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中风景

来源 :城色in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rningwind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抵达当日:
  从天津乘夜班火车到苏州,在火车上过夜。“天津——苏州”硬卧火车152.5元


  第一日:
  清晨火车抵达苏州,先去拙政园,逛了园子出来午餐后走访苏州博物馆。下午来到苏州老街巷——平江路,寻找真实的老苏州,在老茶馆中品茶听评弹,并在平江路品尝各种小吃。
  拙政园门票70元/公交车 2元/住宿80元/午饭30元/各种小吃45元左右/喝茶听评弹 20元
  第二日:
  上午去宋代风格庭院沧浪亭,午餐在观前街的松鹤楼品尝苏菜。下午乘高铁回到天津。
  沧浪亭门票20元/午餐90元左右/公交车3元/ “苏州——天津”返程高铁483.5元
  总计:约996元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唱着这清甜的词,伴着良辰美景好时光,江南水乡在咿呀的吴侬软语声中,撑着吱呀的乌篷船扑面而来,在北方过久了粗线条的日子,我赶着周末来苏州扑进精致的景色和甜蜜的桂花香中不愿出来。
  苏州,干净舒服,保有水乡风貌,来到这里的感觉就像是将棉花制成的衣物贴在皮肤上,温暖柔软,每个毛孔都能呼吸得淋漓尽致,感受得到棉花在阳光下的绽开。
  我心中的苏州从来就是一幅水墨画,每一垛青砖白墙、乌篷船,清晰冰凉的石板路,这是一座泼墨而成画的城市,就算只是黑白的色彩也丝毫不单调。但没有人舍得留它兀自黑白,春天的樱,秋日的桂,各色的粉并着金黄的甜香,都是梦中的画。
  坐卧铺火车来到苏州,清晨刚好抵达。没有过多的行李,背着不大的单电相机,轻松地马上开始画中行。
  苏州自是以古典私家园林闻名于世界,去年参观纽约的大都会博物馆,走到中国馆,侧耳隐有淙淙流水声。跨过圆圆的月亮门,居然一座苏州园林跃然而现,阳光明媚,清泉曲径,回廊环着亭台,镂空的窗户,映着几许竹影。一侧的石碑用英文写道:“大都会博物馆衷心感谢中国苏州园林局的能工巧匠,他们高超的技术构成了本园不可缺少的部分。”一股浓重的感动袭来:美丽的苏州园林,亭台楼阁步换景移,这样古典的文化和美好是世界的通行证。我真的忘记了彼时身处纽约繁华地带的大型建筑中,恍惚以为来到苏州,连阳光都像是露天似的明亮真实。
  苏州之行,自然要先去拙政园看看,毕竟是四大园林之首,那些曲折婉转的小路,镂空雕花窗后的阳光中,文人雅士们来来往往,赋诗写词,赏明月清风,叹悲欢离合。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年间,亭台楼榭皆依水而建,专取不对称之美。一入门便是兰雪堂,便是应了李白那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再经过芙蓉榭,沿水边走着,时而开阔,时而被引入幽深小径,路旁常能见到翠竹,不久就到了远香堂,这里算得上是拙政园的精华所在,远香堂取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香远益清”,这里确实也遍植荷花,此时正值夏末,粉嫩伴着玉盘般的翠绿,香飘送远。远香堂开有落地长窗,站在这里望向四周,环绕有绣绮、荷风四面、待霜、雪香云蔚四亭,意于四季,于一堂中遍赏四季景色,步换景移,意寓美好。整座园子间,水面上常见桥梁,但绝不重复,边边沿沿也绝不规整,曲折自然很好看,景致虚实相间、相映成趣。低头间常能看到金或红色的鲤鱼,便不正是鱼戏莲叶间吗?白色的墙壁,灰色的瓦檐,深深浅浅的黑白两色,就如淡色水墨画。画卷再展,绿色草木和各色花朵衬得园子在明丽中愈发宁静,春风秋月,夏有荷花冬有雪,谁人也都才情四溢,诗兴大发。
  拙政园中的亭台楼榭,无一不出自史书典籍,匾额、楹联、书画更处处是名家手笔。其中“与谁同坐轩”是一座扇亭,其名字令我十分在意,取苏轼《点绛唇·闲倚胡床》词:“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还知么,自从添个,风月平分破。”良辰美景也好,清冷孤独也罢,在那个时刻,又愿与谁同坐?人与人面面相对也猜不透彼此的心思,便愿与清风明月为伴,倒也落得清闲自在。
