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的出版社正为十年后的电子书市场做些什么?

来源 :书香两岸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在2000年向出版社提到电子书的概念,我想没有出版社会当作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或即将发生的趋势。过了十年,美国亚玛逊网络书店出了kindle(据报道信该网站电子书的销售数量普遍超越精装书),大陆汉王电子阅读器的销售也逐渐加温,至于在台湾则有远流出版社即将销售的金庸机(因为该电子阅读器内建金庸小说而称之为金庸机),消费电子公司Sony也开始销售电子阅读器,而Apple的iPad的销售更是卖到缺货。因此在2010年的现在,应该没有出版社还会将电子书当作是一个尚未发生的趋势,每家出版社莫不专注电子书的发展,并进行自身策略的调整。问题是,若将时间往后推展十年,面对2020年出版产业蓝图,现在的出版社又将做些什么呢?
  出版社当然希望尽快针对潜在的目标市场推出电子书,但是浮上编辑脑中的第一个问题是,请问与电子书相关的规格是什么呢?这包含档案格式、电子阅读器的性能、屏幕大小、加密机制、电子阅读器的销售数量等这五个变数。若这些变量没有答案,请问有哪个出版社的编辑可以开始针对电子书进行电子书的制作?
  我们先看看电子书的文件格式与加密机制两个变量好了,倾向开放格式的有EPUB、PDF、TXT等,这些格式大多不是硬件制造商所开发的,因此绝大部分的电子阅读器均可以兼容,问题是即便兼容,若牵涉到不同的加密机制就未必每一种电子阅读器都可以支持。而电子阅读器的制造商也开发各自独立的档案格式或加密机制,如亚玛逊的Kindle(通路商)、Apple的iPad(硬件制造商)、汉王(硬件制造商)与远流的金庸机(出版商)都有其专有的档案格式。这些专属的档案格式都有一个共同的致命缺陷,无法在别台的电子阅读器使用。这一缺陷肯定对于电子阅读器普及有根本上的影响。
  其次我们讨论有关电子阅读器的销售数量。以电视游戏机的演进历史来看,市场最终存在两种或三种不同规格的游戏机是可行的(现在的主要游戏机有索尼的PS3、微软的Xbox以及任天堂的Wii)。若由电视游戏机竞争过程分析可以发现,主要的游戏机制造商在发展初期最主要的竞争策略多半集中在扩大其游戏机的市场占有率,游戏机是属于衍生需求,消费者买游戏机并非最终目的,其动机乃是因为想要玩游戏,因此与主要的游戏软件开发商进行连结便成为重要的市场战略。反观出版产业的现况,我们可以说任何一个读者想要透过电子阅读器来阅读目前图书市场销售TOP100书籍的可能性几乎没有,若最热门的图书都无法提供读者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任何想要进一步扩大电子书阅读器销售的计划均会面临相当的难度。
  第三我们讨论屏幕大小。传统图书杂志出版,版面大小基本上是首要确认的项目之一,可惜目前市面上的电子阅读器的大小看起来不但没有统一,甚至我们可以说现在的电子阅读器的任何一种规格都未必是符合一般读者的阅读习惯的,不是一次只能看一页(纸本书一打开基本上就是左右两页),就是需要透过下拉功能来浏览。不同大小的屏幕也会对许多电子书格式在进行大小转换时产生许多问题,不是版面配置需要根据不同大小重新设计,就是会遭遇到需要大量校稿的课题(在纸本的时候,编辑只需要在一个确定的开本下校稿一次,而在电子书屏幕不统一的情况下,相同的档案格式转换成n种大小则需要校对n次。
