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失陪儿童”,怎么做?

来源 :莫愁·家教与成才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nlong_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有“失陪儿童”,怎么做?
  江苏宿迁市一家长来信咨询:我和老公都在南京打工,5岁的儿子在老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年到头见不上几次面。网上称儿子这样的孩子叫“失陪儿童”,容易在成长过程中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陪伴孩子的质量,减少“失陪”给孩子带来的影响?
  答:“失陪儿童”的确容易出现不合群、孤僻、内向、情感淡漠等问题,但还有很多孩子仍然成长得比较健康,乐观积极,热爱学习。
  为什么同样的生活境遇产生如此大的差别呢?一方面是孩子个人气质类型的差异,更重要的是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同。
  那么怎样能提高亲子间的陪伴质量呢?
  首先,要主动表达对孩子的爱。在咨询中,我曾遇到这样的家长,在外打工半年回去看一次孩子,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怎么在外面玩,怎么不去学习”。这往往让孩子感觉父母比较凶,会处处躲着父母,不愿再和他们共处。反之如果我们一见面就告诉孩子“宝贝,爸爸妈妈好想你,过来给我抱抱”,然后拥抱孩子,亲近孩子。这样的亲子关系就比较有质量。所以长期不见孩子的父母,需要更多地表达自己的爱,千万别放在心里,不说出来。
  其次,可以和孩子约定某个目标。比如半年见一次面,可以与孩子商量,约定好在这半年内共同来完成一个作品、一个目标。比如,在下次见面之前需要读完哪些名著或漫画,在此期间,父母和孩子可以通过电话、网络分享心得。这可以让彼此在分开的时间都有期待,都能想到对方,增加心灵的链接。
  最后,可以利用通讯、网络等方式与孩子常联系。比如有些家长就常常和孩子在网上利用QQ视频语音聊天。孩子感受到了父母的爱,就会觉得父母身在外地,心在家里,和父母同样有亲密的情感,成长中也更容易表现出乐观积极、主动学习等良好的习惯和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
  湖南长沙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6岁,刚上一年级。班主任老师说他的团队协作能力较差,总是争着表现个人。请问我该如何培养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呢?
  答: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有很强烈的“自我”意识。如果这种“自我”意识不断内化,很可能会形成自私、固执等不良个性,而这些将成为他们成长的绊脚石。
  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一般要到中学阶段才初步成熟。小学阶段的孩子思维往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以自我需求为出发点,较少考虑他人的感受。大多数孩子之所以表现为团队协作能力差,主要是人际交往能力缺乏,不懂得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尤其是不自信的孩子,根本来不及考虑怎样协作,还处于怎样做可以吸引别人注意的阶段。因此透过孩子的表现,父母更应该给孩子鼓励,让孩子内心充满自信。当孩子内心肯定了自己,就不会特别关注自己的表现。
  家长可以让自己孩子和其他同伴共同完成一些事情。比如和别人一起打篮球比赛,让孩子体验到没有配合、没有协作是很难获得胜利的。还可以让孩子参加一些户外拓展活动,在活动中逐渐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懂得换位思考。让孩子在活动中学习,远比父母讲道理有效得多。
  (作者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编辑 吴忞忞 mwumin@qq.com
其他文献
罗斯小镇来了三位商人,他们每人都带了一批货物,到各个小镇去售卖。今天,他们三人同到特德大街一家小餐厅吃饭。吃过饭后,他们坐在桌旁休息聊天,老板看店里没什么客人了,也过来跟他们一起聊两句,老板看他们都是生意人,便问道:“不知三位先生都是做什么买卖的呀?”一位穿灰上衣的先生笑着说:“老板,你来猜一猜,我卖的东西是‘远看像座亭,近看没窗棂。上边直流水,下边有人行’。”   老板点了点头,又继续问道:“
期刊
