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gwind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是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由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民主专政共和国,忆往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当时迷茫混沌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引中国人民踏上唯一正确道路的光。而后,在一代又一代领导者的不断发扬、不断更新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马克思传入中国后,一代又一代领导人在继往开来中完成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飞跃,开创了永垂不朽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可见,尽管马克思主义是极其先进的思想,也并不是可以将成功指导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马克思主义全盘强加于中国,要想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真正发扬光大,就必须将其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在保持其原有的先进性与人民性的基础上,还要渗透并不断推进我国的文化,使中国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完美结合,真正将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所用。
  关键词:文化自信;文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引言:
  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文化自信是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化自信的缺失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效传承,同时也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产生不可小视的负面影响。二者相辅相成,全盘套用难免邯郸学步,全盘弃之则会犯原则性甚至政治性错误,那么如何使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这一过程变得游刃有余,可主要从加强自身文化建设、坚持推进弘扬马克思主义、落实二者齐头并进的思想教育入手。
  一、加强自身文化建设,不懈推进文化自信
  在马克思主义光辉指引下,我国实现了由“三个自信”向“四个自信”的过渡与跨越,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思想理论的不断完善,马克思主义也在此过程中与中国人民产生着日益紧密的联系,面对已经与我国息息相关的马克思主义,我们有理由更加坚定地相信“四个自信”的正确性与重要性。所谓四个自信,即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我们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道路,是唯一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同时还深深自信我国的制度与理论。在四个自信中,最重要的当属文化自信。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魂,是一个国家的精神支柱与道德指引,凝聚着国家的历史底蕴,开辟着民族的前进方向。信奉文化,就是对我国历史和现状的尊重,可见,不管历史如何变迁,对文化的信仰始终是每个公民的责任。现如今的中国是一个充满历史记忆的中国,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造就了当代中国的文化底蕴。文化是强国之重,固国之本,文化直接决定了国家的软实力,也是综合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文化自信直接体现了国家的精神文明面貌与人民的凝聚力。文化本身就涵盖了很多层面,譬如中国梦与伟大理想,譬如历史文化与国学经典,再如中国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最值得提到的就是在2020年中,在我党的带领下,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形成的伟大抗疫精神。所以文化自信就意味着信奉共产主义、弘扬红色文化、崇尚爱国情怀等多种含义,故而文化自信也成为一个国家人民是否团结、是否热爱祖国的重要体现。显而易见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加强对自身文化的建设,进而激发全体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这样,我国就可以对内加强凝聚力对外增强感召力。
  比如,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共场所多多树立“中国血泪奋斗历史”或者“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主题展板,意在利用历史的冲击力与我党的领导力激发起社会群众对我国文化深厚的热爱之情;抓好幼儿、青少年的文化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要加强爱国爱人民思想教育,严格防范青少年受到邪教、黄赌毒等不良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后备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希望,少年强则国强,因此,抓好对青少年的文化意识教育则成为加强文化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做好文化建设,中国文化才会深入人心,这是推进文化自信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加强我国自身文化建设的起始性环节。
  二、推进弘扬马克思主义,坚定做马克思主义继承者
  马克思主义在无产阶级政权领导下的国家中地位是至高无上的,它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乃至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可见,马克思主义是崇尚公平与正义的。在俄国人民为了解放苦苦探寻时,马克思恩格斯敢于自成一派,为了广大无产阶级劳动人民的权利而冲锋陷阵,最终换来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使得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领导的共和国跃世而出。同样需要马克思主义的中国也在这时觉醒。马克思主义自俄国传入中国,它所提倡的自由公正无疑是当时中国广大底层人民最需要的精神支柱。马克思主义宣扬人权,认为人民才是历史的创造者,于是,人民性便成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崇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于是,实践性便成为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并不是既定的理论,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不断自我更新,永远只保留对的部分。可见,马克思主义所表现出来的理论思想是完全符合我们的认知的,也是完全可以被广大人民所接受的。近代中國人民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几经波折,终于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遗留任务,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成立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性,这表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据此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有必要且必须要进行下去的,只有人人拥护马克思主义,才能拥护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成为矢志不渝的马克思主义继承人。
