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中药固本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鼻腔免疫物质的影响。方法:总结9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固本祛风颗粒临床疗效,测量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并选取9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配对做t检验。结果观察组用药前与对照组比较,P物质浓度、sIgA浓度、LTB4浓度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浓度和LTB4浓度明显下降(P<0.01),sIgA浓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可能通过调节P物质、sIgA、LTB4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固本祛风颗粒;细胞因子;效应机制
Effectsof Gubenqufeng particles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Li HaoWu Xiaoqin Liu yuanxian Li xuna Li Yunxia Cao Zhi Yu Fe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ubenqufeng particles(GBQFP)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9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from physical-examination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substance P, sIgA, LTB4 in nasal secretions,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hich paired T test would be used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ance P and LTB4 in nasal secretions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0. 01), sIgA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 05).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substance P concentration, sIgA concentrations, LTB4 concentrations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 01).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possible for Gubenqufeng particles (GBQFP) may regulate the P substance, sIgA, LTB4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it plays a role in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中图分类号】R3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13-03
变应性鼻炎,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喷嚏和鼻塞为主要症状[1],在普通人群中成人的发病率为10 %~30 % ,儿童高达40 %[2],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变应性鼻炎病机主要在于肺、脾、肾三脏的虚损,以致气虚不能卫外,复感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导致本病。我们用自拟固本祛风颗粒对本病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在臨床疗效显著。本文观察其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给药前后的鼻腔内分泌物中的P物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三烯B4(LTB4)的含量的变化,探讨固本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治疗的机制。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学术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3] 。变应性鼻炎虚证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变应性鼻炎”章节。观察组男49 例,女41 例;年龄15~60岁,平均32.3 ±5.93岁;对照组从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男50 例,女40 例;年龄14~65 岁,平均37.8 ±5.65岁。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材料与治疗方法
2.1药物与试剂:固本祛风颗粒:制附子、黄芪、桂枝、全蝎、辛荑花、防风、葶苈子、苍耳子、炙麻黄、甘草、细辛、徐长卿。由我院制剂室加工成颗粒剂。酶标仪:选用美国BIO2RAD 公司生产的3550型。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系统ACCESS型,由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试剂盒均由上海森雄生物公司提供。
2.2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例服用固本祛风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饭后温冲服,连服一个月,采用主症及体征积分法,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
2.2标本采集:标本分别于观察组在用药前后采集,均在上午 8:00 —下午5 :00 收集,用2cm×2 cm 棉片,在直视下以镊子置于双侧鼻腔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15~20 min 取出,置洁净注射器中挤出鼻分泌物,离心,得上清液1~3 ml, - 80 ℃冰箱密封保存,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保存方法同观察组),集中使用同公司生产的同批次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
2.3 观察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 ,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4统计学方法:根据观察指标和数据的不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采用SPSS 12.10 统计软件包外理。
3 结果
3.1疗效判断
3.1.1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1997 年(海口) 全国鼻科学学术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51 %以上;②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21 %~50 %;③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20 %或更少。
3.1.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症状: ①喷嚏(1 次连续个数) ,3~9 个为1分;10~14 个为2 分; > 15 个为3 分。②流涕(每日擤鼻次数)≤4次为1 分;5~9次为2 分;> 10次为3分。③鼻塞,偶有为1 分;介于两者之间为2 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④鼻痒,间断为1 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 分;蚁行感,难忍为3 分。
体征: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为3 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 靠紧,但尚留有缝隙,为2 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为1 分。
3.2 治疗结果
3.2.1 观察组中显效62 例,有效17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7.77 %。
