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详细介绍了蒙古族文字发展存在的问题,其中包括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幅度加大、对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分析以及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个案研究,并对蒙族文字的发展进行了详尽的思考,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关键词】蒙古族;文字;问题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一直是我党所提倡的重要宗旨,这种平等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以及文字等方面。自1949年,我国的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主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以及文字在使用权和发展权方面的平等,进而使得我国的民族语文工作得到了发展,并且建立健全了中国特色的体系。
1 蒙古族文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幅度加大
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的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联合在一起,共同排查我国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对排查的结果进行了共同的研究。根据具体的排查结果,可以看出,蒙古族中仅仅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50%以上,掌握双语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30%左右,而转用其他的语言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20%左右。调查结果中显示的双语主要指的就是蒙古语和汉语,而转用其他的语言也指的是汉语,也就是说,在我国的蒙古族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转用了汉语。这种现象在蒙古族青年群体中尤为明显,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年和家长有排斥蒙古语的现象,原因就是在现在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少数民族语言的用处非常窄。
实践中,由于受到了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家庭把孩子送到了蒙汉双语学校或者是汉语学校,这就导致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在1980年到2010年间,单项教授蒙古语的学校,已经由501所减少到 261所,降低了近48%,而专项学习胡都木蒙古文的中小学生数量也减少到了25.6万人,降低了31%。由此可见,在内蒙古自治区,近30年中,民族中小学数量以及学习胡都木蒙古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均呈现了明显的减少。这种现象
1.2 对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分析
1.2.1 蒙古族出现了向汉语的倾斜的现象
这仅仅是暂时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状况也随着东部地区以及内地经济的大力发展,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内蒙古地区的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呈现了开放的趋势,在人员的流动率方面也有所提高,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更加地频繁、更加地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蒙古族的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热情,进而导致了蒙古族向汉语的倾斜的状况,实际上,这正是蒙古族蒙汉双语关系不稳定的直接体现。
1.2.2 蒙汉双语教育实际上是具有双轨性的特点的
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语言文字复杂是我国的基本现状,少数民族双语言文字教育以我国的这一基本现状为基础制定出的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教育方式。汉语和汉字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其使用人数占到了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采取的聚居的生活方式,但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汉语和汉字,不仅对于少数民族的人们更好、更便利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民族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1.3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个案研究
在我国,关于蒙古族文字的具体使用状况,主要是以对于某个社区或者某个地区的田野地具体调查结果体现出来的。在2006年,我国中央民族大学的宝玉柱教授,专门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喀喇沁右旗所使用的蒙古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基本上反映出當前我国蒙古族蒙汉双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该调查中,包括对于喀喇沁右旗王爷府的22653蒙古族人口,在使用语言方面的调查研究,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89人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占总人数的0.83%左右,该比例基本相当于喀喇沁右旗民委在2006年公布的全旗胡都木蒙古文的使用率。在宝玉柱教授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了内蒙古喀喇沁旗在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呈现的层次性的变化(如表 1)[1]。
在以上的表格中,通过非常明显的方式体现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喀喇沁旗,在近60年间,蒙古族的各年龄层次使用语言文字的发展趋势和过渡轨迹,即为:胡都木蒙古文——蒙汉双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以上的统计结果,不仅体现出自建国以来,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越来越频繁的,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逐渐地深入的,这我国蒙汉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直接体现。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蒙古语言文字的逐渐消失产生了担忧的心理,宝玉柱教授也提出,依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再过20年左右的时间,喀喇沁旗可能就不会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
2 对蒙古族文字发展的思考
