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师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学会思考,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58-01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化学教学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思考的世界里,还是有其独到的优势的。
一、化学实验是让学生思考的最好平台
(一)善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都发现学生对实验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即使不是他们自己动手是观看老师演示或是观看视频演示学生都很感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
首先在学案设计时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演示实验;再次,在观看实验时不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重点现象的关注;其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想实验现象。可以来个比试看谁观察的仔细,说的详细,表达的生动明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他们在观察时发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还要对好的问题和想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如果能利用好时机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有一个学生思考获得成果的实例:
上学期在教授氨气喷泉时我是通过视频给学生演示的。喷泉出现时学生很兴奋。虽然气氛很热烈,但很多同学还是为不能当场演示而遗憾。当时就追问我为什么不现场做呢?就此我重点讲述了实验失败的一些因素。我说:“现场做经常会导致失败而影响教学进度,最主要的是怕你们不能看到更好的现象。”当时学生们对实验失败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课后我对学生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和整理。本学期刚好有一个“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我想到了同学们对氨气喷泉试验的改进。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学生让他代表参加比赛。当我把想法告诉他的时候他很兴奋。我们利用了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实验和多种改进措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比赛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来后我们把成绩在班级公布时全班同学都很高兴。大家都嚷嚷以后还有机会的话都要参加。从这件事上让学生们知道了思考后获得收获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创新原来离自己一点都不远。
(二)学生实验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源泉
除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更能激发其兴趣,更能将学生带入思考的海洋。当然在实验时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让学生在试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在实验室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同时引导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思考。
二、学案是培养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
(一)用学案引发学生思考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学生在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新知识时会培养起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思考极其深刻,知识理解的很透彻。很多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出乎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有些知识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而实际上有的学生真的很厉害,在学案问题的引发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也有的学生怠于思考,应付了事。但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的带动下和老师的鼓励下,相信也会渐渐投入思考。
(二)学案能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习惯
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整理能力有所提高。以前很多学生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写什么就记什么。没有自己的整体思路,上完一节课学生思路还是很混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通过学案的指导很多学生能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自行整理知识点,并做系统记录。我看过一些学生的笔记发现整理的很详细而且很有序。而且我发现一节课,一章下来学生对知识点能很好的串联起来,并能抓住重点。而且思路很清晰。
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阵地
(一)坚持“兴趣”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没有兴趣学生怎么能去积极思考呢?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学生才乐于去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培养。“趣味”的开堂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化学课不能每节课都上实验课。但并不是只有实验才能让学生“兴趣”起来。比如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背诵,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游戏竞争机制。
(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利用学案及直接发问设置合理问题。问题设置要有坡度,即层层递进的提出。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边实验边发问,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学生不仅没有反感,反而都笑了起来。我做的是取一小塊钠进行实验。边操作边这样发问“同学们看好了,为什么我用镊子夹面不用手拿?”“为什么要用滤纸擦?”“为什么能用小刀就切开?”“为什么切小块不能大点”“切开时为什么由亮瞬间变暗”。我的问题将所有要掌握的内容都串到了一起。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思考并做了回答气氛十分活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