  那么,如何继续推进弘扬马克思主义呢?比如,可以在校园内大力弘扬马克思恩格斯生平事迹,使学生们在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同时对其创立者也熟知,通过对创立者生平的了解激发学生对其思想的尊敬,进而加入愿意做马克思主义歌颂者的行列。当代受高等教育的学生思想更为开化,行动力也更强,而学生作为人民的一部分,无疑是最了解人民心声的,“首先保护知识分子,进而让知识分子去宣扬”这一策略的得当运用是一个相对较高效的途径;也可以在各大媒体平台上播放中国近代史,尤其突出马克斯主义传入中国后的巨大变化,或者插播俄国历史集,更直观更贴近的了解马克思主义,用客观历史去引导人们永远不是个过时的做法;在社会范围内发行马克思主义书籍,形式可以是杂志、小说,或者是传体、纪录集。当今社会的现状总是有些不尽如人意的:人人都生活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但对马克思主义了解一二的却只有少部分,专业研究马克思主义的更是少之又少,而领导阶级的宣传力毕竟有限,所以,最好的办法除了让少数人影响多数人之外,就是依靠“书传人”、“剧传人”,在这个仍然保留着很大一部分未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民的社会,如果书籍是不受他们欢迎的,那么,电视剧、广播剧或许能起到更好的作用。对于本国的文化尚且有人只知皮毛,更不必说外来的思想主义,即便马克思主义已与中国人民的生活不可分割。可见,马克思主义的弘扬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但总有相应的方法途径。只要克服了这些困难,马克思主义定能深入人心,中国人民也定能走上继承弘扬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三、将马克思主义运用到推进文化自信中去
  马克思主义提倡批判性继承,它的批判性思维与内涵在当代中国更为适用。掌握马克思主义批判辩证理论内涵、坚持与实践的辩证统一关系信息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趋势,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广泛应用,当代大学生时刻都在面临大量信息的选择,不同社会思想与观念对大学生的思维与行为造成了严重影响,促使他们对现实问题的重视与思考。從消极层面上将,不同的社会思想相互碰撞,扰乱了大学生的内心,致使大部分学生出现了拜金主义、价值迷失等情况。辩证法从不崇拜任何事物,从其本质上说,它属于批判性的、革命性的。面对思想与实践两个领域当中的不同问题,必须要正确把握马克思辩证法的本质内涵,坚持理论与实践批判的辩证统一,用包容的心态看待不同文化并存的现象,对不同思想、价值取向进行理性地分析与批判,要始终倡导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来引导不同社会思想浪潮。此外,认知马克思主义批判观念理论特性、坚持批判与构建的辩证统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理论范畴中,批判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全盘否定,批判的主要目的是不是为了简单地否定现实社会,而是要根据对旧社会的扬弃挖掘、探索并构建崭新的社会,文化批判也是如此,不是对多元文化现象或是文化思想的单纯否定,而是展现了批判与创建的辩证统一,也就是说一方面对当前现实社会当中的异形文化进行彻底的批判,另一方面还要在批判的基础上创建,创建出既保留原有的有效意义又具有新时代的现实意义的文化。
  马克思主义提倡的批判性继承对于当代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文化等也同样适用。文化的产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也难免良莠不齐。比如,在传统文化中,倡导“百善孝为先”,孝,就是在社会舆论、人伦道德、成文法律、思想意识等共同作用下诞生的社会意识,若其中某个或者某几个因素作用过度,则很有可能发展为另一种意识形态——愚孝,较为典型的就是“郭巨埋儿”,在自我思想意识过度发挥作用下,“郭巨”选择了“孝”而抛弃了“儿”。在历史长河中,类似发展过偏的文化比比皆是,自古代就出现的“长生不老”文化、“陪葬”文化、“三寸金莲”文化......而面对这些已经过时的腐朽文化,或许将来还会有发展不当的文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人民要批判,要创新,文化是人民创造的,不能让文化决定人民的行为动向,这也完全符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文化自信的不断推进必须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以中国实际为基础,创造出适应新时代的中国文化与中华文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同时也释放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它推动了中国近代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诞生与糅合,并且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进一步完善与提升,对文化建设做出了不可小觑的贡献,有助于增强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 首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中焕发了新的活力。客观而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其次,革命文化为文化自信注入了红色基因。革命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是民族危亡时刻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文化形态之一。革命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重大成果,其发展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可见,不论是文化建设还是推进文化自信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是参与其中的重要成分,只有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效运用到推进文化自信中去,才能既推进文化建设又推进弘扬马克思主义,而这其中所有的环节,都是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准备。
  四、结束语
  一个国家的文化是立族之本,也是外在的形象,犹如人的衣冠穿戴,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象征着国家的兴衰、国力的强弱。正因如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我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提出了“四个自信”,“四个自信”是对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自信”的创造性扩展和创新性完善。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对本国的肯定,是对自我的爱戴,新时代提出的文化自信与“两个维护”密不可分,由此可见我党对文化自信的高度重视。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革命年代产生的新兴理论,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而不断推陈出新,推动着中华文化更新与前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下的文化自信,归根结底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提供的理论工具与思维方式,在符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坚定文化自信并不断发扬。当今世界,全球化进程加速,中国科技飞速发展,信息社会日益发达,人民所面对的文化也千奇百怪,文化社会鱼龙混杂,各色文化也有着独特的外在包装,使人难以辨别。在这个转瞬就是新事物的时代中,坚持自我,坚定文化自信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情,因此才要更加强调立足本国的文化自信的重要意义,人民应当敢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呈现的“批判性继承”去明眼看待大千世界的繁杂文化,这样才能有效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王永,辛明远.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黑河学院学报,2020,11(07):20-21.
