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现代大学制度向高校管理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培养高素质的高校管理人员,成为了每个高校的当务之急。针对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就如何加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提出了一些对策。
关键词: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办学质量。当前高校的管理主要依靠着一些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人员承担,因此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发展。如何加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每一个高校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内涵
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就是指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凭借高校管理实践这个载体,通过完备的制度规范和培训机制,以专业精神为基点,逐渐习得高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能力的专业成长过程。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结果,总结各种职业专业化的历程可以发现,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应具有专业性、职业化和稳定性的特点。专业性是专业化管理队伍的本质特征,职业化是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外在表现,稳定性是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管理层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将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看待。一些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教学、科研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高校管理工作则属于软指标,在较短时间里甚至无法感受到其发挥的功效。因此,学校一味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科研的龙头作用,而忽视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一些高校将管理工作等同于一般事务或服务性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人员无需专业知识与技能,无需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只要照章办事、服务态度好就行。长期以来缺乏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研究的力量,难以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
2.高校管理人员工作创新不足
在一些高校中,往往会出现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的时间比较久,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工作的疲劳感和固式化。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墨守成规的导向,而不去主动改变工作方法,不去创新。而且在某种意义上,高校管理处理的事务也相对比较固定,这样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创造性。
3.高校管理制度不合理
高校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 国内高校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办公的自动化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管理工作及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具体数量都难以明确量化,所以导致了学校内部各管理岗位之间的工作范围不清晰,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一现状也大大削减了认真负责的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所以管理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学校的管理机构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待遇等方面长期套用党政干部的管理体系,导致有些人不能好好的完成本职管理工作,而花大量的心思研究如何升官晋级。 第三个管理制度问题体现在高校管理办公自动化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各高校的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数据不标准、更新换代慢,有重复管理、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另一个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学历素质不一,其对现代信息的应用熟练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三、提高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
从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状况来看,在职的管理人员中的每一个人与工作要求相比,适应或不适应,适应度高或者低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够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的人却不懂高等教育。并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理念,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动态,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多与外界接触交流,特别是与地方的合作交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与高校紧密合作。当然学校层面也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以及培训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2.加强高校管理职能转变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部门要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使其能够多角度的学习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高校管理从“事务型”管理逐步走向“服务型”管理,从“经验型”管理逐步走向“专家型”管理,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进行自主性的反思,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真心为教师和学生服好务,有效地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研究的能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潜能,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如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积极创造外出考察、参观访问、交流研讨、专题培训的机会,鼓励在岗自学和学历深造等,将各种学习培训结果作为晋升职务职级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交叉异己岗位培训,使管理人员有机会内部流动,减少职业倦怠感,实现工作内容多样化。
3.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还要抓好绩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是管理专业、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内容。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对高校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有效考评高校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发展所做的贡献,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与奖励和惩罚。二是在考评过程中,发现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和培训,挖掘其工作潜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所以,在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立足点,站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视野下.选择科学的激励政策和考评措施施.在落实“绩效”考评制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使学校管理工作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聂伟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11所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彭学文.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述评[J].湘潮(下半月),2013
