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母之爱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lings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也许继母这个形象在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大都扮演着令人厌恶的角色,也许社会传统世俗偏见给继母这个词抹上了太多太多令人痛恨的色彩,所以在6年前,当我一不小心当了两个孩子的继母后,真是尝遍了酸甜苦辣。
  
  我当了数年"老插",返城后成了一名女警。我曾为自己设计过若干的社会角色,但无论如何没有将自己定位于"继母"。当我与孩子的父亲由相识到相爱到谈婚论嫁时,我对自己能否在后妈这个位置上坐得稳心中尚无底。


  第一次与孩子见面时,我竟莫名其妙地有一种丑媳妇怕见公婆的胆怯与忐忑不安。虽说我自信搞了多年的特殊教育,能应付各种场面,但两个孩子潜意识中对继母的敌意和拒绝却让我无可奈何。
  
  在走进这个家庭的第一年,那生活真叫累人。姐弟联手明里暗里与我较劲:在餐桌上他俩故意用家乡话与其父谈天论地,并露出明显夸大了的"津津有味",把我"晾"在一边,让我好生尴尬。有时先生为我夹一筷子菜,桌那边马上响起充满"火药味"的动静。大约是在暗示其父要一碗水端平……饭自然吃得无滋无味。或许是习惯所至吧,在餐桌上他们(特别是那个男孩)常露出我认为不太文明的举止:抖腿摇凳很响地喝水吃东西,有时在另一个房中都能听到吧唧吧唧的声响。我想说又不便说,怕先生误解;不说又怕长此以往会影响孩子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
  
  多次的进退两难让我颇感委屈,我自忖各方面条件不算差,干吗要揽这桩吃力不讨好的苦差使?!好几次想退出"是非之地",也曾向先生递过要求免去后妈之职的"报告"。但静心一想,一旦放手,我是省心了,但先生怎么办?为妻不帮谁帮他?我自信我这个继母只要当得尽心尽职,弥漫在这家庭中的冷漠敌意终归会被亲情驱赶掉。
  
  我发现孩子特别喜欢体育节目,平日的闷嘴葫芦,一谈到体育就有很多话说,于是我便主动在餐桌上提及电视直播的赛事,以此来把握调节餐桌氛围。我提议大家用普通话来交流,但在谈论不需我知晓的家事时可用家乡话。我每日早出晚归,晚饭是全家人团聚的时间,我常用社会上、工作中的所见所闻来告诉孩子做人的道理。孩子碰到不愉快的事,我对他们说,生活中的不如意和遗憾常有发生,应学会以平和的心态承担下来,人生的道路不可能是一条坦途,关键是要努力去跨越各种障碍。慢慢地,孩子跟我说话的口吻和看我的目光不再那样客气而冷漠,变得很有内容了。后来他们又自动拆除了一道防线,将姓去掉亲切地叫我"阿姨",别小看这一字之差,这足以说明母子间的感情又进了一步,同时也证明我当后娘的水平也提高了一点。
  
  在男孩子这几年的求学过程中,我视他为己出,给了他一份真挚的不掺水的母爱:高考那年,他因第二天考得不太理想而打算放弃,是我联合他爸将其劝回考场;填志愿时他只填了师范类,我如果想少承担责任完全可以默许。但我再次自讨苦吃,帮他填了政法类……
  