  从拙政园出来,来到我此行的必去之地——苏州博物馆,因为这里是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封山之作。因着在苏州度过的童年时光,这座博物馆的设计就是贝聿铭对家乡的情意。博物馆延续了传统的苏州建筑风格,把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使建筑物与周围环境在风格上融为一体,不高不大不突出。一如贝聿铭为法国卢浮宫设计的那座倒置透明金字塔,特殊但与环境和谐一体,绝不突兀。我曾去柬埔寨暹粒的吴哥窟,当时还好奇在暹粒城中没有高层建筑,实际情况是在吴哥遗址群里绝没有现代化建筑,就连城里的现代建筑也没有任何一个高过吴哥遗迹。这是现代人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值得敬佩。这里馆藏也丰富,书画、瓷器、雕刻,我随意走走也找到了赵孟頫书《兰亭序》卷和我很喜欢的八大山人的画作。细细逛来,一天时间怕也是不够。
  从博物馆只需再坐两站公交就能抵达平江路。这里和商业街——观前街比邻,却安静了许多。平江路的历史已有800余年,难得地保留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水乡特色,道路不宽,仅能过自行车,河路也不宽阔,行走的是摇橹船。沿河缓步,有了些年岁的老屋依旧是清清淡淡的颜色,绿色藤萝悄悄长进浅灰的砖瓦,身边不时有船缓慢摇过,便算是得了苏州老城的味道。沿河的商家也都低调,掩藏在木门后,随手推开一扇,是一家古琴馆,据说是吴门琴派在此传授琴艺。我在友人处对古琴略有耳闻,音色质朴并着明亮的七弦琴,手指轮换在抹挑勾剔打之间,刚入门可学一首《秋风辞》,一路学下去,不用多久,也能弹上一首《梅花三弄》。
  走走逛逛,路过一条条窄巷,一家家茶叶店,丝绸铺。在一家老苏州茶馆喝杯茶歇脚,用单电相机抓拍着路边伸懒腰的猫、绽放的野花。茶馆中唱着苏州评弹,北方人很难听懂这种用方言演绎的艺术,只觉得很好听。暗自赞赏保留了这些传统方式的老街,就像另一座博物馆,不同于苏州博物馆的,可以说是市井生活博物馆,走进去才能发现的最寻常的水乡人家生活,喝何种茶裁哪样布料,闲来是学琴抑或下棋。这里的饮食亦是苏州的传统吃食,沿街都是各种小吃摊档,酒酿圆子、糍粑、桂花糕、海棠糕,还有生煎。路过一家鸡脚店生意很旺,在夕阳下门口排起了队,名字叫“鸡脚旮旯”,果然是香气四溢无法阻挡,我也跟着买了些鸡脚鸭舌。晚饭便是在平江路沿路吃了各式小吃,一路走下来塞满了口腹。


  “沧浪亭”得名于“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钦买下这里,修筑亭台,并为之题名“沧浪亭”。苏舜钦做了件好事,沧浪亭如今风貌仍能称得上经典的宋代园林,我也是爱这份苍翠的古朴简洁,特意来到沧浪亭小坐。一池水环绕着沧浪亭,进门就先步入曲廊,看苍天古木肆意葱翠。沧浪亭景致极为自然,一座小山,复廊几回环,一池清水伴红鲤。百余扇漏窗图案也无一重复,我沿长廊信步走过,每扇窗都能看到窗里窗外两般风景,或是翠竹摇曳,或者朴拙堆石,几缕藤蔓又不时地垂下来。清风明月本无价,来到沧浪亭坐上片刻,自有一番风雅。像是回到学生时,常喜欢在学校老宅的院子里背书,在丁香花下的石桌上写作业,不经意间被洒落一书丁香花瓣。
  午餐回到观前街,吃了一顿地道的苏州菜。中国四大菜系有着“苏、鲁、粤、川“,苏菜亦被称为“南甜”,和我习惯的北方浓郁味道大不相同。酸甜的松鼠桂鱼、滋滋作响的响油鳝糊、清淡的龙井虾仁,苏州味道成就了此行最后的完美谢幕。
  回程的高铁上,心中一直浮现出不久前看到的一首诗,此刻说来正应景:“江南三月雨微茫,罗伞叠烟湿幽香。夏日微醺正可人,却傍佳木趁荫凉。霜风清和更初霁,轻蹙娥眉锁朱窗。”
其他文献
阿噜者,布偶猫也。  布偶猫,顾名思义,软绵绵的似布偶一样温顺的猫咪。  话说这布偶猫跟我是怎样认识的。二零一零年秋,表姐即将离开这下雨即变冬天的成都,便把她两个月大的爱猫给了我。这猫,便是阿噜了。  阿噜是蓝山猫双色。蓝山双,山猫纹,蓝双色。人家都说,初见时美好,它可是对我爱搭不理,对着它旧主远去的背影恋恋不舍。我把它的头挪过来,微笑看着它:“以后跟我混吧。我叫小起,请多关照。”是的,动画片《甜
期刊
店里来了洋客人,好客的池总不敢怠慢,拿出店里的招牌茶——条索紧细、匀齐的坦洋工夫来招待。只是一闻,原本还是绅士气度的客人神情便有了异样,端起茶杯嗅了又嗅,终于送到嘴边闭目细品。再一睁眼,那浑浊的双眸里竟已满是晶莹。  老人双手颤抖地从随身包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泛黄的信封。当时,池总还不明白眼前这个发已斑白的外国老人为何如此激动。但当他的目光触及信封上赫然在列的五个大字“中国坦洋收”时,他似乎又明
