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钩”是这样做成的

来源 :中外烟酒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dbattleli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茶可以称为毛尖?
  此类茶因茶叶初生的嫩芽茸毛满布,而称之为“毛尖”。
  一般多用其单芽或一芽一叶部分制作绿茶。
  全国较知名的毛尖茶有信阳毛尖、都匀毛尖、古丈毛尖、鹿苑毛尖等。
  都匀毛尖又名“白毛尖”、“细毛尖”、“鱼钩茶”,是黔南三大名茶之一。据1925年《都匀县志稿》载:“茶,四乡多产之,产水菁山者尤佳,以有密林防护也。1915年,巴拿马赛会上曾得优奖。输销边粤各县,远近争购,惜产少耳。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可见,史籍对毛尖茶的产地、采摘时间、产品品质以及产销情况均作了简明的记述。
  毛尖茶产于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都匀市。以主产区团山乡茶农村的哨脚、哨上、黄河、黑沟、钱家坡所产品质最佳。这里山谷起伏,海拔千米以上,峡谷溪间,林木苍郁,云雾笼罩,气候温和,平均气温15.5℃,冬天不严寒,夏季无酷暑,年降水量1400多毫米,尤其是春夏之交,细雨蒙蒙,极利茶芽萌发。
  毛尖茶具有发芽早、芽叶肥壮、茸毛多、持嫩性强的特性,内含成分丰富。优良的芽梢,为形成毛尖茶的品质提供了物质基础。
  毛尖茶清明前后开采,如《都匀县志稿》所述:“自清明至立秋并可采,谷雨前采者曰雨前茶,最佳细者曰毛尖茶”。
  其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长度不超过2.0厘米,通常炒制500克高级毛尖茶约需5.3~5.6万个芽头。采回的芽叶必须经过精心拣剔,摊晾1~2小时,表面水分蒸发干净即可炒制。炒制工艺分杀青、揉捻、整形、提毫、提香、烘干等工序。毛尖茶的制作,全凭一双技巧熟练的手在锅内炒制,一气呵成。
  杀青:
  所谓高温杀青,也不是越高越好,否则青叶容易焦灼,产生烟焦气,影响品质。投叶前的锅温要达到白天看锅底发青,夜晚看锅底微红,手背离锅7寸左右有被热灼手感觉。鲜叶下锅后如听到噼啪轻微爆裂声为适度。此时锅底实际温度约为450℃左右,锅内温度为120~140℃。整个过程应以抖为主,焖抖结合。单靠锅的热传导不能使叶温很快升到80℃,不能及时抑制酶的活性,容易产生红茎红叶,可以进行焖杀,利用杀青时产生的大量蒸汽将叶片温度提升到80℃,可以保证杀透、杀匀。但焖过久会使芽叶发黄,降低叶香,因此应多抖少焖,焖抖结合。动作要轻、快、匀。
  揉捻:
  锅温保持在65℃左右,用单手或双手沿锅边翻起茶叶置于双手,揉两周即抛,促进水分发散。揉捻时手势方向始终一致,用力要轻,避免芽叶断碎,或茶汁揉出过多,产生焦糊、结团。
  整形:
  整形是都匀毛尖茶外观评判好坏的主要因素。整形温度一般在70℃左右,将茶叶逐团握于手掌中,沿揉捻时的同一方向稍加用力搓揉4~5周,促使茶叶卷曲。应多揉少抖,避免茶叶失水减重太快无法做成特有形状。观察茶叶已成型,白毫开始显露即可。
  提毫:
  提毫是都匀毛尖茶制作的关键步骤。锅温75℃左右,双手轻握茶叶逐团轻柔4~6周轻抖一次,如此反复,5~6周即可。少提,毫不到位,多提,茶叶易破碎。时间应控制在3~5分钟。
  提香:
  锅温在提毫的基础上提高5~10℃,双手在锅内要轻、快翻动,使每个芽头都能接触锅面,防止茶叶起泡、焦边,时间以2~5分钟为宜。
  烘干:
  锅温45~50℃左右,将茶叶均匀薄摊于锅边,翻动数次后,手感茶叶扎手,用手指搓压会断裂成末即可出锅。
其他文献
@中国茶叶榜  【茶告诉我们的道理】普洱—不要畏惧岁月的流逝,它虽往往是可怕的敌人,但有时也能成就一些历久弥香的经典;抹茶—馥郁浓烈的香气背后,是倾其所有的付出,甚至粉身碎骨;乌龙—要练就特殊的气质,必须耐得住静置的寂寞;红茶—脚步可以遍及全球,是因为心够宽广,有无限的包容性。  点评:一片茶叶,喝出层出不穷的道理。  @福建茶叶网  【中国茶产区地图】中国茶产区分为华南茶区、西南茶区、江南茶区、
期刊
龙润和武夷星两家茶企的成功借壳上市,可以说刺激了国内相当部分茶企业的神经,也使得各地政府中的产业负责人,紧锣密鼓地谋划域内企业与资本的对接。  其实,类似的困境不独出现于中小企业,在一些国内已有相当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的大型茶叶企业中,同样存在着资金的短板。  成立于1994年的云南龙润集团,原本是一家以生物资源、地产、有色金属三大板块开发为主体的国际性企业,曾几何时,它仅凭旗下盘龙云海药业的一个单
