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策略

来源 :东方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9599075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中职语文,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地纳入到语文教学中,将优秀的文化基因根植入学生心中,对中华民族的再次崛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有效开展,笔者认为应遵循四个原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听、说、读、写四个途径融入。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策略 原则 途径
  近几年,中央电视台连续推出了系列大型益智类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近来,又播放了《中华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等,这一场场文化的盛宴,为当今庞杂的综艺类节目中带来一股股“清流”,同时也昭示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新认识和学习的春天已来临了。习近平总书记拥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自治国理政以来,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血脉”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现在我国正处于重大历史转型期,校园里语文科目在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方面来说具有先天的优势。那么对于肩负传承弘扬民族文化重任的中职语文教师来说,今天如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就是迫切需要探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现状
  中华传统文化包罗万象、源远流长。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是一个民族的根。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曾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但观今日,传统文化的教育现状却令人担忧。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少年不会使用电脑、不会上网的“现代文盲”是越来越少了,但缺乏人文素质、对中外文化历史不甚了解的“传统文盲”却不少。比如,很多学生不懂写信的格式和称谓;很多写作时不懂引用经典名句、不懂使用成语。很多对网络爱情小说、离奇怪异小说能如数家珍般说出,却对经典名著如《史记》、《资治通鉴》、《了凡四训》等的名字似乎闻所未闻;当他们能对蜡笔小新、天使怪盗、王子哈尔等卡通动漫人物娓娓道来,却不知庄子、老子是谁;当他们对官二代富二代、一夜暴富等人事津津乐道时,却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美德嗤之以鼻,……,凡此种种,让人不得不担忧,使人不得不思考我们今天的教育怎么了?我们该如何将我们富于智慧又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给我们的下一代。
  二、对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为什么近百年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与我们渐行渐远了呢?这恐怕与中华传统文化经历的三次重大冲击是分不开的。一是 “五四新文化运动”;二是为期十年的文化大革命运动;三是当下的改革开放虽在许多方面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但它的一些负面影响也在反噬着人们的思想。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现象比比皆是;历史被戏说、宫斗剧盛行,英雄被抹黑等越来越多,理想的迷失、价值观的扭曲、社会风气的恶化模糊了真善美与假恶丑的界限,价值取向变得越来越低俗,文化开始走向功利化、低俗化、低劣化。校园中教育的急功近利思想使得我们的课堂变得越来越枯燥、学生也越来越浮躁。如中职语文课时被专业课时挤占是很常见的情况,语文教学也因此常被迫选择教一些能“及时”用得上的知识和好理解的现代文,而将一些志存高远、寓意深刻的文言文、诗词等 抛诸一边,使得语文教学在不知不觉中丧失了传承文化应有的功能。
  青年学子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二百多年前,著名的改革志士、学者梁启超在文章《少年中国说》中写道:“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可见民族的强大与青年息息相关,习总书记强调:要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自信不可无,一个民族必须树立充分的自信心方可有尊严的生存发展。所以今天让青年学子重视和学好中华传统文化迫在眉睫。作为站在时代讲台的中职语文教师,如何將优秀的民族文化和精神扎根在学生心灵深处,让他们以此作为基础建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而自觉抵制各种不良诱惑和污染,让他们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传承下去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三、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策略
