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书写的另一种生活

来源 :中学生天地(B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_m_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已经不记得有多久没有像现在这样,在午夜时分,泡一杯清茶,开着轻音乐,独自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了。那些关于夜晚、茶香和写作的回忆,似乎一直停留在十四五岁的花季年华,成为了最初也是最难以忘怀的一部分。
  那会儿还在念初中,对投稿没有多少概念,更多的只是希望记下那细细密密而又微不足道的小情怀,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文章投给心仪的杂志。就算后来有幸发表,也习惯性地将样刊放在柜子的最里面,而且死活不愿意把它们放在相识的人面前。每次在现实生活中有人提及“我在杂志上看见过你的文章”,心中不好意思的感觉比自豪更多一些。与此同时,又偏偏有很多人因为我的文字而知道世界上还有一个我。只因为文字的夹缝里,藏着太多难以启齿的真实,它们可以变成铅字,却无法成为对人诉说的语言。
  我曾经一度觉得那样的自己很有趣,想写一写那样的自己,以及曾经陪伴过自己的那些人。在这种矛盾之中亦步亦趋地过了一些年之后,蓦然回首,方才惊觉,很多东西在想写而未写的纠结之中悄然流失了。
  还记得曾经一遍又一遍地对自己说,等到某个时候,就写一写关于此时此刻的故事,因为时间可以给我带来故事的结局和不需要怀疑的许多答案。只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许诺和等待之后,故事变得越来越长,越来越遥遥无期。直到某一天,我对它失去了书写的欲望,它成为了我生命之中被遗忘的一部分。
  同样被遗忘的,还有那些曾经出现,后来又默然离开的人。他们之中有的是与我共同走过一段青春岁月的同学或朋友,也有聊得很好却素未谋面的写作者和编辑,还有聊过一两次天而我连对方昵称都没记住的读者……在我书写这些文字的时候,他们的身影以模糊的姿态在我脑海里徘徊,可是当我努力地想抓住其中的某个人,却唯有以徒劳收场。
  只因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再如少年时一般诚实地记录下身边发生的点滴,而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一个个捏造的人物身上。那个“他”面容模糊,行为举止却清晰可见,他也许是异能少年,也许是中世纪的骑士,也许是皇家贵族……不管他是一个怎么样的人,都肯定与我和我的生活没有半点儿关系。他产生于我天马行空的想象里,埋葬在布满谎言的字里行间。
  记得有朋友对我说过,他写作是为了给那些不能发声的人发声。我赞同他的想法,甚至一度把它当成自己的写作理想。可是随着年华流转,某一天我突然觉得那是不可能的。不管我把这个随意捏造的人物写得多么栩栩如生,多么以假乱真,多么让人信服,我都清楚地知道他并不存在。他身上没有一个部分属于我的现实生活,哪怕只是小小的一部分。他的故事和他经历的一切也是现实生活之中莫须有的。
  随意捏造和放任想象似乎是写作者的特权,许多文章因有了虚构而大放异彩。然而小小年纪的我,用什么来代表别人发声?除了代表自己之外,我还能代表谁呢?我有什么能耐代表他人?有人说,我写出了她心中的故事,事后想来,那大概是“如有雷同纯属巧合”罢了。
  在背离了现实生活的写作之中,面对的还有想象的枯竭。那如幻如真的桥段,是无法寻找现实支点的。它们可以结构严谨,可以符合逻辑,可以扣人心弦,唯有被作者深埋其中的心虚,足以在许久以后成为不愿提及的过往。那华丽的辞藻,那动人的故事,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编织的胡言乱语。而那些陪伴过的人,经历过的事,在时光与记忆都斑驳了以后,也随之渐行渐远,剩下的,或许唯有那一声夹杂遗憾的叹息。责怪自己当时为何没有提笔书写,然后自问“时间去哪儿了”,不都是拿去书写完全虚构的青春和传奇了么!
