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沼气实用技术是一项既有利于改善人居环境,又有利于农民致富增收的好项目。自2005年建设沼气以来,我站根据我市农民的庭院布局、风俗习惯、气侯与沼气的关系等特点,不断改进沼气池建造工艺,把沼气技术孝义化,创造性地研究出了自动破壳器、手动破壳器、捞渣器、沼气灯架、集水器小坑这五项发明,使孝义的沼气独树一帜。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结合我市沼气建设的实际,因地制宜,坚持和谐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开展工作。
一、强化服务,确保沼气池能够常年正常运行和产气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边建池,一边完善沼气后续服务,全市共建沼气池3193个,成立市级服务总站1个,乡级服务咨询站4个,村级服务网点16个,为农户提供及时便捷的优质服务。一是为市级沼气服务部配齐配全所有沼气配件,并有1名沼气专家长期坐诊,为前来咨询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安装演示等多项服务;二是以乡级服务站为纽带,技术人员走村串户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演示安装,技术指导,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培训农民。同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用通俗易懂文字编制了《沼气知识宣传手册》,印制了《沼气用户明白卡》,做到“一户一个明白人”,共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0份;三是以村级服务网点配套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全市共成立16个村级服务网点,并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六个一”的标准实施,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对网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各网点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沼气应用技术,解决沼气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二、培养典型,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柱濮镇上智峪村过去是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偏僻小山村,家家窗前堆柴禾,户户门前堆垃圾,烂砖圈个圈便是厕所。在柱濮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精细的技术指导下,该村共建成并实现使用沼气用户108户,全部实现“改厕、改厨、改圈”配套。张俊凯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市政府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他敢为人先,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设了3座10立方的沼气池,实现“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的配套模式,在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开始科学合理地利用喂猪,实现年出栏300头猪,年收入15~20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他又积极响应政府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的号召,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2个日光节能温室,在环保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现了“猪圈、厕所、沼气池、日光温室”四位一体配套发展,同时又投资1.5万元,盖起4个移动式温室大棚。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技术人员多次请教蔬菜专家,指导大棚的种植、管理,合理利用沼液对蔬菜进行叶面施肥,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培肥了地力,又起到防虫、治虫的作用,还可使蔬菜提早上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8万余元,拿张俊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煤气、电器不如沼气,化肥、农家肥不如沼肥”。沼气池生产出来的沼气除了用于生活用能外,还可用于大棚,起到增温、增光、增气肥的作用,比单纯的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增产20~30%,沼液中含有各类氨基酸和十几种微量元素,既改良土壤,也可作肥料使用,沼气真是个“聚宝盆”。2008年,张俊凯在农技中心的支持下,成立了永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极大地带动了该村种养殖业的发展,一座座高标准的日光温室拔地而起,“猪—沼—菜”、“猪—沼—粮”等产业链在该村悄然兴起。在发展沼气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更为可观的是,沼气的建设对该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沼气的建设使该村掀起了自觉的村通、户通水泥路的高潮,大部分农户在整修道路和院子同时安装了自来水,妇女们在不经意间养起了花草,真是“润物细无声、无名劲更足”。