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骑楼老街:一百年,一盏老爸茶

来源 :城际生活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c1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外地朋友想了解海口,你首先会带他去哪儿?
  除了骑楼老街,相信不会有第二个答案。
  定居海口十年,漫步骑楼老街不下百次。从无人的凌晨,到喧嚣的午夜,与内地截然不同的城市人文画卷,常常带给我惊喜。
  清晨,日出把海甸溪涂抹得金光闪闪。百年钟楼的钟声敲了七响,老街区才懒洋洋地开始苏醒。女人们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地去买菜。
  9点以后,骑楼下的店铺终于陆续拉开卷闸门,支起木格窗。男人们趿拉着拖鞋,拿一份报纸,一头扎进嘈杂的老爸茶馆消磨时光。
  正午,热带的阳光晒烫了街面的花砖,骑楼墙柱的裂缝里,小榕树顽强地挤出来,根系悬在半空,密密麻麻的叶子像涂了蜡,在阳光下亮着银光。
  黄昏,老街的繁华到了顶峰。华灯初上,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像会发光的河流。前人曾形容老街“商贾络绎,烟火稠密”,今天多了鳞次栉比的霓虹广告,颇有十里洋场的韵味。
  深夜,有些老街寂静下来,只剩下昏黄的路灯投下安静的光斑。但有些繁华却并未落幕,在博爱路东门一带,人们在马路边围炉而坐,吃着老街特有的西瓜皮火锅宵夜,直到凌晨3、4点都还红火一片。
  百年老街:被定格的历史,被遗忘的时光
  70多年前,一位外国旅居者漫步骑楼,曾经感叹:“海口高楼林立,最豪华、壮观的建筑皆为华侨所建。”
  一百多年来,骑楼都是海口的文化名片,海口人也以骑楼自豪。
  据说,由于海口强晒多雨,1395年(明洪武年),海口“外沙”(今博爱路、得胜沙路)一带,就出现了能遮雨防晒的长廊式“排店屋”,成为骑楼的雏形。
  晚清时期,海口成为全国十大对外开放口岸,“帆樯之聚,森如立竹”,水巷口一带成为繁忙的国际口岸,四通八达的商埠,带来令人羡慕的繁华。据一位华侨记载,1938年,仅得胜沙一带,就有洋派十足的中法医院、海南医院、福音医院三大医院,和热闹万分的中华戏院(今解放电影院)。“千走万走,不如城上海口(府城和海口)”,是当时最真实的写照。
  也正是那个年代,闯南洋的海南人开始“叶落归根”,带回了南洋思想的同时,也带来了鳞次栉比的南洋风格骑楼建筑。
  “有骑楼的地方,就有身形苗条的女子。”多少年来,骑楼,意味着财富、地位,意味着高人一等的生活。光环背后,多少风云故事、人生悲喜,都在这些骑楼中上演。
  在博爱北路一座百年老宅里,至今住着一位八十多岁的传奇老人。她是唯一健在的海口“民国八大美女”之一。本是新加坡富商家族的大家闺秀,花季年华便嫁入显赫一时、几乎垄断了海口进出口贸易的梁式家族,很快就在家族生意中担起大梁。1938年,海口沦陷在日军铁蹄之下,她更是带头拒绝加入日军的“贸易协会”,拒绝把孩子送入日本人开办的学校,用她的聪敏、智慧,维护了一个中国人应有的尊严。
  岁月沉淀,骑楼依旧。只是在每一扇陈旧的木窗后面,都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等着后人去阅读、赞叹。
  骑楼修复:那一年,我们一起喝过的老爸茶
  自2009年被授予首批十大“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之后不久,海口市就展开了骑楼老街保护和修复工程。今年1月31日,修复的重点、命名于1925年的中山路重新开街。
  怀着忐忑的心情,我踏在中山路整齐、崭新的地砖上。修复后的老街,还会是“老”街吗?
