师的人格力量去影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唤起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健康素质的发展。
  二、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以人为中心,突出人的发展,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欲望,把人作为道德主体来培养,促进人的道德发展和道德人格的提升。从实现人的价值看,道德教育的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改善人的道德生活,实现道德对人生的肯定、引导和提升。个性是教育的灵魂,没有个性就没有人才,就没有创造性。我们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追求、特点、兴趣,塑造不同模具,因材施教,因势利导,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创新式的德育工作就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一个性发展,要改变过去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的德育模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设良好的空间。个性发展是全面发展的核心,没有个性发展的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没有全面发展的个性发展,可能就是一种畸形发展。我们有些教师往往把全面发展误解为全科发展,要求学生样样都学,样样都精,事事都成,但实践证明,这样的发展将来可能一事无成。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孙云晓说过,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权利,让他们在习惯养成中发挥主人翁的作用,自己决定养成哪些好习惯,改正哪些坏习惯,自己决定采用哪些方法,并主动学会与成年人的合作,这应当成为素质教育的第一原则。当然,成年人的引导与帮助是必要的,但只有唤醒孩子心中沉睡的巨人,教育才能成功。
  三、新课改要求学校德育必须创新工作机制
  一是要增强课程观念。学校德育活动最有效的载体就是课堂教学。新课程改革明确要求在课程中渗透德育,并在每一门学科的课程标准中都有关于“情感和态度”的目标。要加强课程意识,把德育过程和智育过程有机结合起来,使教书和育人融为一体。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工作的生长点,把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作为德育工作新的切入点,使其成为德育工作大有作为的阵地和创新发展的广阔空间。只有增强课程观念,使学校德育工作主动运用课程、整合课程、创建课程,才能发挥课程服务于育人目标的作用。
  二是增强针对性。纵观当前学校德育,其内容和形式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社会实际的现象。我们往往以成人的思维来考虑德育,注重形式忽视效果,忽略了活动的主体——学生。我们不妨以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访问离休干部、烈士家属、养老院等,通过学生的亲历亲为增强感性认识,从中获得情感教育革命傳统教育,这样德育效果就会更好。又如学生进网吧问题,成为当前学校、家庭和社会最头疼的问题,我们又是举行大规模签名承诺教育活动,又是采取各种办法围追堵截,但教育效果却往往一般。那么我能否换一种角度和方式,何不利用校园的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在校内上网,教师加以引导指点,效果会更好。所以要以新课程的理念来反思现有德育中的弊端,用新课程的理念增强我们工作的针对性,才能促进学生主动和谐地发展。
  三是坚持社会性。学生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的教育目标任务,更重要的是家庭、社会的责任与义务。在学校中我们常常愁困于德育时间不落实,经费很匮乏,社区环境不到位,但往往忽略了创造性地开发和利用教育资源。新课程倡导“扩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学生是社会人,周围的一切都是育人资源,比如淳朴的校风、优美的校园是学校资源,勤勉的教风、高尚的师德是教师资源,优良的学风、学生的精英是学生资源,良好的社区环境以及家长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是社会资源,网络上广阔的天地是用之不竭的信息化资源……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创造性开发、整合和利用好这些社会资源。德育只有面向社会,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才有源头活水,才能培养学生直面社会开放和价值多元的现实,引导学生正视道德冲突,主动解决道德困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确保学生德育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其他文献
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与人们对于客观审美对象的具体感受,以及与之相关问题的科学。教学是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思想、意识活动的教育手段与过程。翻开语文课本,我们就会发现:那美不胜收的画面、精彩的修辞、优美的语言等,无一不具备美学的内容。其实,美学与语文教学在本质上是统一的。人们常说语文难教,我们应当反思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将语文视为美学载体,从审美角度来看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在教学中我
期刊
目前,许多教师普遍重视英语作文的寫作训练,从书写要求到内容点拨,可谓精细之极,但作文的最后一个环节,即作文批改,却忽略了方式方法的改革。很多教师面对一堆堆作文,一句句地看,一本本地批,而学生却旧错重犯,原因就是作文批改给学生留下的印象不够深刻。面对这种现状,笔者对英语作文批改进行了各种尝试,彻底改变以往教师批阅、学生被动修改的批阅模式,让学生成为评改得的主人,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正如叶圣陶老先生
期刊
摘要:数学是高职院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它是为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为后续的专业课学习奠定基础。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学现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通过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对当前的教学方案提出了一个系统的优化方案。在该方案的实施下,可以有效的解决当前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为院校进行更好的优质教育提供了参考的模板,对院校的教育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
期刊
摘要:“学校无大事,处处有教育”,班级是学校的教育单位,也是学校总体构成的基本组织。班主任是在学校全面负责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劳动、健康、生活等工作的教师,班级管理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一个班级的好坏主要是看班主任工作的态度及能力。  关键字:班主任 教学管理  班主任工作要明确培养学生的目标:首要的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学生,在此基础上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笔者总结出几点
期刊
叶澜教授曾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可见,教学反思的写作是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反思,是教育科研的本质,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  一、勤读书,不断提升自身的教育理念  一个好的教学反思是对教育教学事件的深入剖析,传递给人们一种价值选择,以期引起自己或他人的思考,这背后离不开较强的教育理
期刊
摘要: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作为班主任,每天面对的,是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每天接触的,是几十颗等待滋润的心灵。如何让这一双双的眼睛充满智慧之光?怎样使这一颗颗心灵健康成长?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科学的管理方法。从事班主任工作,使我体会到班主任工作的艰辛与劳苦,但使我更加难以忘怀的,是成功的喜悦以及甘为人师的幸福。现结
期刊
摘要:传统的教学观念强调的是学生接受知识的量,注重学习的结果;而新课改理念强调的是以学生自主发展为本,使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式。自学能力是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每一个人都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很注重对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它要求一位高中生,不再是简单地去认识、记忆一些数学现象与数学问题。它强调的是同学们在以往学习的基础上,能够主观能动地去学习,具备能够
期刊
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如此,词又何尝不是历史的真实反映呢?我们若能在历史教学中,适当地援引诗词,将诗情、诗景,诗事,诗史一一还原,勾勒出历史的本来面目,那么,对于学生感悟历史将大有裨益。下面我就以“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和改革”一课为例,谈谈诗词在“王安石变法”中的运用。  在中国封建社会史上,宋朝是相对较弱的朝代。按说不应该这样
期刊
数学来源于现实,也必然服务于现实,当前数学知识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必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提高学习的兴趣。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师要不断融洽师生关系,加强对学生沟通,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努力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技能不仅要依靠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让学生在不断体验的学习过程中,感悟到创造性学习的真谛。作为新时期“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素质决定着当前数学教育的成败与否。在教学工作中
期刊
一堂历史课的成败,历史教学的意义和价值是否体现,最终的评价标准是看学生是否接受和理解了课堂的教学内容,这种接受和理解是否主动和深刻。掌握好扎实的教育教学理论只是教育实践的前提,更重要的是各种教育手段和教学方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教无定法,教可择法,教亦可创法。要提高历史教学水平必须认真研究历史知识的基本特点,发掘历史学科本身的优势,扬弃传统教学模式,选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法,大胆进行探索和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