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诱发了一种新的社会形式——网络社会。在网络社会中,财富占有方式发生改变,权力分布出现消解,网络匿名性对声望产生冲击,与此相适应出现了网络社会分层。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能够自由发表言论、广泛参与社会事务的平台,为网络话语权均等化的实现提供了可能。然而,“数字鸿沟”的存在导致网络话语权仍主要由信息和技术领域的精英所掌握。本文结合网络社会分层以及“数字鸿沟”现象,将网络话语权大致分为精英层、草根层和菜鸟层。
关键词:网络话语权;社会分层;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142-03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网络关注舆论、表达意见、认识世界。网络极大地激发了民众潜伏已久的话语表达欲,成为发表言论的新平台。如今,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分层进一步加剧,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社会舆论趋于复杂化。在此背景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营造了更加开放的话语环境,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话语渠道,为公众多元话语表达创造可能。
一、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一个传统的问题,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成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网络社会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是,决定社会层级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对土地和资本的占有,而是对信息的占据。
(一)传统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层理论中,马克思·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之一。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含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政治标准、社会标准,也就是根据财富、权力、声望来划分社会层级。按照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国的传统社会大抵可以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和社会底层三个大的阶层。精英阶层,也可以成为社会高层,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规模不大,是社会中的杰出人才,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中产阶层是指受过一定教育、拥有一定的资源、享有良好的声望的群体,是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形成了社会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过渡区。社会底层指的是较少占有甚至不占有资源的群体。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由底层大中间小的“金字塔型”向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过渡的时期。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理论中,我国也有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其中陆学艺的观点有较强的代表性,他的分层理论中包含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等10个社会阶层。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群体之间本来所具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能会随着经济地位、学历高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同的社会层级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接纳,本来处于不同层级的人群也可能因为一些共同因素而发生集结。
(二)网络社会分层
1.网络社会的出现
“网络社会”一词,首次见于荷兰社会学家狄杰克(Jan van Dijk)于1991年出版的《网络社会》(De Netwerkmaatschappij)一书中的论述。1996年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让“网络社会”的提法在国内迅速为人知悉。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现实的社会[1]。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使人们可以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从而社会就产生了。对于“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来说,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空间中人们的互动关系发生的社会形式。戚攻在《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中写道:“网络社会的生成拓展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选择。”[2]
2.网络社会传统分层标准的消解
网络的使用,使得社会分化格局在网络社会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网络社会的分层标准受到现实社会的某些分层标准的影响,但网络社会的特点使得传统的社会分层标准不能完全适用网络社会的发展。首先,在网络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财富的获取更多地掌握在那些据有信息以及可以快速取得确切信息的人手中。其次,网络提供了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交流不受地域的限制,现实社会中的财富、权力和身份失去了一定作用,交往变得更加真实而平等。其三,在网络社会中,交往的主体是无中心、非单一的,这对传统的权力分布和权威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权力倾向于均等化。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传统的影响社会成员声望的各个因素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分辨率,最终失去作为社会分层标准的基础[3]。
李水英、梁宁在《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文章中提出了区别于传统的网络社会分层新标准:网络资源量和网络素养[4]。周启瑞根据社会个体的网络社会特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了28个分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最终确定四个公共因子作为网络社会的分层标准: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对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的获取和利用能力;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拥有的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状况;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对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的获取意识;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的时间消费状况[5]。与传统社会不同,在网络社会分层中,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中间层是由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但缺乏网络信息资源的,或是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却缺乏网络资源获取意识和能力的众多人群所构成,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主体部分,而社会高层和社会底层只占小部分。这样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有助于推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国内信息学家鲍宗豪认为在网络社会中,按照与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对网络所持的态度,社会各界人士大致上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和浮层[6]。主管网络事务的决策人物以及管控网络企业的头面人物都是网络社会的精英,他们占据着大量的网络社会资本并拥有快速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因此位于网络社会的高层。位于中层的IT界专家、学者和IT界工作人员从事着与网络密切相关的行业,他们不缺乏网络技术,也不缺少网络资源,从而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中坚力量。与日俱增的网民构成了网络世界人数最多的阶层,即基层。他们不受现实社会的时空限制和权力束缚,凭借着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网络社会发挥作用,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社会的当前格局和未来方向。 “草根”一词包含着平民的、大众的涵义。草根阶级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互联网提供了草根表态权,解构了精英话语。特别是微博,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网民的主流媒体应用。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14]。作为一个相对多元、自由、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微博使得草根与精英的话语权格局发生了变化。一个用户声音的强弱往往不是由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而是跟他发表的言论所具有的含金量密切相关。有时候,一个草根发出的声音,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产生作用之大,可能也不逊色于官方权威的力量。草根的声音汇流显示出了强大的话语能量,以往精英对舆论的重要引导力正在动摇。
3.菜鸟层。这一层是指“信息技术盲”,这包括年纪较大、没有接受过良好信息技术教育或者是生活贫穷没有能力使用网络设备的人群。他们几乎不具备网络资源的获取、利用的条件和能力,因而也就无法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在网络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交流平台的广泛开放,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与社会精英一起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自由地向世界发表言论。网络话语权更多的倾向于草根阶层,这对社会上层的话语霸权产生了冲击。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草根阶层之下还存在着掌握最少网络话语权的菜鸟层。这其中包含着数量庞大的位于中国社会阶层金字塔结构底层的工人、农民、社会失业者、城乡无业者等弱势群体。这些人大都不懂电脑或是没有上网设备,很难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与精英阶层产生了鸿沟,成为了网络话语权结构中的边缘化群体。网络话语权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了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现实社会中行使话语权。因而,网络话语权只有和现实社会更好的结合起来,被更多的社会各阶层所掌握,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德]格奥尔格·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戚攻.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J].探索,2000(3).
