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的自由选择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mimim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存在主义的本质是以人为中心,以人的情感和自由为中心,并将这种情感和自由最大化,绝对化。麦卡勒斯的作品则深谙存在主义主旨,以独特和尖锐的笔触将人的情感困境和自由选择表现得淋淋尽致,这是麦卡勒斯以作品所传达出的最为声嘶力竭的呐喊。
  关键词:自由选择 卡森·麦卡勒斯 存在主义
  一 卡森·麦卡勒斯其人
  卡森·麦卡勒斯是20世纪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南方文学的代表人物,其人年少成名,22岁完成其第一部作品《心是孤独的猎手》并一举震惊美国文坛,之后又连续发表了《金色眼睛的映像》《伤心咖啡馆之歌》《婚礼的成员》等一系列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所达到的高度足以使她列入20世纪美国最重要作家之列,而其入室之作《心是孤独的猎手》更被评论界认为是“20世纪百佳英文小说”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天才作家却一生命运多舛。在身体上她饱受病痛折磨,少年时患风湿热被误诊,随后又出现中风病症,至29岁已完全瘫痪,这让她从一个天真烂漫、充满幻想的天才少女转变成一个郁郁寡欢、孤独自闭的女子。然而厄运还不止于此,或许比身体的病痛更为沉重的则是她的生活和情感经历。麦卡勒斯早年即步入婚姻殿堂,不够成熟的爱情也显然未能给她惊喜,之后经历了离婚、复婚等诸多波折,最终也未能收获幸福,而这样的经历则在她的不同作品中有过诸多体现。同她的作品所经常描述的主题一样,麦卡勒斯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双性恋者,而这给她的感情生活带来的并不是愉悦和补偿,相反是更多的悲伤和忧郁。在生活上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同样充满令人怜悯的不幸,麦卡勒斯的生活中先后遭受了众多次至亲死亡的打击:先是外祖母死亡,接下来父亲和丈夫相继自杀,之后又是母亲的故去。年纪轻轻的麦卡勒斯提早就深切地体味到了成年人才有的沉重和无奈,如此多的伤痛见证让她觉得自己不是一个被上帝喜欢的人,而这些不幸的经历无疑更加重了麦卡勒斯本就深入骨髓的孤独感,让她同整个现实世界渐趋疏离。所幸的是,文学给了麦卡勒斯一个可以畅快淋漓、无所顾忌地宣泄内心压抑愤懑情愫的空间,或许在麦卡勒斯的生命中唯有文学才是她寻求慰藉和希望的乐土,这也成就了世界文学宝库之幸。1967年8月,麦卡勒斯忽发脑出血医治无效,与世长辞,终年仅50岁。
  二 卡森·麦卡勒斯的作品
  麦卡勒斯的作品多以孤独、疏离、困顿甚至畸形等元素来讲述人物和故事,剖析和挖掘人物的内心情感,籍以表现作品主题。如她的处女作《心是孤独的猎手》即以沉静孤寂的笔触讲述了一个略显奇特和深沉的故事:两个聋哑男人辛格和安东尼帕罗斯的同性之爱。作品以美国南方小镇为背景,以主人公辛格为中心,围绕他设置了爱音乐的小女孩米克、黑人马克思主义者考普兰特、单身咖啡馆老板比夫、流浪汉杰克四个主要角色,这四个人都表现出了同现实生活疏离隔绝的孤独,也都以辛格为中心,向他倾述自己的生活琐事和远大而虚无的梦想,他们以自我认知的超越状态存在,内心却迷茫而又孤独,渴望回归生活本身得到普通人般温暖的情感:亲情和爱情,然而最终仍不可得。故事结尾,安东尼帕罗斯在精神病院死去,辛格则因这个男人的死亡而自杀,米克等人的温情之光也就此破灭,只能回归到自己的内心精神世界继续封闭自己,继续孤独的存在。
  如果说《心是孤独的猎手》表现的是麦卡勒斯真实的内心情感,发表于1941年的《金色眼睛的映像》则可以看作是麦卡勒斯的生活重现。这部小说描述了发生在美国南方军营里的一段畸形感情故事,上尉潘德腾和妻子里奥诺拉原本平静的二人生活被忽然出现的兰顿上校打乱,兰顿极富魅力且风流好色,博得了里奥诺拉的爱慕和献身,两人发展成为情人关系。而这一情况被上尉潘德腾发现之后,潘德腾竟很快默许了他们的关系,而更为出乎意料的是,潘德腾竟也被兰顿的魅力所迷倒,同妻子一起爱上了这个男人,由此三个人演绎了一段错杂和荒谬的畸形之恋,在军营内造成了众多矛盾纠葛。这部作品看似离奇的情节设计并非在于揭露军营丑闻,实则正是麦卡勒斯当时生活的写照,其时她与丈夫利夫斯的婚姻正遭遇危机,而其中一个叫做安妮马瑞的女子正是导致这一状况的主因。麦卡勒斯无可救药地爱上了安妮马瑞,并试图把这个女人纳入到自己和丈夫的家庭生活,然而之后的发展则超出了麦卡勒斯的想象,丈夫利夫斯也同样爱上了这个女子。麦卡勒斯凭借其卓越的散文天赋和极富洞察力的视角并以切身之痛完成的《金色眼睛的映像》再一次尖锐地宣泄了爱之不可行和人生孤独疏离之必然的话语意境。