在我国,对于胡都木蒙古文的文字信息化而言,其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到2012年止,仅仅出台了四项关于胡都木蒙古文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很显然,我国在蒙文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落后的局面的,自21世纪后,美国的微软公司已经开始了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地研究和开发,当前,微软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藏、蒙、维、哈、彝五种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而且在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也已经出现了这些语言文字的输入功能。因此,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化是我国蒙古族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这既是一项技术问题,同时也是涉及到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源的守护和开发的问题,更是紧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2]。
2.1 推进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
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发展期间,将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建设蒙古族地区的信息化,同时还有利于蒙古族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蒙古族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将胡都木蒙古文信息化作为高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促进信息化企业的发展,使得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的胡都木蒙古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基地得到发展。同时,还要继续扩大对于胡都木蒙古文信息化和蒙语文教育的投资,积极培养可以掌握胡都木蒙古文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大力扶植开发胡都木蒙古文软件的企业,促进学校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胡都木蒙文字研究和软件开发结合起来,推进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进程和发展[3]。 2.2 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2.1 强化中国和蒙古国的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主体,通过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交往,尤其是在胡都木蒙古文和基里尔蒙古文的教育方面,強化两国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和蒙古国在教育方面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2.2.2 继续加大中国和蒙古国之间互派留学生的人数
两国都要加大对方国家的留学生的数量、层面和力度,加大在接受留学生方面的投入,扩大全额奖学金的覆盖面,提升全额奖学金的数额,使得蒙古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中国学习,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蒙古国学习,尤其是对于胡都木蒙古文和汉文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为从事胡都木蒙古文等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访学和深造的机会[4]。
2.3 积极促进蒙古族文化的国际交流
在促进蒙古族文字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以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丰富活动的形式,扩大活动的规模,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节活动以及各种国际性演出和展览。通过交流活动的方式,为广大的蒙古族艺术团体和文化单位等提供更多的外出交流和演出的机会,促进我国蒙古族文化的内容的发展,提升我国蒙古族文化的表现力[5]。
3 结束语
在蒙古族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胡都木蒙古文是具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胡都木蒙古文是蒙古族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考验后,最终选定的民族文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就是当代胡都木蒙古文,同时,其也是蒙古族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更是我国民族文字资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5]泰亦赤兀惕·满昌.蒙古族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
【关键词】蒙古族;文字;问题
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各个民族之间的平等一直是我党所提倡的重要宗旨,这种平等主要是指少数民族的语言以及文字等方面。自1949年,我国的政府制定了专门的法律法规,主要的内容就是关于少数民族的语言以及文字在使用权和发展权方面的平等,进而使得我国的民族语文工作得到了发展,并且建立健全了中国特色的体系。
1 蒙古族文字发展存在的问题
1.1 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幅度加大
在20世纪的90年代初期,我国的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与加拿大的拉瓦尔大学国际语言规划研究中心联合在一起,共同排查我国各个民族的语言文字的具体使用情况,并对排查的结果进行了共同的研究。根据具体的排查结果,可以看出,蒙古族中仅仅掌握了本民族的语言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50%以上,掌握双语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30%左右,而转用其他的语言的,大约占到了总人数的20%左右。调查结果中显示的双语主要指的就是蒙古语和汉语,而转用其他的语言也指的是汉语,也就是说,在我国的蒙古族中,每五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转用了汉语。这种现象在蒙古族青年群体中尤为明显,而且越来越多的青年和家长有排斥蒙古语的现象,原因就是在现在的社会实践工作中少数民族语言的用处非常窄。
实践中,由于受到了社会发展趋势的影响,以及升学和就业方面的压力,已经有越来越多的蒙古族家庭把孩子送到了蒙汉双语学校或者是汉语学校,这就导致在我国的内蒙古自治区内,在1980年到2010年间,单项教授蒙古语的学校,已经由501所减少到 261所,降低了近48%,而专项学习胡都木蒙古文的中小学生数量也减少到了25.6万人,降低了31%。由此可见,在内蒙古自治区,近30年中,民族中小学数量以及学习胡都木蒙古文的中小学生数量均呈现了明显的减少。这种现象
1.2 对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分析
1.2.1 蒙古族出现了向汉语的倾斜的现象