3.2.2 观察组服药治疗前、后主症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各项症状、体征较前均有改善,P <0. 01,结果见表1 。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X±s)
主症及体征
治疗前
治疗后
喷嚏
1.55±0.64
0.43±0.60##
流涕
2.69±0.68
1.10±0.58##
鼻塞
2.12±0.30
0.95±0.49##
鼻痒
2.01±0.83
0.72±0.60# #
下鼻甲肿胀
2.24±0.27
1.13±0.38# #
注: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比较, # # P < 0.01
3.2.3观察组服药前、后和对照组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以上三项指标都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三项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鼻腔分泌物P物质、sIgA、LTB4比较(X ±s)
注:观察组用药前、后比较, △△P < 0.01 ;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P <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 P < 0.05
4 讨论
鼻鼽,现代医学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导致的包括IgE介导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P物质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肽Ⅲ ,它由l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内分泌样多种生物学活性,可吸收入血,对多种组织器官发生作用,促进鼻腔分泌,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以及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一系列变态反应性病理过程,具有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全部病理过程的生物学活性,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分泌型IgA(Secretory sIgA) 存在于人和动物粘膜外分泌液,是由粘膜上皮细胞附近的浆细胞产生的,粘膜表面的sIgA 能结合抗原物质而阻止抗原粘附到宿主粘膜上,主要起局部免疫作用[6]。变应性鼻炎的致敏抗原多为吸入性抗原,鼻腔粘膜表面sIgA 的升高,反映局部免疫反应激烈。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由5 - 脂氧酶途径的产物,最初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在变应性鼻炎中白三烯均过量产生,影响机体平滑肌的反应性、黏膜分泌、微血管通透性和炎性反应过程,其中,LTB4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中最强的[7],能导致变态反应发生。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关于“鼻鼽”的记载,首见于《内径》,如《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鼻为肺之上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若肺氣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而致鼻鼽;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无以充养肺气,继而可引起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津液停聚鼻窍;肾气虚衰,摄纳无权,亦可引起肺失温煦,风寒异气侵袭而成鼻鼽。因此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病因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虚不能卫外,复感风寒外邪、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导致本病发作。固本祛风颗粒由制附子、黄芪、桂枝、全蝎、辛夷花、防风、肉桂、徐长卿、茯苓、甘草等组成,本方以制附子、肉桂补肾温阳;茯苓健脾利水;黄芪、桂枝益气固表、助阳化气;辅以防风、辛夷祛风通窍,全蝎驱风活络;徐长卿祛风止痒。综观全方,具有补肺散寒,健脾益肾,祛风通窍之功效。现代药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8] [9],附子、防风、辛夷、徐长卿均有抗炎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降低炎症细胞的通透性,减轻其水肿、浸润等炎性反应,桂枝已证明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10],辛夷还可以抗组胺及收敛鼻黏膜血管,减轻变应性鼻炎所致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11] [12]。
本次研究结果中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属肺脾肾虚证者的显效率为68.88%,有效率为87.77%,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观察组用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显著降低,提示固本祛风颗粒有降低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的功能,进而可以降低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通透性,减轻水肿和血管扩张,减少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止一系列变态反应炎症的发生,改善过敏症状。观察组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sIgA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显著升高,表明固本祛风颗粒能增强局部免疫功能,从而阻止抗原向鼻粘膜迁移、粘附,抑制变态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LTB4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有明显下降,可见固本祛风颗粒能降低鼻腔LTB4的含量,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少鼻腔粘膜分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缓解炎症反应,进而达到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翠玲,万学梅,李瑛,等.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局部应用现状[J].
[2]DykewiczMS, FinemanS,SkonerDP ,et al. Diagnosisand manage2ment of rhinitis : complete guidelines of the Joint Task Force on Practice Parameters in Allergy[J] . Asthma and Immunology AnnAllergy Asthma Immunol ,1998 ,81 :478~518.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34-135.
[4]王士贞.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24.西部医学,2008,20(2):409—410.3.
[5]石菘,周水淼.感觉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21(13):177-188.
[6]杨永清,陈汉平. sIgA 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J ] .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 ,11 (3) ∶176~179.
[7]王福喜,张书岭.卡介菌多搪核酸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
[8]马振亚.中药方剂免疫药理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
[9]庞润辉.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方剂的研究.吉林中医药,1981,4:38.
[10]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l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464.
[11]董昆山.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59.