  最后我们讨论电子阅读器的功能。基本上已经没有人将电子阅读器的功能仅定位在阅读而已,听音乐、看图片已是读者对电子阅读器的基本要求。若加上看影片、上网的话,那电子阅读器就越来越接近一个多媒体的概念(目前的iPad可以说是多媒体电子阅读器的代表类型)。我们可以将电子书内容初步分为几种类型,第一种是由纸本书的内容藉由数字化而来,大部分这类型的内容转档后多属于保存型的概念(如EPUB或PDF格式)。另一种电子书内容可以称为原创性电子书内容,基本上是依据电子阅读器可支持的功能来进行内容的创作。当软件与网络结合可以达到藉由数据库与人工智能来产生许多客制化、有结构的内容时,自动小说创作软件的出现将有可能。读者可以输入想要阅读的内容(冒险、悬疑或爱情小说)、希望的页数与希望的结局等,软件就可以产生一本客制化的小说。或者读者想要了解某个理论或某种软件的某方面应用时,软件依然可以透过庞大的数据库(如维基等)产生客制化的内容。在阅读方面,电子阅读器也可以分析读者的阅读习惯,感受读者对于哪些内容有兴趣、哪些内容比较无法理解,进一步提供更有帮助的内容给读者。如果电子阅读器结合网络与人工智能软件,可以做到上述的情境时,此时的电子阅读器势必对内容的产出与阅读的境界进行全方位改变。
  上述简略讨论影响电子书市场成长的五个变量,可惜的是看起来这五个变数在2010年的现况均不成熟。但是我们若回想移动通讯的发展历史,由2000年的黑白屏幕2G手机到2010年的智能型手机,这当中的变化是由多少种技术的创新、商务模式的改变与消费者使用习惯的养成等许多因素共同造成的。反观目前2010年的出版产业,虽说在档案格式、电子阅读器的性能、屏幕大小、加密机制、电子阅读器的销售数量等五个变量都仍处于不成熟的阶段,但是我们也相信在2020年倒数的这十年间,一定会持续不断的产生许多大大小小的变革,这些不同程度与数量的变革,终究会对目前仍以纸本为主的图书市场产生量变与质变的效应,而这些看似微小的连续变化也终会对电子书产业打开一条无可避免的新途。所以2010年的出版产业在电子书产业中尽管面临许多障碍且看似没有一些突破性的进度,但是我仍深信我们已经埋下2020年电子书产业发展的种子,一连串大小不一的变革与创新将会带给我们一个全新的阅读体验。
  
  黄昱凯
  台湾交通大学管理学博士,曾任新学友书局总经理室特助、便利达康项目经理,目前是南华大学出版所助理教授。
其他文献
Text_陈忠坤 Photo_北京湛庐文化 Design_Miso    相传春秋时期,铸剑大师欧冶子十年磨铸一剑,因通体“湛湛然黑色也”而得名“湛庐剑”,此剑取自“五金之英,太阳之精”,出之有神,服之有威,象征着精华与灵光,更象征着仁者无敌,享有“天下第一剑”之盛誉。越王勾践、吴王夫差、楚昭王、薛仁贵、岳飞都曾佩带此剑。传闻湛泸剑有灵性,只伴贤君,且剑在国旺。若君无能,则剑自会飞弃而去,国亦败。
期刊
众所周知,摄影是一种“瞬间的艺术”。这个“瞬间”,其实是一种情感的表达,一种摄影师对摄影场景的理解与解构之后的再现。对很多人来说,评判这个“瞬间”,无非是说这是否是一张好照片。按照传统摄影教材的定义,好照片要符合三个标准:要有一个基本的主题、要突出重点、要简洁明了。如果从更深的层面理解,这三个标准还不能完全拿来评判照片的好与坏,有些好照片甚至经典照片,也不尽符合这三个标准。除此之外,正确的曝光、对
期刊
遮蔽的时间  作者: 裴在美  页数: 288   出版日期: 2006年8月  定价: 新台币300元  裴在美,一位学艺术的人,拍过电影,从事过表演,写了不少的剧本和小说,累积了成绩;也无可避免地遭遇挫折,至今却仍欣然踯躅于创作的道途。在这部作品中,一个深沉剔透的心灵从容地穿梭于当下艺术和文化的现象之中,连贯自身的思索经验与其它创作者的精华,对此一时刻的现实和人生提出问答。时而发出动人的独到见
期刊
一开门,傅国涌就说:“这几天真是忙死了。”原来,他最近正在为位于杭州市中心耶稣堂弄寓所拆迁的事四处奔走。这套房子,恰巧在司徒雷登故居旁边,傅国涌与司徒雷登“做邻居”的美谈,即将随着拆迁终结。而司徒雷登,也是他的新作《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中的主人公之一。多年来,傅国涌执着于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寻找出一条脉络,不是宏大的历史叙述,也不是简单的史料堆砌。从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到百年言论史研究,到为近代
