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12年在十堰市县乡三级干部会议上,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十堰市要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心城市的首要特征表现在,中心城市在所处区域内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蓬勃发展的乡镇经济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增长极,影响着区域经济的整体水平,进而决定着十堰市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步伐,十堰市亟待出现更多经济总量大、带动能力强的全省百强乡镇为建设区域中心性城市提供支撑。六里坪镇地处十堰市近郊,发展优势明显,如何快速找准定位、做强镇域经济,建成全省百强乡镇,为十堰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提供支撑,是摆在六里坪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中心城市;镇域经济;百强乡镇;六里坪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72-02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总目标,不断调整完善战略部署。2012年在十堰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十堰市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十堰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首要特点和基础特征表现在,中心城市在所处区域内同其它城市相比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堰市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第一要务在于做强十堰区域经济。
2011年10月湖北省统计局在对全省1099个乡镇201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评出了湖北省2010年百强乡镇。通过对这些百强乡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百强乡镇经济总量大,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性强,能很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作为十堰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快速找准定位、做强自身经济,对十堰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意义重大。六里坪镇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紧挨十堰市区,是十堰市传统的工业重镇,具备冲刺全省百强乡镇的雄厚基础。六里坪镇以全省百强乡镇为参照,结合镇情实际,如何快速建成具有很强带动性的百强乡镇,进而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贡献,是摆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六里坪镇与全省百强乡镇对比分析
2.1六里坪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六里坪镇地处鄂西北山区,镇内目前形成了“七纵五横”的道路框架网,规划中的武当山机场约8公里路程,是鄂西北货、客运聚散中心,区位优势突出。
2011年 ,六里坪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6.4亿元,财政收入6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290元。镇域经济以工业为主,镇内现有市级工业园区一个,工业企业216家,其中规模以上21家。目前形成了整车、冲压、铸锻、机加、汽车内饰件和汽车电器六大支柱产业;镇内农业以柑橘、蔬菜为主,兼有种植业。2011年全镇工业实现总产值32.8亿,农业实现生产总值1.3亿元。
在城市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集镇现有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3.1万人。域内有垃圾处理场1个、大型污水厂一座;金融网点3个,2011年末存款金额7.95亿元,贷款额9000万元。目前,全镇程控电话开通6000部,宽带接入3500户,有线电视接入5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70%。在社会事业方面,全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12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1个。
2.2全省百强乡镇特点分析
根据2010年全省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省百强乡镇平均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21亿元,平均一般预算收入为0.63亿元,平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1亿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2亿元。百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毋庸置疑,形成这样雄厚实力的关键,在于百强乡镇普遍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1)区位优势明显。
全省百强乡镇中有40个建制镇,58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从宏观所处地理位置分析,百强乡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其中,武汉城市圈有63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37个;从具体所处地理位置分析,百强乡镇基本上都处于紧邻城市的郊区,能有效吸收城市的辐射,接受城市的带动,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积聚和吸纳能力。
(2)产业结构明晰,工业带动性强。
从产业构成上分析,全省百强乡镇镇域经济基本上多以工业为主导,同时,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在工业方面,平均每个百强乡镇拥有工业企业413.4个,工业企业从业人员9224人,分别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2.87倍和3.15倍。正是由于镇内工业园区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蓬勃兴起,引领了百强乡镇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百强乡镇农业呈现出产业化、商品化、效益化的发展特征。同时,农业受工业带动性强的特征明显。2010年百强乡镇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567家,占全省乡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65家的三分之一强,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值达到1∶1.83,远高于全省总体水平。在第三产业方面,全省百强乡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百强乡镇第三产业为镇域经济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提供了支撑。产业结构明晰,工业带动性强是百强乡镇的普遍特征。