  上述两部作品虽不能完全代表麦卡勒斯的文学成就,却可以管窥其艺术创作的情感取向和风格定位。纵观麦卡勒斯的作品,多是以描述复杂纠葛、甚至扭曲畸形的情感为主题,其作品包含了各个阶层、各个性别、各个种族、各个年龄的人物,他们形形色色的非理性行为和语言所表现的却都是一般无二的生存困境:情感的无奈、理想的破灭、行为的怪诞、精神的孤独、性情的异化。
  三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的存在主义:个体的生存困境
  作为一个成熟的艺术家,麦卡勒斯将目光投射到上世纪美国那些身处逆境的孤独困顿的弱小个体之上,对其遭遇的痛苦和境遇予以正视并剖析,将孤寂、疏离、痛苦、失望、恐惧等负面心理体验作为作品的主要描述对象,这恰恰是存在主义所最为倡导的意旨,是人的存在对生活和世界的经验感知。
  1 孤独和焦虑的个体
  孤独是麦卡勒斯作品给人最为深刻的映像特征,麦卡勒斯也正是凭借着对孤独这一情感天才般的刻画而享誉文坛。在麦卡勒斯的文本世界里,人和人之间有着天然的隔离,如《心是孤独的猎手》中的辛格和安东尼帕罗斯,两个人虽然每天一起生活,但是面对辛格的手语,安东尼帕罗斯总是用沉默来应对,以致辛格也不知道安东尼帕罗斯到底能否明白他的意思,或者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辛格也只能在这种困惑和焦虑中选择坚守和等待,而这一切在安东尼帕罗斯走后而改变,辛格重新归于一种孤独的存在。他无法融入到小镇生活,小镇上的人也同样不理解他的行为,就像他不知道安东尼帕罗斯在想些什么一样,小镇上的人也永远不知道辛格的心里在想些什么。而偶然闯入辛格生活中的那些个体也同样的孤独自闭,热爱音乐的米克觉得小镇上“没人能和我谈音乐”,咖啡馆老板比夫总是喜欢安静的注视着他的客人,以一个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生活。她的另一部代表作《伤心咖啡馆之歌》中的主人公艾米利亚也有着同样的孤独和焦虑,她是一个相貌和行为都十分古怪的人,在小镇其他人眼中是一个不可理喻的女人,因而艾米利亚更多时候只能一个人孤单地生活,即便有人爱上了她,彼此却仍然无法真正融入到对方的内心世界,最终仍然回归孤独。存在主义认为孤独、焦虑、苦闷等负面情感是人的最真实的存在,个体被放逐到这个无意义的世界中,必定会感到无所适从,感到孤独和陌生,感到焦虑和恐慌,麦卡勒斯则为我们揭示了存在主义的这一抽象内涵。   2 他人即是地狱
  “他人即是地狱”出自萨特之口,这位存在主义大师认为,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关系是个体存在的内容之一,萨特进而在自在和自为的存在结构中论述了个人和他人之间的存在关系,认为个人和他人虽然都是一种个体存在,却并非是共同存在,而是始终处于一种冲突和矛盾的关系之中,“人的存在”是一种他人视野中的存在,是一种受制于他人理解的客体存在。在麦卡勒斯笔下,个人与他人的冲突同样凸显并被以一种怪异的方式放大。如《婚礼的成员》,弗兰琪、贝利尼斯和维斯特三人本是好友,但麦卡勒斯却将三人割裂开来,三个人无法互相理解,无法说服彼此,争执不断。弗兰琪无奈地把陌生的士兵当作倾述对象,却险些被士兵非礼,在婚礼上她再次引起人们的误解,同他人产生冲突。《伤心咖啡馆》同样讲述了三个主角间的感情纠葛,其矛盾冲突则更为强烈:马文深深爱着艾米利亚,希望得到她的垂怜,可是却遭遇了艾米利亚冷漠的对待,因为艾米利亚爱着的是另一个男人李蒙,而她同样遭遇了爱人的冷眼,因为李蒙爱着的人是马文。这样的情节冲突怪诞而尖锐,故事结尾同样是典型的麦卡勒斯式,三人都未能收获到爱情,只能重归孤独和伤痛。
  麦卡勒斯描述的“三个人的怪圈”恰好可以同存在主义大师萨特的作品《间隔》相呼应。在《间隔》中,萨特即塑造了三个共同生活却又互相伤害的鬼魂的故事,三个人都是一种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着自己的意识和目的,却在同另外两人的交往中屡遭挫折,于是形成“三个人的怪圈”,在这个圈子里每个人都是受害者,希望被他人扼杀;而每个人又都是加害者,扼杀了别人的希望,这就是萨特存在主义经典论断之一的“他人即是地狱”。麦卡勒斯则通过自身深切的感悟和非凡的文学才思将萨特的这一论点诠释的跃然纸上。
