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平民情怀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838859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子讲过一句话,叫“礼失求诸野”,意思是当社会礼崩乐坏,价值观混乱导致怪象环生的时候,就应该到底层民间去寻求和学习道义。因为老百姓单纯淳朴,热爱劳动且生活更接近自然,因而相比于“上层社会”,也就更容易保有体现“天道”的奉献协作和真诚感恩的品质。
  而在茶界,当我们提及并讨论“茶道”与“茶文化”,似乎并不能明确说出其所指的意涵,许多人惯常的思维倾向于把它们与某种“高雅”、“品味”甚至“玄妙”的画面相连接,总之不是平凡庸俗的事物;而另一种极端,则是把茶仅仅看做是流通的商品,认为“茶道”、“茶文化”云云,不过是为了销售茶叶而造作出来的各种营销包装,从而对宣称喜爱茶道与茶文化的人,带有某种不屑的态度。
  茶之大义,既然众说纷纭,谁说了都不算,就不妨听听孔子的话,把目光投向凡俗的民间。广泛的茶农、制茶工人以及日常生活中以茶待客的普通民众,他们对于茶的态度和体会,也许恰更有茶的“本色”在彰显。
  茶之为物,既不是某种高入云端的神秘莫测,也并不只是类似房产和服装的加工商品。茶的身上,隐涵有深厚的平民情怀,它其实体现的正是那种不偏不倚,奉献为公,取中道而效法自然的精神。而正是茶的这种无私的平民情怀,缔造了“茶文化”以及“茶道”的丰富多姿,并流传千年。
  茶叶身上一直体现着浓郁的亲民本色。与酒的状况相类似,茶也是不分雅俗,不论社会阶层地为人们所喜爱,是普世的“国饮”。而与酒不同的是,茶更加贴近于生活。我们每天意兴所致,可以随时泡点茶来喝喝,而若这样喝酒,那就成为酒鬼了。所以俗语“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酒未在其列。而同时,这七件事中,又只有茶由陆羽写了一部《茶经》,之后各种茶诗、茶铭,茶艺、茶道,也都纷然登场,蔚为壮观。古往今来对于茶有着各种各样的描述、赞美和引申,有喻之以美女的,有喻之以仙药的,也有喻之为道与禅的。文人雅士们嗜好他们的“琴棋书画诗酒茶”,平民百姓们则简单地盘桓于“柴米油盐酱醋茶”。所以,茶既是王孙草,也属野人家,是道地的雅俗共赏,并且雅俗们都赏得不亦乐乎。
  而纵观茶叶的发展史,无论是茶问世的传说、茶的每一个优美动人的故事,还是茶的种植栽培、茶叶制作的变革、茶具的制造、新茶类的产生以及茶叶的传播,几乎没有一样不是起源于民间的创造和发明。在这里,我们就很难找到茶商以及文人墨客们的身影。而那些真正懂茶的茶道大师们,比如“吃茶去”的赵州禅师、诗僧皎然以及孤儿陆羽,也都是从民间走来,或者走向民间,成为修道隐士。
  茶的问世,是源于远古神农氏为替民众解除病苦而尝百草中毒,最后遇茶而解的传说。《茶经》的作者陆羽,是个被弃于江边的孤儿,被抚养在佛寺,与茶结缘后,成为隐士,独行于野中,“仗击林木,手弄流水”,从不事权贵。
  名茶问世的诸多故事,更是与民间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大红袍、蒙顶甘露茶、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但凡名茶的诞生,都带有一个民间色彩浓郁的传奇,神仙、道人、和尚、书生、淳朴善良的百姓,粉墨登场,扮演着各自的角色。
  茶具紫砂壶的起源,是一个云游和尚“卖富贵”的故事;第一个制壶名家供春是一个伴读的小书童:第一个女茶师李冶,才貌双全,却又是一个早已离弃红尘的道姑。
  而茶类的丰富,更是来自民间的创造,比如红茶的出现。太平天国起义军从江西人福建,驻军于武夷山市星村镇桐木关村的茶厂,致使茶农采摘的茶叶不能及时杀青,积压在太阳底下便萎缩发酵变黑。茶农为挽回损失,赶紧炒锅,用松针松柴为燃料焙干,岂料误打误撞,制成的茶叶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带有松烟和桂圆的香味,口感殊好。于是茶农们便以茶色为名,称之为“红茶”,桐木关遂为红茶的发源地。而正是这个“红茶”,之后远销欧洲,改变了英国人和俄罗斯人的生活,形成了英式下午茶文化并且更间接地导致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
