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丝网版画在艺术中的运用

来源 :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丝网版画自身的发展源流,解剖丝网版画创作特点。对于版画创作来说,掌握版画技术是表现艺术创作得重要前提。尽管版画技术非常重要,但是仅把版画看成是一种技术的观点是狭隘的。丝网版画的复制性是建立在一定的量范围内并结合艺术家参与完成的,和一般的印刷技术不同。
  【关键词】:镂孔印刷;丝网版画;波普艺术
  一、丝网版画历史进程
  丝网版画按制版方式可分为凹版、凸版、平版和孔版四大版种,而根据其创作特点丝网版画属于孔版也叫镂版,它是以“丝网”为媒介,将要表现的图形上的颜料经过一定力的挤压通过丝网的小孔漏版印刷到承印物上,将画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所完成作品。
  长久以来丝网印刷的形成在历史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记载,丝网版画是绘画家族中最年青一员,它的历史很短,其准确起源时间也难断定。但是我们现在可以从考古或者历史遗迹的一些实物,镂(有些翻译为“漏”)孔的图案中探索丝网印刷术的一个大致的发展过程。提到丝网印刷就不得不提到镂孔印刷,镂孔印刷最早出现的记录是在我国的秦汉时期,并且在镂孔版印刷的应用中还衍生出了夹缬印花工艺,并最终发展至漏网印花。可以说,古代镂孔版印刷是现代丝网印刷术的启蒙阶段,正由于镂孔版技术的不断演化发展才衍生出现今的丝网印刷术。
  公元前2世纪,中国已经形成用镂孔版技术进行织物及器物的装饰。例如敦煌发现的佛像制品中经考证即是采用了针孔镂印刷方法制成。辽国时期《南无释迦摩尼佛像》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也是使用了镂孔版技术。到了隋代,镂孔版印刷和其所衍生出来的夹缬印花工艺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对印版的镂孔技术及图案又有所改进。镂孔版印刷和其所衍生出来的夹缬印花工艺发展至唐代时,后人又在当时的基础上加入了胶粉(淀粉类)制成的浆进行印花,然后将这种印染技术运用于人们所穿的衣裙服饰上,使得印染技术盛极一时。而后在文化往来中,日本将这种技术引进国内,并由“奈良时代”的日本匠人将镂版技术进行了改进,日本人称之为“挎染”。在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挎染技术”正式传到了欧洲大陆。紧接着照相术在工业革命中应运而生,刚开始的照相术会产生底图方向与印刷后产品图案方向的跌倒问题然后人们极力寻找一种解决问题,在经过试验和努力后,他们最终将丝网印刷的技术应用在其感光剂制版中,并解决了这个问题。这一突破性应用代表了现代丝网版技术的形成和开始。在这一新兴技术的应用中,艺术家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且创造出的任何精细部分都可以被准确无误的复制出来。20世纪初丝网版画才逐渐从丝网印刷的商业性商品复制属性中分离出来,独立成为一门版画艺术形式而融入版画艺术的大家庭中。丝网印刷对图像复制的便捷性常常被版画家所利用。大致在本世纪的20年代中,“镂孔”作为一种印刷方法,其历史却是所有版画印刷中最长,也是用颜料通过镂空,印出图形来的唯一一种。很多资料证实,中国在公元500年就在织物上利用漏孔技术来印制花纹。著名的蓝印花布印刷工艺,就是代代相传的漏孔版印制。
  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丝网版画脱胎于现代丝网印刷术,而其后的“波普艺术运动”则更是将丝网版画带入了兴盛并引起了世人引目。
  二、丝网版画形式语言的多重性
  (1)复制性
