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了在语文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几个方法。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激发情感 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
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课堂教学伊始,教師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风骚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二精确抓住“着力点”,激发学生想象之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听歌曲《母亲》,让学生先建立一位辛苦、勤劳的母亲形象。
然后再来认识课文中的母亲;笔者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鼓励每组充分发挥想象创作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比赛,看看哪组演得最好,让学生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演绎出全新的“现代”孔乙己。
2、赏词析句,激发学生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例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体验作者的博大胸襟;在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鉴赏,通过佳句将学生带进远离世俗的桃源仙境,感受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3、故意留白,激发学生回味。针对文学作品空白点的回味和想象,可以让欣赏者在思想上驰骋万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对课文中的空白点不加分析,而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归纳其主题思想。
三精彩构建“关键点”,激发学生感悟之情
1、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感情。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文时设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没有穿那件显示身份的长衫,那么他的长衫哪去了?他以后还会穿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笔者问:菲利普夫妇为何不认于勒?学生回答说于勒穷。笔者追问:为什么穷就不认?“因为穷,就会拖累菲利普夫妇”;还有学生
说,怕女婿知道,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
2、故事吸引,激发学生感悟。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考精力盛,也爱听自己有兴趣的故事,语文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紧靠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亲切自然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融入语文课堂。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说的美女蛇的故事,之后,再谈谈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充分感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进入作品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导入、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故意留白等形式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且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共同打造出智慧而愉悦的课堂。
【关键词】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激发情感 探讨
语文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的互动活动,同时,也是特定意义上的特殊人际交往,既在进行知识传授,又在进行情感交流。因此,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对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精心选择“始发点”,激发学生喜爱之心
1、多样导入,激发学生兴趣。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又精彩的新课切入,可以立即把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把学生引领到课堂教学的相关内容中去。教师在具体教学中,只要是能调节学生情绪,引领学生进入到特定的课堂情境中去,只要是能起到并达到预定目标的就是好的、切实可行的导入。新课导入可以是模型、标本、图片、幻灯、录音、录像等,也可以是与文本有联系的话语,创设的新课导入要使学生为之所动,为之所感,产生共鸣,让学生迫不及待进入意境,激发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
2、贴近文本,激发学生共鸣。课堂教学伊始,教師应贴近文本,适时进行导入。如教学老舍的《济南的冬天》,笔者就用多媒体先放一段济南冬天的录像,让学生初步了解文本所描写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济南的冬天的共鸣之情。然后,笔者讲道:“一年四季,风骚轮回,春有春的妩媚,夏有夏的秀丽,秋有秋的韵味,而冬呢?更是风情万种,千姿百态。”自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去诠释心中的冬,今天让我们共同步入著名作家老舍的《济南的冬天》来品味他笔下那独有的“济南冬韵”。
3、巧设悬念,激发学生热情。教无定法,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一下课文的具体情节,但要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如何延续。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
二精确抓住“着力点”,激发学生想象之意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想象。在初中语文课堂上需要教师创设生动、形象、恰当的情境,唤起学生情感,激发学生想象。如笔者在教学《我的母亲》一课时,就先让学生听歌曲《母亲》,让学生先建立一位辛苦、勤劳的母亲形象。
然后再来认识课文中的母亲;笔者在上《孔乙己》这一课时,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鼓励每组充分发挥想象创作课本剧,然后进行表演比赛,看看哪组演得最好,让学生完全用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演绎出全新的“现代”孔乙己。
2、赏词析句,激发学生体验。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品评,可以让学生体验作品流露出的情感,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力。例如: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可以体验作者的博大胸襟;在上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这一课时,引导学生认真品味“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让学生认真仔细地鉴赏,通过佳句将学生带进远离世俗的桃源仙境,感受文学作品的特殊魅力。
3、故意留白,激发学生回味。针对文学作品空白点的回味和想象,可以让欣赏者在思想上驰骋万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可以对课文中的空白点不加分析,而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结合课后练习、预习提示及课外搜集的有关资料,去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归纳其主题思想。
三精彩构建“关键点”,激发学生感悟之情
1、设置问题,激发学生感情。课堂提问作为教学的常规“武器”,是教学实践中教师使用最多的教学手段。提问的过程也是教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师生交流的平台,是激发学生感情的有效载体,是师生互动教学的重要途径。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的质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能否激起学生的情感。好的问题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感悟之情,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例如:笔者在上《孔乙己》一文时设问:孔乙己最后一次出现时没有穿那件显示身份的长衫,那么他的长衫哪去了?他以后还会穿么?在上《我的叔叔于勒》这一课时,笔者问:菲利普夫妇为何不认于勒?学生回答说于勒穷。笔者追问:为什么穷就不认?“因为穷,就会拖累菲利普夫妇”;还有学生
说,怕女婿知道,会影响女儿的婚姻。在热烈的讨论中,学生的思维逐渐深刻,文章的主题也就慢慢清晰了。
2、故事吸引,激发学生感悟。初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思考精力盛,也爱听自己有兴趣的故事,语文教师可抓住这一特点,紧靠教学目标,紧贴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新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在授新课前,花极短时间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亲切自然地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融入语文课堂。如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说的美女蛇的故事,之后,再谈谈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充分感悟,自然而然地激发起学生进入作品的兴趣。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通过多样导入、巧设悬念、创设情境、故意留白等形式适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进行,并且能够启迪学生智慧、开拓学生思维,师生共同打造出智慧而愉悦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