  四 卡森·麦卡勒斯作品中的个体自由选择
  存在主义认为,人作为一种个体存在,虽然受制于诸多困境而不能随心所欲,却能够选择自己存在的方式,即是存在主义的个体自由选择论。个体的自由选择为个体的生存困境带来了诸多可能和诸多慰藉,也使个体更加有了存在的理由。正如麦卡勒斯本人的经历,尽管一生命运多舛,她却从未曾屈服,紧紧握住命运的咽喉,选择自己喜欢的存在方式,尽管这种存在在他人眼中是多么的荒诞和不屑。尽管一生饱受磨难,麦卡勒斯却仍未放弃对美好情感的追寻,敢爱敢恨,执念坚守。
  在麦卡勒斯的作品中,困境中的个体也同样有着自由的选择和执着的坚守,这给了在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中苦苦挣扎的个体以勇气和希望,也为作品平添了更为深沉的张力。如《没有指针的时钟》中马龙对“自我”的追寻,身患绝症的他无意中意识到自我的缺失,于是做出了寻找自我的人生选择。小说中的其他人物也同样将个体的自由选择这一存在主义命题鲜活地诠释出来:舍曼想要寻找自己的亲生母亲,这实际上是一种本我的回归和追寻,然而他寻到的却并非他想要的,因而他毅然选择了“对着干”以凸显自己的存在;法官的儿子约翰尼立志要维护公平和正义,因而在一次辩护失败之后他选择了自杀来护卫追求;约翰尼的儿子也站出来,用顶撞爷爷的方式宣告自己的独立和自由,直言不再听从爷爷的摆布而要独立思考,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和目标。在这部小说中,个体对自我自由的寻找和选择比比皆是,是麦卡勒斯作品存在主义个体自由选择的集中表现。面对虚无和荒谬的世界,存在主义者也宣告要用自由选择来对抗命运的桎梏,用抗争和追寻来创造自己的生活。萨特认为,人一旦无法自由选择,就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麦卡勒斯显然也深谙存在主义的这一主旨,并再次通过作品将这一思想完美地诠释出来。麦卡勒斯作品中的人物看似林林总总,光怪陆离,但透过他们怪诞和特异的行为思想背后,却又能发现一个显而易见的亮处,即他们都活在自我选择之中,尽管命运斑驳,尽管结局悲惨,但无可否认的是,这都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也真切地证明着他们的现实存在。
  参考文献:
  [1] 蒋士美:《论麦卡勒斯小说灵性世界的缺失》,《世界文学评论》,2011年第2期。
  [2] 闰爽、王慧平:《当代英美文学作品中的存在主义研究》,《时代文学》,2011年第22期。
  [3] 方向真:《孤独的猎手麦卡勒斯和她的人物情结》,《中州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
  [4] 田颖:《没有指针的钟:他者欲望的书写》,《当代外国文学》,2011第2期。
  (王烨,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助教)
其他文献
摘要 莫言小说在对当代中国农村的书写上直面建国几十年来农村生活的真实,描写大胆,表现坦率、自然,对农村人物性格的观察、把握与表现十分全面,最大程度地凸显了农村生活氛围的真实人性。  关键词:莫言小说 农村书写 生活真实 人性真实  尽管在某些时期某些社会群体对文学会产生一些特殊的欣赏口味,但在对文学突入社会生活的本质,以及书写具体历史境遇中真实人性的要求方面,人们永远有着发自内心的热切期盼和标准。
期刊
摘要 中国文明最早的表现形式是农业文明,农业与乡村息息相关。农民是乡土文学的主角,乡村是乡土文学创造的广阔天地,许多乡土文学作家都有其浓厚的乡村生活情结,乡土文学的根在乡村。离开了乡村这块土地,乡土文学就失去了存在的根。  关键词:农民 乡村 文学  文学创作离不开对农村生活的关注,但是与灯红酒绿、五光十色的都市生活相比,乡村生活似乎显得有些沉寂和遥远,从那遥远的乡下传递到文学中的信息己不足以牵动
期刊
