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中数学:在操作中丰富学生数学思维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ll93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笔者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生涯中,一直致力于探索适用于小学生的数学思维方式,初步认为“顺延思维、创新思维、整体思维”这三种思维方式,可以很好地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启迪和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下面以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总复习中的“立体图形的侧面积(复习)”为例,简要叙述在动手操作中如何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
  A4纸的外包装上图文并茂,信息众多,为了快速切入本课的教学,我在课前谈话时删繁就简,直接呈现“297mm×210mm”这条信息,为了方便又将数据取近似数,把A4纸看作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以下呈现的是教学过程中的几个操作片段。
  【操作一】在A4纸不重叠的前提下,折出我们学过的某种没有底面的立体图形。这虽是一个开放性的操作要求,但基于操作的方便性,也由于本学期刚学过圆柱的知识,所以学生折出的全部是圆柱(两种)。
  师:这两个圆柱都是A4纸折出的,说明它们和A4纸有联系,联系在哪儿?回答之后请学生完成表格。(只列式不计算)
  【操作二】这张A4纸除了能折成圆柱外,在不重叠的前提下,还能折成哪种没有底面的立体图形?
  由于小学数学教材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的立体图形除了圆柱与圆锥外,就只有长方体和正方体。在“不重叠”的前提下,学生操作时会自觉排除掉圆锥;加之A4纸是长方形的(长30厘米、宽20厘米),所以不能折出正方体;很多学生将长或宽对折再对折,折出底面是正方形的两种长方体。
  师:这两个长方体和A4纸有什么联系呢?这两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求出来的?之后学生完成表格。
  师:仔细观察,用A4纸折出的这两个长方体好像比较特殊呢,特殊在哪儿?(这两个长方体的底面都是正方形。)
  【操作三】用这张A4纸折长方体,真的只能折出这两个吗?同桌边讨论、边动手,看看还能折出怎样的没有底面的长方体。
  这项操作充满着挑战,很多学生知道要折成底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但在操作时往往因为图方便而将相对的两个面连在一起,以致无法折出。好在部分学生经过自我调整或与同桌交流,终于折出底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师:以两位学生折出的长方体为例,量出长度。一个长方体长是10厘米,它的宽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另一个长方体宽是3厘米,它的长和高分别是多少厘米呢?你是怎么想的?(完成表格)
  【操作四】这张A4纸,除了能折出圆柱、长方体外,还能折出其他的立体图形吗?哪怕是我们没学过的。试试看!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穷的,经过简短的思考,就有人折出了三棱柱。
  【操作五】刚才大家折的是三棱柱,有没有四棱柱呢?折折看!(很多学生折出的依然是长方体)你发现了什么?四棱柱一定是长方体吗?(不一定,四棱柱的底面可以是任意的四边形。)四棱柱和长方体相比,谁的范围更大?这就是说:长方体是特殊的四棱柱。
  师:有了三棱柱、四棱柱,肯定还有……同学们,普普通通的一张A4纸,因为你们的智慧操作,让它发生了神奇的变化,产生了无数的立体图形。当这些立体图形的底面棱数越来越多时,就变成了……(圆柱)
  一、秉承一脉,丰富学生的顺延思维
  1.选准教学起点,唤醒直觉思维
  “操作一”是以学生对“圆柱的侧面积”认识为教学起点,没有经过按部就班的推理,而是调动学生自身的知识经验,通过直觉思维的唤醒而作出的敏锐操作,直接把握住了操作对象的本质和联系。
  2.借助形体表象,完善形象思维
  “操作二”帮助学生建立了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的表象,“操作三”则在此基础上对长方体进行了完善,“操作四”的三棱柱、“操作五”的四棱柱,以及后面无需一一操作的五棱柱、六棱柱……当底面棱的条数越来越多时,必然回到原点——圆柱。整个过程已经超越了操作本身,借助表象而进行的联想与想象,极大地完善了学生的形象思维。
  3.指导正确迁移,培养缜密思维
  学生在解题时,虽然思路正确,但往往思维不够缜密,导致无法解决问题。刚开始“操作三”时,很多学生知道要折成底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思路是正确的,但在折纸时受“操作二”的负迁移影响,将大小一样的两个面连在一起,以致无法折出(因为长方体展开后相对的面不可能连在一起)。这时我引导学生复习“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中“相对的面不可能连在一起”这一知识点,再让学生经过自我调整或与同桌交流,终于折出底面是长方形的长方体。
  二、革故鼎新,丰富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有狭义与广义之分,面对小学生,我们需要的是广义的创新思维,只要是以前没有而现在有,对学生个体而言,就是一种创新。
