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不到人,不能总是责怪人力资源部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id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理与主管的主要区别,关键不在专业或技术,而在于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是否能够推动全员的思想转变。一个学究型的质量经理在这家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将曲高和寡
  
  乍一看,我们马上想到,该企业的人力资源部又遇到了麻烦。其实不然,企业中的某些“尖端职位”招聘困难和快速流失,往往并不是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或实践的问题,而在于企业本身一开始就没有找到“病根儿”,同时也没有做好全盘的“治病”规划。
  
  澄清根本问题是关键
  具体到这个企业的情况,它的“病根儿”不是招聘质量经理工作本身,而是要解决质量管理的问题,使产品质量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解决质量管理问题的办法是在公司范围建立一套内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体系,并将之落到实处。
  招聘到一名胜任的质量经理是实现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途径。这位质量经理必须在短期内进入角色,既能快速解决现实的质量问题、减少客户投诉和抱怨,也能在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建立起一套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数据采集和反馈体系,最后,还要让体系真正发挥作用,使质量管理达到公司接受和客户满意的标准,通过产品质量树立公司的信誉和带来销售的增长。
  因此,质量经理是一个解决途径,而不是最终目的。企业需要从质量体系的要求出发,明确质量经理要做的工作、工作目标以及相应的任职资格要求。
  要清晰地描述质量经理的工作和任职资格要求,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做不到,同时企业内缺少专家,我们也不能要求一位董事长、总经理或人力资源总监清晰地描述质量体系应该是什么样子,因为他们也不可能知道其中的关键点在哪里。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引入外脑,如行业协会、质量体系评估公司或者咨询公司。目标并不是要他们建立质量体系,而是请他们帮助澄清对质量经理的要求,包括一个正常的质量体系应该怎样,适合企业发展需求的质量经理、其任职资格如何,包括专业、工作经验、个性特征以及能力等几方面。
  
  使用人力资源管理手段,但不依赖
  只要清晰地描述了职位要求,我们就可以使用人力资源管理方法来找到相应的质量经理。
  对于企业的燃眉之急即治标,我们可以使用低一个层次的职位即质量主管来解决。企业对主管的要求显然比经理低,虽然主管也不是一个临时性的职位,但可以用来治标。主管的工作也包括建立反馈体系这种基础性工作。基于这种考虑,牛经理更适合主管的工作而不是做一名质量经理。
  主管与经理的主要区别,关键不在专业或技术,而在于这个人是否有很强的执行力,是否能够在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中,推动全员性的思想转变,使体系高效运行并真正产生效果。
  一般我们会以为,专业特长才是最重要的。在这家企业中,专业恰恰并不是区分经理与主管的关键要素。三年之中、 二十倍成长的企业基本都面临管理水平滞后,建立和落地一套管理体系是非常大的挑战,因此推动者在变革管理方面的能力和技巧就更加重要。假设一个学究型的质量经理在这家企业里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最终必将成为一件曲高和寡的事情。
  确定职位要求后,接下来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但这些工作在该案例中其实不是重要的成功因素。例如,在招聘中,传统人力资源部能提供的最大价值在于对招聘渠道的有效选择、提供更适合的候选人,以及提供关于人员能力素质潜力方面的评价。
  在这个案例中,人力资源管理者对渠道选择缺少经验,因此要发动外脑,从非正式的渠道获取候选人。与市场化的竞争性人才(如财务总监)不同,质量经理是一个很小众的人才市场,只是近十年间伴随全面质量管理、 ISO9000认证等概念,才真正成为一个重要的专业。
  因此,对他们做出科学的能力评价也很困难。质量经理一般集中在成熟的大型制造企业中,从一个成熟的大型企业,到一个快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环境的变化很大,他们能否胜任这种变化是一个未知数;另外,他们是否愿意迎接这个挑战也不清楚。
  因此,我们要用多种方式对候选人进行评价,如纸笔测验、与外脑共同参与的面试、工作设想介绍,以及背景调查等。另一方面,一定要多接触,让候选人充分意识到他将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可以考虑引入生产、客服等工作关系密切部门的负责人一起面试,并慎重考虑这些部门的反馈,使候选人最大程度地被企业所接受。同时,在薪酬、待遇等各方面与市场靠拢,达到或高于市场的平均水平。
  