  有人说,“生活在别处”,充满了诗意的想象。只是对于一个生活在此时此地的书写者而言,不管再怎么瑰丽神奇,那“另一种生活”都是无法真正拥有的。唯有眼前实实在在甚至有几分破烂不堪的现实,才是生活原来的模样。
  我想,倘若一个作者能够认真地观察身边的种种,把它们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便是留给自己和时光最好的礼物。
其他文献
撰文:朱宇琛 许 捷 汪 元 袁黄琳  0201经济学类  0301法学  0401教育学  0502外国语言文学类  面对纷繁的招生专业目录,你也许将这样完成高考志愿表:  “我们班里和我报同一所学校的同学分别填了新闻专业和英语专业,那我就填法律专业吧,以后当律师。”  “国际经贸专业到底学什么?毕业后都能进外企当白领吧。”  “按热门程度排列我的三个志愿:计算机、建筑、工商管理。”  “21世
书生是一名图书馆员,他住在一个巨大的、也许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图书馆里,那里有堆积如山的书籍和没有尽头的楼梯。  在图书馆里,除了馆长,书生是惟一的工作人员。所以书生要做很多事情:定期向出版社索要新书目录,修补残缺破损的图书,将人们归还的书放回它们原来的位置,给坏记性的读者发还书催条……若是遇到领导来检查,书生还要扮演解说员和服务生的角色,端茶倒水忙前忙后。  即便是这样,书生一点怨言也没有。因为他
【摘要】教学新理念催生了教学新常态。但不可否认,当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依然存在着儿童数学学习兴趣衰减、数学技能水平低、数学创新力缺失的现象。教师应从生命本源、知识起源和教学起源的视角来理解儿童、理解数学、理解教学。“源本数学”教学流淌着“数学味”,充溢着“儿童味”,孕育着“发展味”。  【关键词】源本数学;教学主张;实践建构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
我刚上高一,以前没住过校。本来,我对即将到来的寝室时代满怀憧憬,可没想到开学没几天就和寝室的同学闹不愉快了。新生报到那天,赵、许和我比其他三人先到寝室,整理完床铺后一起相约吃饭,于是,三个人就自然而然走在了一起。军训那几天,大家被训练得“碰到枕头就能睡觉”,所以相互之间还算融洽。可是军训结束后一周,摩擦和不愉快就现形了。  我比较贪嘴,所以会囤很多零食,用塑料袋装了挂在床头。好几次,赵在宿舍里会问
【摘要】从学生经验出发,展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复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整理过程,主动经历知识的应用过程,养成自觉整理的良好习惯,夯实数学知识技能基础,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关键词】生活经验;整理复习;學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1-0060-0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整理与复习”是
·调查·  3月,又到选秀季。各类“粉丝”摩拳擦掌,做好迎接新偶像的准备。偶像这个话题,又开始升温。  《中学生天地》在几所中学高一、高二的学生中作了一次关于偶像的问卷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目前,近七成的中学生有偶像。他们崇拜的偶像,依次为娱乐明星,体育明星,知识型人才(科学家、思想家、作家等),政治家、军事家,游戏、电影或书中人物,商业名人,专业人士。崇拜偶像的目的依次为:学习他们的精神,丰
讲述:母亲 南素萍  记录:女儿 朱瓒彤(乐清中学)  我在家里排行老三,上面还有一个哥哥和一个跟我长得极像的双胞胎姐姐,我和姐姐唯一差别就是姐姐的右脸上方有一个很明显的黑痣,身边的朋友就是以这个来分辨我和姐姐的。  那一年的开学前,家里的经济不景气,母亲召集全家人,围坐在老桌子旁开家庭会议。  母亲先发话:“怪我和你爹没有知识,只能靠种地来养家,可现在要把你们三个都送到学堂上学,我们家根本没有那
你也许会羡慕,他多么有娱乐精神,可以逗乐大伙儿,身边总是朋友不断;你可能会懊恼,自己做事总是毛毛躁躁;你或许并不想当“补刀王”,也想善解人意一点……有这样的困扰很大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你还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拥有的“气质”所赋予你的那份独特。这里所说的是心理学上的“气质”,其实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秉性”和“脾气”,与“这个人比较有气质”所表达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  来,我们先进行一个小测试。  假如你去
一小步?一大步?    “南科大迈出的一小步,将是中国高教改革的一大步。”南方科技大学校长朱清时在致报考南科大考生、家长的信中如是说。2010年底,南科大高调宣布:自主从高二招收学生组建教改实验班、自授南科大学位和文凭,此举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讨论。  朱校长说得好,总得有人迈出一步。更多院校或许很难拥有最强的教师团队,但是“去行政化“,“教授治校”和更大的师生比例却是能够做到的。如果大家都
等待是一场漫长的盛开。  ——题记  Part 1  我叫盎然。  春意盎然的意思。  祖母告诉我,这是母亲给我取的名字。整个藏族没有一个女孩和我同名,盎然是独一无二的。  Part 2  我没有见过母亲。没有听过她的声音,不曾被她的微笑照耀,但我仍旧想念她。  “阿妈呢?”十岁那年,我第一次问起阿爸,关于阿妈的事情。  阿爸用长长的竹杆赶着广袤无垠草原上白胖的羊群,我看见和煦的阳光把渗透在他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