关键词: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管理水平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到高校的办学水平以及办学质量。当前高校的管理主要依靠着一些专门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的人员承担,因此高校管理人员的素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高校的发展。如何加强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是每一个高校都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一、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内涵
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就是指高等学校管理人员凭借高校管理实践这个载体,通过完备的制度规范和培训机制,以专业精神为基点,逐渐习得高校管理知识,不断提高高校管理能力的专业成长过程。专业化是职业发展的结果,总结各种职业专业化的历程可以发现,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应具有专业性、职业化和稳定性的特点。专业性是专业化管理队伍的本质特征,职业化是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外在表现,稳定性是高校管理队伍专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二、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高校管理层认识不足
当前部分高校尚未将管理作为学校的重要工作来看待。一些高校领导和专家学者认为,教学、科研是学校工作的核心,而高校管理工作则属于软指标,在较短时间里甚至无法感受到其发挥的功效。因此,学校一味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教学的中心地位、科研的龙头作用,而忽视管理工作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一些高校将管理工作等同于一般事务或服务性工作。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管理人员无需专业知识与技能,无需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只要照章办事、服务态度好就行。长期以来缺乏从事高校管理工作研究的力量,难以对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提出可行性对策。
2.高校管理人员工作创新不足
在一些高校中,往往会出现从事某项管理工作的人员,在自己的岗位上干的时间比较久,这样就很容易产生工作的疲劳感和固式化。这样就会产生一种墨守成规的导向,而不去主动改变工作方法,不去创新。而且在某种意义上,高校管理处理的事务也相对比较固定,这样也容易导致管理人员缺乏工作的创造性。
3.高校管理制度不合理
高校管理制度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管理工作的不确定性; 国内高校的官本位思想比较严重;办公的自动化程度不够。 由于高校管理工作及其岗位职责、工作内容、具体数量都难以明确量化,所以导致了学校内部各管理岗位之间的工作范围不清晰,出现相互推诿的现象,这一现状也大大削减了认真负责的同事的工作积极性,所以管理工作内容的不确定性是影响管理人员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基本原因。 第二就是“官本位”思想严重,由于学校的管理机构对管理人员的选聘、考核、待遇等方面长期套用党政干部的管理体系,导致有些人不能好好的完成本职管理工作,而花大量的心思研究如何升官晋级。 第三个管理制度问题体现在高校管理办公自动化程度不够。 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建立自己的校园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但是各高校的管理系统功能单一、数据不标准、更新换代慢,有重复管理、信息不准确等问题,另一个方面,由于管理人员的学历素质不一,其对现代信息的应用熟练程度还有待于提高。
三、提高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的对策
1.高校管理人员要转变观念 加强理论学习
从目前高校管理人员的状况来看,在职的管理人员中的每一个人与工作要求相比,适应或不适应,适应度高或者低是不一样的。有的人能够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有的人却不懂高等教育。并且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教育理、教育思想也在不断更新,这就需要我们高校管理人员不断更新理念,及时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动态,用先进的理念、先进的理论来武装头脑。同时,加强理论学习,多与外界接触交流,特别是与地方的合作交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引导社会与高校紧密合作。当然学校层面也应该为管理人员提供学习以及培训的机会,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
2.加强高校管理职能转变和管理人员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高校管理部门要为管理人员提供有效的交流平台,使其能够多角度的学习管理经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能力和水平。使得高校管理从“事务型”管理逐步走向“服务型”管理,从“经验型”管理逐步走向“专家型”管理,在高校管理过程中,不断地创新管理模式,进行自主性的反思,树立服务型的管理理念,真心为教师和学生服好务,有效地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深入研究有研究价值的问题,不断提升管理研究的能力,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管理潜能,促进管理人员专业化素质的不断提升。同时要加强对高校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高校应有组织、有计划地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培训,培训形式要多样化,如定期进行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积极创造外出考察、参观访问、交流研讨、专题培训的机会,鼓励在岗自学和学历深造等,将各种学习培训结果作为晋升职务职级的重要依据,从而促进管理队伍的专业化建设。此外还可以组织一些交叉异己岗位培训,使管理人员有机会内部流动,减少职业倦怠感,实现工作内容多样化。
3.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
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建设还要抓好绩效管理,坚持“以人为本”,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绩效管理的有效落实,是管理专业、科学化、正规化的重要内容。绩效管理的关键环节就是有效的实施绩效考核评价,对高校管理人员实施绩效考评制度,可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一是可以有效考评高校管理人员对于高校发展所做的贡献,根据其贡献大小给与奖励和惩罚。二是在考评过程中,发现管理人员在工作中的缺点和问题,以便于有针对性的进行整改和培训,挖掘其工作潜能,更好地完成管理工作。所以,在有效落实绩效考评制度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以人为本”作为立足点,站在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视野下.选择科学的激励政策和考评措施施.在落实“绩效”考评制度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以人为本”,坚持科学性、实用性、专业性的基本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的调动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使其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促进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建设,使学校管理工作适应未来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聂伟进.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的现状调查与分析——以江苏省11所高校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
[2]彭学文.高校管理人员专业化研究述评[J].湘潮(下半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