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提升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对策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找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之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解决问题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如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延续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数学教学陷入到枯燥和无趣的状态之中,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的时候也存在较大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和误区的事情。
第二,课堂教学手段单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难以及时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习惯性地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本身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新鲜和丰富的事物接受程度較高,不喜欢枯燥和一成不变的东西,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新鲜感,无法阶调动其学习都管理和学习兴趣,不能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激励的而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较少。一些教师没有建立起和小学生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在课堂上除了教导知识之外,和学生沟通较少。新课程倡导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激励的话语可能都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利器。如果教师一直以来和学生的沟通都比较少,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学习陷入僵化,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教学质量。
第四,教学方法单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情境教学、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和策略
(一)创设有效性的教学情境
小学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具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的特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的真实问题之中,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小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巩固和完善数学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比如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分别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饼,但是有人能吃到这个饼的3/4,有的人能吃到这个饼的6/8,有的人能吃到这个饼的9/12。贪吃的猪八戒说自己要吃9/12这一份,请问猪八戒吃的饼的量是最多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小学生们开始纷纷探讨,猪八戒是否吃到最多数量的饼,思考3/4、6/8、9/12这几个数到底哪个最大。在这样问题的指引之下,教师的教学引入将会事半功倍,同学们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知识也会掌握得非常牢固。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到小学教育的方方面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局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平均数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性来向学生介绍平分这个概念,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平分的过程。笔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结果表明,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手段还能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抽象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小学生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比较高,教师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可谓对症下药。游戏教学是一种遵循小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快速地参与到教学环节。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让孩子们获得思路开拓和视野拓展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三)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说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动手操作和实践教学是提升小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小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最为直接的途径。在实践操作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和内涵。比如在进行分数比较的相关知识教学式,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长方形分别折出1/4和1/8,这样他们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这样对其理解分数比较规律有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适当地奖励和鼓励学生
小学生学习需要适当地奖励和鼓励作为支撑,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小学生相应的正面评价和表扬,让小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力量。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对教师的评价看的比较重要,认为当自己表现好或者做的优秀的时候应当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在这个时候应当迎合孩子们的这种心理,使其学习热情得到维持。教师要用爱的眼神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和知识掌握状况,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和讲解。比如,在进行429+69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踊跃的尝试,在学生进行有突破的尝试之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正面评价,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在数学知识中积极地探索和挖掘。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知识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发现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并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4(21):12-14.
[2]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4):34-35.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对策
新课程改革之后,我国小学数学教学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但是在具体小学数学教学中,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问题。找到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环节之中的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的解决问题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根据笔者调查研究发现,小学数学教学中现存如下问题:
第一,课堂教学形式单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延续传统教学方式,不能将数学教学和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导致数学教学陷入到枯燥和无趣的状态之中,学生难以感受到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之间的联系,在理解数学知识和概念的时候也存在较大困难。长此以往,学生将会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失去信心和兴趣,认为数学学习是枯燥和误区的事情。
第二,课堂教学手段单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中难以及时地引入多媒体教学课件,习惯性地采取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小学生本身正处于具象思维阶段,他们对新鲜和丰富的事物接受程度較高,不喜欢枯燥和一成不变的东西,传统教学模式很容易让小学生失去新鲜感,无法阶调动其学习都管理和学习兴趣,不能对学生起到鼓励和激励的而重要作用。
第三,教师和学生之间联系较少。一些教师没有建立起和小学生之间顺畅的沟通渠道,在课堂上除了教导知识之外,和学生沟通较少。新课程倡导和谐和融洽的师生关系,因为宽松的课堂氛围是激发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对小学生来说,一个鼓励的眼神和一句激励的话语可能都是提升学习兴趣的利器。如果教师一直以来和学生的沟通都比较少,会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枯燥、学生学习陷入僵化,进而严重影响教学教学质量。
第四,教学方法单一。一些小学数学教师不注重情境教学、小组学习、讨论式教学方式的引入,导致学生注意力难以集中在课堂上,课堂教学效果不佳,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对策和策略
(一)创设有效性的教学情境
小学学生具有好奇心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以具象思维和直观思维为主的特征,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将数学知识点融入到一个个的真实问题之中,给学生身临其境之感,让小学生能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之中感受到数学知识的魅力,进而提升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引导学生充分地参与到教学之中,使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寻问题的答案,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升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可以巩固和完善数学知识点在学生脑中的印象。比如在分数基本性质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这样一个故事: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僧分别得到一个同样大小的饼,但是有人能吃到这个饼的3/4,有的人能吃到这个饼的6/8,有的人能吃到这个饼的9/12。贪吃的猪八戒说自己要吃9/12这一份,请问猪八戒吃的饼的量是最多的吗?通过这样的问题,小学生们开始纷纷探讨,猪八戒是否吃到最多数量的饼,思考3/4、6/8、9/12这几个数到底哪个最大。在这样问题的指引之下,教师的教学引入将会事半功倍,同学们对分数基本性质的知识也会掌握得非常牢固。
(二)采取多元化教学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深入到小学教育的方方面的情况下,小学数学教学方法也呈现出日益多元的局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平均数相关知识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性来向学生介绍平分这个概念,使得学生能够直观、生动地感受到平分的过程。笔者多年来教学经验的结果表明,多媒体和网络等教学手段还能将抽象、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和抽象化。
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小学生本身对游戏的兴趣就比较高,教师引入游戏教学环节可谓对症下药。游戏教学是一种遵循小学生心理和学习规律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学生们快速地参与到教学环节。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引领,让孩子们获得思路开拓和视野拓展的机会,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提升自己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总之,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能够让小学数学的教学效率得到大大提升。
(三)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主观能动性
新课程将学生视为课堂的主体,也就是说小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课堂效率具有直接的影响。笔者认为动手操作和实践教学是提升小学生主观能动性、体现小学生主体学习地位最为直接的途径。在实践操作中,小学生能够感受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魅力,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本质和内涵。比如在进行分数比较的相关知识教学式,教师可以引导小学生用长方形分别折出1/4和1/8,这样他们就能够直观地感受到1/4和1/8哪个大、哪个小,这样对其理解分数比较规律有很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适当地奖励和鼓励学生
小学生学习需要适当地奖励和鼓励作为支撑,教师为了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小学生相应的正面评价和表扬,让小学生能够对学习充满信心和力量。小学生比较单纯,他们对教师的评价看的比较重要,认为当自己表现好或者做的优秀的时候应当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教师在这个时候应当迎合孩子们的这种心理,使其学习热情得到维持。教师要用爱的眼神去关爱每一个学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认知发展情况和知识掌握状况,针对性地给予鼓励和讲解。比如,在进行429+69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基础和不同兴趣的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使得那些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积极踊跃的尝试,在学生进行有突破的尝试之后,教师要及时地进行正面评价,照顾到每一个学生的情绪,使得每一个学生都愿意在数学知识中积极地探索和挖掘。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知识能力。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理念下,教师发现教学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地提出针对性整改措施,并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
参考文献:
[1]黄锦姝.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与重建[J].小学教学参考,2014(21):12-14.
[2]李艳艳,常秀芹.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问题探析[J].教学与管理,2016(24):3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