  没错。骑楼还是老骑楼,两、三层的巴洛克式建筑,依然斑驳古拙,“骑”在人行道上为行人遮蔽烈日风雨;雕饰还是老雕饰,依然优雅细致,百鸟朝凤、双龙戏珠、松鹤延年等精美浮雕,与西式的拱顶、廊柱相映成趣;甚至已经消失的老字号,也被重新刷写在修复后的门脸上,“大亚旅店”、“泰昌隆”字样油墨未干,仿佛置身一百年前这些老字号刚开张的日子:身着长衫、拱手道贺的人群刚刚散去,地上厚厚的鞭炮纸散发着硝烟的味道。
  修复后的老街,比以前更“老”了:以前扎堆的五金灯具店少了不少,写春联、画碳画、做椰雕的“老”手工艺人,复原着手工时代的市井艺术;戴草帽、穿拖鞋、兜售锅碗瓢盆的店老板,被穿着中山装、气质儒雅的艺术家、收藏家们取代,油画、书法、木雕、奇石、花梨、砗磲、沉香……海南特色的宝贝摆了半条街;经常藏于陋巷的老爸茶馆,大大方方的开到了中山路最繁华的地方,与时尚现代的咖啡馆、南洋风味的美食店、开放式的文化展览馆做了邻居;拖着行李的老华侨塑像,静静地坐在长椅上,含笑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
  焕然一新的骑楼老街,已经不再是记忆中的老街,但它依然存储着海口的记忆,继续传承着海口独一无二的城市文化。希望以后的修复中,我们依然有机会坐在骑楼的庇荫下,喝一盏和一百年前一样的老爸茶。
  附:
  骑楼建筑艺术
  骑楼建筑并非南洋首创,最早见于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近代才流行于南欧及地中海一带,并传至东南亚。由于适宜热带气候特征,近一百年来广泛流行于南洋及中国华南地区。
  骑楼建筑艺术具有浓郁的欧亚混交化特征,风格多元,多姿多彩:既有浓厚的中国古代传统建筑风格,又有对西方建筑的模仿,还有南洋文化的建筑及装饰风格,并明显受到印度和阿拉伯建筑文化的影响。其中,受欧洲巴洛克式风格影响最深。
  骑楼下段为骑楼柱廊,既为行人遮阳挡雨,又提供了开放式的商业空间;中段为楼层,上段为檐口或山花;檐口均为带孔洞的女儿墙,多为横向三段对称。墙面、檐口或窗楣等处施以装饰纹样或浅浮雕,是艺术性和实用性完美融合的典范。
  骑楼的分布
  海口骑楼主要集中在海口市中山路、得胜沙路、博爱路、新华路、解放路、长堤路、新民路、振东街、大兴街等老街区。柱廊相连,相依成群。覆盖面积约2.5平方公里,总长4.4公里。其中,中山路沿街保留的骑楼样式最多,约有39座。
其他文献
【摘要】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科学技术的高速发  展和知识经济的兴起,全球化的演进,学习、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和  社会发展、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全球化趋势需要劳动力接受更  多的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消除学习障碍,保障所有人的学习权益,  使教育和学习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各个组织和所有的人,已经成为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期刊
国内目前最大的珊瑚馆于4月27日在中国首家海岛型5A级旅游景区分界洲岛向游客开放,游客可以在这里观赏到120多种、上万件活体珊瑚和珊瑚标本,以及其它的一些海洋生物标本等。  有关人士表示,在馆内看到珊瑚标本的同时也能观赏到活体珊瑚在海里的生长情况,这很有吸引力与观赏性,在全国属于首例,对海洋生物知识的普及教育和研究珊瑚礁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同时,该珊瑚馆还填补了海南旅游项目的一项空白,无疑
期刊