期刊
稍纵即逝的印象  作者: 王聪威   页数: 240   出版日期: 2005年1月  定价: 新台币240元  王聪威作品具有强烈的前卫性格,其且各拥殊异风姿,乍看之下,也许极甜美、现代风格、意识流、疯狂暴虐、存在主义、冥想哲思……不同的小说面目,但王聪威贯串文章的关注视线,是要读者在阅读时,离开这个被现实事物所胶着的世界,放弃现世的思考逻辑。   本书收录《m的婚礼》、《稍纵即逝的印象》等八篇
期刊
新作者出书,有些经不住市场考验,很快就如泡沫般消失;有些初试莺啼,恰好赶上社会需求潮流,出来的作品既叫好又叫座,于是再接再厉经营出个人品牌。  吴东龙是后者。2006年《设计东京》在台湾甫一出版便大受好评,2007年飘洋过海,在大陆同样大受欢迎。2008年,他又推出《设计东京2.0》。在两岸文创产业同受瞩目的环境下,吴东龙的设计旅行书,像一颗美学的种子悄悄发芽,满足了一般人对于深度美学之旅的需求及
期刊
时尚廊  北京 Beijing  心水推荐  天下没有怀才不遇这回事  包益民/著 中信出版社  这本书对于设计师,或是从事文创工作、为人生事业在努力奋斗的年轻人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种为梦想而奋发的态度。从包益民人生经验的分享中,读者窥视到了一个明星创意教父的生活和工作,并得以参考它的方法。  包益民是一个有能力有竞争力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人。他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我的生活和工作其实非常融
期刊
2010年6月。傍晚的星马咖啡会所。  品着咖啡,听着音乐,我的心和书城的读者一样宁静,因为我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  半个世纪以前,他以一首篇幅短小而美丽动人的诗歌《错误》享誉文坛,一句“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尤其脍炙人口,数十年来,打动了无数华文读者的心弦。即使他出版的诗歌算不上多,但在台湾流传的程度,并不亚于李后主、李商隐等。他的诗中贯穿着两种互补的气质神韵:一种是豪放、爽快、豁达的“任侠
期刊
Text_春眼秋手(大陆) Design_Phil Mattson (Channel.ad)    在中国,有多少人叫建军、建国?有多少人叫卫东、红革?中国的父母好像特别偏爱用历史大事件来给自己的孩子命名,孩子沾上磅礴的历史气息的同时,也被烙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于是,每次人口普查之后,就会传出叫某个名字的中国人口,甚至超过一些小国家的总人口的趣闻。一个人重名也就罢了,如果一家8个孩子分别叫:赵解放
期刊
Ryan在《台湾电影爱与死》里说,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是台湾电影史上最多惊喜、或高或低、有悲有喜的指标性十年,2010年的《艋舺》热,代表着海角热潮的正式结束,今年是“后海角年代”的真正起点。  我突然怀起旧来:“台湾电影的评论,以前看到比较多,近几年好像少了。”Ryan看着书架上的藏书,说:“80年代新电影时期的论述当然很多,90年代以后焦雄屏老师出了多本介绍台湾电影的专书,还有卢非易老师的《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