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来源 :教师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在教学中有机融入信息技术,实现数学教学的突破与发展
  
  数学是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一门学科,而小学生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要解决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学生思维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就要设法在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而信息技术正是这样的桥梁。它能够成功地实现由具体形象向抽象思维过渡。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从而可以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信息技术还能营造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有效地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还可以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从而突破难点,发展学生思维。现行教材将信息资源编入其中,只能以静态的画面呈现,特别是有些学习内容,学生观察静态画面,不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弄清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而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整合,采用化静为动的策略,不仅能活现教材内容,而且能再现知识发生发展过程,感知知识的来龙去脉。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我应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生动地演示了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我先让学生猜想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然后让学生画两个大小不等的圆,体验圆周长的大小与直径或半径大小有关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让学生看课件,并用一根黄色的绳子绕圆一周,用剪刀剪开并拉直,即化曲为直的思想,电脑上方留下周长的虚线并闪动,然后从圆上移下一根红色的直径,用直径去丈量绳子的长度,量三次以后绳子还剩一点,说明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通过这样的教学,不仅突破了难点,发展了学生思维,而且加深了对圆周长公式的理解,应该说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二、教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贴近生活的数学情境和氛围
  
  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服务于生活。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思考、推理、交流活动,使学生通过教学活动,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因此,数学教学要打开数学与生活的屏障,让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使他们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比较匮乏,所以在教学中我尽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体验中学数学。例如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时,可用相机多拍摄身边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实物,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从形象直观的原始的实物建模切入成几何图形,如平时见到的书、黑板、桌子、篮球场等,然后去掉实物,抽象成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几何图形,从直观到抽象,让学生体验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现实生活处处充满着数学的奥妙。又如,我教学“米和千米的认识”时,我把学生带到我们学校的大操场上,我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分工协作、分头测量操场的周长、篮球场的周长、乒乓球台的高度等,测量后再汇报交流,同学们显得很激动和高兴,在不知不觉中加深了对米和千米的认识和理解,知识掌握得十分牢固,教学效果非常好。所以说,数学教学只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肯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三、在教学中多让学生操作实践,强化做中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动作和思维之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自己要重视直观演示,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动手操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动脑、动手、动口的机会,通过让学生自己看一看、摸一摸、摆一摆、拼一拼、讲一讲等活动来获取新知。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为了帮助学生进一步弄清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我课前让学生用硬纸板各做了一个等底等高的空心圆柱体和圆锥体,课堂上给每一组同学发一大盆沙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用圆锥体注满沙子倒进圆柱体中,观察几次倒满;然后再让学生用圆柱体注满沙子往圆锥体中倒,看几次倒完;最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这样反复地倒进倒出,逐步体会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使数学课堂变得宽松、乐学。这样做不仅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气氛,而且极大地激活了学生内在求知欲望,教学效果是非常好的。
  
  四、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享受成功,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生不断向上、不断进取、主动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构成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对小学生来说,成功对他们树立自信心是非常重要的。教学中,教师应改变策略,让学生有更多的成功机会。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享受数学的点滴成功,感受数学的力量,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提问和练习的设计上要有坡度和层次性,针对学困生,设计一些基础的提问和练习;针对中等生,设计一些稍有难度的提问和练习;针对优秀生,设计一些综合的、拓展和延伸的提高和设计。这样做不仅照顾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都得到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和兴趣。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课上每次做对一道题,学生们都大声叫着“耶……”,有的还挥舞着小手做出“V”字形。看得出这种宣泄方式学生很在意,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享受成功,那学生热情是很高的,于是我鼓励他们说:“正确的学生还可以再大声一点,如果全班都做对了老师和你们一起‘耶’!”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教师唯有更好地去识读他们的情感世界,用真情和他们去共同享受成功、面对失败,他们的性情所至时得到一种认同感比不表扬和不温不火的表扬更加有效。在数学教学中,只有让成功和学生为伴,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才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营造主动学习氛围
  
