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孩子们在他生命成长中能有所得,让他看到自己生命的进展,我想这是孩子们会继续努力下去的一个非常大的力量。我很惊讶于我母亲这样的教导,让我没有自卑感,我不会以为自己不行。
当老师说我智障,母亲却带我出去吃东西
我生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小时候基本上是和父亲分开的,属于单亲家庭。4岁和父亲分开后,母亲独自带着我和姐姐生活,她是飞行员,可是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有了心脏病,随时会去世。
后来,我们到了台湾,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我被送到学校。那年我只有5岁,因为母亲要工作,当时没有幼稚园,只有送到小学。老师们不太说普通话,讲课夹杂着闽南语、日语和国语,我一点也听不懂。
我又是一个早产儿,身体很不好,随时会进急诊室。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完全不能学习,所以老师们常把我送回家,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智障。
我后来发觉其实我是有学习障碍,现在的老师们可能都知道,就是“上下左右”不分等等问题,可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学习障碍,便把它当做是一种智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全意支持我。当老师把我送回去说这个孩子无药可救,母亲没有责备,而是静静地看着我,问我:“你觉得呢?”小时候不会答,只苦着一张脸,我母亲说:“好好好,我们出去吃东西吧。”没有任何的惩罚。
母亲给我买了很多童话书,给了我一个学校以外的世界
母亲买了很多童话书给我看,在家里做了一个童话区,当我被送回家,我有一个自己的天地。因为我有先天性的心脏问题,所以不可能运动,只能每天坐在那里,在学校成绩不好以后,我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自己的世界,转身就进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并不觉得寂寞。所以学校的世界不是惟一的世界,学校的价值也不是惟一的价值。
同时,母亲为了治疗我的口吃,会大声读课文,然后告诉我:“没关系,慢慢来,不急,去做,一定有可能、有进步,不怕、不怕。”我就在她这种支持下留了两次级,一二年级都留了级。我母亲都没有责备,只说:“你要再读一年级,你想不想?”我当时也没有能力分辨,我母亲就说:“要不要试试看?”我说:“好。”就去了。
我数学很差,可是母亲说“没问题,不要掉到30分以后就好”
在大声朗读中,我母亲也讲很多的童话故事给我听,然后看很多的图画,我慢慢学会自己阅读,同时学会大声朗读,所以我不觉得寂寞。虽然全班同学不喜欢跟我玩——一方面玩不动,另一方面那时候台湾流行打球,我打不了——我每次都坐在旁边,但是我不觉得寂寞,不觉得孤独,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唱歌的过程中有我自己的世界,然后我享受到了快乐。
就这样一步一步,我到了45岁的时候还会在梦中惊醒:又要数学考试了?我在梦中说:“我不是一个教大学的老师了吗?怎么还要考试呢?”因为我的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我最差的分数30分,但是我母亲告诉我,没问题,你不要掉到30分以后就好。
后来,我也用这个方式教我的学生,这种方式让我班上很多孩子都升到最好的学校,原因是不掉下去就可以,因为考试有这么多的科目,你加强你好的科目,不好的科目维持你原有的水准不掉下来就可以了,因为人生是一个总体的表现。
学校不让我中考,我却考了第二名