  丝网版画让人们知道并了解,“复制性”作为一种艺术和技术,人们应该看到并懂得复制艺术品的过程也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当然,如果有艺术家本人的参与制作,那么复制后的作品的价值更高。我国旅美画家丁绍光先生的重彩作品之所以被大众所熟知也正是得益于丝网印刷的复制功能。
  (2)广泛性、大众化
  版画以其可复制的属性,一直被其他众多艺术所利用,丝网版画印刷技术使丝网版画的表现语言得到进一步拓展,有了这些物质条件,才使丝网版画呈现出了一种广泛性和宽容性。它既可以利用手绘的方法表现出强烈的绘画性,也可以将照片或是计算机生成的图像真正再现出来。所有这些都给予了创作者们很大的创意想象和制作空间,并且提供了很多种可能性。
  (3)便捷性
  而现在丝网版画还能满足近年许多画家所追求的耕种表现手段的扩展和混合。如劳森伯格《星座》和李奇登斯坦的《月亮的景色》等都是丝网版画印在金属版上。阿努茨基维兹把巨大的光效应艺术作品《从蓝进入红》印在一块木纤维板上,丝网版画和其他版画及与油画结合更是常见的艺术品。近年,具像艺术以“照相写实主义”出现的时候,有些画家以精细入微的照相制版、多达数十个颜色的网版来制作,再次显示丝网版画的丰富表现力。在另一方面来说,由于丝网版画设备简易、操作方便、做作价格低廉、而且又可应用照相制版技术,能进行大幅画的多色印刷,多种媒体混合使用,适应现代美术的审美要求,因此从1960年代以后更为兴旺发达,较之其他版种,有后来居上之势。
  (4)创作性
  但是,丝网版画的发展也引起许多争论。最重要的是传统的版画艺术概念受到了挑战,因为长期以来对版画原作的要求,必须是画家构思,亲自再版商会之、印刷、或在画家监督下由技师印刷,作品计数限量及画家签名。然而现在丝网版画却大量使用不是画家自己创作而是由照片摄取的形象来构成,有些版画画面上没有一笔画家画的,是否还可以成为原作便成了问题。然而尽管有多种争议,丝网版画还会以一种快速简便、能适应画家创作性思维的艺术媒体而发展。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照相术与电子分色体套版技术更加准确。丝网版画印刷以一种独立的艺术表现形式存在,并进入它的成熟时期。丝网版画不仅具有独特的藝术表现力,且还能和其他版种或其他绘画材料相结合,产生更多的表现效果。丝网版与其他版种相比,制作起来更加直观,版和画之间方向一致并与其它绘画形式结合能创作出许多特殊艺术效果的作品艺术表现力丰富;丝网印刷和利用多种色料不断印制,也有含有些自然中的矿物颜料。因此,具有不褪色而光性能强的特点;丝网版适用于印刷的材料也很多,如油性,水性,合成的色料都可进行反复穿插印刷,达到理想效果。即丝网版画的间接性,间接性的制作过程也提供了艺术家创作的机会。
  三、总结
  在以上的段落分析中可以看出每种功能都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复制性中有创作性,创作性中有大众性。丝网版画集很多社会功能于一身,可能因为这些诸多的原因才能使得丝网版画走得越来越远,越来越前沿。
  在维斯伯格·露丝的《版画的语法:在美学的背景下求索》一文中维斯伯格提出了版画实践的理论框架,认为只有复制论者才会将版画评论简单的基于技术上的高低。
  “版”的存在本身就就决定版画具有复制性的。对于通过原版印制复本的功能一直是版画备受轻视的主要原因,也致使了人们对版画艺术作品的看法褒贬不一。人们对版画的复制性的态度有时相似,有时矛盾,都起源于艺术世界中版画地位的演变。丝网版画在历史上曾经是宣传的工具,不论附庸在什么媒介之上,用作大量分发或用来制作插图。当丝网版画进入艺术领域,它就与其他艺术形式想競争了,如油画和素描,但依旧很难摆脱与商业和其他功能性用途的关系。
  参考文献:
  [1]贝丝·格拉博夫斯基 比尔·菲克.《版画观念与技法大全》,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6月.
  [2]李旺.《丝网版画教程》,河北美术出版社,2006年10月.
  [3]苪法彬.《丝网版画印刷教程》,中央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9月.