  [2]周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文化自信培养研究[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0,37(04):52-54.
  [3]吕国辉,张雄.在马克思中国化进程中推进文化自信[J].课程教育研究,2019(52):253.
  [4]阿茹娜. 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人民性思想发展创新研究[D].内蒙古大学,2020.
  (湖北大学 湖北 武汉 430000)
其他文献
一、“金三角”——旅游资源品位高,特色明显  “金三角”被人们称作“万里黄河第一弯”,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品位高,具有“山河名胜天下奇”的壮丽景象,也有“华夏文明源头”之美誉。  三门峡市旅游资源以“古”为特色,名人、名关、名水、名山、名寺、名城相映成辉。名关这里有气势雄伟的函谷关以及陕县的雁翎关及硖石关;名山有黄帝活动的中心地--荆山及铸鼎原;有中原最高峰——老鸦岔恼(海拔2400多米)和自然人
期刊
摘 要:本文首先分析了影响器乐演奏技巧的主要因素,而后探讨了器乐演奏技能与技巧的形成路径,期望对器乐演奏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器乐演奏;技能;技巧;培养  对于一名演奏者来讲,演奏技巧是其展示音乐才华的重要基础。良好的演奏技巧能够体现出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在本文中,将结合个人在器乐演奏上的学习和实践经验,试着从心理学、美学视角分析器乐演奏过程中技巧形成的基本规律,提出影响演奏的重要因素及提升器乐演
期刊
随着我国数字印刷行业的不断壮大和发展,数字印刷在行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喷墨印刷作为数字印刷的主要工作方式,是一类高效、无需进行任何接触的新型数字印刷手段,并且可以在多种类型的材料上有效实现印刷。随着中国现代工业印刷技术科技的飞速发展,喷墨印刷技术已向喷墨印刷产品的系列化、高速化、高质化和低成本价格化的发展方向进一步发展,应用领域也从印刷进一步扩展到了生命科学、电子设备制造及增材设备制造等多个行业。本文针对按需喷墨中剪切模式的压电喷墨系统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
  (1)根据剪切模式压
1.研究目的  为了重庆市特殊学校能够更全面的发展体育运动,本文对重庆市聋哑学校体育教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以期找到更适合在聋哑学校开展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教学模式,通过运动促进特殊人群身体、心理和性格的健全发展,为重庆市特殊学校体育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实地考察法等完成论文撰写所需的各种数据。  3.结果与分析  3.1重庆
期刊
摘 要:林业是一个具有产业和事业双重使命的部门,它既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大量的木材和其他林产品,又承担着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重任。我们在重视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也不能忽视林区产业的发展,因为林区产业发展的好坏将直接关系到林业建设能否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直接影响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综合发挥。而影响林区产业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具有相对性,从根本上说,产业结构优化
期刊
摘 要:设计是景观的灵魂,现代人们讲求的是舒适,享受,创新的生活理念,生活追求逐渐多元化,在这种多元化的生活理念下,现代的景观设计也与传统的大不相同。人们越来越重视的不仅仅是在视觉的享受,更多的是感觉,对自己身体的契合度,以及对心灵思想的感触。本文主要是对人的现代景观设计的主要思想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在设计过程中人们的生活条件,为景观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景观设计;慢生活;低碳环
期刊
摘 要:文章以CPP薄膜生产状况及专用料开发为分析对象,首先介绍了CPP薄膜的生产工艺,接着分析当前我国国内CPP薄膜的生产状况,再接着分析当前国内CPP薄膜专用料的开发状况,以便可以更好的加强技术研发,满足我国国内市场的发展需求。  关键词:CPP薄膜;生产;技术  根据性质以及制作方法的不同,人们可以将聚丙烯薄膜分成多种不同的类型,其中就包含有聚丙烯硫延膜,简称CPP薄膜。CPP薄膜是一种无拉
期刊
摘 要:自我效能感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自我效能感。本文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着手,探讨语文学习自我效能感的含义,提出培养自我效能感的路径,以便能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注意,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小学生;语文学习;培养路径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合作精神,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
期刊
摘要:我党作为当前的执政党和领导人,是集政治性和民主性、团结性与权威性于一体的,因而,这也决定了我党人士在党内生活中必须高举政治旗帜,并严肃规范党内的政治生活。自我党成立至今,党内的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丰富的党建工作,同时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因而,我们了解党内政治生活的历史演进,从中予以提炼和沉淀,并从中受到启示,这对我们在新时代下全面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开创党内政治
期刊
摘要:童话的语言具有一般的文学语言所具有的情感性、形象性、含蓄性与音乐性等特点,在语文课堂上,教师除了要关注童话的语言特色,也要关注思想教育。因为童话是让儿童认识真善美的途径之一。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不仅让学生认识真善美,也让学生了解假恶丑。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适当引导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寻找王尔德童话中的思想深意。  关键词:童话教学;王尔德;真善美;社会批判性  奥斯卡·王尔德 的童話被视为儿童文学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