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zi10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如何加强阅读兴趣培养,加强阅读技巧训练,加强阅读能力提高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展示了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几个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新课标阅读兴趣阅读技巧阅读能力
  
  一、 加强阅读兴趣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确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我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了以下策略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把握课始时机,引发阅读兴趣。上课伊始,以精彩的开场白或话题引发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之进入最佳状态,为整堂课拉开序幕。
  (二)营造课堂气氛,保护阅读兴趣。语文教学不仅是一个认识过程,而且也是情感活动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我时刻注意保持轻松愉快的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三)教师可恰当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从视、听等方面来增强趣味性,让学生在“乐中学,趣中获”。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在于它可以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感官以多重刺激,对创设语文课堂教学情境,培养阅读兴趣十分有效。
  (四)教师可以用丰富的表情、富有磁性的声音、抑扬顿挫的语调感染学生。我在教学时充分结合课文或课外文章中优美、流畅的语言,配上一段舒缓、动听的音乐,再饱含深情地进行范读,从而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使之受到艺术感染。学生在细细的听读中,不仅理解了文章的内容,而且被老师美的情感、美的语调,美的音质感染了、陶醉了。我再因势利导,让学生试读。再通过画面品味语言,然后把握好语调、语气、语速,边想象边领悟边吟诵。这样反复启发引导,反复吟读,学生最终领悟文章,找到美的感觉,读起来入情入境,令人叫好。学生一旦领悟到课文的意境,享受到美的愉悦,自然激发了阅读的兴趣。
  (五)开设阅读活动课,引导学生重视课外阅读:为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习质量,平时我经常积极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如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活动课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经常举行“讲故事比赛”、“古诗朗诵会”、“阅读交流会”、争当“阅读大王”、“今日我推荐”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读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更加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加强阅读技巧训练
  (一)“读得正确”是阅读的基础。教学生正确朗读必须做到:用普通话进行朗读,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朗读字句。我们要提供给学生朗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书的时候语速要略慢一些,多读几遍,做到“四不”。只有坚持不懈,才能为学生今后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好基础。
  (二)“词句训练”阅读的基本。词句是构成文章的基本单位,只有理解稳中的词句,才能读懂文章。要想让学生彻底理解词义,一定要和课文内容紧紧联系,不能一味地抽象地讲解词义,而是要利用各种切实可行的方法来帮学生理解。如:直观演示法,实验性及表演;还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或联系学生的生活实例来举例说明,利用语言巧妙地描绘或讲解;联系上下文理解等等。
  (三)“朗读训练”阅读的灵魂。朗读训练是一项重要的阅读基本训练。朗读、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陶冶情操;对巩固字词、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也有重要作用。朗读,就是训练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什么是正确地读?就是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把每个字的字音读准,读清楚,读时还要不丢字、不颠倒或重复字句。那怎么又归为流利地读?就是读的熟练,语句通顺流畅,节奏自然,速度适当。所谓有感情地读是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用恰当的语调,重音、速度、停顿表达出来。其中,正确地读尤为重要,这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需要。
  三、加强阅读能力提高
  (一)保证有充足的时间去读书和思考。“孩子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我们要还给孩子读书思考的时间,发现,探索的时间。”要让孩子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
  (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现在不少孩子到毕业时还不会读书,朗读时丢字加字,甚至读破句;看课外书籍,走马看花,不求甚解。所以我们从低年级起就要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比如:认真读书的习惯;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自己我评价习惯等等。
  (三)坚持以读为本,重视多种形式的读。阅读理解能力是以感悟,体验为基础的重要能力。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读的熟,不解说自晓其义也。”孩子充分的读,在读中整体感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孩子可以以多种阅读方式,如:自由读,轻声读,默读,大声朗读,分角色读,分组读,吟诵,背诵,表演等等。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标准》
  《当代文学》
  
其他文献
该文提出一种功能联结型(Functionai-Link)人工神经网络快速分类器结构。其中包含两类不同的神经元,而且与常见的人工神经网络不同,该结构中不同层上的神经元之间的联结不仅有加权关系,更重要的是
黑香玉是大粒型黑色玉米珍稀品种,是当今国内外兴起“吃黑色食品”中又一新秀。该品种原产清朝慈禧的家乡,由于品味佳,深受西太后的喜爱。大太监李连英为了讨好太后,特指派官员专
摘要: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是将来学生面向社会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小学阶段必须重视写字教学,这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基础工程。在写字教学中,我们特别注重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写字”练习,并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渗透,形成浓厚的写字氛围。  关键词:写字教学兴趣    写字教学是语文课程目标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语文教学优良传统的一个重要方面。写字是学生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也
对话教学理念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股新风,但不少教师对“对话”还存在着理论认识的偏差和教学实践的误区,出现了大量的虚假对话和无效对话,使对话的有效性与实效性大打折扣.要
摘要:初中语文是同学们感觉枯燥的课程之一,而作文又是语文教学和学习的灵魂。怎样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率、增进同学们的学习兴趣,一直是广大初中语文教师和相关专业人士所思考和探索的话题。本文就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展开讨论,并提出了一些产生实际效果的作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又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一个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应了他的语文水平。但在实际的
《语文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修正了长期以来工具性的传统观念。因此,教师要创设和谐、融洽、欢乐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张扬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  1.教师钻研教材,把握作者的人文意识  语文教材鲜明的人文性要求教师把人文精神的培养作为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教师在讲授教材时要把握作者的人文意识。人文意识从感性的层次上来讲,使对人的理解,对人的容忍,对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