  1.鼓励大胆操作,诱发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创造性思维活动,不仅揭露事物的本质及其内在联系,而且在这个基础上产生新颖的、超出一般规律的思维成果。“操作四”的提问:“这张A4纸,除了能折出圆柱、长方体外,还能折出其他的立体图形吗?哪怕是我们没学过的。”其中“哪怕是我们没学过的”这句话,含有极强的鼓动性,诱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鼓励了学生大胆地、创造性地开展操作活动。
  2.避免思路单一,发展多向思维
  多向思维表现为既可以是从尽可能多的方面去思考同一个问题,也可以从同一思维起点出发,让思路呈辐射状,形成诸多系列。前面说过,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侧面积”知识,仅仅局限于圆柱的侧面积,对于其他立体图形的侧面积则没有涉及。如何避免由这单一知识点而造成思路单一呢?以上五个操作片段,从圆柱→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圆柱,突破了教材的知识局限,打破了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很好地发展了学生的多向思维。
  3.拓展知识外延,克服思维定势
  “操作五”一开始,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生折出的四棱柱依然是长方体居多,如何克服这个思维定势呢?我从底面是四边形入手,提醒学生四边形绝不仅仅只有长方形和正方形。知识的外延一旦打开,学生的折纸也就千姿百态:四棱柱的底面有平行四边形、梯形,甚至是任意四边形。
  三、貌“离”神“合”,丰富学生的整体思维
  整体思维认为应把目光投向对学生思维的整体把握,从而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单一与狭隘,有效提升学生的整体思维能力。
  1.分析判断推理,开发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思维的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思维的基本过程,从而揭露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上述几个操作过程所折出的圆柱、长方体、三棱柱、四棱柱,以及推想产生的五棱柱、六棱柱……它们侧面积的本质就是这张A4纸,它们侧面积的大小就是这张A4纸的大小。
  2.形体分类总结,形成聚合思维
  聚合思维又称求同思维,是将各种信息汇聚起来分析、整合,最终探求出一个正确规律(答案)的思维方法。以上操作过程,笔者都自制了实物教具(圆柱、三棱柱、五棱柱各两个,底面是平行四边形的四棱柱、底面是梯形的四棱柱各两个,长方体四个)。当学生沉浸在那么多教具带来的震撼时,我让学生对这些立体图形进行分类,学生很自然地将它们分成了“高瘦子”(以宽20厘米作底面周长、长30厘米作高)和“矮胖子”(以长30厘米作底面周长、宽20厘米作高)两类。此时再追问:“这些立体图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吗?”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出“它们的侧面积都相等”,“它们的侧面都是同一张A4纸,侧面积都等于底面的周长×高”。在分类总结中帮助学生形成聚合思维。
  3.利用知识本身,挖掘极限思维
  小学数学课程中有许多问题是与高等数学内容有关的,尤其是极限思维与小学数学的许多内容有直接联系。在小学里,解决这些问题不一定需要严格证明,但可以在直观演示或操作的过程中,挖掘知识本身所蕴藏的极限思维。比如“操作四”“操作五”中的三棱柱、四棱柱……最终到圆柱,以及三棱柱、四棱柱……个数有无数个,这些都是很好的极限思维的渗透。
  荷兰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他认为这是一种最自然、最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只有通过自己的再创造而获得的知识,才能真正掌握和灵活应用。本文所述,正是利用一张普普通通的A4纸,在操作中引领学生不断地再创造,不断地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
其他文献
一、研究目的    “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现象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学生在同类数学问题上出现错误,通过改正、订正,结果还是出错,屡次循环,不断出现,这种现象常常令教师困惑,令学生迷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顽症”。另一方面,数学学困生往往存在“屡错屡改,屡改屡错”的问题,这也是导致数学学困生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在数学学习方面的学困生人数较多。我国小学阶段已经全面实现义务教育,而义