当前的教育理论都阐述了学生“自由”思考的重要性。只有留给学生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习的高效性。
我们以为已经授人以“渔”,但如果不给其自我实践、练习的空间。又如何能让其真正掌握“渔”的真谛。所以在课堂、自习、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足够“自由”的时间让其支配。这样学生才能把“吃”的东西“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在思考中深刻体会知识及解题方法。
[关键词]化学教学;培养学生思考的方法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0)12-0158-01
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教师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对于化学教学如何逐步引导学生步入思考的世界里,还是有其独到的优势的。
一、化学实验是让学生思考的最好平台
(一)善用演示实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教学中我们都发现学生对实验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即使不是他们自己动手是观看老师演示或是观看视频演示学生都很感兴趣。因此在实验教学时要注意引发学生思考。
首先在学案设计时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看演示实验;再次,在观看实验时不断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重点现象的关注;其次,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回想实验现象。可以来个比试看谁观察的仔细,说的详细,表达的生动明确。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他们在观察时发现的问题。教师要耐心和学生一起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还要对好的问题和想法提出表扬和鼓励。如果能利用好时机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这里有一个学生思考获得成果的实例:
上学期在教授氨气喷泉时我是通过视频给学生演示的。喷泉出现时学生很兴奋。虽然气氛很热烈,但很多同学还是为不能当场演示而遗憾。当时就追问我为什么不现场做呢?就此我重点讲述了实验失败的一些因素。我说:“现场做经常会导致失败而影响教学进度,最主要的是怕你们不能看到更好的现象。”当时学生们对实验失败原因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还提出了很多改进方法。课后我对学生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和整理。本学期刚好有一个“全国青少年创新大赛”,我想到了同学们对氨气喷泉试验的改进。于是我找到了一个学生让他代表参加比赛。当我把想法告诉他的时候他很兴奋。我们利用了业余时间进行了大量实验和多种改进措施。在我们共同的努力下比赛时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回来后我们把成绩在班级公布时全班同学都很高兴。大家都嚷嚷以后还有机会的话都要参加。从这件事上让学生们知道了思考后获得收获的乐趣。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创新原来离自己一点都不远。
(二)学生实验是引发学生思考的源泉
除了演示实验,学生自己亲自动手实验更能激发其兴趣,更能将学生带入思考的海洋。当然在实验时需要教师很好的指导,让学生在试验中发现,提出问题。并对学生在实验室提出的问题耐心解释,同时引导其向更深、更广的方向思考。
二、学案是培养学生思考的有效途径
(一)用学案引发学生思考
学案是课堂教学的前奏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旋律。学生在按照学案预习、自学新知识时会培养起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检查学生学案完成情况时我发现有的学生思考极其深刻,知识理解的很透彻。很多时候学生的理解能力出乎我的想象。我一直以为有些知识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准确的理解和掌握。而实际上有的学生真的很厉害,在学案问题的引发下学生思维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当然也有的学生怠于思考,应付了事。但在其他同学积极思考的带动下和老师的鼓励下,相信也会渐渐投入思考。
(二)学案能帮助学生培养思考的习惯
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自己对知识点的整体把握和整理能力有所提高。以前很多学生都是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老师写什么就记什么。没有自己的整体思路,上完一节课学生思路还是很混乱,没有一个整体的认识。而通过学案的指导很多学生能在老师讲解的基础上自行整理知识点,并做系统记录。我看过一些学生的笔记发现整理的很详细而且很有序。而且我发现一节课,一章下来学生对知识点能很好的串联起来,并能抓住重点。而且思路很清晰。
三、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思考的重要阵地
(一)坚持“兴趣”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
没有兴趣学生怎么能去积极思考呢?只有对有兴趣的事物学生才乐于去思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兴趣”的培养。“趣味”的开堂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学生思维动起来。化学课不能每节课都上实验课。但并不是只有实验才能让学生“兴趣”起来。比如化学教学中重要的化学方程式背诵,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游戏竞争机制。
(二)合理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在教学中利用学案及直接发问设置合理问题。问题设置要有坡度,即层层递进的提出。在一次课堂教学中我边实验边发问,一连串的问题问下来学生不仅没有反感,反而都笑了起来。我做的是取一小塊钠进行实验。边操作边这样发问“同学们看好了,为什么我用镊子夹面不用手拿?”“为什么要用滤纸擦?”“为什么能用小刀就切开?”“为什么切小块不能大点”“切开时为什么由亮瞬间变暗”。我的问题将所有要掌握的内容都串到了一起。学生对于每一个问题都思考并做了回答气氛十分活跃。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留给学生自由思考的时间
当前的教育理论都阐述了学生“自由”思考的重要性。只有留给学生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才能更好的实现学习的高效性。
我们以为已经授人以“渔”,但如果不给其自我实践、练习的空间。又如何能让其真正掌握“渔”的真谛。所以在课堂、自习、课余时间留给学生足够“自由”的时间让其支配。这样学生才能把“吃”的东西“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在思考中深刻体会知识及解题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