在考试这方面,其实我是失败者。我们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要做实验题,七点半进去,每个人桌上就有一张测验卷,然后开始做,八点第一节课就看测验,老师就要订正测验题,错一题打一板。我最多被打了220多板,手都被打肿了。到了要升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带回去告诉我母亲:这个学生不能带过去参加报名,因为我们那个学校升学率是99.9%,不能再降低了。
于是我母亲问我想不想考,我因为自己的阅读,很向往所读的小说中所呈现的知识世界,我喜欢那样的知识世界,我说我要考。我母亲说,你的数学这么坏怎么办?我说,我可以背。我就去把数学参考书背下来。
因为在文字的阅读中慢慢磨练出我对文字的敏感性,在我大量的阅读中培养了我的兴趣,所以我虽然原来是左右不分、上下不分,但慢慢我对文字有了一个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它是自己跑出来的,怎么回事可能要请教专家。所以除了数学,我以很高的分数进到第二志愿的学校,学校也觉得我是一匹黑马。
母亲告诉我:只要坚持就会有进展
初中升高中其实数学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我同样以这个方式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还是进入了第二志愿。等到高中升大学,那时候考六个科目,要求不能有任何一科零分,我母亲问我想不想读大学,当时我其它课程也不是特别好,我说,我想读,我一定要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我喜欢做一个知识分子。因为那时候看西方小说,看到19世纪西方知识分子对社会所负起的责任以及推动西方整个知识向前进步的那一种成就,还有沙龙里的谈话让我感动极了,我感觉似乎地球就在这些人的手上,我想参与。我母亲说,你数学不好,你不要逃避,你自己想想看怎么解决?我就想到我小学的经验,我说我能背诵,我背了八百道数学题,就蒙对了一题。我就上了我的第一志愿去读哲学。
回想这一生,到现在其实还是我母亲教的:慢慢来,不急,你只要坚持就会有进展,既然你成绩不好,就不要期待老师赞美你,因为他们不可能赞美你,因为你的成绩不好,你要能自得其乐。
让孩子们在他生命成长中能有所得,让他看到自己生命的进展,我想这是孩子们会继续努力下去的一个非常大的力量。回想我的成长过程,我很惊讶于我母亲这样的教导,让我没有自卑感,我不会以为我自己不行。
身体这么差,要不要服兵役?母亲还是那句话:试试看
我从来不去跟人家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如同我一样,我就会这个,那我就做这个吧,也不会骄傲,因为我有很多不会,我不会打球,我只能游泳,而且是很慢的游泳。你们现在看到的我,比起以前还健康,也因此我觉得人的生命是不断的成长。原来我母亲很担心我过不了二十岁,我们二十岁就要去服兵役,我母亲感觉好像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一样。大家都说我是独子,可以申请免役,不过我母亲说,试试看。 我当兵回来以后我母亲很高兴,然后问我:你开始对身体有信心了吗?不过我在军队中会跟教官说:我身体不好,可不可以哪些动作不做?这也是我从小在成长中学到的:绝对不去逞能,因为先天身体的限制我就接受这个状况。
小时候因为类固醇刚刚发明,医生们鼓励我去打,我也一直打,打到12岁开始要成长的时候,肾脏就不好了。我们同年龄的孩子有这样的经验,有很多人得了肾脏病就去世,我在这个阶段中一要忌食,很多东西不能吃,最多就是吃清水煮面条,对一个12岁的小孩太痛苦了。我母亲问我:你是不是很想吃,可是你想活还是想死?你看对门的那个小林没有忌嘴,现在病重了,你想想看,自己决定怎么样?这一生对我非常重要,到现在也成为我的养生之道,选择自己的食物,过自己的生活。在这里我们享受到畅快、自由,因为我所能做的都是我可以做的。
母亲没有骂过我,最严厉的就是盯着我看
我母亲在她严重的心脏病、随时有问题的状态下,非常坚持地支持我到大四,她说你可以单独活了,然后她病发、去世。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我想我今天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努力,在人生、在各方面都没有停止过。