由全国妇联指导,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国幸福家庭系列活动组委会主办的“守护童年——好爸爸教室全国公益行”在上海开课,并公布了父亲在家庭教育中角色地位研究调查结果。通过对1500余个家庭的调查显示,近9成孩子觉得爸爸陪伴自己的时间远远不够。   调研数据显示,90%的爸爸都认为自己和孩子很亲密,但有31%的孩子不愿意对爸爸说出自己的秘密,41%的孩子表示爸爸从来没问过他们在幼儿园发生的事,总以工作
期刊
2014年8月,教育部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将现行版《中小学生守则》及其配套的《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而为一。新版《守则》比较便于记忆和践行,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在这里,我想谈谈加拿大小学生守则,供大家参考。  守则的制定   首先,和国内不同,加拿大联邦政府不承担教育职责,因此加拿大没有一个统一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文件。加拿大各省自设教育部,下辖教育局、学区
期刊
名人小档案:  李亦非1964年出生,优秀企业家。曾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供职,现在全球领先资产管理公司英仕曼集团(Man Group)担任中国区主席。她是第一个登上《财富》杂志封面的中国女性,被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评选为亚洲最有影响力的商界女性之一。  李亦非出生在北京的书香门第,姥爷毕业于清华大学国政系,母亲是数学老师,父亲是天体物理学家。家里浓厚的知识氛围熏陶着她,让她一生受用。  爸
期刊
“Are you ready(你准备好了吗)?”我侧身看着稳稳坐在车子上的女儿,微笑着问道。后座响起甜美又清脆的回答:“Goat(山羊)!”正确的回答应是“Go(走,开始)!”女儿常常调皮地故意在后面加上尾音。  这就是果果,一个刚上小学的小朋友。每次在校门口,看着她背着重重的书包,精神抖擞地和老师、同学打招呼,两只小辫子在后脑勺甩来甩去的,我心里就很欣慰。在这里,她快速地成长,融入了集体,拥有更
期刊
在泰兴市黄桥镇朱徐村,有一个命运多舛的女童——12岁的小乐。小乐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痴呆,靠年事已高又身患疾病的奶奶支撑着这个家,小乐是这个家庭唯一的希望。2014年,经当地妇联调查申报,小乐幸运地成为江苏省儿基会“絮飞春蕾班”的受助对象,她和泰兴市150名特困家庭的学生,获得了由江苏絮飞园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捐赠的每学年1000元的助学款,连续三年,直至初中毕业,这笔捐款给这个穷困的家庭带来了希望
期刊
一天,幼儿园老师给思思妈打电话,告知思思在幼儿园吃午饭时喊肚子疼,带她去医务室检查后没发现异常,请家长多注意观察,必要时可以带孩子去医院检查。思思妈不以为然地告诉老师,在家里,思思也经常在吃饭时喊肚子疼,勉勉强强地吃完饭后肚子也不疼了。妈妈认为,“肚子疼”无非是女儿不想吃饭的一种“拖延术”。  就这样过了一个星期,每每到了吃饭时间,思思总还会喊肚子疼,妈妈大多严厉地呵斥女儿,“再喊肚子疼也没用,一
期刊
情景回放  A妈妈:“我儿子做事情很慢,写几行字都要半小时,总是不停地擦擦写写。”  B妈妈:“我儿子倒是不慢,有时还很快呢!快到毛毛躁躁的,衣服都会穿反呢!”  C妈妈:“我家女儿不爱主动和人家打招呼,让她叫‘阿姨好’,她就是不叫。”  D妈妈:“你女儿只是不爱打招呼,我女儿很内向呢,在外面不爱说话!”  以上,是我在小区听到妈妈们聚在一起拉家常时的对话。怎么听都像是在比缺点,怎么不见妈妈们比孩
期刊
事件回放:  一年级的兜兜最近遇到一件烦心事———每个老师都变得很“讨厌”:  英语老师上课讲得太没意思,她根本听不进去!只能不停削铅笔,把两支新买的铅笔硬削成铅笔头了。  语文课明明都会了,每次都举手,可是老师总也不提问她!她一气之下不听了———画画!辛辛苦苦30分钟画成的作品竟然被没收了!兜兜怎能不心疼?  数学老师更“讨厌”!讲的内容她都听不懂,每天上课都昏昏欲睡,结果走神被罚站!  老师的
期刊
怎样做个会唠叨的妈妈?  广东中山市一家长来信咨询:儿子上六年级,有时看他对功课不急不慢或心不在焉的样子,我心里不免着急,总会忍不住唠叨起来。儿子就嫌我烦,关上房门和心门。我感到很苦恼,如何做个受儿子欢迎的“唠叨妈妈”呢?  答:随着孩子长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父母要注意亲子沟通的三个原则。  一是支点原则。沟通跟跷跷板游戏很像。玩跷跷板关键有两点:第一是跷跷板有一个支点,如果没有了支点,是怎样努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