  (一)教学原则
  1.辩证取向的原则。传统文化内容非常丰富,随着时光的流逝、社会的变迁,对于历史文化中的内容我们要辩证的地看待,有扬弃地取用,如经典《弟子规》中的“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讲的是: 在父母亲去世的三年里,作为子女要在墓旁建陋室守候相伴,杜绝酒肉,常常追忆父母对我们的恩情。这样的孝道在当时的背景下是合情合理的,但“居处变、酒肉绝”对于现在的我们就不可能完全做到, 也没有必要去完全的执行。但报答父母的恩情是需要的,并应扩展到“大孝”:国家和人民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所以应好好学习以备将来更好地报效国家、报答人民。传承其精神很重要,这些才是需要我们跟学生“传达”清楚的。
  2.与时俱进的原则。传统文化之所以能“流传”到今天,就因为它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每一部文化经典都烙有其时代的“印记”,经典成文时间因离我们较为久远,有些内容难于理解,因此讲授时,一定要多结合当下情境、当前事例、学生的实际特点等采用合适的语言、合理的方式去推陈出新,使得学生乐于接受。如在教育学生回答问题要大声,讲话不要太急太快时,我们可以说“尊长前,声要低”,但“低不闻,却非宜”,“凡道字,重且舒”,那么学生马上就能“心领神会”了。
  3.因地因时制宜的原则。地域文化、与时间相关的习俗文化是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怎样把传统的东西教“活”,我们可以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及与时间有关的习俗文化来进行,比如海南的老师可以利用海南地区的“三月三”节日、琼剧、黎锦;陕西的老师可以使用陕西地区的秦腔、江南地区的老师可用越剧等具有浓郁地域色彩的文化去丰富学生的认识,可让学生去了解去调查去介绍。由于是身边的人和事,所以学生会觉得很有趣很亲切而乐意去做。还有,古人喜欢根据季节、节气等与时间有关联的景色来写诗词,所以我们也可借机让学生去寻找去欣赏去对比,这样学生就有兴趣深入学习了。   4.深入浅出的原则。中职生的文化基础水平大多较弱,我们不能将教材上所有的古诗词诗文都拿来学而应该有所取舍,与他们联系多的较好理解的我们多讲,晦涩难懂的尽量少选。教法上也不宜过于“精耕细作”,把学生讲得“云里雾里”,不得其解,对于中职生来讲,除了让他们多感悟、多联想、多欣赏外,重在普及。要让他们跳一跳,就能够到“葡萄”,只有这样才“深”得进去“浅”得出来。
  (二)教学途径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这里强调了语文的“两性”。那么语文除了要传承文化以外,还不能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这个“工具性”方面的培养。中职生大多具有文化底子薄、求知欲差、自我控制能力弱等缺点,但同时他们也有思维活跃、喜欢动手的优点。根据中职生的特点,结合当下的生活时代,笔者认为只有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性和语文听说读写的工具性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才是良策,因为这样做既培育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又可锻炼学生的语文能力,能较好地为学生的未来着想。因此作为一名中职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四个途径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从“听”中营造氛围,领略风采。
  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华文化丰富博大,形式多样。古诗词古诗文的朗诵、古乐的演奏、各地戏曲等皆可拿来听、拿来赏。另外,为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作品,我们还可播放名家对它们的解读,如可将 “百家讲坛”中的名家解读视频“搬来”给学生看和听----易中天的《品<三国>》、于丹的《<论语>心得》、王立群的《读<史记>》等可让学生快速地对我国的历史发展有个大概了解,其中众多的小故事不仅可使学生感到有乐趣,且能被历史人物的智慧之光和所展现的情操气节所熏陶;又如可结合当下中央台正在热播的创新之作----《经典咏流传》进行学习,此节目用“和诗以歌”的形式让传统文化具有了时代性,当诗歌伴着优美的旋律传唱时,会让我们再次重温动人的文字,体会祖先对美好的追求、对生命的感悟。《苔》诗“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语言简洁直白,情感真挚,展示了普通学子不管身在何处,不惧自身如何卑微平凡,但也要对未来充满憧憬的那种蓬勃生命力;《明日歌》表达了对时光的珍惜;《定风波》反映了诗人在遇到挫折时一笑了之的淡定旷达之情,……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只要有心,教师可将很多的视频音频资料“拈来”充实我们的语文教学,课堂时间不够,可使用微信、QQ、蓝墨云班课等科技信息手段推送给学生,让其利用课余时间去看去听去揣摩去吸收。“听”是“读”“说”“写”的基础,相信通过让学生多“听”多看,不仅能营造出学习传统文化的典雅氛围,迅速准确地掌握字词读音,感悟音韵之美,而且也能领略到“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之风采。
  2.在“读”中抒发情感,感悟情怀。