〔3〕李燕.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分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0).
〔4〕李水英,梁宁.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J].新闻世界,2009(1).
〔5〕周启瑞.网络社会分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6〕鲍宗豪.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N].深圳特区报,2001-4-8.
〔7〕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8〕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9〕贾奎林.谁在说话?[J].新闻爱好者,2007(4).
〔10〕毛关铮,李海涛.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J].南京社会科学,2007(5).
〔1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1.
〔12〕谢新洲,田丽,刘青.安全阀还是压力锅?[N].光明日报,2013-01-15(15).
〔1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1.
(责任编辑 姜黎梅)
关键词:网络话语权;社会分层;数字鸿沟
中图分类号:G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142-03
网络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我们通过网络关注舆论、表达意见、认识世界。网络极大地激发了民众潜伏已久的话语表达欲,成为发表言论的新平台。如今,社会矛盾不断增多,社会分层进一步加剧,利益诉求趋于多元化,社会舆论趋于复杂化。在此背景下,作为第四媒体的网络营造了更加开放的话语环境,提供了更加多样的话语渠道,为公众多元话语表达创造可能。
一、社会分层
社会分层是一个传统的问题,是指根据一定的社会标准将社会成员划分成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网络社会与传统的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不同的是,决定社会层级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对土地和资本的占有,而是对信息的占据。
(一)传统社会分层
在社会分层理论中,马克思·韦伯的多元社会分层理论是最基本的理论范式和分析框架之一。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包含三重标准,即经济标准、政治标准、社会标准,也就是根据财富、权力、声望来划分社会层级。按照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中国的传统社会大抵可以分为精英阶层、中产阶层和社会底层三个大的阶层。精英阶层,也可以成为社会高层,处于社会金字塔的顶端,规模不大,是社会中的杰出人才,拥有较多的经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中产阶层是指受过一定教育、拥有一定的资源、享有良好的声望的群体,是处于社会中间的阶层,形成了社会高层与社会底层之间的过渡区。社会底层指的是较少占有甚至不占有资源的群体。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正处于由底层大中间小的“金字塔型”向两头小中间大的“纺锤型结构”过渡的时期。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划分理论中,我国也有也有很多学者提出了他们的观点,其中陆学艺的观点有较强的代表性,他的分层理论中包含了“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等10个社会阶层。
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分层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个群体之间本来所具有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可能会随着经济地位、学历高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不同的社会层级之间可以相互交流、互相接纳,本来处于不同层级的人群也可能因为一些共同因素而发生集结。
(二)网络社会分层
1.网络社会的出现
“网络社会”一词,首次见于荷兰社会学家狄杰克(Jan van Dijk)于1991年出版的《网络社会》(De Netwerkmaatschappij)一书中的论述。1996年曼纽尔·卡斯特的《网络社会的崛起》让“网络社会”的提法在国内迅速为人知悉。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认为,社会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了现实的社会[1]。当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使人们可以互相影响,构成一个相对固定的群体,从而社会就产生了。对于“网络社会”(Cyber Society)来说,它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网络空间中人们的互动关系发生的社会形式。戚攻在《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中写道:“网络社会的生成拓展了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并提供了生存与发展方式的多样性选择。”[2]
2.网络社会传统分层标准的消解
网络的使用,使得社会分化格局在网络社会中发生了一些变化。虽然网络社会的分层标准受到现实社会的某些分层标准的影响,但网络社会的特点使得传统的社会分层标准不能完全适用网络社会的发展。首先,在网络社会中,信息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资源,财富的获取更多地掌握在那些据有信息以及可以快速取得确切信息的人手中。其次,网络提供了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人们的交流不受地域的限制,现实社会中的财富、权力和身份失去了一定作用,交往变得更加真实而平等。其三,在网络社会中,交往的主体是无中心、非单一的,这对传统的权力分布和权威结构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权力倾向于均等化。因此,在网络社会中,传统的影响社会成员声望的各个因素也失去了其原有的分辨率,最终失去作为社会分层标准的基础[3]。