  “造势”才能“成事”
  最后一点也不是人力资源管理者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是企业高管人员必须深刻认识到质量体系的积极意义,并创造一个积极推动的企业环境,配合质量经理开展周密策划、执行细致的工作,用较短的时间取得质量上一个较大的改善,之后带来更大的改进。也就是先“造势”,再“做事”。
  如果高管只是找一个质量经理,把所有的事情都推给这位经理,然后经常抱怨和责备产品出现的瑕疵,那质量工作将永远无法改善,质量经理也将换得越来越快,最后成为一个无法招聘到的“尖端职位”,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一个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本身,在各类企业中都大同小异。而质量体系成败的关键点其实在于它要高效运行,并在企业内形成质量优先的共识。通用电器、摩托罗拉的产品质量之所以可靠,是因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强力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质量意识已经渗透到全员的骨髓里。它一方面需要强大的质量管理人员队伍长期不懈地坚持推动作为载体,也需要企业高管将质量管理提高到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并时时加以强调。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企业可以甩掉一个牛经理,但它的质量管理却经不起再三折腾,必须找到一个可以切实建立和推动质量体系的胜任经理。
其他文献
李东生不久前又出现在题为《TCL的远征》的对话节目上。听李东生反思TCL文化变革的问题,然而听到最后,我都没看到远征的曙光。回想起几年前李郎的意气风发,对比今日疲惫的神情、消沉的眼神和恍然的心情,令人心疼,也令人不由地想起大儒梁漱溟先生的警告: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    反思中的断点    所有的成功之后都会步入失败,TCL也不例外,但是,这仅仅是渺小,并不是悲惨。  我们的悲惨在于并不能真正逃
期刊
人们一边赞叹海尔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惊奇这个梦想的大胆—人人都是企业家,全员经营?真理和荒谬仅有一步之遥,这是伟大的理想还是乌托邦?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听了张瑞敏想法后,对张瑞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们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但你肯定做不到。”在他的心目中,这种理想仅存在于理论上,不可能实现。  冷静分析一下,如果要让人人都成为企业家,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人都具备经营自己的素质;
期刊
假如,你是一名员工,你的老板突然命令你:“去!把那人杀了!”  毫无疑问,你会断然拒绝。  假如,你的老板这样跟你商量:“这人是你从老家带出来的,又是你的表亲,医生已经下了病危通知书,说是没得救了,你也看见了,输液管的水都流不动了,也就是挨一个时辰算一个时辰的,再拖下去也是白费钱,咱们这回接的活儿你也不是不知道,还亏空着呢,才交了100块钱,连住院费都还没交,还欠着医院1500多块呢,再拖下去更拖
期刊
今天,新的质量部经理牛先生已经到任一个月了,看来还是不行。虽然,我们在当初招聘他进来时就已意识到了这一点。一个月来,他的表现远远低于我们的预期。显然,我们希望一个工具性的临时质量经理的计划已经面临流产。是时候要做出决定了。   质量经理已经是公司的著名问题,牛经理是我们公司近一年内出现的第三个质量经理。但他很快也要成为前任质量经理,这真是令人遗憾。我们除了检讨人力资源的相关程序外,还需要检讨些什么
期刊
《加利福尼亚管理评论》(CaliforniaManagement Review)的2007年冬季号组织了一个专题“工作空间设计(Workplace Design)”,来自各方的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讨论。其中,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管理学研究生院的两位教授,Kimbery D.Elsbach和BethA.Bechky,研究了办公区域的设计问题(It’s More than a Desk:Workin
期刊
计算机和互联网将人们带入了数字时代,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和社会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趋势越来越表明,对于任何一个组织而言,其知识体系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其价值创造和竞争力的最终源泉。因此,学习、创新、领导等活动和概念越来越成为21世纪组织的关键活动和核心理念,在日趋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如何协调这些活动对任何一个组织而言都是重大挑战。  《商业协奏》(Business Orchestration)正
期刊
甘连舫,台球大王。  随着北京“龙熙顺景”等楼盘的陆续落成,甘连舫正式跻身地产界。人们不禁揣想:“这是要改变自己的头衔,还是要加高帽沿呢?”  二十年前,甘连舫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台球将成为人们休闲生活中重要的体育活动风行于市。于是他拿出多年的积蓄—8000元人民币—开始在自家院里生产台球桌。 “星牌”的故事由此展开。  很多时候,“准确的预见”对于企业家来说是一种莫名的天赋。也正由于甘连舫
期刊
有人这样描述三代员工:60后员工是“头低头”,他们现在大多已成为商业领域的核心领导,讲理想、讲责任、讲激情;70后员工是“背靠背”,他们现在是社会的主力军,他们面临的压力是养家、房贷和晋升空间,有较强的职业焦虑感;80后员工则是“脸贴脸”,他们以快乐为导向,做着他们喜欢做的新新人类,他们热爱的是旅游、聚会、消费以及自我实现。这种描述不无道理,用八十年前产生的管理理论来管理80后员工,很可能出现问题
期刊
我们一贯坚持、捍卫的看法往往为后人所嘲笑。同时,即使身在一个“不变即变化”的喧嚣年代,高擎创新的猎猎大旗,最终发现仍须对某些事物或者观念保持足够的敬畏和尊重。比如,“除了老婆和孩子不变,其余的都可变化。”庆幸的是,我们不必纠缠于这个困境。一方面,我们可以像后人嘲笑我们一样嘲笑前贤—这看起来是多么的不厚道;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做点什么事情,让后人来嘲笑。因为破立并生,所以宿命如斯。  尼采说:“我要
期刊
一年换三个质量经理,表面上是质量经理无作为,实质是其不能作为。本案例的困境之源是:本该由一把手负责的质量工程让质量经理来承担,而且没有相应的质量管理职责授权。    看完案例,立即就为该案例的老总—谭先生的苦心所感动,且久久挥之不去。案例本身内容丰富、表达顺畅、逻辑缜密,可以看得出,该企业的质量问题危机四伏,十万火急。   细究起来,一个快速成长的企业,必定要经历成长的烦恼,就好比一个儿童长得越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