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变化成因及预防对策研究

来源 :高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ng07093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大学生犯罪有增多趋势并出现一些新的变化特征。大学生犯罪不仅是法律界思考的问题,更是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一个新问题。研究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寻求和探索预防大学生犯罪的基本对策,不仅有利于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而且对降低大学生的犯罪率,建设平安和谐校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 犯罪 成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D92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43-02
  
  1 大学生违法犯罪概况及变化特征
  
  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在我国高等学校已不鲜见,不仅有一般违法行为,而且也有刑事犯罪,甚至经济犯罪和政治犯罪[1]。中国犯罪学研究会调查表明,大学生犯罪占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从20世纪60年代的 1%上升到70年代的2.5%,近几年上升到了17%[2]。90年代的犯罪人数占在校大学生总数的8.19%,与80年代的4.5%相比明显上升[3]。综合最新资料及观点,可将现阶段大学生犯罪特征变化趋势初步归纳为“四性”和“四化”。
  1.1“四性”指恶劣性、多发性、突发性和特殊性。
  1.1.1 恶劣性。当前大学生犯罪中暴力倾向明显,情节恶劣,社会影响趋坏。这也是当前青少年犯罪最突出的一个特征。诸如发生在浙江金华的徐力杀母案,手段极为残忍,就案情而言,其恶劣是惨无人性的。
  1.1.2 多发性。当前青少年犯罪各地发案均显频繁,院校区分不明显,来自重点大专院校甚至名牌院校的犯罪大学生较往年明显增多。
  1.1.3 突发性。犯罪事先往往没有明显的动机和明确的作案目标,偶然性极大,往往当事人之间并无宿怨,往往只是因为某些偶发事件而突然起意,一旦心理失衡或行为失控,而导致暴力犯罪。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他们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生存焦虑,其中一部分人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发生人格变异,最终走向犯罪。
  1.1.4 特殊性。大学生违法犯罪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有一定的规律性、预谋性。规律性表现为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考试、恋爱、奖惩、贫困、就业等压力过大引起的;预谋性表现在有计划,有目的。[4]
  1.2“四化”指多样化、智能化、团体化、女性化
  1.2.1 多样化。大学生犯罪类型和方式呈现多样化,几乎涵盖了我国刑法规定的全部犯罪种类。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近年来一些新的犯罪种类如贩毒、走私、组织介绍卖淫等也开始在大学生犯罪中被发现,虽然这些犯罪数量较少,但危害极大。[5]
  1.2.2 智能化。在大学生犯罪中,除专、本科生外,硕士生、博士生也不乏其人,他们把自己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犯罪活动中,违法犯罪心理结构更加稳定,违法犯罪技能更为成熟,运用网络进行犯罪成为流行的趋势。
  1.2.3 团体化。在许多过程复杂的犯罪中往往出现大学生犯罪团伙,并且这种团伙经常拌以社会成员,这在诈骗罪与走私罪中表现尤为突出。
  1.2.4 女性化。女大学生犯罪的频频发生,使女性犯罪在大学生犯罪中的比例明显升高,其对社会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小觑[6]。有调查显示:2001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法院受理的女大学生犯罪案仅1件,次年2件2人,2003年1至9月就有5件5人。[7]
  
  2 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剖析
  
  大学生违法犯罪有其一定的社会根源,违法犯罪现象作为一种特有的社会现象,与社会发展规律是密不可分的。大学生违法犯罪有社会、学校、家庭等多个方面的客观原因以及个人方面的主观原因。
  2.1 市场经济、不良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随着我国社会物质财富的快速增长,许多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去评价个人得失,这诱发了众多大学生进行抢劫、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同时,市场经济带来的社会分配不公、消极腐败现象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不可否认当今的主流文化是健康积极向上的,但一些影视、网络媒体中渲染的色情、暴力、迷信、荒谬、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及其它文化糟粕,则严重冲击着大学生的思想,使大学生走上犯罪之路。
  2.2 学校教育和管理存在弊端。如今,许多学校把一切工作都纳入量化管理,通过打分测评等方法评优,把学生的一切行为都与分数挂钩,走向教育误区,出现了以利益相诱惑的恶性竞争导致学生心理的失衡。一些高校比较注重学科建设、专业发展、科研成就,而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则显得缺乏力度,教育形式单调,内容僵化,针对性不强,教育时效滞后,导致大学生素质教育与培养偏离轨道,从而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低下、人文精神匮乏、法制和纪律观念淡漠,从而走向违法犯罪道路。
  2.3 家庭关爱和家庭教育的缺失。成员关系淡漠和缺损的家庭对孩子缺少关爱,会使孩子形成偏激、自私、暴戾的个性,容易引发犯罪。家庭教育失当,方式简单极端,不是漠不关心、放任自流,就是过分保护与干涉;不是专制粗暴、惩罚严厉,就是偏袒和溺爱,这种极端化教养方式往往使青少年形成不良的习惯和人格。
  2.4 不健全的个人心理因素。大学生犯罪的心理原因与消极的性格、不健康的兴趣、不良的意志品质及不正当的动机和需求等引发的心理障碍等有关,并导致犯罪行为的发生。
  