我现在也常去旅行,我母亲对我谈人类的历史,谈各种环境,她告诉我说:你应该沿着人类文明的道路去走一走。我后来就沿着文明的道路把世界走了一大半,现在还没有到南美洲去,去看人类的文明。我跟着钱先生读书,更进一步去看人类文明的产生。以至于到今天我非常的快乐,觉得人生好极了。
我母亲没有骂过我,她最严厉的就是盯着你看,就是这样静静的看,让我知道我错了。其实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爱跟支持,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挫败,母亲、父亲提携他、支持他,甚至于告诉他还有下一次的可能性,孩子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有着无穷希望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焦虑。
母亲经常带我看电影,我说“不想看”的时候,她也尊重我的选择
我记得我母亲非常爱看电影,喜欢各种艺术,她也带着我们去学习、认识,她定了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一定选一部电影去看。我过两天就要联考了,我母亲还是说:去看吧。她说你只要是用功,其实不差这两小时,你要是不用功,这两个小时对你没有什么用,既然你想要就一切做好准备再说,走走走,现在去看这个电影。所以我补习的时候,学校一补完我就跑到电影院门口,我母亲就等在那里,我们就进去看一场电影。
可是后来我告诉母亲说:我如果今天不背这个东西我的心就会不安,我不要看。我母亲也说:那我陪你好了,那就不要看了,你可想清楚。所以我目前可以提供给家长、老师们的建议就是让孩子们想清楚、看清楚,但是不要要求他。我母亲从来没有说给你五分钟想,你如果想不出来就听我的。她总是说“没有关系,想不出来再说吧”。
我说“下雨真讨厌”,母亲说“我们要敬天”
不过人生的规则她却有严格的要求:对事情负起责任。她经常问我:这件事情有没有全力以赴啊?我们母子二人常常聊天,她很少告诉我什么大道理,不过她总是会问我:你想怎么样,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就讲,她就笑眯眯地听。有一次下雨很久,印象很深刻,我说很讨厌下了这么久的雨,我母亲说:不要这样说,我们要敬天,我们不要随便说讨厌。这些也养成了我非常正向的面对人生的观念。
我一直觉得父亲在身边,因为母亲总是提起他
你们或许不觉得我太老,可是我七十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随时生病的状态里活到现在,我还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有人对我说:你活到90岁,把中国传统的智慧传达出来。当然做不做的到要看老天,但是从小我母亲就给了我一个很宽广的世界。
同时我还要补充一点,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没有爸爸,因为我妈妈总是告诉我,当年你爸爸如何如何,让我觉得我爸爸是出差去了,让我感觉似乎是在父母共同的支持下成长。
辛意云:台湾美学大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经典导读等课程。代表著作有:《论语辛说》、《中国哲学史讲演录》、《中国美学史讲演录》、《中国哲学散论》、《中国美学散论》。
当老师说我智障,母亲却带我出去吃东西
我生长在一个动荡的年代,小时候基本上是和父亲分开的,属于单亲家庭。4岁和父亲分开后,母亲独自带着我和姐姐生活,她是飞行员,可是因为一次意外事件,有了心脏病,随时会去世。
后来,我们到了台湾,一个全然陌生的地方,我被送到学校。那年我只有5岁,因为母亲要工作,当时没有幼稚园,只有送到小学。老师们不太说普通话,讲课夹杂着闽南语、日语和国语,我一点也听不懂。
我又是一个早产儿,身体很不好,随时会进急诊室。在这样的环境里,我完全不能学习,所以老师们常把我送回家,对我母亲说:这个孩子智障。