李水英、梁宁在《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文章中提出了区别于传统的网络社会分层新标准:网络资源量和网络素养[4]。周启瑞根据社会个体的网络社会特征通过文献分析法和专家咨询法建立了28个分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法,最终确定四个公共因子作为网络社会的分层标准: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对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的获取和利用能力;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拥有的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状况;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对网络信息资源(网络社会资本)的获取意识;网络社会中社会个体的时间消费状况[5]。与传统社会不同,在网络社会分层中,底层大中间层小的“金字塔型”结构发生了变化,形成了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在这一结构中,中间层是由具有良好的网络素养但缺乏网络信息资源的,或是拥有丰富的网络信息资源却缺乏网络资源获取意识和能力的众多人群所构成,他们是网络社会的主体部分,而社会高层和社会底层只占小部分。这样的结构相对比较稳定,有助于推进网络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国内信息学家鲍宗豪认为在网络社会中,按照与网络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对网络所持的态度,社会各界人士大致上可分为高层、中层、基层和浮层[6]。主管网络事务的决策人物以及管控网络企业的头面人物都是网络社会的精英,他们占据着大量的网络社会资本并拥有快速获取和处理网络信息资源的能力,因此位于网络社会的高层。位于中层的IT界专家、学者和IT界工作人员从事着与网络密切相关的行业,他们不缺乏网络技术,也不缺少网络资源,从而成为了网络社会的中坚力量。与日俱增的网民构成了网络世界人数最多的阶层,即基层。他们不受现实社会的时空限制和权力束缚,凭借着利用信息资源的能力在网络社会发挥作用,其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网络社会的当前格局和未来方向。 “草根”一词包含着平民的、大众的涵义。草根阶级是和主流的或者说是精英的文化、阶层相对应的弱势阶层。互联网提供了草根表态权,解构了精英话语。特别是微博,经过过去几年的快速发展,逐渐成为了中国网民的主流媒体应用。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于2015年1月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12月,我国微博客用户规模为2.49亿[14]。作为一个相对多元、自由、开放的公共话语空间,微博使得草根与精英的话语权格局发生了变化。一个用户声音的强弱往往不是由其在现实社会中的身份和地位而定,而是跟他发表的言论所具有的含金量密切相关。有时候,一个草根发出的声音,其传播速度之快、影响范围之广、产生作用之大,可能也不逊色于官方权威的力量。草根的声音汇流显示出了强大的话语能量,以往精英对舆论的重要引导力正在动摇。
3.菜鸟层。这一层是指“信息技术盲”,这包括年纪较大、没有接受过良好信息技术教育或者是生活贫穷没有能力使用网络设备的人群。他们几乎不具备网络资源的获取、利用的条件和能力,因而也就无法拥有发表意见的权利。
在网络时代,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很大的发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应用的不断普及,网络交流平台的广泛开放,让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与社会精英一起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自由地向世界发表言论。网络话语权更多的倾向于草根阶层,这对社会上层的话语霸权产生了冲击。我们也应该看到在草根阶层之下还存在着掌握最少网络话语权的菜鸟层。这其中包含着数量庞大的位于中国社会阶层金字塔结构底层的工人、农民、社会失业者、城乡无业者等弱势群体。这些人大都不懂电脑或是没有上网设备,很难通过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从而与精英阶层产生了鸿沟,成为了网络话语权结构中的边缘化群体。网络话语权的价值不仅要体现在网络社会中实现了言论自由,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使得不同的社会阶层在现实社会中行使话语权。因而,网络话语权只有和现实社会更好的结合起来,被更多的社会各阶层所掌握,才能更好的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德]格奥尔格·齐美尔.桥与门——齐美尔随笔集[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1.
〔2〕戚攻.网络社会——社会学研究的新课题[J].探索,2000(3).
〔3〕李燕.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分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10).
〔4〕李水英,梁宁.传统社会与网络社会分层比较研究[J].新闻世界,2009(1).
〔5〕周启瑞.网络社会分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
〔6〕鲍宗豪.网络世界对现实社会的影响[N].深圳特区报,2001-4-8.
〔7〕王治河.福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9.159.
〔8〕葛兰西.狱中杂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16.
〔9〕贾奎林.谁在说话?[J].新闻爱好者,2007(4).
〔10〕毛关铮,李海涛.政治文明视野中的网络话语权[J].南京社会科学,2007(5).
〔11〕[美]阿尔温·托夫勒.权力的转移[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1991.
〔12〕谢新洲,田丽,刘青.安全阀还是压力锅?[N].光明日报,2013-01-15(15).
〔13〕石磊.新媒体概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4〕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2015-1.
(责任编辑 姜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