国际旅游岛美丽产业日益兴盛,越来越多的俊男靓女投身时尚行业,身影频频闪现在各类模特选秀比赛及诸多活动之上。绚丽的华服、精致的妆容以及簇拥的鲜花,T台上的耀眼光芒,一直是众多青春美少女梦寐以求的,它既能成就美丽梦想,也是青春年华的绽放。值此3·8节之际,本期圈子走进几位年轻时尚的Model,看看她们身上发生的故事。  李慧容:海口地道的“黑美人”  身高:177cm  三围:84/60/87  体重
期刊
【摘要】国培计划是促进教育公平与教育发展,惠及民生的好事、大  事。国培计划做得好  ,应该继续坚持。切实抓好国培计划实施中各个环节的质量,确保国培计划的实效性,需要  做好方方面面的工作。文章以国培项目承办机构负责人的身份,从管理者的视角重点论述六  个关键环节的要求,即,按需选派学员;针对性地设计方案;细心做好顶岗实习;共享高质  量教学资源;周到做好后勤保障;过程管理人本化。  【关键词】国
期刊
我和我的同辈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这个年代出生的人都还没到开始回忆的年龄,更别说盖棺定论了。但社会和时代在这五十年的光景中,有着太多太剧烈的变化,以至于对过往的反思和回忆稍稍提前了一些。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虽然没吃过多少苦,但童年却是贫瘠的,因为大多数时候是活在大人们的政治运动中。小学的时候有“批林批孔”,初中时有“反击右倾翻案风”,背批判稿,抄大字报,走五包户,交废钢铁,读革命故事,唱革命歌曲。
期刊
在中国历朝历代,政府最关注的都是农业,在汉朝已经有了《汜胜之书》等农学著作,指导人们耕种之道。更令人赞叹的是,那时已经出现了温室栽培技术,使人们有机会吃到反季节食物。张骞出使西域,给餐桌带来最直观的好处是:食物种类开始增加,如今我们吃到的葡萄、石榴、核桃、芝麻、洋葱、香菜、黄瓜等等都是汉代时候引进中国的。  影响汉代人餐桌的不光是农业与作物,还有器具与气候。汉代古墓考古证明,那时已经有敞口大铁锅,
期刊
影片名称:《劫案迷云》  类型:动作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海口上映日期:2013年3月1日  故事梗概:窃盗集团首领威尔在一次行动中被同伙出卖,威尔将一千万赃款付之一炬后被捕入狱。八年后,威尔出狱本想金盆洗手,而怀疑威尔当年私藏赃款的FBI探员安德森绑架了他的女儿艾莉森。威尔必须在24小时内找到被藏在计程车后厢的女儿,时间迫在眉梢,威尔决定找回昔日拍档蕾莉再大干一票。  影片名称:《特警判官
期刊
《生死朗读》  导演:史蒂芬·戴德利  主演:凯特·温丝莱特、大卫·克劳斯、拉尔夫·费因斯  《生死朗读》改编自1995年本哈德·施林克所创作的小说《朗读者》,讲述的是二战后的德国,15岁的德国少年米夏·伯格和一名中年女子汉娜展开的一段忘年恋,但汉娜不久不告而别。后来成为法律学校实习生的伯格,在一次旁听对纳粹战犯的审判过程中,看到消失了8年的汉娜竟坐在了审判法庭的被告席上——原来汉娜曾经做过纳粹集
期刊
(捷克)赫拉巴尔/著  杨乐云 / 译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1年10月/22元  《过于喧嚣的孤独》是赫拉巴尔的最后一部传世之作。这部小说在他脑海里酝酿了二十年之久,三易其稿而成。他对这部作品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为它而活着,并为写它而推迟了我的死亡”,可见赫拉巴尔在这部作品里倾注的一生心血。  小说的情节非常简单,它讲述是废纸收购站打包工人汉嘉35年在废纸堆中讨生活的故事。他工作、居住在
期刊
因为做海南史,一直注意搜集家乡的资料。离家几公里的佛罗镇,在清代是一个繁华的市场,买卖兴隆。据说市场上有一块清代的碑文,颁布着当时的“市场管理条例”,很罕见。去年回家找,没找到。此次回家又去找,还是没找到,失望而归。父亲见我惆怅得很,帮我问到了,原来在老市场,不在新市场。约1958年,佛罗镇建到了新市场。我不知道,跑到新市场找,当然找不到了。  老市场荒废了近六十年,但街道的轮廓还在,且有一座两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