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ms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成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的特点。小学义务阶段的德育课程被正式命名为《道德与法治》。统编新课程注入了很多新理念、教材编排体系变化非常大,这就为教师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带来了不小的挑战。我们以课堂调研为依托,梳理课堂教学中存在问题,把问题转变为课题,在教研培训中注重研究统编教材,深度分析教材内容,进行价值引领,夯实教师教学基础,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立德树人”的关键作用。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材的编写意图理解不到位
  准确的课堂教学定位能直接反映出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程度。在教学中发现老师随意删减教材内容、脱离或更改教材的基本观点的现象。
  五年级上册《古老而优美的汉字》一课中,老师从音、形、意三个角度挖掘汉字的优美,但教材中并没有从音韵美这个角度去体现汉字的优美,而是从汉字美在形态、美在创造、美在意境,从这个角度帮助学生理解汉字的优美,重在挖掘汉字本身的独特性。老师创造性的增加汉字的音韵美实际上是违背了教材的编写逻辑。
  (二)不注重学生的价值引导
  道德与法治的课程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思想道德发展服务的,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做准备的课程。然而老师在教学中只关注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的做人的态度引导、法治意识的提升、看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的价值观引导。
  (三)资源利用不充分
  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教师关注了学生的资源,特别是在课前对学生学习需求的了解比较全面,却忽略了利用资源的重要性,没有做到充分利用来自儿童的资源,特别利用儿童已有经验作为新活动的资源,说明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这一要求还存在问题。
  二、增强课堂实效性的对策与建议
  (一)教材引领教学是基础
  教材既是学生学习的“学本”,也是教师教学的“教本”,教材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學习,也可以引领教师的教学。新教材中的一些主题本身具有一定的难度,如六年级上册宪法专册出现了很多陌生的专业名词,同时一些环保、规则等传统的主题也呈现出了新高度,看似简单的教育主题却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师要加强教材研究和理论研究,以便厘清教材逻辑、把握核心观点、领会编者意图,找准实施教学的切入点。
  (二)立足学生生活化是前提
  小学德育课程提出了“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基本理念。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实现知性德育向生活德育转变。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获得智慧,在多样的可能生活中选择一种更有价值、更具意义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来涵养他们的德性。
  1.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
  引导儿童生活构建的关键在于能够直接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因此,教师应努力研究学生的活经验和原有态度,调查本班学生生活的真问题,结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教学目标,让其更有针对性。
  2.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道德与法治教学倡导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而课程不能涵盖儿童生活的全部。所以,教师就要善于捕捉学生生活中的真实事件,用这些生活事件去再现、反应他们在成长中体会到的美好与遭遇到的困惑,引导和激发道德情感,提升道德素养和法律素养,促进学生社会性的发展。
  (三)引导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是核心
  引导儿童生活的构建离不开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自主发展是其中重要的一方面。自主学习不仅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主体参与中能动的发展自我,在主体参与中健全自主型人格。
  1.教学要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探究
  社会发展的急剧转型、多元文化的对撞、价值观的剧烈变化让老师深深感到“德育之重”、“德育之难”。为此,老师需要学习和掌握多种价值教育的方法,如价值澄清法、团体公正法等,更为重要的是,老师需要在学生的真实成长中去应对学生的价值困惑,帮助学生在一系列价值冲突的事件中不断认识自我、热爱自然、亲近社会。
  比如,五年级上册《与人沟通讲方法》一课中,老师针对本班学生面临的价值困惑:“每次小组讨论的时候,小沐同学总打断俊杰同学的还没说完的话,他还说讨论就是应该说自己的看法。俊杰很生气,后来在说小沐发言时时,俊杰也总是估计打断他,现在他俩一起说两句就得吵起来,小沐和俊杰根本无法正常沟通。”老师利用价值澄清方法设计了“小小辩论赛”的活动,辩论主题是“人际交往中究竟是‘说’重要还是‘听’重要呢?”让学生在辩论中体会表达与倾听对人际交往的重要作用,学会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在价值冲突的事件中不断认识自己、明白倾听与表达同等重要。
  2.创设学生自主道德学习的情景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情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决问题的方法。”自主的道德学习不是天生具有的,需要老师在教学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为学生搭建了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学生才能有效地开展自主学习。
  在一年级上册《大家一起来》一课中,老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道德思维能力。课上,老师请一组同学上来表演“三只小熊”的舞蹈,随后对这组同学进行采访:“在游戏中组员之间如何进行分工配合的?”他们组表示推荐的是手指灵活的并且以前玩过小木偶的同学表演,这样游戏更能成功。随后,老师又采访了这个组没有参与表演同学,他们表示也想参与游戏表演,没有被选上,很沮丧。这时,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大家都想来表演,可是木偶的数量有限,该怎么办?”台上台下的同学陷入深思中,想法先后涌现出来:大家可以轮流来、两个人操作一个木偶、对小组重新进行了分工,有人负责操作木偶,有人负责放音乐,还有人负责指挥等。在思辨中学生不仅解决了本组的分工配合问题,同时也懂得了在合作中要相互理解、不埋怨,多付出等道德品质。
其他文献
