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利:解读“世界巨变中的中国选择”

来源 :陆家嘴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rsy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应对危机,首要的就是必须准确把握危机的根源是什么,进而才能准确把握危机将如何发展。今年正好是全球金融危机10周年,关于危机大家也在做重新思考,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它的根源是什么?
  我看了当时很多人总结的原因,但是我认为都是表层原因,解释不了一个全球性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产生的真正根源,所以必须要穿透表象,进一步探究根源。
  首先要明确的是,这些次贷产品的底层基础是什么?是住房按揭贷款。按揭贷款质量走势最大的影响因素是什么?是住房价格走势。在住房价格稳中有升的情况下,银行所有贷款当中,最稳定最安全的贷款就是按揭贷款。但它有一个分水岭,一旦住房价格向下走,住房按揭的风险就会急速暴露,次贷危机就是这样引爆的。
  当然,次贷危机不是指次级住房按揭贷款本身产生大量坏账形成的贷款危机,而是指在次贷基础上衍生出很多金融产品出现大规模违约造成的危机。次贷危机的全称应该是次级按揭贷款支持的金融衍生品暴露风险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次贷危机是在2007年7月份,大量次贷衍生品在金融市场上被评级公司大幅度降低评级之后引爆的。
  很多人只是盯着市场的衍生产品的表现,而忘了它们最底层的产品是什么,忘了去关注房产价格走势变化。这是今天我们在总结这场危机时,必须要关注到的。同时,还要结合中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对比分析今天我们面临什么样的风险?我们是不是也很大程度上走上了美国次贷这条路。
  全球性经济金融危机最根本性的影响因素是全球化发展造成大规模的产能和流动性转移,因为信息不对称、不充分的客观存在,必然造成大量的过剩,大量的过剩必然造成严重的危机。
  从次贷危机、全球金融危机不断总结过程当中,我突然认识到,世界格局正在剧烈变化,金融危机爆发后,已经从量变进入到质变的关键时期了。而我们回过头来看,中国从改革开放到今天,我们已经穿透了几次大的危机。
  面对着世界剧变这样一个特殊时期,中国做出什么样的选择,不仅对中国至关重要,还将影响着全球未来的命运。所以我把这本书的名字叫《穿越危机:世界剧变的中国选择》。
  中国在改革开放40年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这个全新阶段无论是从国际局势来讲还是从中国国内来讲,都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期。毫无疑问,中国必须推出新一轮更加深刻的改革开放。但是改革谈何容易?怎么改?改什么?怎么走?这是要做出非常多的选择、探索和斗争,最终才能落地的。
  十九大做出了一系列的重大决定,新时代、新思想、新方略,特别激发人心、坚定信心。包括我们发展的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转换等等,太重要了。做出这样的决定,对我们凝聚人心提升战斗力是非常重要非常必要的。
  从直接的宏观政策来看,中国现在还有3亿美元外汇储备,这是我们抵御外部冲击非常大的利器。我们的利率不是历史性的低利率,完全有调整的余地。同时,我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调空间,我们又推出了存款的保险制度从中央政府负债来说,在主要经济体当中我们还是很低的,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空间还是有的。
  我认为我们要总结前面穿越危机的经验,同时要面对世界剧烈变化有可能激化世界矛盾和国内矛盾形成新的更大挑戰的状况做好充分准备。
其他文献
1944年7月1日,44个国家的730名代表齐聚布雷顿森林,讨论战后国际货币安排。虽然参会的国家众多,但会议事实上是英美两国的对手戏,而代表两国出演的便是英国大名鼎鼎的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和美国财政部的哈里·德克斯特·怀特。这场货币战争以怀特完胜、凯恩斯完败落下帷幕,并就此奠定了美国在世界金融市场的霸主地位。  而今,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远去,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危机四伏,世界是否又到
期刊
2013年6月28日,《陆家嘴》杂志发起的陆家嘴读书会举办第一次活动,邀请香港证监会前主席沈联涛做主题演讲。  沈联涛是少有的几位能跻身国际金融学界和政界主流圈的华裔金融家。他完整经历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当时他正履职香港金管局副总裁,而香港是风暴眼之一,在国际资本市场更是“血战”之地。沈联涛在离任担任长达七年之久的香港证监会主席一职后,潜心著述,研究课题正是1997年那场危机。  熟料这厢