[12]周大兴,辛夷油抗慢反应物质及其抗过敏作用研究[J].中草药,1991,22(2):81.
目的:观察中药固本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鼻腔免疫物质的影响。方法:总结90例观察组患者服用固本祛风颗粒临床疗效,测量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并选取90例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设为对照组,配对做t检验。结果观察组用药前与对照组比较,P物质浓度、sIgA浓度、LTB4浓度明显增高(P<0.01)。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浓度和LTB4浓度明显下降(P<0.01),sIgA浓度明显提高,(P<0.05),结论:固本祛风颗粒可能通过调节P物质、sIgA、LTB4细胞因子的表达而发挥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的治疗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固本祛风颗粒;细胞因子;效应机制
Effectsof Gubenqufeng particles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Li HaoWu Xiaoqin Liu yuanxian Li xuna Li Yunxia Cao Zhi Yu Feng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Gubenqufeng particles(GBQFP) on the immune function of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Methods: 9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involved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o summarize the clinical treatment. 90 cases of healthy people from physical-examination department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is study measured the substance P, sIgA, LTB4 in nasal secretions,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hich paired T test would be used and the data were statistically analyzed. Result: the concentration of substance P and LTB4 in nasal secretions level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 <0. 01), sIgA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P <0. 05).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treatment, substance P concentration, sIgA concentrations, LTB4 concentrations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P <0. 01). Conclusion: It should be possible for Gubenqufeng particles (GBQFP) may regulate the P substance, sIgA, LTB4 expression of cytokines it plays a role in asthenia syndrome of Allergic Rhinitis(AR).
【中图分类号】R33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13-03
变应性鼻炎,以突然和反复发作的鼻痒、喷嚏、流清涕、鼻塞等为特征的一种常见、多发性鼻病,是特异性个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介质释放为开端的,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以鼻痒、阵发性喷嚏、大量水样喷嚏和鼻塞为主要症状[1],在普通人群中成人的发病率为10 %~30 % ,儿童高达40 %[2],近年来,本病发病率有增高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学习、工作和社交活动。根据历代医家对本病的认识及笔者多年的临床实践,认为变应性鼻炎病机主要在于肺、脾、肾三脏的虚损,以致气虚不能卫外,复感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导致本病。我们用自拟固本祛风颗粒对本病虚证患者进行治疗,在臨床疗效显著。本文观察其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给药前后的鼻腔内分泌物中的P物质、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IgA)、白细胞三烯B4(LTB4)的含量的变化,探讨固本祛风颗粒对变应性鼻炎虚证治疗的机制。
1 临床资料
90例患者均来源于本院耳鼻喉科门诊,符合1997年(海口)中华耳鼻咽喉学术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3] 。变应性鼻炎虚证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中“变应性鼻炎”章节。观察组男49 例,女41 例;年龄15~60岁,平均32.3 ±5.93岁;对照组从门诊体检的健康人群中选取,男50 例,女40 例;年龄14~65 岁,平均37.8 ±5.65岁。两组间没有显著性差异。
