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梦

来源 :财经界·管理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eif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一边赞叹海尔取得的成就,一方面惊奇这个梦想的大胆—人人都是企业家,全员经营?真理和荒谬仅有一步之遥,这是伟大的理想还是乌托邦?
  美国沃顿商学院的一位教授听了张瑞敏想法后,对张瑞敏说:“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们就是全世界最好的企业,但你肯定做不到。”在他的心目中,这种理想仅存在于理论上,不可能实现。
  冷静分析一下,如果要让人人都成为企业家,首先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人人都具备经营自己的素质;二是人人都具有经营自己的环境。
  人人都具备经营自己的素质,需要人人都有主动性,具有创造精神。而关于人的主动性的争议从未停止过。西方曾经流行两大理论,称为X理论和Y理论。X理论认为一般人不喜欢劳动,并尽可能地避免劳动;Y理论则认为,劳动是人的天性,犹如游乐和休息。张瑞敏显然倾向Y理论,但他非常清楚X理论的重要性,要不然也不会有上任后严令不许随地大小便和砸冰箱的壮举。海尔的管理方法可以看做是“X+Y”或者“先X后Y”,先通过必然王国,再迈向自由王国。
  海尔文化被张瑞敏精心调教为支持人的主动性的文化。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而创新必须是有主动性的人才能做出来的,机器人是不会创新的,被动的人是很难创新的。
  海尔选拔人才的机制同样也能激发人的主动性。海尔倡导“赛马不相马”,“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海尔员工一旦进入赛马的轨道,就需要拼命往前跑,而“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的机制则是要淘汰速度慢的马。这种机制只要能保持良好的运行,人的积极性就能得到很好的激发。
  第二个条件是需要人人都具有经营自己的机制,海尔的探索是渐进式的。
  在1998年之前,海尔的管理核心是OEC管理。它的主要任务是提升员工的责任心,夯实管理基础。OEC并不是什么伟大发明创造,它的神奇之处在于贵在坚持,用张瑞敏的话说就是“把简单事做好就是不简单”。
  OEC管理模式是基于以下两个事实:①中国人有规定不懂得遵守,红灯亮了,中国人还继续往前走,熟视无睹,视死如归;②中国人做事不认真,做事不到位,每天工作欠一点。训练一个日本人,让他一天擦六遍桌子,他一定会这样做。而一个中国人开始会擦六遍,慢慢觉得五遍、四遍也可以,最后索性不擦了。
  OEC管理专门对待以上两大顽疾,做到“日事日毕,日清日高”。OEC的核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管理思想,所谓“总账不漏相,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在管理基础薄弱的中国,通过海尔长时间不走样的坚持,创造了非凡的奇迹,提供了一个至关重要的管理范本。如果说OEC是基础管理,在这一点上做好的企业不止海尔一家,海尔仅仅是从理论和实践上的一个成功范例。那么“市场链思想”的提出及实践,则是张瑞敏作为管理大师的真正佐证。市场链的核心思想,就是要使外部市场目标转化为内部目标,把内部目标转化为个人目标;把市场的效果转化为每个人的收入,让每一位员工都进入市场。
  基于市场链的思想,海尔开始了流程再造运动。流程再造是通过计算机系统的应用,让组织结构扁平化,让内部关系市场化,从而实现速度与创新。而流程改造的重点是SBU。