其他文献
【摘要】:倮伍拉且是当代杰出的彝族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与自己的故乡大凉山有着密切的联系,诗歌中的内容包含许多有关自然生态环境的成分,表现出了较为强烈的生态意识。本文就其出版的三部诗集《绕山的游云》、《大自然与我们》、《诗歌图腾》,从他诗歌中的“大自然的神性——对自然的敬畏”、“尊重自然,还愿生命本身”、“寻求人的本性,皈依自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四个方面对其诗歌中所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  
期刊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該书以19世纪英国社会中严重的阶级思想为背景,描述了文中女主人公简·爱遭受的各种痛苦和受到歧视的经历,同时也展现了她在爱情面前敢爱敢恨、坚强独立的高贵品质。哥特式的手法将这位瘦小、贫穷、长相平庸,但自尊、自爱、自立的女性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反抗;尊严;真爱;女性哥特主义  《简·爱》是—部带有着作者自传性质的
期刊
【摘要】:灵与肉是王尔德唯美主义文艺思想的重要观点。文学史上对王尔德灵与肉思想的研究颇少且都局限于他的童话范围内。基于这一问题,本文立足于他的唯美主义代表作《道连·格雷的画像》与他创作的时代背景和他的生活,对他的灵与肉思想进行了剖析。最终得出了王尔德主张通过肉体享受的方式来推翻资产阶级虚伪道德观、对抗社会和谋求个人价值与自由的结论。另外,本文也看到了王尔德所主张的美在不顾道德标准,超越真善后的变形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民族舞蹈创作中常见的一些问题,阐述了在当前形势下,加强民族舞蹈的创新和继承的重要性,并针对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笔者通过总结和归纳自身多年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民族舞蹈创作;继承;创新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舞蹈作为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因此,如何使用这一优秀的艺术表演形式得以传承,已然成为摆在相关专业人士面前的一项亟
期刊
【摘要】:意境是我国美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体现了艺术美。在艺术创造、欣赏和批评中常常把“意境”作为衡量艺术美的一个标准。诗有意境,书画有意境,音乐有意境,小说戏曲等等也有意境,中国传统艺术都追求意境美。本文拟从鉴赏艺术作品的角度浅析意境的特点。  【关键词】:意境;艺术作品;特点  关于意境,《辞海》说:“意境,指文艺作品中的情调、境界”。意境的概念萌芽于先秦时期,形成于魏晋至唐代,明清时期
期刊
【摘要】: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当代文坛最有影响的女作家之一,其代表作是《紫颜色》。她的小说典型书写了黑人妇女的悲惨境遇和为自身权利奋斗的过程。本文主要从创伤理论视角分析西丽遭受家庭、婚姻和社会的多重创伤以及创伤后逐渐认识自我和修复创伤,最终肯定自己,努力实现自身价值。  【关键词】:艾丽丝?沃克;《紫颜色》;西丽;创伤;复原  一、引言  艾丽丝?沃克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获得普利策文学奖的黑人女作家,
期刊
【摘要】:我国的歌剧发展至今已有将近百年历史,自上世纪初开始发展,尤其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更是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歌剧家与歌剧作品。而到了现代,中国的歌剧的发展更有了适合生长的土壤,而那些优秀的歌剧作品更是被广为传唱,为了普及歌剧和发展歌剧,这些作品会被有选择性地选如中国高校声乐教学之中,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本文对于中国有些歌剧作品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选用进行了分析,指出优秀歌剧作品的重要性。  【关
期刊
【摘要】: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长篇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以独特的叙事角度对美国青少年霍尔顿的成长过程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述,这部作品成功之处在于它独特的叙事技巧。本文从叙事时间,叙事聚焦和叙事人称展开讨论,旨在分析这些技巧的运用对小说叙事所产生的作用及影响。  【关键词】:《麦田里的守望者》;叙事时间;叙事聚焦;叙事人称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塞林格于1951年写就,由于小说描写了青少年的焦虑以
期刊
【摘要】:法国女人的优雅是深入骨髓的真切:迷蒙的眼神,呢喃的声音,纤瘦的身材,超凡的服装品味,恰到好处的性感,举手投足间散发出来的高贵气质……可谓是真真地刻进了骨子里了。  【关键词】:优雅;法国女人;细节;仪态  优雅,已经成为了法国女人的代名词,在法国女人心里优雅绝对不单指外在的美丽,它是表现风度举止的一种方法,是顺应生活不同状况而反映出来的内在智慧,在优雅中渐渐老去是每位法国女人的一生追求。
期刊
【摘要】:定格动画《盒子怪》延续了莱卡动画工作室一贯的暗黑风格,是一部讲述冒险的动画电影。《盒子怪》以“黑暗”、“压抑”作为这部影片主要的情感基调,外表丑陋恐怖却胆小无比的盒子怪、率直勇敢的蛋生、有点任性但又心地善良的温妮、不惜代价追逐名利的斯彻特等角色设计,生动形象地对影片的内容、主题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阐述。角色采用了隐喻的手法,借助电影中的艺术元素对影片的内容、主题进行了多中角度的阐释。  【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