这一成绩得到了孝义市政府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狠抓安全,促进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沼气的安全使用对于沼气用户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麻痹,为确保沼气池建设一户成功一户,安全使用一户,农业能源环保站把沼气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包乡、包村到人,全部落实,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检查,对出现的故障及时排除,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共计发放安全使用宣传单2500份,以乡镇成立督查小组,公布值班电话,并建立用户档案,及时、详细、准确了解沼气用户情况,确保沼气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使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沼气工程是一项富民工程,为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农业能源环保站全体人员自感责任重大,在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氛围中,将继续坚持发展为主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农村能源工作中,认真探索、服务于民。
一、强化服务,确保沼气池能够常年正常运行和产气
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一边建池,一边完善沼气后续服务,全市共建沼气池3193个,成立市级服务总站1个,乡级服务咨询站4个,村级服务网点16个,为农户提供及时便捷的优质服务。一是为市级沼气服务部配齐配全所有沼气配件,并有1名沼气专家长期坐诊,为前来咨询用户提供技术咨询和现场安装演示等多项服务;二是以乡级服务站为纽带,技术人员走村串户进行培训,通过现场演示安装,技术指导,发放宣传材料等形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做到了在实践中培训农民。同时,根据用户实际情况,采用通俗易懂文字编制了《沼气知识宣传手册》,印制了《沼气用户明白卡》,做到“一户一个明白人”,共计培训人员1000余人次,发放资料2000份;三是以村级服务网点配套建设项目为契机,加强村级服务网点建设,全市共成立16个村级服务网点,并严格按照项目要求“六个一”的标准实施,农技中心技术人员对网点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使各网点人员都能熟练掌握沼气应用技术,解决沼气运行中出现的各种故障。
二、培养典型,引导农民走产业化发展道路
柱濮镇上智峪村过去是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典型偏僻小山村,家家窗前堆柴禾,户户门前堆垃圾,烂砖圈个圈便是厕所。在柱濮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农技中心技术人员正确的舆论引导和精细的技术指导下,该村共建成并实现使用沼气用户108户,全部实现“改厕、改厨、改圈”配套。张俊凯就是其中之一,2006年,市政府大力推广沼气建设,他敢为人先,一边扩大养殖规模,一边建设了3座10立方的沼气池,实现“改厕、改厨、改圈”一池三改的配套模式,在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他开始科学合理地利用喂猪,实现年出栏300头猪,年收入15~20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2008年,他又积极响应政府发展日光节能温室的号召,投资20余万元,建起了2个日光节能温室,在环保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现了“猪圈、厕所、沼气池、日光温室”四位一体配套发展,同时又投资1.5万元,盖起4个移动式温室大棚。为了充分发挥其效益,技术人员多次请教蔬菜专家,指导大棚的种植、管理,合理利用沼液对蔬菜进行叶面施肥,这样既减少了污染,培肥了地力,又起到防虫、治虫的作用,还可使蔬菜提早上市,仅此一项,年收入可达8万余元,拿张俊凯自己的话来说就是:“煤气、电器不如沼气,化肥、农家肥不如沼肥”。沼气池生产出来的沼气除了用于生活用能外,还可用于大棚,起到增温、增光、增气肥的作用,比单纯的塑料大棚生产蔬菜增产20~30%,沼液中含有各类氨基酸和十几种微量元素,既改良土壤,也可作肥料使用,沼气真是个“聚宝盆”。2008年,张俊凯在农技中心的支持下,成立了永凯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极大地带动了该村种养殖业的发展,一座座高标准的日光温室拔地而起,“猪—沼—菜”、“猪—沼—粮”等产业链在该村悄然兴起。在发展沼气产业的同时,也促进了全市无公害农产品的发展。更为可观的是,沼气的建设对该村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沼气的建设使该村掀起了自觉的村通、户通水泥路的高潮,大部分农户在整修道路和院子同时安装了自来水,妇女们在不经意间养起了花草,真是“润物细无声、无名劲更足”。这一成绩得到了孝义市政府领导以及上级有关部门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三、狠抓安全,促进沼气又好又快发展
沼气的安全使用对于沼气用户尤为重要,来不得半点麻痹,为确保沼气池建设一户成功一户,安全使用一户,农业能源环保站把沼气安全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包乡、包村到人,全部落实,定期不定期深入农户检查,对出现的故障及时排除,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单,共计发放安全使用宣传单2500份,以乡镇成立督查小组,公布值班电话,并建立用户档案,及时、详细、准确了解沼气用户情况,确保沼气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做到防范于未然,使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
沼气工程是一项富民工程,为切实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农业能源环保站全体人员自感责任重大,在全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氛围中,将继续坚持发展为主线,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在农村能源工作中,认真探索、服务于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