  当接过孩子工作后用第一个月的工资给我买的补品时,我心中顿时泛起母子情深的涟漪,这不仅是简单的礼物,个中满溢着孩子对我这几年付出的认可,更是对我这个继母在其心目中位置的确认。我用我的心血,用我的坦诚,用我的锲而不舍的关爱,终于学会当妈妈了。
其他文献
●36岁的萨韧说:“孩子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我就带着她逛遍了所有的购物中心、公园和咖啡馆。我一边逛,一边对孩子说话,给她指各种东西。人们可能会觉得我很奇怪,但我不在意,因为我们过得很愉快。现在我的女儿思凯已经14岁了,她总是很快乐、好奇和友善。我知道,这是我教的。”    与孩子一起玩      孩子在成长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不能给予我们回报。他既不会说“谢谢你”或“祝你好运”,也不能给我们礼物,更不
期刊
近些年来,带着孩子进出国门的父母越来越多。从他们的嘴里,从电视、报纸、杂志等各种传媒上,我们也就越来越多地听到看到各种有关国外教育、特别是初等教育的信息。有些,让我们这些一直在东方教育体系下长大的人确实感到很新鲜:   小学生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放学,家庭作业不超过半小时;   上课就跟玩儿差不多,不但用不着手背后,甚至还可以走动;   每个人的考试成绩是保密的,只允许学生本人和家长查看。老师不会在班
期刊
一天,刺猬和狐狸在小溪边相遇了。狐狸看了一眼刺猬说:“你看看我身上的皮毛又柔软又光亮,多么漂亮。你身上长了那么多又硬又尖的刺,难看死了。我劝你还是快点想法把讨厌的刺拔了吧。”  刺猬问:“如果我把刺都拔掉,就变得漂亮了?”  狐狸忙说:“对对,改变一下形象就变得可爱了,让人喜欢。听我的劝告绝对不会错。”  第二天,狐狸又在小溪边遇见了刺猬。今天刺猬身上披着一张大树叶,只把小脑袋伸在外边。狐狸见刺猬
期刊
1小猕猴一聪去买瓜,卖瓜的小狗热情地招呼:“又大又甜的西瓜,两个森林板一个。”  2一聪见旁边小狐狸的摊前立了块牌子,写着“买一送一”,心想:还是这儿合算。  3一聪抱起两个大西瓜,对小狐狸说:“给,两个森林板。”  不料小狐狸急了:“不对不对,买一送一不是送西瓜,是送个装西瓜的袋子。”  4一聪听了忙说:“那我的钱也给错了。”说着把手中的一枚大森林板换成了小森林板。  “那钱就不够了呀?
期刊
相识和相融     从婴儿降生的那一刻起,母亲便开始了她一生中美好而富有意义,同时又责任重大的时期。她与孩子相识、相融,在每日照料孩子的劳作中,逐渐培养对孩子的责任感与义务感。她要与孩子游戏,使孩子在丰富的环境刺激中学习和成长,而她自己也乐在其中。   这种与孩子相融的感觉,会使父母萌发对孩子的爱,并在未来养育孩子的种种艰辛中体味到快乐。   在孩子降生后,这种相识和相融的过程通常就自然地开始了。
期刊
一次活动激出全部活力    学校走廊的一个专栏里贴满了照片,照片上,孩子们有的在跋山涉水,有的在相互照顾,有的仿佛又在商量着什么秘密……但无论他们在做什么,从孩子们的笑颜里,我们都能看出他们由衷的喜悦。  这情景和国内学校的春游活动很相像,却又有些不同——为什么孩子的服装显得那么怪异?我们的春游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可为什么照片上却大孩子和小孩子混在一起呢?……    也许是看到了我们迷惑的神情,范思
期刊
5岁的小京京喜欢玩的游戏可多了,但就是不能输。一输他就恼。和爷爷下象棋,爷爷一喊“将军”,他就双手把棋盘一搅,“不算,不算,重来。”爷爷不答应,他就又哭又闹。和小朋友玩也是如此。这不,因为藏猫猫被小伙伴抓住,他又哭着跑回家了。这个输不起的小家伙可让爸爸妈妈有点发愁。    “下次我一定能赢你”    以前,我儿子也有这个毛病,折纸比别人慢了就甩手不干;玩牌、下棋输了就生气、噘嘴。反正,什么事都得占
期刊
提到“折纸”,大家都会觉得很熟悉。“折纸”就是通过折叠使纸改变形状。例如,我们可以将纸折叠成衣服形状、飞机形状或小鸟形状等。而心理折叠”一词对于大多数非专业人员来说可能很陌生。简单地讲,“心理折叠”是对心理表象的操作,是在人的头脑中对一个形象进行折叠或展开。例如,人们想像着把一张平整的纸折叠成一个三角形,或想像着把一只小火柴盒展开成一个平面后的形状等。  这是一种通过想像完成的心理操作,目的在于要
期刊
现在的年轻父母教育孩子的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他们的父辈了。这不,小"鲁豫"一出生,父母就开始考虑他的教育方式问题。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里,真是太幸福了。  正是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小鲁豫长大了。他"活泼好动,能言会道,而且对许多事情都不是人云亦云",而是有自己的想法和主意。    在我们的社会中,每一位年轻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有主见,能够自强自立的人。因而,发展孩子的兴趣,为孩子创造更多的选
期刊
“你与孩子有多深的感情,你的话对他就有多大的威力。”  ——西方格言  家长看到孩子的成绩下降时,他们的谈话常常是这样开始的:    “你这样的成绩怎么行呢?我们年轻时想学习没有条件,你现在的条件这么好,可你却不珍惜……不学好本领,将来你以什么立足于社会呢?”    这就是讲道理的谈话。你期望这样的谈话能对孩子有什么触动吗?孩子都是现实导向的人,很难勾画出自己的未来。他们只注重“今天”或“明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