我后来发觉其实我是有学习障碍,现在的老师们可能都知道,就是“上下左右”不分等等问题,可是那个时候大家都不知道什么叫学习障碍,便把它当做是一种智障。
我非常感谢母亲,她全意支持我。当老师把我送回去说这个孩子无药可救,母亲没有责备,而是静静地看着我,问我:“你觉得呢?”小时候不会答,只苦着一张脸,我母亲说:“好好好,我们出去吃东西吧。”没有任何的惩罚。
母亲给我买了很多童话书,给了我一个学校以外的世界
母亲买了很多童话书给我看,在家里做了一个童话区,当我被送回家,我有一个自己的天地。因为我有先天性的心脏问题,所以不可能运动,只能每天坐在那里,在学校成绩不好以后,我因为有了这样一个自己的世界,转身就进到自己的世界里去了,并不觉得寂寞。所以学校的世界不是惟一的世界,学校的价值也不是惟一的价值。
同时,母亲为了治疗我的口吃,会大声读课文,然后告诉我:“没关系,慢慢来,不急,去做,一定有可能、有进步,不怕、不怕。”我就在她这种支持下留了两次级,一二年级都留了级。我母亲都没有责备,只说:“你要再读一年级,你想不想?”我当时也没有能力分辨,我母亲就说:“要不要试试看?”我说:“好。”就去了。
我数学很差,可是母亲说“没问题,不要掉到30分以后就好”
在大声朗读中,我母亲也讲很多的童话故事给我听,然后看很多的图画,我慢慢学会自己阅读,同时学会大声朗读,所以我不觉得寂寞。虽然全班同学不喜欢跟我玩——一方面玩不动,另一方面那时候台湾流行打球,我打不了——我每次都坐在旁边,但是我不觉得寂寞,不觉得孤独,因为我在阅读的过程中、大声朗读的过程中、自己唱歌的过程中有我自己的世界,然后我享受到了快乐。
就这样一步一步,我到了45岁的时候还会在梦中惊醒:又要数学考试了?我在梦中说:“我不是一个教大学的老师了吗?怎么还要考试呢?”因为我的数学从来没有及格过,我最差的分数30分,但是我母亲告诉我,没问题,你不要掉到30分以后就好。
后来,我也用这个方式教我的学生,这种方式让我班上很多孩子都升到最好的学校,原因是不掉下去就可以,因为考试有这么多的科目,你加强你好的科目,不好的科目维持你原有的水准不掉下来就可以了,因为人生是一个总体的表现。
学校不让我中考,我却考了第二名
在考试这方面,其实我是失败者。我们在小学三年级时,就要做实验题,七点半进去,每个人桌上就有一张测验卷,然后开始做,八点第一节课就看测验,老师就要订正测验题,错一题打一板。我最多被打了220多板,手都被打肿了。到了要升学的时候,老师把我带回去告诉我母亲:这个学生不能带过去参加报名,因为我们那个学校升学率是99.9%,不能再降低了。
于是我母亲问我想不想考,我因为自己的阅读,很向往所读的小说中所呈现的知识世界,我喜欢那样的知识世界,我说我要考。我母亲说,你的数学这么坏怎么办?我说,我可以背。我就去把数学参考书背下来。
因为在文字的阅读中慢慢磨练出我对文字的敏感性,在我大量的阅读中培养了我的兴趣,所以我虽然原来是左右不分、上下不分,但慢慢我对文字有了一个近乎过目不忘的能力,它是自己跑出来的,怎么回事可能要请教专家。所以除了数学,我以很高的分数进到第二志愿的学校,学校也觉得我是一匹黑马。
母亲告诉我:只要坚持就会有进展
初中升高中其实数学还是没有任何起色,我同样以这个方式在初中升高中的时候还是进入了第二志愿。等到高中升大学,那时候考六个科目,要求不能有任何一科零分,我母亲问我想不想读大学,当时我其它课程也不是特别好,我说,我想读,我一定要为自己争取读书的机会,我喜欢做一个知识分子。因为那时候看西方小说,看到19世纪西方知识分子对社会所负起的责任以及推动西方整个知识向前进步的那一种成就,还有沙龙里的谈话让我感动极了,我感觉似乎地球就在这些人的手上,我想参与。我母亲说,你数学不好,你不要逃避,你自己想想看怎么解决?我就想到我小学的经验,我说我能背诵,我背了八百道数学题,就蒙对了一题。我就上了我的第一志愿去读哲学。
回想这一生,到现在其实还是我母亲教的:慢慢来,不急,你只要坚持就会有进展,既然你成绩不好,就不要期待老师赞美你,因为他们不可能赞美你,因为你的成绩不好,你要能自得其乐。
让孩子们在他生命成长中能有所得,让他看到自己生命的进展,我想这是孩子们会继续努力下去的一个非常大的力量。回想我的成长过程,我很惊讶于我母亲这样的教导,让我没有自卑感,我不会以为我自己不行。
身体这么差,要不要服兵役?母亲还是那句话:试试看