  普洱茶的诞生,也有类似的故事。古代云南边陲,唐朝的蒸青绿茶制法一直被沿用,把大叶种茶的绿毛茶蒸制为团块茶,压缩后运向北方与游牧民族做茶马交易。在长途运输中,这些团块茶因保管不当而湿堆变色发酵,散发着独特的香味。茶农们把这种变质茶试饮后,发现别有滋味,便有意用渥堆的方法制茶,这就形成了今天的普洱茶。而长年的茶马古道贸易,更是中国古代文明传播的通道,促进了各民族间融合和文化的沟通。
  茶叶制法上的一个重要的变革出现于明代,也是因民众而起。农民皇帝朱元璋大赦天下的一大内容,就是废除了劳民伤财的龙团进贡制,颁布“废团重散”诏令,使得从前只在民间流行的散茶(叶茶),登上了历史舞台。而散茶的制茶工艺是由蒸青变为炒青和烘青,这就为后来武夷茶的大红大紫和其后的黑茶、红茶的兴起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老百姓劳作于自然、受惠于自然,对自然充满了感恩和敬畏,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并非文人墨客们的刻意为之,而是洋溢于心头的天真之爱和仁心之为。而正因了这种真诚感恩的品质,使得他们可能无形当中更加了解和契合于茶的秉性,由此创造出了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有茶诗这样写:“茶是可人儿,万灵丹。寒冷若你,茶将为之温暖;激愤若你,茶将为之安定;沮丧若你,茶将为之开怀;疲惫若你,茶将为之抚慰。”茶叶既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它以无私无为的姿态,渗透到我国民众的日常生活中,赋予我们民族内敛中庸和反躬自省的气质,与儒家治家处世的理念相合,形成了一套我们独有的彼此默契和约定俗成的处世态度和生活准则。茶与中国百姓的互动,不正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最完美体现么?
  “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所谓“茶文化”、“茶道”云云,古往今来,其实从来都是由民间的众多小人物们所演绎出来的大故事。
其他文献
我喝过不少猴魁,包括亲自到黄山区喝到的茶,茶虽有芬香,饮之甘清甜美,却未能令我感动。而此次遇到的两款猴魁,用心品饮之后,确觉此茶与常茶不同,有些个人独特的品感,也就将它记录下来。  猴魁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原产于安徽的太平县,以其大叶扁平的外形与清甜甘冽之味而令人印象深刻。很多人不明白,猴魁这个名字怎么来的?历史上,安徽盛产尖茶,如泾县特尖等。百年前,当时最好的尖茶,却出自太平县猴坑的茶农王魁成的
期刊
宋人痴迷于茶,也沉醉于花香。于是乎,遂在举国上下引发了一场香茶热。在众多的香花中,茉莉花以清悠素雅闻名遐尔,由它窨制成的“茉莉花茶”更是芳馥了千年的时光,特别是产于福州的茉莉花茶以淡雅鲜灵之姿,成为中国茉莉花茶中的翘楚。  福州茉莉花茶最早载于北宋词人柳永的《满庭芳·茉莉》:“浸沉水,多情化作,杯底暗香流。”北宋时,福建、广东一带的茉莉花就闻名全国,有张邦基《闽广茉莉说》记载:“闽广多异花,悉清芬
期刊
备受关注的“全球茶业第一展”——第十四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2013中国(广州)国际茶业博览会(简称广州茶博会)将于11月21-25日在广州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琶洲展馆盛大举行。本届展会,规模超过50,000平方米,展商来自中外1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场全球业界的盛会正在紧锣密鼓的筹备中,展会多年来所体现的全球业界“风向标”效应必将令世界瞩目。  广州茶博会在2012年开创全国茶展之先,首次开设“专业