这仅仅是暂时的。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地区、各个民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经济状况也随着东部地区以及内地经济的大力发展,呈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同时内蒙古地区的人们的社会生活也呈现了开放的趋势,在人员的流动率方面也有所提高,蒙古族和汉族之间的交流和交往更加地频繁、更加地密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蒙古族的人们学习汉语言文字的热情,进而导致了蒙古族向汉语的倾斜的状况,实际上,这正是蒙古族蒙汉双语关系不稳定的直接体现。
1.2.2 蒙汉双语教育实际上是具有双轨性的特点的
少数民族众多、民族语言文字复杂是我国的基本现状,少数民族双语言文字教育以我国的这一基本现状为基础制定出的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的教育方式。汉语和汉字是我国通用的语言和文字,其使用人数占到了我国人口总数的绝大部分,少数民族主要采取的聚居的生活方式,但是学习和掌握一定的汉语和汉字,不仅对于少数民族的人们更好、更便利的生活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对于民族经济和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1.3蒙古族向汉语文倾斜的个案研究
在我国,关于蒙古族文字的具体使用状况,主要是以对于某个社区或者某个地区的田野地具体调查结果体现出来的。在2006年,我国中央民族大学的宝玉柱教授,专门对我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喀喇沁右旗所使用的蒙古族语言文字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其基本上反映出當前我国蒙古族蒙汉双语言文字的掌握情况。该调查中,包括对于喀喇沁右旗王爷府的22653蒙古族人口,在使用语言方面的调查研究,据调查结果显示,其中有189人使用蒙古语言文字,占总人数的0.83%左右,该比例基本相当于喀喇沁右旗民委在2006年公布的全旗胡都木蒙古文的使用率。在宝玉柱教授的调查结果中,也体现出了内蒙古喀喇沁旗在蒙古族语言文字使用方面呈现的层次性的变化(如表 1)[1]。
在以上的表格中,通过非常明显的方式体现出,在内蒙古自治区的喀喇沁旗,在近60年间,蒙古族的各年龄层次使用语言文字的发展趋势和过渡轨迹,即为:胡都木蒙古文——蒙汉双语言文字——语言文字。以上的统计结果,不仅体现出自建国以来,各个民族之间的交往是越来越频繁的,各个民族之间的相互学习也是逐渐地深入的,这我国蒙汉双语教育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直接体现。与此同时,这也导致了人们对于蒙古语言文字的逐渐消失产生了担忧的心理,宝玉柱教授也提出,依照这样的趋势,如果再过20年左右的时间,喀喇沁旗可能就不会存在实质上使用蒙古语言文字的人。
2 对蒙古族文字发展的思考
在我国,对于胡都木蒙古文的文字信息化而言,其还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的,到2012年止,仅仅出台了四项关于胡都木蒙古文信息技术方面的国家标准,很显然,我国在蒙文信息系统的开发方面,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发达的国家相比还是处于落后的局面的,自21世纪后,美国的微软公司已经开始了对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地研究和开发,当前,微软公司已经开发出了藏、蒙、维、哈、彝五种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系统,而且在在 windows 操作系统中也已经出现了这些语言文字的输入功能。因此,语言文字方面的信息化是我国蒙古族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和关键,这既是一项技术问题,同时也是涉及到我国的民族语言文字资源的守护和开发的问题,更是紧密关系到国家安全的基本问题[2]。
2.1 推进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
在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发展期间,将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不仅有利于建设蒙古族地区的信息化,同时还有利于蒙古族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更加有利于蒙古族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将胡都木蒙古文信息化作为高科技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通过促进信息化企业的发展,使得具有一定的区域特征的胡都木蒙古文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基地得到发展。同时,还要继续扩大对于胡都木蒙古文信息化和蒙语文教育的投资,积极培养可以掌握胡都木蒙古文和计算机技术的人才,大力扶植开发胡都木蒙古文软件的企业,促进学校于企业之间的合作,将胡都木蒙文字研究和软件开发结合起来,推进胡都木蒙古文的信息化进程和发展[3]。 2.2 加强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2.2.1 强化中国和蒙古国的教育机构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将内蒙古自治区作为主体,通过教育机构之间的紧密交往,尤其是在胡都木蒙古文和基里尔蒙古文的教育方面,強化两国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进而更好地促进中国和蒙古国在教育方面的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2.2.2 继续加大中国和蒙古国之间互派留学生的人数
两国都要加大对方国家的留学生的数量、层面和力度,加大在接受留学生方面的投入,扩大全额奖学金的覆盖面,提升全额奖学金的数额,使得蒙古国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中国学习,同时也使得中国的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蒙古国学习,尤其是对于胡都木蒙古文和汉文的学习。与此同时,还要为从事胡都木蒙古文等教学的教师提供更多的访学和深造的机会[4]。
2.3 积极促进蒙古族文化的国际交流
在促进蒙古族文字信息化的过程中,要紧紧围绕“走出去”的文化发展战略,积极开展以蒙古族文化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丰富活动的形式,扩大活动的规模,主要包括:各种形式的文化节活动以及各种国际性演出和展览。通过交流活动的方式,为广大的蒙古族艺术团体和文化单位等提供更多的外出交流和演出的机会,促进我国蒙古族文化的内容的发展,提升我国蒙古族文化的表现力[5]。
3 结束语
在蒙古族文字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胡都木蒙古文是具有着非常强大的生命力的,胡都木蒙古文是蒙古族经历了历史的演变和考验后,最终选定的民族文字。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有效载体就是当代胡都木蒙古文,同时,其也是蒙古族现代文化发展的基础,更是我国民族文字资源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参考文献
[1]费孝通等.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
[2]金炳镐.民族理论通论(修订本)[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7.
[3][美]摩尔根.古代社会[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4]苏联科学院,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委员会.蒙古人民共和国通史[M].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
[5]泰亦赤兀惕·满昌.蒙古族通史[M].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