  古诗古文属于文言文范畴,它言简意赅、意蕴深厚,不像白话文那么直白浅显好理解,“读”是领悟的重要方法。有时针对某一首诗某一篇古文教师不一定要讲很多,可让学生通过多“读”来领会其内涵。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说明熟读背诵是学习诗歌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读”的材料,最好是教师经过选择后收集整理出的经典之作,让学生与经典为伴,与经典同行。“读”的内容也很多,除了优美的诗歌外,一些古诗文也可用来朗读,如朗朗上口的《三字经》、《弟子规》、《大学》等,通过反复诵读,才能对诗文的内容、韵味、声律、意境等有较好的理解。教学的方式方法要多样化,可课内读,也可课外利用“为你读诗”等软件朗读(读后可上传到平台给大家欣赏);可自读、也可齐读,还可开展朗诵会赛“读”,在“读”中抒发情感,感悟情怀, 既读得有趣、又读得有效。“读”的过程既是培养学生语感、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又是博闻强记,增强记忆力的过程,同时也是对学生潜移默化地进行民族精神熏陶的过程。
  3.从“说”中感悟文化,增强自信。
  “说”前往往要“思”,“说”和“读”不同,“读”是有现成的东西放在那儿,而“说”就没有,它有思考评价的因素在里边,所以许多中职生可以完成“听”“读”的要求,但却不愿开口“说”,究其原因,主要是不知说什么好,也不懂要怎么去说,第三是怕说错了被其他同学耻笑。有鉴于此,首先教师可借用文化名人的故事鼓励学生大胆去说,多表扬少批评,让学生树立“说”的信心;其次,深入“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人、事、物,让学生有内容去说。例如学习了《满江红》后,可让学生课下通过网络、书刊等“寻找”作者屈原,课上说说屈原的生平、个性、理想;读了《将进酒》,在收集好资料的基础上说说有关李白的各种小故事;在各种时节到来时,说说古人描绘其状其情的诗词;研读了《弟子规》后,对比自己的行为谈谈感悟;开展了考察家乡风土人情的活動后,可让学生介绍下家乡的名胜古迹、历史名人、地名由来、饮食文化、礼仪习俗、传统工艺等等。再次,教师还要适当地教给学生一些表达的技巧,表达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三段式”表达法等。传统文化的内容是丰厚的,通过各种各样的“说”,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就在身边,它并不是那么高远不可“亲近”,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自信心,感悟文化的魅力。
  4.在“写”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由于基础和习惯所限,中职生难得写出长篇大论的文章,因此教师在进行写作教学时,不妨从“微”字着手----形式灵活、题材多样、篇幅短小、不求完整。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让学生尝试“微写作”。如学了李白的诗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将其中的名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抽取出来,要求学生写一段话,内容不限,但要能恰当地使用上这一诗句,引句入文;学习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要求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将这首词用白话文的形式“展现”出来,化境为文;读了屈原的《渔父》后,要求学生根据文中对渔父形象的描写,为渔父写一则“颁奖词”,评人成文。让学生在“微写”中找到乐趣,加深理解,将作者所想表达的精神内化于心,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规范好自己的行为,不断地完善自我。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时,要着眼于“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在听读说写四种途径中,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塑造学生健康的人格,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完美有机地结合起来,达成语文的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伴学生同行,让文化之光照耀前行之路,让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
  参考文献:
  [1]陈鸣贤.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中“语”的培养[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0(02)
  [2]张一山,孙优.传统文化:语文学科的根与魂.语文知识,2015,4(2):3-5.
  [3]刘忠.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语文知识,2015,4(3):57-58.
  [4]劼黄.试论中学语文教学与素质教育[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4)
  [5]毕大林.试论中师与中学语文教学的差异[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0(02)
  [6]江旭华.让传统文化之花在语文教学中绽放――浅议中学生传统文化缺失之策略.考试周刊,2014,(55):37-37.