  布鲁纳曾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课堂教学自始至终伴随着师生之间的交流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切不可忽视学生群体在教学中的作用。课堂教学要为学生主动学习提供宽松和民主的环境,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切实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因此,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强化小组交流与合作,改变以往课堂教学中教师主体地位的单一教学局面,促进各个层次学生的共同发展。交流与合作的学习主要是以协同活动来实现的,因此教师在组织小组交流与合作学习时,应把需要讨论、互相启发和反复推敲的问题布置给学习小组,让小组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学习不仅要重视交流学习结果,更要重视交流学习方法。例如,我在教“拼摆”这课中,让一个小组的三位同学在讲台上汇报合作成果,甲同学口述操作步骤,乙同学依次拼摆,丙同学协助完善拼图,在群策群力中圆满地完成了任务。这种合作,并非个体技能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学生思想与思想的碰撞、磨合、补充、沟通的基础上达到学习的理想和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平等、自由、真诚、悦纳的情意关系中学会了与人共处。合作是为了让学生增强责任感,学会在合作中如何尊重别人、倾听别人、评价别人,学会如何才能更好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在教学中,合理科学地采用小组学习模式,一定会提高课堂效率的。
其他文献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并推动着进步,想象才是知识进化的源泉。”由此可见,孩子想象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一、利用插图,培养想象力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导,他们认识事物主要是从感知形象开始的。有些课文图文并茂,就是针对小学生这一特点而精心设计的。这些图画,不但有助于学生识
期刊
最近,两位教师分别执教《蚕姑娘》,一位教师先后两次执教《三借芭蕉扇》他们迥异的教学设计以及教学效果,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  重视分析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蚕姑娘》是苏教版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童话故事,以其优美而诗意、夸张而直率的语言以及那份与教材偕同而来的情趣,受到学生的青睐。其中,导入新课时,围绕“蚕的认识”,教师甲是这样设计的:  老师揭示了课题,学习了“蚕”的字音字形后,就
期刊
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这句话说明了积累的重要性。在写作教学中,教师也应重视学生的积累。作文是一个人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品德、思维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反映,没有丰富的积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小学生有了生活素材的积累和较丰富的语言材料,又掌握一定的表达方法,就能写出好的习作。    一、帮助学生在生活中积累
期刊
具备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人际交往需要的基本素质。新课程改革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提到一个新的高度。解说事物是口语交际的一种能力,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用到。从社会学角度讲,课堂教学就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每一堂课都为学生进行语言能力的发展提供了用武之地,语文课上尤其如此。所以语文教师课堂上要有训练的意识,把解说能力训练寓于阅读课和作文课中。在一些好的语文课上,教师这方面的引导、矫正等往
期刊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基石。因此,识字的训练便成了语文训练中的最基本、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教师要研究识字训练的艺术,丰富训练的手段,努力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1、形象中求“活”    识字训练要形象化是人所共知的基本原则,因为形象可以激起儿童的兴趣和注意,留下深刻的感知印象。但“形象”的灵魂是“活”。训练艺术是教师在指导训练实践过程中依据客观法则而采
期刊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主要任务。通过写字教学,低年级段学生可以培养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以及动手实践能力等。但写字是一种比较枯燥的学习,要使生性好动的低年级学生乐于写字,我们就要努力激发他们的写字兴趣。    一、编出写字儿歌    儿歌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进行写字教学之初,我就教学生念写字歌:“学写字,要注意:头要正,肩要平,身要坐直纸放平,一尺一拳要
期刊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必须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语文老师应重视课程资源(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把课堂教学与课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通过网络、报刊、电影、电视、图书馆等信息渠道,指导学生围绕课题,有目的地搜集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与能力。    一、搜集资
期刊
许多阅读教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都十分重视学生对课文的学前预习,形成了许多宝贵的经验,而与阅读教学齐头并重的作文教学,却往往被忽略了作前预习的指导。作文预习,就是教师在某次作文教学前几天,提醒学生即将习作的内容,布置学生仔细观察,选择相关素材,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好的开头和结尾,感悟优秀的布局谋篇方式,为习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下面就谈一谈我在指导学生作文预习中的一些尝试。    一、指导学生学会预习方
期刊
2014年高考英语的阅读理解由原来的40分调整为50分,每题赋分2分不变。因此,所谓“得阅读者得天下”仍是备考的法宝。通过解读2014年山东省英语高考大纲可以明确:阅读方面要求考生能读懂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段以及公告、说明、广告等,并能从中获取相关信息。   议论文一般会考查以下几种题型:细节题,主旨题,推断题,词义猜测题。   下面将分类总结各种题型的设问方式和解题技巧,并结合2
期刊
习作评价是习作教学的重要环节。习作评价的最终目的应该是满足学生的精神需求,提高习作自信,真正使习作教学过程成为提升学生习作能力和习作素养的过程。然而,当前一些教师只注重写作却不重视评讲,有些教师倒是十分重视评讲,却不归要领,收效甚微。那么,如何评价习作呢?    一、评价语言:肯定性评语与期待性评语    奥苏伯尔认为,情感因素影响学习动机。对于身心尚未成熟、缺乏自立能力的学生来说,教师的情感力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