(3)城镇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
高城镇化水平,为吸纳和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条件,也是百强乡镇成功的关键。2011年,全省百强乡镇的平均镇区面积为6.44平方公里,镇区平均人口28913人,分别是全省乡镇平均镇区面积的1.88倍、平均人口的2.75倍;平均镇区人口的积聚率平均为47.8%,比全省平均乡镇人口积聚率36.5%高1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百强乡镇平均公路密度达到1.8公里/平方公里,平均银行储蓄所拥有数7.88个,市场6.62个,公园0.99个;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8%,通有线电视村达到87.6%,垃圾集中处理村达到33.5%,均远远高于全省乡镇平均水平。 2.3六里坪镇与全省百强乡镇的对比
从六里坪镇地理位置、产业构成和城镇建设的现状来看,作为十堰市重点乡镇,六里坪镇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不凡成绩,具有冲刺百强乡镇的牢固基础。
但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六里坪镇经济发展与全省百强乡镇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主导特色鲜明,但实力不够强;一二三产业基础好,但产业联动性弱;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着力解决这些路子走的正,但步子迈的不够快;劲鼓的足,但力未发出来的问题,是六里坪镇冲刺百强乡镇的关键。
3六里坪镇冲刺全省百强乡镇对策建议
3.1以工业为抓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1)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提供工业用地保障。
六里坪镇地处山区,山区工业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土地,规模无法扩大。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某种资源,才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伴随六里坪镇工业的发展,工业用地资源紧缺现象越来越明显,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为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土地,是六里坪壮大工业的首要要求。
(2)加大工业招商力度,促进工业升级。
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采取主动,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六里坪镇工业经济发壮大需要更多的外资,需要更有效的招商。一是要建立招商引资组织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招商决策机制,招商决策必须依据一定程序来进行,必须符合招商总目标,顺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招商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3)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硬环境。
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起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也正以一种全新意义诠释着“筑巢引凤”的内涵。围绕镇内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精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投资、发展硬环境。
(4)提高配套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产业配套能力、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生产生活等综合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问题,按照“设施先进,税费较低,服务配套,办事高效”的要求,提高为企业的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
3.2以产业联动为抓手,形成产业互动新局面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间相互融合现象明显,相互之间支撑力更大。现代农业不仅仅只是通过传统的“种”、“养”“林”,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材料,现在它具有了传统第三产业具有的内涵,如观光农业。同样第二三产业的内涵也不仅仅再是局限于其内部。镇域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需要产业间相互支撑。
多年来,六里坪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大产业的建设往往只站在该产业的范围内,思索如何促进本身的发展,而其相互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则考虑不够,关联度建设不足。如何通过第一产业的建设来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来加强第一产业,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六里坪冲刺百强乡镇的题中之意。
六里坪是十堰市传统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又紧接武当山,发展有机食品和旅游业的前景广阔。工业的发展中加入涉农元素、涉旅元素既是六里坪工业发展的新突破点,也是打造产业联动,促进农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构成;传统农业中加入观光农业既是传统农业效率的提高,又是对武当旅游拓展区建设的补充。努力把打造百亿工业园和建设武当旅游拓展区、建设十堰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结合起来,形成产业互动局面,是六里坪提升镇域经济、冲刺百强乡镇的重要一环。
3.3以配套服务建设为抓手,提供镇域经济发展新支撑
配套服务设施是指为满足居住的需要而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包括停车设施、娱乐设施及教育、医疗、商业、饮食等各种公共建筑。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全省百强乡镇的特点,也是留住企业、留住人才的基础。针对六里坪镇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大金融、教育、医疗、饮食、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建设,让外来投资者安心、扎根创业。
参考文献
[1]湖北省镇域经济及百强乡镇发展评价报告[R].
[2]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湖北统计年鉴2011[S].
[4]沈正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软科学,2004.
[5]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6]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9).