区别于完小和完中,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特点体现在:“一体化”的小学与初中教育,配合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年限规定的办学模式,具有“一以贯之”和“规模集聚效应”。体现了“l l>2”的效应。尤其是我们美术学科的教师,完全可以跨中小学年级任课。有充裕的条件研究和实施中小学教育的各种衔接措施。然而,长期以来中、小学美术教学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却在学校中暴露无遗。九年一贯制美术教学的衔接和优化问题已然摆在每个美术教师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言”“意”交融,引领学生在读中悟,在读中品,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对文本语言进行品味积累、对表达方法进行揣摩把握、对语言技巧进行习得领会。在教学中,恰到好处地安排循环往复的“引读”,或解疑,或整合,或升华情感,能创设出多种教学情境,以情激情、以言激情,达到“一唱三叹有遗音者矣”的效果。  一、引读在需要解疑处  阅读是学生与文本内化的“会意”过程,教学中以(引)读代讲,能避免过
在《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指引下,教师在品德课教育方法上应有新的改革。就品德课教材内容本身而言,它是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教材编写的原则就是知识要求与行为要求结合起来。在讲清观点、道理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适当的行为要求,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实处,引导学生言行统一。为了使品德教育充满生机和活力,使每位学生都能自觉地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获得真正的美德,教师就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
自从教以来,我使用过两个版本的教材。一是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二是北师大版的新教材。可能本人有怀旧情结,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会时常拿出老教材来翻翻。几番比较,感慨颇多。本文选择其中的一个视角,谈谈新老教材中引课方式的变迁,并希望能对新教材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进会有所帮助。  在六年制的浙教版教材中,几乎每节课的最前面都有一个环节——“准备题”。准备题的内容以旧知识为主,所起的作用不言而喻——搭桥铺路,为
时至今日,教育科研作为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了一线教师教学思考、问题研究、专业水平提升的重要途径之一。很多一线教师都曾经,或正主持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许多名师,也正是在经历了课题研究之后,教学能力和理论水平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显然,教育科研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认同。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线教师的课题研究中存在着诸多问题,如研究内容不明确,研究过程设计不
摘要:探索新兴技术竞争优势的测度方法,有助于我们把握技术前沿的竞争态势,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采用四象限图示分析方法和雷达图示分析方法,借助Relecura专业知识产权分析平台,以细胞免疫治疗为实证,对技术主体的综合竞争优势和高产机构在主要技术领域、子领域、IPC代码的竞争优势进行了分析。就专利技术战略布局的前瞻性指标而言,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和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两个机构最具有前瞻性。就创造高价值专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识字教学在教学实施上,提倡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和可接受性。”其目的就是让小学生喜欢听,乐意读,主动记,使抽象的汉字具体化,静态的汉字动态化,复杂的汉字简单化。而“故事识字法”就是有效的方法之一。  这是广西玉林某小学李老师的一个课堂实录片段(结合课后她的感受整理而成,为了体现课堂原生态,故以第一人称叙述)。  “铃铃铃!”我面带微笑走上讲台
科学并不仅仅是一门课程、一种知识,更是一种质疑的精神、一种严谨的态度,并且与其他态度有着本质区别。  首先,科学的态度是诚实,不必遮羞。关于使用酒精灯,这是任何一个做实验的人都会碰到的事情。但是,我曾经在学生面前出过丑。那次在做“自然水蒸发,观察水中含有的杂质”这个实验的时候,我用火柴由上往下直接点燃了酒精灯,被细心的同学们发现了,并指出了我的错误。这时候我没有为自己辨解,而是承认刚才的动作是错了
大会代表合影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中国与东南亚、中亚、西亚等国家的关系日益密切,加强地球科学、地质工程等领域的区域合作和学术交流是大势所趋。特提斯造山带是新生代以来全球规模最大的造山带,它的形成与演化对全球构造及矿产资源与能源形成分布有着重要影响,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  2014年10月12日上午,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学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