期刊
事茶,可谓器不厌精。究竟其间,方得茶之况味,皆得弄茶之趣。事茶日久,在一水间蓄炉十来只,炭品五六种;安吉竹炉、潮州红泥炉、风炉仔、南丰白泥炉、丽江铜炉、香格里拉黑陶炉、临沧铁炉、泥炉、日本火钵、柴窑烧陶炉……每一种都有不同的性格,适宜不同的茶时用之,择日一一道来。  “松下煎茶试竹炉,涛声隐隐起风湖。老僧妙思禅机外,烧尽山泉竹未枯。”清夏微雨后,竹炉内炭红如炽,偶有橄榄炭在火中绽开之声,银壶水沸时
期刊
印象中,论及品茶,无非一茶一席,几人几座,很少会经历这么一场响应各地,百号人聚,内容丰富、场景变换,却又组织有序的循迹品茗会。令人不禁感叹,原来品茗之事,动静皆宜,一切外物,凡与茶相关,皆不显杂。而这一切不能不感恩于《海峡茶道》杂志及金陵茶人老崔,茶友们才得此机会在以“茗读金陵,荷美茶香”为背景下,优雅从容地展开循迹游茶的动态画卷。泛舟“禁地”:一湖烟雨一壶茶  较之往年,南京今年的雨季有些姗姗来
期刊
日本新潟县燕市,从一千多年前的中世时期器开始生产铁器,此后铁器的加工工艺被一代代的职业匠人所继承和发扬。到了江户时代(1603-1868年),这一地区成为东日本重要的生产菜刀、小刀、农具、木工用具、铁钉等的金属制造中心。大约在1764-1771年之间,仙台的铜器制作工匠藤七迁居至此,他带来了高超的“鎚起铜器”制作技术,同时结合燕市地区出产的优质铜材,为此后燕市的“鎚起铜器”工艺奠定了基础。  所谓
期刊
品饮岩茶,一般都采用精雅的瓷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而用建盏作为冲泡和品饮岩茶的工具却从未尝试过。对于建盏与岩茶关联的认知,一直都只停留在文史资料中那段关于宋时文人士大夫斗茶场景的记述。在石老师的禅茶课上,百岁香茶与建盏的结合,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口感、滋味以及身心的感受都迥异于盖碗冲泡,让人在这浊世中体会了一把完全不同的清幽脱俗。  ●茶品:洋墩岩百岁香  ●置茶量:3克  ●器皿:建盏冲瀹品茗(孙建
期刊
告子说:“食色性也。”这话是承认生存和享乐为人生两大欲望的。佛教灭欲求成佛,是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道教更聪明,也可说是更狡猾些——承认欲,满足欲,以享天年。这“享”的极致该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吧。不用说平常人有这样的妄念,就是那些年轻时曾励精图治,不屑于求仙问道的帝王们,晚年也常常会陷入“长生”的梦魇之中不能自拔。  长生、成仙的重要办法就是炼丹服药。该是自汉朝开始吧,服丹药成为一种风尚在士大夫
期刊
周末与众友相约在仙岳山树下泡茶闲话。  一人迟到,话及缘由是为了下一代的素质教育——送千金去学钢琴。即将报考业余钢琴弹奏十级资质证书,但指导老师极其难候:人情、指导费用、排队、预约、等候,把完脉回家候着,隔些天重走一遍,领个时间安排表和曲子名录,回去自己练去。至于考试,被保证说,找名师“指点”后一定能过,特别提醒“那些曲子名录要练熟”。  这不就是花钱买个答案作弊么?众人皆话当今教育之陋、法之不严
期刊
品茶时吃点心是属于茶会的一部分,点心只要制作得当,使用得法,并不会降低茶汤的欣赏价值。以泡茶、奉茶、品茶过程和茶汤饮用为主体的茶会仿如一支交响乐,那是包含多个乐章、同一时空响起的,茶点在茶会中是与茶、器皿、人、规程、环境进行集成的其一伴侣,互相激荡。我们并非因为喝茶喝到肚子饿了,才要弄些食物来填饱肚子,茶点应用的意义,是让品茗的滋味增添变化,甚至突显茶性的清苦,让喝茶更有雅趣。  很多时候泡茶师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