2 材料与治疗方法
2.1药物与试剂:固本祛风颗粒:制附子、黄芪、桂枝、全蝎、辛荑花、防风、葶苈子、苍耳子、炙麻黄、甘草、细辛、徐长卿。由我院制剂室加工成颗粒剂。酶标仪:选用美国BIO2RAD 公司生产的3550型。全自动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系统ACCESS型,由美国BECKMAN公司生产。试剂盒均由上海森雄生物公司提供。
2.2治疗方法:观察组病例服用固本祛风颗粒,每次10g,每日2次,饭后温冲服,连服一个月,采用主症及体征积分法,观察治疗前后病情变化情况。
2.2标本采集:标本分别于观察组在用药前后采集,均在上午 8:00 —下午5 :00 收集,用2cm×2 cm 棉片,在直视下以镊子置于双侧鼻腔下鼻甲与鼻中隔之间,15~20 min 取出,置洁净注射器中挤出鼻分泌物,离心,得上清液1~3 ml, - 80 ℃冰箱密封保存,对照组于体检时采集(保存方法同观察组),集中使用同公司生产的同批次试剂盒进行含量测定。
2.3 观察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 ,测定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2.4统计学方法:根据观察指标和数据的不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两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t 检验。数据采用SPSS 12.10 统计软件包外理。
3 结果
3.1疗效判断
3.1.1 临床疗效标准:
根据1997 年(海口) 全国鼻科学学术会议修订的《变应性鼻炎诊断标准及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51 %以上;②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21 %~50 %;③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总分降低20 %或更少。
3.1.2症状体征分级量化标准
症状: ①喷嚏(1 次连续个数) ,3~9 个为1分;10~14 个为2 分; > 15 个为3 分。②流涕(每日擤鼻次数)≤4次为1 分;5~9次为2 分;> 10次为3分。③鼻塞,偶有为1 分;介于两者之间为2 分;几乎全天用口呼吸为3分。④鼻痒,间断为1 分;蚁行感,但可忍受为2 分;蚁行感,难忍为3 分。
体征:下鼻甲与鼻底、鼻中隔紧靠,见不到中鼻甲,或中鼻甲黏膜息肉样变或息肉形成,为3 分;下鼻甲与鼻中隔(或鼻底) 靠紧,但尚留有缝隙,为2 分;下鼻甲轻度肿胀,鼻中隔、中鼻甲尚可见,为1 分。
3.2 治疗结果
3.2.1 观察组中显效62 例,有效17 例,无效11 例,总有效率87.77 %。
3.2.2 观察组服药治疗前、后主症及体征积分变化情况,各项症状、体征较前均有改善,P <0. 01,结果见表1 。
表1 观察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总积分变化(X±s)
主症及体征
治疗前
治疗后
喷嚏
1.55±0.64
0.43±0.60##
流涕
2.69±0.68
1.10±0.58##
鼻塞
2.12±0.30
0.95±0.49##
鼻痒
2.01±0.83
0.72±0.60# #
下鼻甲肿胀
2.24±0.27
1.13±0.38# #
注:治疗1月后与治疗前比较, # # P < 0.01
3.2.3观察组服药前、后和对照组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sIgA、LTB4的含量的变化:观察组与对照组间以上三项指标都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治疗前后鼻腔分泌物中三项指标也有显著性差异,结果见表2。
表2 各组鼻腔分泌物P物质、sIgA、LTB4比较(X ±s)
注:观察组用药前、后比较, △△P < 0.01 ; 治疗前与对照组比较, △P <0.01 ;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 # P < 0.05
4 讨论
鼻鼽,现代医学称为变态反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是一种由易感个体接触致敏变应原后导致的包括IgE介导的炎性介质的释放和多种免疫活性细胞、细胞因子参与的鼻粘膜慢性炎症性疾病。P物质是最早发现的一种神经肽Ⅲ ,它由l1个氨基酸组成,具有内分泌样多种生物学活性,可吸收入血,对多种组织器官发生作用,促进鼻腔分泌,血管扩张和通透性增加 ,以及促进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等一系列变态反应性病理过程,具有引起变应性鼻炎的全部病理过程的生物学活性,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分泌型IgA(Secretory sIgA) 存在于人和动物粘膜外分泌液,是由粘膜上皮细胞附近的浆细胞产生的,粘膜表面的sIgA 能结合抗原物质而阻止抗原粘附到宿主粘膜上,主要起局部免疫作用[6]。变应性鼻炎的致敏抗原多为吸入性抗原,鼻腔粘膜表面sIgA 的升高,反映局部免疫反应激烈。白三烯是花生四烯酸经由5 - 脂氧酶途径的产物,最初由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在变应性鼻炎中白三烯均过量产生,影响机体平滑肌的反应性、黏膜分泌、微血管通透性和炎性反应过程,其中,LTB4对中性粒细胞的趋化作用是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中最强的[7],能导致变态反应发生。