  海尔定义的“SBU经营”是上级提供市场空间,提供资源平台(现状水平、先进信息、问题解决渠道、支持流程),SBU自己根据用户的抱怨,创新解决问题,从用户的满意中获得激励。精神激励是用户的忠诚度,物质激励就是效益提成。
  SBU并不新鲜,而张瑞敏大胆之处是要让每个人都成为一个SBU。传统观念认为一个SBU应该具备三个特征:独立业务、独立竞争、独立管控。一个SBU就是一个微型公司,而张瑞敏则是要把每个人变成一个微型公司,人人都是老板,人人都经营自己,这种模式是国际上从未有过的。
  海尔的SBU具备三个特征:①没有上级,没有下级,只有市场目标和市场关系,海尔公司每个人在其岗位上与其他人都是市场关系;②没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根据市场的需求不断创新,全员创新,整个市场链都为市场而创新;③SBU在市场上就是一个个充满活力,有速度,有竞争力的市场终端。
  人们对SBU最大的争议认为企业内部施行市场链不符合科斯的交易成本理论。科斯曾说过:企业内部无法按市场竞争机制来运作,因为交易成本太高了。张瑞敏认为科斯的时代并没有信息化,而现在有了信息化手段,未必成本高。海尔的SBU是基于先进的信息化,只有先进的信息化,才能实现“人码、物码”合一,做到人单合一,而人单合一才能实现每个人都有一个定单,每个定单也有人来经营。
  人们怀疑职能部门要不要SBU,一旦职能部门也实行SBU,屁股决定脑袋,他们会为自己的利益而危害整个公司平台的利益。对此,海尔对这个认识截然相反,海尔要把原来的静态结构变成动态结构,把传统的金字塔结构变成细胞型的扁平结构,只要一切围绕市场转,传统意义上的职能部门不存在。仓库里的发货员,现在叫“发货经理”,直接对市场负责,过去只要发出去就行,现在要全程跟踪,到了客户处才算工作结束,否则,发货经理要“负债”。再比如,开发人员叫“型号经理”,开发出来的产品有利润才能有收入,型号经理开发成功收益成倍增加,而开发一个产品失败,则要“负债”。
  1998年,张瑞敏提出市场链的概念,开始进行流程改造,沃顿商学院的那位教授后来到海尔考察,并且把海尔的SBU制作成案例。他对张瑞敏说,按照你这种搞法,我看可以,这将是对管理学的一个突破和创新。
  海尔的实践努力向我们证明,人具备主动性,创办一个人人都经营自己的企业是可行的,要设计一个全员市场化的工具和营造一种人人主动、事事求创新的企业文化。张瑞敏说:“我自己每天都要思考三件事情。第一,我这个公司到底和别人有什么不同。第二,员工有没有一个创造价值、实现自我的空间。员工每天是被动来上班,还是主动地到公司来实现自己的抱负?第三是薪酬,公司的薪酬制度是否比较合理,是否能够激励员工?”正是这种每日三省吾身,让一个商业梦想逐步变成商业现实。
  海尔OEC是把简单的事情做好,流程再造是把复杂的事情做好,前者创造奇迹,后者将创造更大的奇迹。“人人都是企业家,全员经营”将是一个伟大的理想而非乌托邦。
其他文献
伯法认为,在生产系统设计完成后,接下来的任务就是要对系统的具体问题进行考察,把重点放在生产的计划和控制方面。这需要建立生产系统运行所必需的信息系统和控制程序。伯法主张对生产系统运行中的信息、原料、能源、现金、人员、资本设备六个关键流程进行计划和控制。只有控制好这六个关键流程,才能切实达到增效、节约的目的。对这六个关键流程的计划和控制,主要反映在库存管理控制、生产进度计划和控制、数量质量和成本控制等
期刊
企业中层干部是企业的中坚力量,是企业管理的重要一环。中层干部面对关系众多老板、直接上级、同级、下级以及对外关系。工作或者各级关系处理不当,不仅自己难以施展才能,也会使本部门利益受到损害,进而不能服众。《三国演义》中有很多对企业中层干部有益的故事。    摆正自己的位置    魏、蜀、吴三国中,蜀国的组织结构最不合理。关、张不仅是蜀国的开国元老,而且还是刘备的结义兄弟,这种关系又一贯被蜀国君臣所看重
期刊
不了解高尔夫的人永远无法理解有些人为什么对高尔夫那样痴迷:老婆孩子不管,企业的事能推则推,一有空就泡在球场上。有的人甚至出勤率高达年300天——这里说的不是职业球手,而是一些肩负重任的企业家。还有的人,不怕麻烦,背着沉重的球包,走南闯北,打遍中国,甚至世界。在高尔夫球场上流传着这样的一个笑话:  一天,几个朋友打球,远处传来送葬的哀乐。其中一人手扶球杆凝视送葬队伍。问:你认识该人?答:岂止认识,我