  3 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对策思考
  
  上述情况说明,大学生犯罪现象是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消极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减少并遏制大学生违法犯罪,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调配合,形成领导、教育、管理的整体合力,构筑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坚固防线。
  3.1 加强法制建设。打击犯罪不仅具有直接遏制犯罪、避免带来更大危害的作用,对濒临犯罪具有制止、威慑作用,对人民大众具有教育和呼唤作用。针对社会犯罪现象的增多,必须进一步加大惩治和打击力度。我国法制在规范人们现行活动基础上,需要针对科教事业迅猛发展、经济社会不断进步背景下出现的犯罪新领域、新现象做出超前思考,并能先于或同步制定相关政策与法规,明示法、理界限,规范行为利益,制约新型犯罪。
  大学生为法犯罪与社会任何人一样,在对待大学生违法犯罪问题上,认为可以从轻或免于法律惩处,并将此举归为“以人为本”的任何提议都是片面的、超越法制的,此举的负面影响可能产生误导,将直接危害校纪、校风建设,可能诱发更多的学生违法犯罪。
  3.2 不断改进学校教育和管理成在问题,深化“平安校园”创建工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应根据不同时期大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与引导。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世界,正确对待人生,帮助他们孕育高尚品质,成为社会建设的合格人才。
  高校要完善各种制度,加强大学生各项日常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积极探索大学生多元化纠纷处理机制,正确处理和消除大学生中的各种矛盾。稳定高校政工和学生管理队伍,搞好部门协调和统一,充分发挥学校党团、思政、保卫、宿管、后勤等人员和班主任的合力作用,着力构建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学生管理工作队伍。推行辅导员进公寓、进课堂制度,与教师课堂监督相结合,了解和掌握大学生课堂内外活动情况。
  学校要将心理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采用案例教学,增加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正确的心理迁移,让心理咨询走进课堂。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在学生管理和教育过程中密切关注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并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有效的引导。除学校有固定的心理咨询机构,使学生有了心理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外,还应当建立以宿舍、年级、学校为单位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网络管理中心。
  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形成一个有向上精神、优良传统、良好学风和崇高理想的文化氛围和环境。使学生受到良好风气的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把良好的传统道德和民族文化变成自身的内在修养。经常关心学生社团的工作,帮助他们大力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公益活动,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转移学生对不良嗜好的注意力,释放心理压力,正确认识社会。
  3.3 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8]家庭是每个人生活的起点,对每个人品德陶冶起重要作用。家庭关系、家庭法律意识和家庭教育是预防大学生犯罪的一大关键因素。家长要努力协调家庭关系,努力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发挥其良好的教育功能,培养子女高尚的道德情操。其次,家长要规范自身行为,更好地进行言传身教,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从社会方面来看,建议建立家庭教育的社会培训和指导体系[9]。学校、社区、基层司法机关、公益性的社会组织等组织都可以发挥自身优势、整合方便资源,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有关家庭教育方面的培训和指导。
  总之,预防大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各级党委、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司法机关应针对性的建立大学生司法保护体系、以降低大学生犯罪率;学校方面应对校规校纪、学生的犯罪预防等方面进行研究;家庭也要配合学校进行正确的教育。通过多方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更好的预防和减少我国大学生违法犯罪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陶若铭.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经济师,2003(11):97-98.
  [2] 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201-205.
  [3] 颜小冬.当代大学生犯罪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5):18,19,55.
  [4] 陶若铭.大学生违法犯罪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经济师,2003(11):97-98.
  [5] 李春雷.大学生犯罪成因及对策研究[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2):101-104.
  [6] 莫小春.女大学生犯罪的心理探因及防范对策[J].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
  [7] 黄晓梅,胡元聪.当前大学生犯罪原因与预防对策[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2):66-70.
  [8] 纪素华.家教中的法律意识与青少年犯罪的预防[J].青少年犯罪问题,2003(6):33.
  [9] 孙震.大学生犯罪之原因及对策分析[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7(36).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中医患关系的内涵和外延越来越丰富,医务人员的医患交流与沟通能力不仅影响医疗质量、医疗机构的社会公信力,更关系到社会和谐医疗环境的构建与整体医疗水平的提升,
【摘 要】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土地资源的紧张,使得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居住方式等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筑物区分所有制度开始蓬勃发展,由此衍生了一系列新概念,如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等。本文对折椅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关键词】业主委员会 性质 问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22-02      所谓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物权
目的探讨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本院收治有活检结果的628例患者。所有患者分别采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和细胞DNA定量分析技术
教师是通过训练上岗的专门人员,医生也是通过专门学习专门实践最终走上工作岗位的人才.但是随着时代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很多医学毕业生的医疗素质并不如人意.纵观我国医学培养
【摘 要】在加强学生社区建设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本文将通过分析学生社区的特点、学生社区思想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说明学生社区思想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提出推进学生社区思想教育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学生社区建设 思想教育 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646(2008)06-0241-02    学生社区是指以学生宿舍为中心,包括学生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也在不断发展,为了将教育质量切实提升,素质教育改革进程不断深入,开放式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小学阶段教育中有着越来越为广泛的应用.小学数
目的:  研究miRNAs(miR-122,-210,-363)在肾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并探讨miR-122在肾癌中的功能作用。  方法:  1.本研究主要采用RT-qPCR方法检测miRNAs在肾癌中的表达
第一章:缺氧诱导因子-1a基因多态性与COPD易感性的关系  目的:  检测缺氧诱导因子-1a基因(hypoxia-inducible factor-1a HIF-1a)第12外显子上C1772T和G1790A单核苷酸多态
To Study the Translation of Poems in Hong Loume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mestication and Foreignization   从归化与异化的角度看《红楼梦》中诗词的翻译   周宁      【Abstract】This essay, with the study of the theory of domes
目的:研究择期剖宫产产妇面罩吸氧是否可以提高新生儿出生早期局部脑组织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ation,rSO2)、Apgar评分能否反应新生儿脑氧饱和度的差别。  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