期刊
2013年12月17日,由上海银监局副局长张光平主讲的第7期陆家嘴读书会,在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举行。著有《人民币产品创新》一书的张光平,以“人民币国际化与产品创新”为主题,讲述自己对人民币国际化现状和未来的研判,上海交大金融学教授潘英丽、东方证券执行董事孙志鹏、星展银行交易主管谭梓杨、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等嘉宾随后展开点评,现场的“热度”与户外降温又降雨的天气形成鲜明对比。  张光平19
期刊
我在做商业文明的研究过程当中,对金融还是有很多的困惑。我采访过很多金融家,和他们讨论过很多问题,究竟什么是金融?什么是好的金融?实际上从这方面来讲,我并没有找到一个特别确定性的答案。  为什么我今天要讲“自由和约束”?在过去20多年的过程当中,我其实一直在研究创新,研究企业家精神,研究中国企业的管理创新模式,所以我在很多其他地方演讲的时候,他们会希望我讲一些中国企业家哪些模式的创新上是世界性的,我
期刊
2014年11月12日,《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国经济学家托马斯·皮凯蒂光临第24期陆家嘴读书会。  这次读书会由第一财经日报副总编辑杨燕青主持,海通证券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中欧陆家嘴国际金融研究院执行副院长刘胜军和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参与了对话。陆家嘴读书会的近300位读者聆听了这场读书会,并与作者展开了热烈讨论。  皮凯蒂是不可多得的天才型经济学家,他1971年出生,18岁考入巴
期刊
1994年就来到中国,阿里巴巴创业早期的咨询顾问克拉克将阿里巴巴帝国崛起过程中他的见闻、感触和思考结合深入的访谈、研究写成了《阿里巴巴:马云和他的102年梦想》。书中既可以读到阿里巴巴艰辛的创业历程、惊心动魄的商业对垒,也不乏有趣好玩儿的背后故事。  书中最精彩的部分之一,也是市场上关于阿里巴巴的书比较少提到的莫过于阿里巴巴的融资过程,处理和投资人的关系问题,股权易主问题……此外,作者一直在更新书
期刊
我们有一种秩序论,按照这个秩序首先要推利率市场化,利率推不动,别的都推不动。再比如说汇率,汇率机制还没到位,资本账户不能开放,但是很多都没有完成,如果按照严格的利率、汇率、资本账户开放、人民币国际化,就好好搞利率,别的都别动。当时利率改革非常困难,按照这么一个逻辑,资本账户是不能开放的,因为利率市场化还没搞完,什么都别干,这就是理论束缚了制度。  2010年-2011年的时候,人民银行想推资本账户
期刊
把握未来我们应该先看过去,未来是过去的产物。  从历史上来看,为什么西方如此强大呢?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始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化石燃料、电力的使用、铁路道路铺设、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劳动力的分工,都是工业化提升西方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例子。但是现在,亚洲正在非常迅速地追赶西方,快速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现在工业化以及现代化已经成为亚洲的常态 ,未来几十年中,亚洲都会是全球经济增长的引擎,因
期刊
1998年10月14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将1998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英国剑挢大学三一学院院长阿马蒂亚·森(Amartya·Sen)教授,以表彰“他在研究福利经济的基本问题方面作出了数项重要的贡献”。而这“数项”重要的贡献,据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称,包括“充满格言意味的社会选择理论,对福利和贫困指数下定义,对饥荒进行以经验为根据的研究”。  《贫困与饥荒》是阿马蒂亚·森的重要代表作之一,书中收录了这
期刊
今天的主题是讲《选一条人少的路走》这本书。其实这本书很薄,这也是我同事不断鞭策出来的。原来写这本书的想法很简单,我觉得也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因为我平时也会写一些读书心得。我觉得我已经累积了很多的素材,把过去的东西聚集起来就是出书了。但是我发现不是这样的,基本上都是重新写的。大家看到它虽然很薄,也是好不容易才“挤”出这些字来。  我曾看到过罗伯特·弗罗斯特的一段话,他是一位美国诗人,得过四次普利策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