期刊
人类组织由于所属地缘的差异或时代的差异往往会显示出不同的集体性格。取一个时间的截面,在蒙古铁骑横扫欧亚大陆的时期,农耕民族的将领和草原民族的将领带兵的方式定是截然不同。在后者军中,人际关系、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同时,将领只需用粗放的管理方式,即可保持高昂的士气。这是因地缘不同引发的文化差异。管理不同文化背景的员工,自然需要不同的方式。至于由时代差异导致的集体性格差异,更是明显,甚至从文学风格也能看出
期刊
伯法认为,管理科学中用到的关于生产和业务管理中的各种分析方法,不外是在遵循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利用各种模型,并且以这些模型来表示所研究的系统整体或某些分支部分。 在分析各个领域中的问题时,首先需确定研究的系统边界,这样才能划定研究的范围。确定范围的指导原则是准确判断哪些因素或变量可能对所研究的系统产生影响。一般来说,问题的界限或范围越宽,出现次优化的可能性就越少。  其次是构造模型。构造模型时,应该与
期刊
李想:多读书,读好书  从一无所有到身价过亿,李想当之无愧地成为80后的标志性人物。不仅因为他的财力,也因为他是新型创富模式的践行者,没有资本和关系资源的烘托,他的成功依靠的是对互联网产业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凭兴趣积累下来的计算机知识。  李想的一句话曾经登陆过多家媒体:如果一个事情比别人多付出5%的努力,就可能拿到200%的回报。他认为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付出总有回报,这个世界也很不公平,因为付出和
期刊
时代和历史是否如研究者所期待的那样赋予不同十年出生的人不同的秉赋和气质,而且恰好就在历法所测算的十进制之分水岭上?    “谁要代表我,我就跟谁拼命!”  在一个探讨80后是希望的一代还是迷茫的一代的专题策划中,一个网友不无愤激地如是写道。当《时代》把春树树立为中国80后的一个典范的时候,当诸多持有传统教育观念的人被韩寒、满舟以及后来的李想、茅侃侃等人冲击得一塌糊涂的时候,我们相信他们仍然不足以代
期刊
心理距离会产生一定的能量,所起的作用类似于物理学中所说的势能。过大,会使处于下方的被管理者感到压抑;过小,会使处于上方的管理者影响力减弱。正因为如此,人们往往会下意识地调整这种距离,把它控制在适度范围内。    管理活动的效果,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一种因素人们往往不太注意,这就是管理中的“心理距离”。  只要有组织,就肯定存在层级。不管“扁平化”喊得多么响亮,总不会把组织压缩成一个平面。这
期刊
60、70后老板遇到80后员工,会怎么样?如果这么问,会得到各种答案,其中一位是这么回答的:“媒体就是爱搞噱头,你们把问题想得太简单了,年龄只是很小的一种影响因素,公司性质、所在行业以及企业文化,这些都是联动因素。”  简单乎?按照上面的逻辑,拎出一个非充分必要条件,企图得到具有普遍意义的结果,的确是愚蠢的做法。但问题在于,这个条件的作用正在日渐膨胀,引起了极大关注,人们不得不将它单列出来进行分析
期刊
李东生不久前又出现在题为《TCL的远征》的对话节目上。听李东生反思TCL文化变革的问题,然而听到最后,我都没看到远征的曙光。回想起几年前李郎的意气风发,对比今日疲惫的神情、消沉的眼神和恍然的心情,令人心疼,也令人不由地想起大儒梁漱溟先生的警告: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    反思中的断点    所有的成功之后都会步入失败,TCL也不例外,但是,这仅仅是渺小,并不是悲惨。  我们的悲惨在于并不能真正逃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