期刊
关于上海的书写有多种,最爱的还是细节关注。比如陈丹燕的笔下风景,比如对四明别墅的关注,以及石库门、街巷里,都是上海生活的一部分。这才是丰富而又多样的上海。在读王千马的《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时,不仅感慨他对上海近现代史的熟稔,还在于通过一个社区来书写上海史,这多少跟宏大历史无关的小细节让上海生活更为灵动、鲜活。  如果说上海是一座见证了中国近代跌宕沉浮的城市,那么,徐汇区的天平社区,
期刊
世界上本来没有酒,吃不了的粮食和水果多了,就有了酒。世界上本来也没有文化,吃饱了撑的人多了,就有了文化。  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酒和文化的产生有相同之处,看似无意,其实都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刀耕火种的时候,谁也没闲情琢磨酒的事,结绳记事,绳疙瘩上面都是今天打了几只山鸡,分了半扇野猪,绝不会舞文弄墨。  所以,世界上本来也没有酒文化,酒足饭饱,才有了酒文化。  酒文化的历史和酒的历史一样长。  
期刊
因热爱而欢喜,因无知而感伤  “手艺”,于词汇解释是用手工从事的艺术或技艺;而于我来说,却是一个栏目,一个可以传承历史文明的载体。得知新杂志设置了“手艺”栏目时,欢喜之至。  自小便喜欢那些手工锤炼的物件,不仅喜欢完美呈现的成品,更喜欢观察制作的过程。老人们常常不解,一个爱哭闹的丫头怎能安静地看着粗糙的老手雕刻木头。那时,我也不懂,所谓观察,不过是盯着匠人们手中的刻刀在木头上来回打转。老人们猜测,
期刊
海子在1987年漂泊至德令哈,望着茫茫星空,他写下这样的诗句:“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艺术家总要为人类文明颠沛流离几度春秋,才关心起自己的幸福。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海明威与同时代的世界第一位女战地记者玛莎·盖尔霍恩以笔为戎,跑遍了西班牙、芬兰、中国,忙里偷闲,谈了场烈火般的恋爱。  炙热的感情似乎已是人们情绪表达的巅峰,但这是否是爱情最好的存在状态呢?菲利普·考夫曼的电视电影《海明威
期刊
Q:这个名字,让我立刻想起了留着大波浪发型的牛顿,你一定也是一位外国名人吧?  A:哈哈,也许我的发现者是吧,但是我不是人类,而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流变调节剂。   Q:如此说来,你是一种化学制剂了,你的成分是什么呢?  A:没错,我是丙烯酸键合烯丙基蔗糖(又称为季戊四醇烯丙醚)的高分子聚合物。按干燥品计算,含羧酸基(-COOH)应为56.0%—68.0%。   Q:好复杂,还是说点我懂的吧。你说你是
期刊
壹。  飞抵青岛的第一个下午,给很多人写明信片。  北京上海,伦敦纽约。给飞在天南地北的朋友写明信片,最终落款都是那几个字,秋天快乐。  那时候八大关的天光正好,咖啡馆外的树叶扑簌簌地掉下来。金黄的叶子被海风吹拂,踩上去一阵脆响。  沿着山坡往下走就是海,这样一个城市,似乎无论从哪条路往下走,总归会遇见蔚蓝大海。  贰。  在青岛几乎什么都忘得干净,除了吃。  朋友Freya来接我,她家楼下就是菜
期刊
天空一碧如洗,与海的光芒互为镜像,如烟似雾的蓝色汇聚在绵延的山川之上,简直让人以为是误入了梦境。或许,只有忘却尘机,抛去烦扰,任凭船只在无垠的海面上随意飘摇,才能抵达如此空灵的冷酷仙境吧。  三百多年前,当第一批英国士兵在牙买加岛登陆的时候,首先映入他们眼帘的就是这片被幽蓝笼罩的山峰。他们情不自禁地惊叹道:“Oh,mountain!Blue mountain!”从此,这个神秘缥缈的山川便拥有了一个
期刊
“司马”一姓大家都很熟悉,历史上也有司马相如、司马迁、司马光等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其实,“司马”是古代的官名,后来以官为姓,成为姓氏之一。  司马作为官职,在西周时开始设置,与司徒、司空并称“三有司”,亦称“三有事”。司马为朝廷重臣,掌管军政与军赋,常常统兵出征,所率军队为六个师或八个师不等,相当于大将军。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记载,周宣王时,重黎【1】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