我从来不去跟人家比较,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所长,如同我一样,我就会这个,那我就做这个吧,也不会骄傲,因为我有很多不会,我不会打球,我只能游泳,而且是很慢的游泳。你们现在看到的我,比起以前还健康,也因此我觉得人的生命是不断的成长。原来我母亲很担心我过不了二十岁,我们二十岁就要去服兵役,我母亲感觉好像把我送到什么地方去一样。大家都说我是独子,可以申请免役,不过我母亲说,试试看。 我当兵回来以后我母亲很高兴,然后问我:你开始对身体有信心了吗?不过我在军队中会跟教官说:我身体不好,可不可以哪些动作不做?这也是我从小在成长中学到的:绝对不去逞能,因为先天身体的限制我就接受这个状况。
小时候因为类固醇刚刚发明,医生们鼓励我去打,我也一直打,打到12岁开始要成长的时候,肾脏就不好了。我们同年龄的孩子有这样的经验,有很多人得了肾脏病就去世,我在这个阶段中一要忌食,很多东西不能吃,最多就是吃清水煮面条,对一个12岁的小孩太痛苦了。我母亲问我:你是不是很想吃,可是你想活还是想死?你看对门的那个小林没有忌嘴,现在病重了,你想想看,自己决定怎么样?这一生对我非常重要,到现在也成为我的养生之道,选择自己的食物,过自己的生活。在这里我们享受到畅快、自由,因为我所能做的都是我可以做的。
母亲没有骂过我,最严厉的就是盯着我看
我母亲在她严重的心脏病、随时有问题的状态下,非常坚持地支持我到大四,她说你可以单独活了,然后她病发、去世。她从来没有停止过努力。我想我今天也从来没有停止过这样的努力,在人生、在各方面都没有停止过。
我现在也常去旅行,我母亲对我谈人类的历史,谈各种环境,她告诉我说:你应该沿着人类文明的道路去走一走。我后来就沿着文明的道路把世界走了一大半,现在还没有到南美洲去,去看人类的文明。我跟着钱先生读书,更进一步去看人类文明的产生。以至于到今天我非常的快乐,觉得人生好极了。
我母亲没有骂过我,她最严厉的就是盯着你看,就是这样静静的看,让我知道我错了。其实孩子们最需要的就是爱跟支持,无论他遇到什么样的挫败,母亲、父亲提携他、支持他,甚至于告诉他还有下一次的可能性,孩子们会觉得这个世界其实是有着无穷希望的,所以爸爸妈妈不要焦虑。
母亲经常带我看电影,我说“不想看”的时候,她也尊重我的选择
我记得我母亲非常爱看电影,喜欢各种艺术,她也带着我们去学习、认识,她定了一个习惯,每个礼拜六一定选一部电影去看。我过两天就要联考了,我母亲还是说:去看吧。她说你只要是用功,其实不差这两小时,你要是不用功,这两个小时对你没有什么用,既然你想要就一切做好准备再说,走走走,现在去看这个电影。所以我补习的时候,学校一补完我就跑到电影院门口,我母亲就等在那里,我们就进去看一场电影。
可是后来我告诉母亲说:我如果今天不背这个东西我的心就会不安,我不要看。我母亲也说:那我陪你好了,那就不要看了,你可想清楚。所以我目前可以提供给家长、老师们的建议就是让孩子们想清楚、看清楚,但是不要要求他。我母亲从来没有说给你五分钟想,你如果想不出来就听我的。她总是说“没有关系,想不出来再说吧”。
我说“下雨真讨厌”,母亲说“我们要敬天”
不过人生的规则她却有严格的要求:对事情负起责任。她经常问我:这件事情有没有全力以赴啊?我们母子二人常常聊天,她很少告诉我什么大道理,不过她总是会问我:你想怎么样,今天学校发生了什么事?我就讲,她就笑眯眯地听。有一次下雨很久,印象很深刻,我说很讨厌下了这么久的雨,我母亲说:不要这样说,我们要敬天,我们不要随便说讨厌。这些也养成了我非常正向的面对人生的观念。
我一直觉得父亲在身边,因为母亲总是提起他
你们或许不觉得我太老,可是我七十岁了,在这种情况下,从一个随时生病的状态里活到现在,我还充满着对未来的希望,有人对我说:你活到90岁,把中国传统的智慧传达出来。当然做不做的到要看老天,但是从小我母亲就给了我一个很宽广的世界。
同时我还要补充一点,我从来没有觉得我没有爸爸,因为我妈妈总是告诉我,当年你爸爸如何如何,让我觉得我爸爸是出差去了,让我感觉似乎是在父母共同的支持下成长。
辛意云:台湾美学大师、国学大师。曾任教于国立台北艺术大学,教授中国哲学史、中国美学史、中国经典导读等课程。代表著作有:《论语辛说》、《中国哲学史讲演录》、《中国美学史讲演录》、《中国哲学散论》、《中国美学散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