  [7]吴碧芬.论高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学底蕴的塑造[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03)
  [8]杨榕.传统文化的渗透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拓展作用.群文天地,2012,8(6)下:17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探析了对接新工科建设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路径,首先以“新工科三部曲”为切入点分析了新工科对工程应用型人才提出的新要求,选择标准制定、人才培养模式选择、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运用、学业评价、师资队伍建六个方面探析了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意见。  关键词:工程应用型人才;新工科;人才培养  信息化浪潮对接工业发展,重塑了全球制造业的格局走向,中国正从制造大国向制
期刊
摘要:2018年,我院领导引入了《悉尼协议》成果导向核心理念,并邀请了此领域的先行者李琨崇教授等专家团队对我院教师进行培训,由此拉开了我院教师新一轮教学改革探索的帷幕。《数字电子电路分析与调试》作为我院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悉尼协议》范式下的教学规范探索。  关键词:《悉尼协议》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学习评价  《悉尼协议》是由西方多个发达国家的各类工程教育学会共同签署的国际
期刊
摘要:这几年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渐渐成了中职学校喜欢开设的一门课程,由于很多学校开设茶艺课就存在师资不够、设施设备不齐全等问题,教学质量也参差不齐。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做好茶艺教学,如何提高茶艺教学质量已成了中职学校的一个研究方向。  关键词:中职学校 茶艺教学 原则  这几年中职学校开设茶艺课就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渐渐成了中职学校学生喜欢的一门课程,由于很多学
期刊
摘要: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着学生的思想道德偏离轨道的现象,对于经济建设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有一定的负面影响,急需要高职院校加强对在校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行为引导。  关键词:高职学生 思想道德教育 现状 应对研究  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肩负着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从高等院校划分为应
期刊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积极寻求转型,而作为转型的关键——教师队伍的转型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转型经过了几年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不足。本文针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出现的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并就今后如何建设提供若干建议。  关键词: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教师队伍;转型发展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尤其是1999年高校实施管理体制改革以来,一大批专科学校通过合
期刊
摘要:随着手机时代的来临,各种移动教学应用平台和资源纷纷面世。如何科学合理地使用这些平台使英语教学更加现代化,科技化,移动化成为了现今英文老师们研究的课题和方向。本文从蓝墨云课堂应用和高职英语混合教学的角度,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英语课堂参与度和课下英语资源共享学习进行了探讨,对结合后的教学可行性进行了研究和实践。  关键词:蓝墨云;高职英语;移动教育;混合教学  随着国家经济的强盛和科技的飞速发展,越
期刊
摘要:当前旅游中职教育中存在一些问题,造成了一方面旅游企业急需人才,另一方面学生就业难的困境。本文选取晋城技师学院导游专业为研究对象,深入剖析其开发特色课程的探索和尝试,总结经验与不足,对搞好旅游教育、培养旅游人才、特别是开设导游专业的中职学校开发特色课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中职;晋城技师学院;导游专业;特色课程  当前,我国旅游中职教育发展存在一些问题。课程体系同质性强,缺乏创
期刊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信息化环境下,对网站前端布局与设计课程进行开放式教学探索,将翻转课堂和云班课相结合贯穿整个教学实施过程,并将遇到的问题,结合实际学情进行分析,为高职网站前端布局与设计课程提供了实践资料。  关键词:开放式教学;项目构思;任务设计;任务实现;网站前端布局与设计  高职院校目前普遍开展了开放式教学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各种云班课应用层出不穷。网站前端布局与设计课程利用云班课工具探
期刊
摘要:在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作为对于我国职业教育方面的一种改革和创新制度,在进行大赛进行的过程中也是对职业人才的专业技能、综合素质的考量,更是对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教资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一种考验。通过国家职业技能大赛能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到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他人的差距,对个人和学校来说都是一种鞭策,能够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有利于促进高职专业的建设。本文针对国家职业
期刊
摘要: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源自于2008年比特币发展,它是现代互联网技术的衍生品,以大数据共享理论为基础。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在高职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它以自身的独特优势很快便融入到了高职教育教学当中。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性、开放性以及自主性等特征,随着我国区域块链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区域链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到各行各业,尤其是在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深入研究了金融领域区块链技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