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衔接机制的思考

来源 :家教世界·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ouwen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才培育是实现国家富强、增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保障机制。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教育体系目前面临着相当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创新拔尖人才的选拔以及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衔接方面,存在着制度、方法以及思想等多方面的缺陷。在国家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时代背景下,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人才培育选拔模式成为教育工作者不懈奋斗的目标。本文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以及大中学校人才培养的衔接机制做了深入的探讨,以期为实现“中国梦、育才梦”以及人才培养机制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创新拔尖;人才培养;大学;中学;衔接
  历史已经强有力地证明,任何时代背景下人才都是推动社会朝积极方向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正是在政治、文化、经济领域内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拼搏精神的拔尖人才,才能形成多元化、开放性的社会局势。因此,大力投入人才培养选拔事业是任何国家实现综合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措施。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人才培养投入了大量的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和技术支持,并且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高考也成为我国选拔人才最公平、最有效的方式。但是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很多在高考中脱颖而出的拔尖人才,在以后的自身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并没有取得相应的成绩,这就迫使我们思考高考作为延续中学教育、跨进大学教育的中间环节是否能够真正达到良好的创新拔尖人才选拔作用和衔接作用。不可否认的是,我国整体的教育氛围和制度建设还有待改善,但这同时也是实现我国人才战略的重大机遇,在这个关键时期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根本要求,综合协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发展,必定能够使我国真正成为人才大国和人才强国。
  一、拔尖创新人才标准再思考
  拔尖创新人才,是完善人才选拔和大中学校人才培养衔接机制的基础,同时也是开拓人力资源研究、规范社会选聘人才标准和待遇的关键环节。长期以来我国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科学界,并把着眼点放在与理论和技术应用关系密切的领域内,这就造成人才定义标准的单一化发展,不利于社会建设各方面的协调进行,对于社会总体价值观的塑造也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在现代人才战略理论中,较为引人瞩目的观点是,创新拔尖人才或者是在各个领域内能够取得巨大成功并被社会认可人才,对其成功造成重要影响的因素中智商因素仅为20%左右,而另外80%的因素则为情商因素。这一观点虽然并不能代表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义标准,但是为我们重新认识人才培育体系提供了较强的借鉴意义。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定义拔尖创新人才是在某一领域或者多个领域内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养,并能够实现本领域理论和实践重大突破,为社会建设和人类发展带来长远利益的个体。这一定义对人才认定标准进行了四个方面的规定,首先人才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而这一点也正是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大有作为的领域;其次还要具有良好的综合素养,包括了诸如职业素养、道德情操、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内容,从而使人才的定义脱离了单一化发展的道路,真正实现了人才“软实力”和“精神内核”的全面发展;再次人才要能够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这也是促进各个领域发展的持续动力;最后,创新成果要能够为人类服务,这既是对技术应用的要求,同时也是对个人价值观的全面衡量。
  二、构建大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衔接机制的战略意义
  (一)深化改革,实现产业升级的现实需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型的攻坚时期,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会引起社会价值观的剧烈变动,因此不可避免地要出现很多不和谐现象。这些社会矛盾的出现并不是改革造成的后果,恰恰说明了改革亟需深化,而深化改革的重点就是对我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依托强大的人才后盾。拔尖创新人才对社会的突出贡献绝不限于一种理论的建设或者新型产品的研发,而是能够带动某一产业链的高速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的变革,这对于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转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同时,科学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不但对人才的技术贡献做出有效的衡量,也会对其社会责任感和价值归属进行全面的评价,使各个领域内的人才在创造巨大价值的同时尽量避免了不和谐因素的出现,从而对我国经济体制顺利转型和平稳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教育体系的系统化发展