摘要 文学作品是作者思想的载体,更是特定意识形态的表现。作家萧红在作品《呼兰河传》中从一个普通女性的视角用朴实真挚的笔触描述了呼兰河小城的自然之相和社会之相,呈现给读者一个宽阔的由物和人构成的生命世界。在萧红眼中,城之命、人之命、我之命是相交相融的生命体;你、我、他是共享生命尊严的人;死亡与生命是相依相存的体系。通过有形的世界,萧红展现了一个小女人心中的大视野——一个关于生命的宏大境界。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檀香刑》是莫言沥胆苦心写就的长篇小说,小说中泼辣豪爽、敢作敢当、美丽妖娆、纯朴善良的女主人公孙眉娘形象似那浴火的凤凰。眉娘热爱生命,她热烈追求生命的自由和美好的爱情,她靠自身的努力打拚赢得了自己的生命主体地位,彰显了女性存在的重要价值。莫言的生命经历、故乡的齐鲁文化以及东西方现代女性观等,这多重因素的影响,正是眉娘形象形成的重要来源。  关键词:浴火凤凰 《檀香刑》 孙眉娘  《檀香刑》是
期刊
摘要 本文旨在挖掘维吾尔民间生活故事中体现的推崇女性、肯定女性与男性等同的智慧和勇气、鼓励女性保护自己的权益和尊严等积极思想,并指出维吾尔族人民传统女性观的先进性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生活故事 女性观 维吾尔  民间故事是世界各民族共有的、传播性最强的民间文学体裁之一。民间故事按其内容和篇幅的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其中民间生活故事是一个世界性的故事种类。一般,对民间故事进行分类时,将
期刊
摘要 本文以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为指导,着重分析了《大象的眼泪》中作家将马戏团作为小说背景的原因,从而使读者能从深层次了解小说的整体构建,了解作家将马戏团作为故事发展重要场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背景 巴赫金 狂欢化理论  《大象的眼泪》是美国女作家莎拉·格鲁恩创作于2007年的畅销小说。作家将故事的背景放在了20世纪30年代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期美国的一家“班齐尼兄弟天下第一大马戏团”里,其中
期刊
摘要 汤亭亭是纯正的华裔美籍作家,也就是通常所称的“香蕉人”。她一出生就浸润在美国文化的社会氛围里,其价值观与世界观都是美国式的。她自称为“美国作家”,却又有着中国人的外貌特征,和被数千年中华传统浸润过的东方文化痕迹。汤亭亭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只能停留在一种想象与遥望的层面上,并将存在于自己心灵里的“中国想象”生硬地套入美国文化的“框架”之中。在从未停止过的中美文化冲撞中,汤亭亭的身份只能是参与者和商
期刊
引 子   ——爷爷和我签订合同  爷爷终于醒了。  爷爷终于说话了。  守在急诊室门外的奶奶、爸爸、妈妈终于松了一口气。  像上次一样,爷爷睁开眼第一个看到的人就是我,说的第一句也是:“老祖宗马克思还是不接收我,必须要我完成最后一次任务才能来报到。”  最后一次任务是什么?爷爷还是不说。我按照爸爸妈妈之意,问过爷爷几次,爷爷就是不说。奶奶说,你爷爷这一辈子不知道完成多少个最后一次任务了,现在他老
期刊
摘要 李奈是美国当代作家约翰·斯坦贝克成名作《人鼠之间》中的主人公。由于社会、历史、家庭环境以及自身身体和性格等原因,李奈注定成为了社会的牺牲品。本文着重从内因、外因两方面入手,对其短暂而悲剧的命运进行深度的剖析。  关键词:《人鼠之间》 李奈 悲剧命运 内因 外因  一 引言  《人鼠之间》(Of Mice and Men)是美国当代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约翰·斯坦贝克(John Stein
期刊
摘要 由美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米切尔创作的《飘》深刻体现出作者对女性命运的关注以及女性思想转变和行动改变的歌颂。《飘》中所描绘的女性生活是悲惨的,这也是南方奴隶制社会女性生活的真实写照。作者在文中塑造了众多具有个性的女性形象,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时代对女性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先进女性的奋起反抗,在充分肯定女性对南方社会发展做出的巨大肯定的同时,也对以郝思嘉为代表的女性敢于追求爱情和自我意识,勇于实现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