关键词:中心城市;镇域经济;百强乡镇;六里坪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2)23-0072-02
1研究背景
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湖北省委、省政府紧紧围绕构建中部崛起战略支点的总目标,不断调整完善战略部署。2012年在十堰市三级干部会议上,省委省政府提出将十堰市建设成鄂豫陕渝毗邻地区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十堰市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证明,区域性中心城市的首要特点和基础特征表现在,中心城市在所处区域内同其它城市相比具有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十堰市打造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第一要务在于做强十堰区域经济。
2011年10月湖北省统计局在对全省1099个乡镇2010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水平进行考核评价的基础上,评出了湖北省2010年百强乡镇。通过对这些百强乡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百强乡镇经济总量大,对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带动性强,能很好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在建设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的战略背景下,作为十堰区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乡镇经济,快速找准定位、做强自身经济,对十堰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意义重大。六里坪镇位于十堰市丹江口市境内,紧挨十堰市区,是十堰市传统的工业重镇,具备冲刺全省百强乡镇的雄厚基础。六里坪镇以全省百强乡镇为参照,结合镇情实际,如何快速建成具有很强带动性的百强乡镇,进而为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做出贡献,是摆在丹江口市六里坪镇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2六里坪镇与全省百强乡镇对比分析
2.1六里坪镇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六里坪镇地处鄂西北山区,镇内目前形成了“七纵五横”的道路框架网,规划中的武当山机场约8公里路程,是鄂西北货、客运聚散中心,区位优势突出。
2011年 ,六里坪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36.4亿元,财政收入6000万元,农民年人均收入5290元。镇域经济以工业为主,镇内现有市级工业园区一个,工业企业216家,其中规模以上21家。目前形成了整车、冲压、铸锻、机加、汽车内饰件和汽车电器六大支柱产业;镇内农业以柑橘、蔬菜为主,兼有种植业。2011年全镇工业实现总产值32.8亿,农业实现生产总值1.3亿元。
在城市建设和配套服务设施方面。集镇现有建成区面积4.8平方公里,集镇人口3.1万人。域内有垃圾处理场1个、大型污水厂一座;金融网点3个,2011年末存款金额7.95亿元,贷款额9000万元。目前,全镇程控电话开通6000部,宽带接入3500户,有线电视接入5500户,电视综合覆盖率达70%。在社会事业方面,全镇现有初中1所,小学12所,幼儿园6所,卫生院1个。
2.2全省百强乡镇特点分析
根据2010年全省乡镇基本情况统计资料显示,2010年全省百强乡镇平均全口径财政收入达1.21亿元,平均一般预算收入为0.63亿元,平均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8.1亿元,平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为13.2亿元。百强乡镇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实力强毋庸置疑,形成这样雄厚实力的关键,在于百强乡镇普遍具有三个重要特点。
(1)区位优势明显。
全省百强乡镇中有40个建制镇,58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从宏观所处地理位置分析,百强乡镇主要集中分布在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其中,武汉城市圈有63个,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有37个;从具体所处地理位置分析,百强乡镇基本上都处于紧邻城市的郊区,能有效吸收城市的辐射,接受城市的带动,区位比较优势明显,具有较强的积聚和吸纳能力。
(2)产业结构明晰,工业带动性强。
从产业构成上分析,全省百强乡镇镇域经济基本上多以工业为主导,同时,形成了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
在工业方面,平均每个百强乡镇拥有工业企业413.4个,工业企业从业人员9224人,分别是全省乡镇平均水平的2.87倍和3.15倍。正是由于镇内工业园区和大中型工业企业的蓬勃兴起,引领了百强乡镇镇域经济的发展。在农业方面,百强乡镇农业呈现出产业化、商品化、效益化的发展特征。同时,农业受工业带动性强的特征明显。2010年百强乡镇拥有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1567家,占全省乡镇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4565家的三分之一强,农业产值与农产品加工产值比值达到1∶1.83,远高于全省总体水平。在第三产业方面,全省百强乡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乡镇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9.6%,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8.5个百分点,百强乡镇第三产业为镇域经济整体实力的迅速提升提供了支撑。产业结构明晰,工业带动性强是百强乡镇的普遍特征。
(3)城镇化水平高,配套设施完善。