  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连贯性和递进性,因此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学生的心智发展过程以及接受知识实现再创造的特点进行科学化的布局。从目前我国的教学现状来看,小学、中学的衔接相对平稳,无论是在学科设置还是在教育模式、考核方式以及社会认同度方面都具有较强的相似性。但是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则显得较为突兀,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对某些地区来说相对匮乏,因此教育断层现象成为教育体系无法回避的问题。而在学科设置方面,中学阶段学科区别明显,每个学科都具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思想,并且除了学校科目之外,学生不需要也没有动力去涉猎其他学科体系的内容,但是大学教育具有完全不同的特征,学科跨度和知识的广延性较强,如果学生局限于自己所学科目将很难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在学科研究的深层次发展方面,中学多数止步于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解题方法的学习,还无法真正实现创新和具有理论价值的研究,大学教育的典型特征是深化理论学习和方法创新,从陈述性知识学习转向程序性知识学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知道,中学和大学存在实质性的鸿沟,因此如果缺乏有效的人才选拔机制和大中学校衔接机制将会严重打断教育的连续性和递进性,由此产生的社会现象便是,没有进入大学的人群很快忘记基础教育学到的知识,而进入大学的人群却难以获得学识和研究的突破,不能满足大学培养人才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选拔衔接机制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现状,通过深化教育改革,实施多元化的人才选拔方式能够打破中学和大学存在的知识广度和深度方面的壁垒,实现教育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三、完善大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衔接机制建设的策略分析   (一)深化基础改革,完善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机制
  选拔人才和做好大中学校衔接的基础是具有可供选择的“人才库”,这也是基础教育的根本任务。我国基础教育体制目前正发生着巨大变革,传统应试教育理念在很多地区仍具有较大影响,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已经迈进了较为成熟的发展道路,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进一步深化了改革,促使基础教育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等多方面进行大范围、深层次的变革,以满足新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但是对多数地区的中学甚至是重点高中进行考察和调研就可以发现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由于新模式、新方法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难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基于以上分析,构建完善的大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衔接机制,基础是加大基础教育改革力度,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当前我国的教育优势是对学生硬性知识、逻辑思辨以及解题能力的教育上,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学生的想象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和方法论体系构建能力进行集中突破,为学生在大学时期的学习研究奠定基础。此外,学生综合素质中的一大重点是个人素养,这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最为忽视的领域,例如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团队协作能力、审美能力以及孝悌思想等的培养。
  在深化改革的具体实施策略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要建立完善的学生档案,在平时的学习、生活实践中注意对学生进行多维度的评价,特别要观察学生具有强烈兴趣并且有自己独特见解的领域,根据学生的发展制定相应的评价方式、培养策略,为学生能够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提供条件;第二,加强英语教学改革,继续强化英语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跨文化交际,阅读外文原著方面取得发展,从而为学生接触某一领域国际前沿动态提供便利;第三,继续深化教学的开放性,开放性教学是目前中学教学的热点话题,但是实施力度不足,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实行开放性教学要有针对性,在培养学生个人素养方面要加强与课堂与生活和社会现象的联系,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用生活事实感化学生。
  (二)促进创新拔尖人才评价选拔机制的多元化发展
  目前我国教育体制最明显的一个弊病是评价机制的单一化和选拔人才方式缺乏客观性和合理性,这也是制约大中学校人才培育选拔衔接的最大障碍。我国自恢复高考以来,人才的选拔基本定性、市场化程度的加深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持续推进使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发展条件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高考这一决定个人命运和社会建设人才保证的选拔机制并没有做出相适应的发展,表现出制度上的不合理和方法上的滞后性,成为当前我国改革呼声最高的体系。