期刊
李韬以为,水金龟既没有大红袍那么出名,也没有铁罗汉那么神秘,更没有白鸡冠那么与众不同,但它有独特的腊梅花香,其香有魂却又缥缈、冷又顽强,就像大雪压着的腊梅花,从白雪酥松的孔隙间散发冷冽香气,闻到时不是昏昏然,而是使人清醒并且在心间萦绕不散。  茶生天地间  多年前我就知道李韬的大名,那时我曾在友人处偶尔翻阅杂志,却读到一段专栏文字:“‘梅子黄时雨’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句话。看看,就这么五个字,江南的好
期刊
现今国人多好饮茶,待客、聚会时无茶不成礼,这间接说明了茶确实是有益于人们身心健康的国饮。善品者,品茶能感悟人生,就像于丹教授说:“一把干茶到沸水里只会越煮越饱满、越舒展。人生如茶,跟残酷的世界相遇,煎熬也变成了成全。”  时人品茶多喜以茶喻禅,谓禅茶一味。然而,何为禅?何谓禅茶一味?禅,在人们眼中多少有几分神秘、几分不解。  禅这一字,源出佛典记载:一次释迦佛祖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是时众皆默然,唯
期刊
骆少君说:“茶是我的养母,给了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切;茶又像我的孩子,让我深深爱着这个大家族中的每一员。其实对我来说,茶与人生早就融为一体,而生命的律动,也与这青山绿水间的灵物结合,化成了幽幽茶韵。”  生命中的第一杯茶  初次见到骆少君的人,总会惊讶于她的朴素,这位早就名满天下的老专家,不管到哪,都穿着一双黑棉布鞋,通身的家常打扮,就像邻家长辈。对此,骆少君自己曾经笑着说:“这样最舒服、轻松,就像
期刊
2010年年初,作为福建省的第一位茶学博士,李远华从重点大学—华中农业大学被引进到武夷学院。从喧哗的华中重镇武汉来到怡人的山水小城武夷山,李远华在他挚爱的武夷茶园里找到了茶学实践的科学沃土,在他呼吸的武夷空气里找到了茶学的人文给养。三年间,他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让人刮目相看,又先后主持了6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项目,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论文11篇。作为主要学科带头人之一,他还具体实施了财政部支持项目
期刊
对面不远,是一处正在开发中的茶山,茶苗尚小,因此山间偶有黄土裸露。摄影师连忙给那片茶山一个特写—三年以后,在同样的位置上,我们会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公认的“十大名茶”之一  都匀市区不大,沿剑江而建,江在城市中间划了一笔,呈弓形贯穿而过。在江边立着一座古石塔,名唤文峰塔。当地人都说这塔是弓上的一支箭,直指剑江,用来镇江护堤,保佑着这里一代代的居民。  文峰塔的一侧是个2010年时改建的公园,叫“
期刊
徐全福:现代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的创始人,  原黔南州都匀茶厂厂长,高级农艺师。  几十年前,徐全福还是一位年纪轻轻的小伙子时就离开了江苏来到贵州。作为一名制茶师傅,从那时起,他便与贵州的茶叶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都匀茶厂一干就是几十年,从一名农艺技师做到了都匀茶厂的厂长。今天,我们见到的徐师傅已经是位70余岁的老人了,早已退休的他却仍在为都匀毛尖的明天而忙碌着。  现代都匀毛尖制作工艺的创始人  “您
期刊
这两天时间,都匀采访小组翻山越岭、走街串巷,接触了不少茶人。都匀山清水秀,这里的茶人也格外坦率和朴实。从茶园到厂房,再到门店,从茶办到专家再到茶人,能感到,这里所有人都对都匀的明天充满了希望,充满着斗志。也许,都匀毛尖,真的如剑江上那一支蓄势待发的箭,箭尖直指全国,直指明天。  何钰海:为都匀毛尖赌上房子  都匀市的繁华地段,剑江的一侧,有家门脸不大的都匀毛尖专卖店,取名梅渊茶业。在那里,我们有幸
期刊
在去往茶园的途中,群山掩映间,居然腾空出现了一座大型现代化厂房,蓝色屋顶,白色塑钢墙面。房顶上闪耀着几个霓虹灯大字—都匀毛尖,格外显眼。  走的地方多了,茶叶制作作坊也见得多了,印象中,制茶都是支一口铁锅、晒一张席子,由技艺精湛的老师傅摇筛、揉捻,所有过程全部人工。而能在这雾霭弥漫的大山深处发现一家如此大规模、现代化的茶叶制作工厂的确让人耳目一新。  陪同我们参观的茶办王主任介绍说,这是都匀比较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