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男装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ckydm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ThreeAnimals是设计师殷明于201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的男装品牌。从北京服装学院毕业后,殷明于2002年前往法国巴黎Studio Bercot设计专业学习,之后在Martin Sitbon实习,2005年成为法国男装成衣品牌Legend&Soul的首席设计师。现在我们看到的ThreeAnimals系列,同时拥有东方的冷静睿智和属于西方的某种特定的怀旧感,柔软、耐心,又注重细节。
  iLOOK:为什么选择做男装呢?
  殷明:依照自己的性格而言,男装是更适合的,男装设计重视版型、细节、工艺以及面料的深度,都是我在设计时比较偏好的点。
  iLOOK:你是在为什么样的男性做设计呢?
  殷明:品牌Logo是山羊、大象和骆驼的版画头像,灵感来自一个在古董市集找到的古董火柴盒的设计图案。除了三个头像在一起时的幽默感外,如果一定要找到特定含义的话,山羊代表睿智,大象代表宽容,骆驼我选择的是坚持。这些是我最看重的男生身上的品质,同样也是给予品牌形象的期望。在做设计的时候,身边认识的朋友可能对自己的影响很大。自己做的衣一定是适合他们穿的,而不是用来去打造明星的,衣的本意应该如此。
  iLOOK:那么,你对时装的理解是什么呢?作为设计师的你,更希望的你装可以帮助穿着者:陪伴他们走过人生的各种阶段对吗?
  殷明:设计以人为本,好像老人讲的话!我做的可能不是fashion的品牌,我希望的是这衣在衣柜里的持久性。我们有一句标语是“Keep it with love”,我们是反对“快时尚”的,所以在很多工艺上和面料的选择上尽量尝试去做到持久性。同时我们成衣系列外的Letiquette Indigo蓝靛系列更是回归手工,用到手工土布和植物染色。
  iLOOK:可以更详细地介绍一下你们的蓝靛系列吗?为什么使用土布和植物染色,是在某种意义上回归东方传统吗?
  殷明:蓝靛系列的布料来自贵州,也有些和那边当地的朋友开发的手工面料,灵感同样也是来源于面料的采集。土布和植物染色有很多局限,这也是我现在在品牌蓝靛系列里需要攻克的难题,一点一点来吧。这个系列的最终目的是想把传统纺织工艺能生活成衣化,从蜡染图案到织布工艺都能适合生产成衣的需求,而不是变成景点的纪念品,或者是制作简单物的材料。50年后,在古董市场的collector四处收集盼望能找到ThreeAnimals的蓝靛衬衣,是我比较向往的事情。
  iLOOK:欧洲市场对这个系列的接受程度怎么样?
  殷明:比在中国市场的接受度大。可能因为欧洲的生活方式现在更加有机,更能接受这种有缺陷但是有机的产品。
  iLOOK:从在Martin Sibon实习到2011年在巴黎开创工作室至今,谈谈你的感触和变化吧。
  殷明:决定在巴黎发展的原因估计和很多人一样觉得这边对设计师来说土壤很好,可以毫无杂念地去做纯粹的自己的品牌,不论生意大小,而在国内设计师的土壤略显贫瘠,影响设计师的因素和杂念太多。在Martin sitbon手下实习之后才觉得设计也可以很纯粹的。四年来谈经验似乎太早,只是在摔打中成长,10年之后才能谈经验吧。
其他文献
去年在朋友圈认识的Sam,今年六月第一次见面,11月终于去拍了传说中的三木旧表店。  店铺位于三里屯西五街,C5咖啡店的入口处,喜欢看他的工作台,同时摆着五六个拆开了的机芯,旁边散落着各种不认识的工具,一边说话他一边拆开一只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表芯,细如发丝的小螺丝按顺序摆在桌上。  来之前我最好奇的是,为什么一个设计师会转行修复古董表,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聊天的时候也谈到,现在很多设计师、艺术家转
期刊