变应性鼻炎,属中医“鼻鼽”范畴,关于“鼻鼽”的记载,首见于《内径》,如《素问·脉解》:“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本病的发生与肺、脾、肾等脏功能失调密切相关。肺主宣发,外合皮毛,鼻为肺之上窍,“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若肺氣虚弱,卫外不固,腠理疏松,风寒之邪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失宣,则鼻窍不利,而致鼻鼽;又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脾气虚弱,无以充养肺气,继而可引起肺气虚弱,肺失宣降,津液停聚鼻窍;肾气虚衰,摄纳无权,亦可引起肺失温煦,风寒异气侵袭而成鼻鼽。因此历代医家多认为此病病因病机多为肺、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致气虚不能卫外,复感风寒外邪、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导致本病发作。固本祛风颗粒由制附子、黄芪、桂枝、全蝎、辛夷花、防风、肉桂、徐长卿、茯苓、甘草等组成,本方以制附子、肉桂补肾温阳;茯苓健脾利水;黄芪、桂枝益气固表、助阳化气;辅以防风、辛夷祛风通窍,全蝎驱风活络;徐长卿祛风止痒。综观全方,具有补肺散寒,健脾益肾,祛风通窍之功效。现代药研究认为,黄芪具有双向免疫调节作用[8] [9],附子、防风、辛夷、徐长卿均有抗炎及增强免疫作用,可以降低炎症细胞的通透性,减轻其水肿、浸润等炎性反应,桂枝已证明具有抗变态反应的作用[10],辛夷还可以抗组胺及收敛鼻黏膜血管,减轻变应性鼻炎所致的鼻痒、打喷嚏、流涕等症状[11] [12]。
本次研究结果中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变应性鼻炎属肺脾肾虚证者的显效率为68.88%,有效率为87.77%,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1)。观察组用固本祛风颗粒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显著降低,提示固本祛风颗粒有降低变应性鼻炎虚证患者鼻腔分泌物中P物质的功能,进而可以降低肥大细胞等炎症细胞的通透性,减轻水肿和血管扩张,减少组胺为主的多种介质的释放,从而阻止一系列变态反应炎症的发生,改善过敏症状。观察组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sIgA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显著升高,表明固本祛风颗粒能增强局部免疫功能,从而阻止抗原向鼻粘膜迁移、粘附,抑制变态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观察组治疗后鼻腔分泌物中LTB4浓度与用药前比较, 有明显下降,可见固本祛风颗粒能降低鼻腔LTB4的含量,抑制白三烯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减少鼻腔粘膜分泌、降低微血管通透性,缓解炎症反应,进而达到阻止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田翠玲,万学梅,李瑛,等.类固醇激素在变应性鼻炎中的局部应用现状[J].
[2]DykewiczMS, FinemanS,SkonerDP ,et al. Diagnosisand manage2ment of rhinitis : complete guidelines of the Joint Task Force on Practice Parameters in Allergy[J] . Asthma and Immunology AnnAllergy Asthma Immunol ,1998 ,81 :478~518.
[3]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科学分会.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编辑委员会,变应性鼻炎诊断和疗效评定标准[J].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1998.134-135.
[4]王士贞.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M] .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 124.西部医学,2008,20(2):409—410.3.
[5]石菘,周水淼.感觉神经肽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21(13):177-188.
[6]杨永清,陈汉平. sIgA 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J ] . 上海免疫学杂志,1991 ,11 (3) ∶176~179.
[7]王福喜,张书岭.卡介菌多搪核酸对慢性湿疹患者血清白三烯B4与前列腺素D2的影响[J].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9,23.
[8]马振亚.中药方剂免疫药理研究.西安: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9.
[9]庞润辉.黄芪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方剂的研究.吉林中医药,1981,4:38.
[10]阴健,郭力弓.中药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第l版.北京:学苑出版社,1993.464.
[11]董昆山.现代临床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459.
[12]周大兴,辛夷油抗慢反应物质及其抗过敏作用研究[J].中草药,1991,22(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