高城镇化水平,为吸纳和转移劳动力提供了条件,也是百强乡镇成功的关键。2011年,全省百强乡镇的平均镇区面积为6.44平方公里,镇区平均人口28913人,分别是全省乡镇平均镇区面积的1.88倍、平均人口的2.75倍;平均镇区人口的积聚率平均为47.8%,比全省平均乡镇人口积聚率36.5%高11.3个百分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百强乡镇平均公路密度达到1.8公里/平方公里,平均银行储蓄所拥有数7.88个,市场6.62个,公园0.99个;自来水普及率达到70.8%,通有线电视村达到87.6%,垃圾集中处理村达到33.5%,均远远高于全省乡镇平均水平。 2.3六里坪镇与全省百强乡镇的对比
从六里坪镇地理位置、产业构成和城镇建设的现状来看,作为十堰市重点乡镇,六里坪镇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建设方面均取得了不凡成绩,具有冲刺百强乡镇的牢固基础。
但在看到成绩和优势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六里坪镇经济发展与全省百强乡镇相比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工业主导特色鲜明,但实力不够强;一二三产业基础好,但产业联动性弱;城镇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涉及面广,但深度不够。着力解决这些路子走的正,但步子迈的不够快;劲鼓的足,但力未发出来的问题,是六里坪镇冲刺百强乡镇的关键。
3六里坪镇冲刺全省百强乡镇对策建议
3.1以工业为抓手,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1)加大土地开发力度,提供工业用地保障。
六里坪镇地处山区,山区工业的发展往往受制于土地,规模无法扩大。资源是产业发展的基础,有某种资源,才有可能发展起以开发利用该种资源为主的产业。伴随六里坪镇工业的发展,工业用地资源紧缺现象越来越明显,加大土地开发力度,为更多的工业企业入驻、扩大规模提供更多的土地,是六里坪壮大工业的首要要求。
(2)加大工业招商力度,促进工业升级。
招商引资,是欠发达地区采取主动,加快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先进地区、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成功经验。六里坪镇工业经济发壮大需要更多的外资,需要更有效的招商。一是要建立招商引资组织机制;二是要建立健全招商决策机制,招商决策必须依据一定程序来进行,必须符合招商总目标,顺应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方向;三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招商激励机制,调动各方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
(3)加强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发展硬环境。
一个良好的基础设施环境,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高起点、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也正以一种全新意义诠释着“筑巢引凤”的内涵。围绕镇内工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精心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流投资、发展硬环境。
(4)提高配套服务水平,优化企业发展软环境。
产业配套能力、政府办事效率、社会治安、生产生活等综合生态环境等已成为企业发展重要的问题,按照“设施先进,税费较低,服务配套,办事高效”的要求,提高为企业的服务水平,优化发展软环境。
3.2以产业联动为抓手,形成产业互动新局面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产业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产业间相互融合现象明显,相互之间支撑力更大。现代农业不仅仅只是通过传统的“种”、“养”“林”,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材料,现在它具有了传统第三产业具有的内涵,如观光农业。同样第二三产业的内涵也不仅仅再是局限于其内部。镇域经济的高效持续发展,需要产业间相互支撑。
多年来,六里坪镇经济社会的发展,三大产业的建设往往只站在该产业的范围内,思索如何促进本身的发展,而其相互之间如何相互促进,相互支撑则考虑不够,关联度建设不足。如何通过第一产业的建设来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通过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来加强第一产业,着力形成多点支撑、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六里坪冲刺百强乡镇的题中之意。
六里坪是十堰市传统的农产品供应基地,同时又紧接武当山,发展有机食品和旅游业的前景广阔。工业的发展中加入涉农元素、涉旅元素既是六里坪工业发展的新突破点,也是打造产业联动,促进农业、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构成;传统农业中加入观光农业既是传统农业效率的提高,又是对武当旅游拓展区建设的补充。努力把打造百亿工业园和建设武当旅游拓展区、建设十堰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结合起来,形成产业互动局面,是六里坪提升镇域经济、冲刺百强乡镇的重要一环。
3.3以配套服务建设为抓手,提供镇域经济发展新支撑
配套服务设施是指为满足居住的需要而建设的各种服务性设施。包括停车设施、娱乐设施及教育、医疗、商业、饮食等各种公共建筑。 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是全省百强乡镇的特点,也是留住企业、留住人才的基础。针对六里坪镇配套设施相对落后的现状,加大金融、教育、医疗、饮食、购物、娱乐等配套服务建设,让外来投资者安心、扎根创业。
参考文献
[1]湖北省镇域经济及百强乡镇发展评价报告[R].
[2]陆立军等.区域经济发展与欠发达地区现代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
[3]湖北统计年鉴2011[S].
[4]沈正平.产业集群与区域经济发展探究[J].中国软科学,2004.
[5]孙久文,叶裕民.区域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6]安虎森.新区域经济学[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