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初中数学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上动脑筋、下功夫,让学生热爱数学、探索数学,进而主动地去钻研、去理解、去想象,使他们在浓厚的兴趣中认识新知,掌握技能。下面是我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尽量以实际问题为模型引入学习内容,以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以增强数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的特点是贴近生活.与实际联系密切.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创设问题
期刊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的数学教育活动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数学活动与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的关系,它们是紧密联系、密不可分的。在教学中如何渗透使幼儿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的数学教育更加有效和有趣,更加体现幼儿在活动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总结如下:  一、在日常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产生运用数学来解
期刊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当中,不能只是掌握书本当中的知识,还需要学会应用这些知识。所以,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培养起来。教师可以创设一些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和生活场景结合起来,解决生活当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应用能力的现状  目前,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过程当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对这些问题及时地进行解决。很多学生没有充足的数学知
期刊
《数学课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课程资源是指应用于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资源。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地使用数学课程资源,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从事数学活动的水平和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质量。教材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际教学需要精准运用多种课程资源,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在理解新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而且更需要我们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课
期刊
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说:“我一向认为人才不是‘培养’出来,而是自己‘蹦’出来的。比如一个人对数学有兴趣,他就肯钻研,他就不怕吃苦,就可能出成果,如果他没有兴趣,钻不进去,你怎么去‘培养’恐怕也不行。”《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总体目标中,其中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数学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无味、抽象无趣,再者部分学生学而无法,使越来越
期刊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革新和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作为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已经慢慢走近了我们的课堂,并且凭借其强大的交互性、兼容性等特点极大地挑战了传统的教学辅助手段。信息技术能够实现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进行灵活的整合,使得课件制作的时间大大缩小。制作完的课件既方便保存,又可循环利用,使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化繁为简。它还可以直接在原有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绘画、书写,弥补了其他多媒体课件不能直接在上面操作
期刊
198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MathematicsforAll》(数学为大众)的报告。为此,“大众数学”的口号迅速传播并形成全球性动。  那么“大众数学”究竟为何物呢?“MathematicsforAll”除了译成大众数学外,也可译为“人人都要学的数学”。其词义有三:一是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二是人人掌握数学。 三是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  大众数学作为社会必然的产物,它要求数学教育必须从单纯
期刊
一、春风如至,势在必行(背景思考)  语文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小学语文是每个人终身学习的底色。近年来,统编小学语文教材的落地、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出,如春风般吹拂着每一位小语从教者的心。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多数学生对语文学习内容的认知,常局限于课本中的字词、课文、单元习作;对语文学习评价的理解,片面地等同于答题分数,形成了对语文学科的误解、学习上的被动。当新鲜的思想与滞后的学情发生碰
期刊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对于如何正确引导和培养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几方面全面发展,成为维系我国教育发展方向、维系国运兴衰和民族复兴的重大问题。“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包括同伴互助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全员合作教学三种主要形式。作为体育课的一种教学方式,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面临大班授课制与新课程学习方式要求之间的矛盾。  一
期刊
一、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这个概念舶来于西方,英文词是“Key competencies”。“Key”在英语中有“关键的”、“必不可少的”等含义。“Competencies”也可以直译为“能力”,但从它所包含的内容看,译成“素养”更为恰当。简言之,“核心素养”就是“关键素养”。  每个人在终生发展过程中都需要许多素养,然而最关键、最必要且居于核心地位的素养就称之为核心素养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