安特卫普在我心中形象的建立,基于某服装设计师朋友的一句话:“巴黎太LOW了,我要去安特卫普读书!” 终于,她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进入了安特卫普皇家艺术学院,我也终于来到这里瞻仰这座时尚与钻石之都。  时尚界有一个响亮的名词——“安特卫普六君子” (The Antwerp Six) ,很多设计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城市,也是因为他们—— Ann Demeulemeester、Walter Van Beire
期刊
我从不同朋友的描述里知道这个人,我们遇见是2015年。  五年前第一次去景德镇,在三宝国际陶艺村的餐厅里,喝苦瓜丸子汤,吃三宝豚。餐厅有一个常设展厅,里面卖些陶艺家的作品。我看到一些盘子,它们算不得精美,像孩子随意拿泥土捏成,用普通的大缸泥,施透明釉,几笔钴蓝画出小鸭子或者小花,憨憨的。那种劲头在景德镇并不多见,它们有一种原生态的自然,飞满尘土的阳光下开出的花的自然,无人问津的一个小小渡口,鸭子打
期刊
今天的时代,可以说是一个巨大变化的时代, ICT技术的发展、移动互联网的深度应用带来的深刻变化引发了人类社会各个层次的大变革。100多年前,当中国人面对工业革命带来的变革茫然失措,农业文明的中华帝国一夜间分崩离析时,国人最沉重的呐喊就是“救国”两字,科技救国、教育救国、实业救国,先辈们都在用生命探索国家的强胜之路。100年之后的今天,中国已是全球科技发展的中心之一,中国人用了100多年,终于屹立于
期刊
从传统纸媒到网络媒体  作为曾经《第一财经周刊》的创始主编,伊险峰将其做成中国商业上最成功的财经杂志之后,却出人意聊地在2014年辞职,并开始创办好奇心日报。从定位上来说,《好奇心日报》属于一个不做社交属性,只给读者分享有价值的商业新闻的网络媒体。  至于“好奇心”这个名字,《时代》周刊的创始人亨利·卢斯有过如此诠释:聪明人对所有领域—从政治到艺术,从宗教到技术—的新闻都有好奇心。但伊险峰说:“《
期刊
就在人们为了双“11”在电脑手机前焦头烂额的时候,一场充满童趣和创意的设计与工艺之旅在上海爱马仕之家悄然拉开了帷幕。大多数中国人都对爱马仕的大H耳熟能详,甚至抱着少许敬畏和仰望之心。而作为一个有百余年传统、以马具起家的奢侈品牌,能够经历世纪的洗涤而依旧站在西方物质文明的制高点上,源自爱马仕一贯对于创意、工艺、品质的坚守。这一次,我们看到的,是爱马仕又一次具有开创性的实验——petit h。  pe
期刊
这辈子都不穿高筒靴的人  她,9岁学古琴,16岁学大提琴,17岁学贝司,19岁将古琴与爵士乐相结合,23岁开办“离骚琴馆”,24岁编写古琴教材,同年成为古琴硕士并与许巍、崔健、窦唯合作,尝试将古琴与摇滚乐相结合。  她,26岁周游列国、获取新知,28岁回国后关注传统,学习茶道、书法,并积极尝试中西古今音乐的融会贯通,参与 “声场书法”等实验性质的演出,30岁开办“古琴剧场”,选取24个节气中的10
期刊
南部生活,Life In South。热情、愿望、汗水播撒在不名之地,游离于人潮洪流,辟蹊南方,坐灵魂之北,向微光以南。大话生活,搞真东西。  对灵魂诚实一次,所以我们走到一起。  以下节选南部生活一些成员的日记:  2015年10月16日节选懒儿微信:  “聚在一起就是节日。”冠华有感于南部生活第一顿丰盛的午餐。冠华曾对我保证说,南部生活开启之日就是我的假期到来之时,所以当我发现他笔记本上去南部
期刊
元旦早上8点,“去过法海寺吗?”法国人问我。  “没去过。什么鬼地方?”  “你怎么能连法海寺都不知道!你们中国的文化你居然一无所知。”他的话里带着那种责怪的语气,让我很不爽。“我带你去吧,那里有非常了不起的壁画。”  这是十几年前,我和前老公的某一个元旦早晨的对话。后来他就带我去法海寺了。这个地方在石景山区,虽然是个重要文物保护点,但是我们去的那天空无一人,据看门的大爷说,平常也很少有人来。  
期刊
五道营胡同里的藏红花餐厅  现在的五道营胡同,氛围很像当年的南锣鼓巷,清新、温暖、安静,这里的每家店都始终如一地保持着低调持久的魅力。顺着五道营胡同西口往里走不远,有一个被绿茵遮住的红色小门,这里藏着一家叫藏红花的西班牙风格餐厅,耀扬和李羊这对小夫妻正是这家餐厅的主人。  夫妻俩把餐厅布置得如家一般,露天的小院、玻璃落地窗、红色的砖墙,还有变成厨房的原来是聚会房的地下室。因为难得的安静感和院子的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