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信息技术课显现点点精彩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恰当的教学安排既能展示教师的教学功底和教学才能,又能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对学生的了解。笔者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通过总结平时的教学经验,力图在信息技术课中巧妙安排教学,使课堂显得精彩点点。
  
  一、教学安排巧妙,对学生提高吸引力
  
  现代课程理论认为:“好的教学的性质之一,就在于唤起意外和惊讶的感觉。”鉴于此,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安排应力求新奇巧妙,吸引学生,让学生的情绪进入求知的振奋状态。
  如在学习Word 2000中《修饰文章》一节时,学生易出现忘记先选需要修饰的段落的情况。针对这一情况,笔者先上机按步骤操作一遍,再请一位学生到教师机前操作,让他当一回教师。结果,明明是同样的修饰内容、修饰方法,却由于学生的操作而使修饰效果变得面目全非。学生们对此感到惊讶,急于想知道原因。这时,笔者再点明原因,学生恍然大悟,从而对学习内容掌握得准确、牢固。通过这种方式的尝试,学生以后一碰到此类问题,便能想到这位“粗心”同学的教训,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上机难题。
  
  二、增强知识趣味性,让学生快乐体会
  
  教育心理学指出:增强兴趣、激发动机是教学的基本原则之一。有兴趣,学生才会全神贯注地学。为此,课堂导入应将教学内容变枯燥为有趣,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如在复习“针算机的内部组成”时,针对学生对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名称记忆不准确、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概念的情况,笔者在课前导入时就请出一位学生,向他提出:“假如昨晚你在家里上网时,计算机突然黑屏,请你列举出尽可能多的原因。”该学生思考片刻后说:“有三种可能:1.有病毒;2.计算机内部出现故障;3.我妈把电源线拔了。”说完,全班的同学都笑了。笔者也笑着再问:“三种可能都正确!那么,如果我们将问题集中在第二种可能上,你认为可能是哪种设备出现故障呢?”“主板、内存、硬盘、CPU。”“就这些吗?”这时,其他学生已经沉不住气了,这个一言,那个一语,又有人补充说“也许不是硬件故障,可能是软件问题。”就这样答案渐渐地被补充完整了。
  笔者顺势作出总结:“针算机的系统构成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的五大部件会出现故障,相应的驱动程序也会出现问题,既可能是系统软件出问题,也可能是应用软件出问题。”于是,学生对计算机的系统构成的概念就这样在师生趣味的问答中得到了完善。
  
  三、重视启发诱导,为学生拨开迷雾
  
  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启发学生思维,鼓励学生探索,使学生通过思考和讨论,突破教学难点,得到收获。
  如笔者在讲解PowerPoint 2003时,有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把应用模板效果去掉?”因为在PowerPoint 2003中没有工具可以将模板效果直接去掉。于是笔者就引导学生思考:“应用模板效果由背景图案和前景图案两大部分组成,如果我们将背景设为白色,把图案也设为白色,不就大功告成了吗?”既然在以前的课中,学生曾经使用“背景”功能设置过幻灯片的背景颜色,那么现在就可以让学生把应用模板效果中的背景设置为白色,但是把图案也设置成白色,则比较困难。这时,学生们意外地发现(当然是笔者的有心安排)在设置幻灯片的“背景”时,打开的窗口的最下方,有一个小小的选项——“忽略母板的图案”,此时选中此选项就可以达到目的。问题就这样在启发、思考、验证中得到了解决。
  
  四、下载相关资料,供学生串联知识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的感知材料,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关,与学生所学的知识相连。教学方法必须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层次,以旧拓新、温故知新,从而使新旧知识过渡自然。
  在结束Word 2000的教学时,笔者从网上下载了几份精美的电子小报,一边和学生欣赏,一边分析这些小报有几部分构成、这几部分都是怎样实现的、用我们学过的哪些工具可以实现等。伴着舒缓的音乐,学生们看着漂亮的小报,在不知不觉中将本章的知识点一一串联了起来,从而取得了良好的复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课堂中,教师应开动脑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作出创新安排,让学生既学得快乐,又学有所得。
其他文献
一、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设法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而可以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学,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
期刊
新的课程标准中将培养学生的数感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自动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    现象一:学生不知道1米有多长,更不知道100米有多长;关于1克、500克、1千克也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包括不少老师自己似乎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现象二:遇到判断题:一个游泳池的容积是2400升,一
期刊
一、吃透教材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    我们经常听到老师们说,“要掌握新的教学理念,要了解新教材的编排特点,改进我们的教学,然而在教学中却看不出新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因此,我们只有用科学的方法去深入研读教材,准确全面地了解教材的编排特点、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蕴涵的教学理念、教学的基本过程、自主与合作的契机、教师指导作用的关注点等,合理利用教材的资源并能够创造性地拓展补充,才能有效地改进我们的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策略”作为解决问题的计策、谋略,是组织和开展行动的方针,能指导有效地使用方法。“策略”只能在内部滋生,需要学生自己领悟。事实上,就儿童的学习而言,解决问题的意义不应仅仅停留在能够解决某一类问题、获得某一类问题的结论和答案,而应基于解题的经历和形成的相应经验、技巧、方法,进行反思和提炼,
期刊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很多教师和学生眼里,总是和“枯燥”、“反复练习”联系在一起,于是对计算课的学习缺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教学是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好好动脑,使学生的计算学习既有“深度”又保持“温度”。    一、渗透估算方法    估算是保证计算正确的重要环节,是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以学生所熟悉的感兴趣的生活内容为题材,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估
期刊
情境教学是一种使教学过程能引起学生极大兴趣,能激发学生向知识领域不断探索的教育方法。小学阶段,学生的兴趣以直接兴趣为主。通过语言情境,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有“有声有色、声形并茂、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使教学活动情理交融,使学生更准确生动地感知所学知识,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情境,以趣激学,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一、创设情境,引生入胜    好
期刊
蒋南翔先生说过:“教师、教材、教具是教育的三大基本建设。”肯定了教具在课堂教学中的地位与重要性。运用教具进行教学、实验、探究活动,具有真实、具体、直观、形象的特点,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有助于学生学习和理解知识重点和难点,有助于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和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智慧。  巧妙利用教具的自身特点,可以丰富简单教具的功能,达到出乎意料的教学效果。  计数器是用来帮助学生读数和认数的,
期刊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视觉、听觉是获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径。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所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对提高数学课堂效率大有裨益。具体讲有八个“有利于”。    1.应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数学教师自己制作数学课件,也是一个重新备课的过程,一般要
期刊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重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动手、去总结,从而主动获取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