  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是实现高考改革的重要策略,除了高考一锤定音的弊病,高中教育评价方式单一也是造成拔尖创新人才难以施展抱负,错失良机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采取多维度、递进性的评价模式,重构高中阶段评价体系。首先要引进参与式评价机制,也即是将学生融入到评价体系内,改变传统模式下学生作为评价客体所带来的弊端,并注意将家长、社会要素能引入到教学评价中,从而增强评价的系统性和客观性;其次要引进企业管理中的绩效管理制度,运用权重法将学生各种能力进行汇总评价,并使用人性化的评价结果展示方式增强学生对评价结果的接受度;再次要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使其能够发挥参考作用和引导作用,教师要很据评价结果联合家长和社会资源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使学生朝着适合自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方向前进;最后应投入资金和技术构建完善的学生档案,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表现、社会实践以及考核结果进行集中化管理,定期进行信息整理和汇报,将汇报结果作为学期或者学年学生考评的重要参考内容,并将中学阶段学生评价信息与高校选拔机制进行无缝对接,成为高校录取人才的重要参考标准。
  在完善中学阶段人才评价机制的前提下,要对人才选拔平台和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在现有条件下,要注意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是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实现了信息的高效流通和资源共享,因此在构建人才选拔机制和大中学校衔接机制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将高效信息资源和学生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和优化配置,促进信息的双向流通。高校作为信息资源的有利掌握者,应主动调取学生个人信息,并加强对学生的持续跟踪。此外,大学还要通过学校主页和其他网络途径展示学校发展动态以及人才引进政策和要求,在保证信息真实的情况下,向学生和社会传递积极良好的信息。中学是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者,因此要采取政策甚至法律的措施规范学生信息上传和更新相关操作,为高校提供客观真实的学生信息。在实现信息上交流的基础上要创造多种有效的沟通渠道,如高校中学面对面招生宣传、高校宣讲会、高校文化建设展览等,使中学生对高校能够形成基本的认识,激发学生实现高校梦想,争当创新拔尖人才的欲望和动力。
  第二是扩大高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并增强考核环节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自主招生是我国创新拔尖人才选拔机制改革的重大成果,自从实施以来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在促进科学领域和文化建设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贡献出卓越的人才力量。但是目前我国高校自主招生的范围和深度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例如参与自主招生的高校数量、自主招生名额比例不高,招生环节具有很多隐性因素,缺乏公开公正的监督机制等。长期以来,高校特别是知名院校的自主招生政策和实施内容对于多数学生来说具有某种神秘性,甚至在社会中都流传着很多关于高校自主招生的不恰当言论,为了消除这种隔阂并提升社会公众对自主招生的认识,使其成为一种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人才选拔机制,大学和中学以及教育主管部门就要制定完善的自主招生政策,在生源选择、比例配置、参选标准以及考核办法等方面都能够实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此外,还要特别加强自主招生考核方式和标准的多元化和灵活化,避免使自主招生成为高考的附庸或再现。   (三)增强大中学校教育与社会建设的对接,实现人才培育选拔的可持续发展
  大中学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以及人才选拔机制的完善,其最终目的是实现学生的个性解放和全面发展,进而为社会建设和各个领域的大力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完善大中学校拔尖创新人才选拔衔接机制不光要将落脚点放在中学教育、大学教育和选拔机制上,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建设的需要以及市场规律的要求,做到人尽其才,促进教育和应用的无缝对接,实现人才战略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在具体实施环节,要注意协调市场的主导作用和教育的引导作用,使拔尖创新人才既能够快速融入到各个领域的发展中,同时也能够积极开拓新的领域。这就要求对我国目前出现的高校学科建设失衡、与国际水平脱轨和盲目增设科目进行有效的管理,着重发展优势学科,集中资源将高校教育做成精英教育,使拔尖创新人才技能走进来,又能走出去,从而带动整个教育体系及辐射领域的发展。
  结论:
  必须认识到,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事业,其内部建设具有深层次的联系,因此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衔接必须依托完善的人才教育和应用机制,从而形成良性循环链,实现人才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汪欣,崔前达.科技创新和产业化项目中的人才举荐制度研究[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3)
  [2]任良玉,张吉维.实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探索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1(04)
  [3]徐高明,张红霞.我国一流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与老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10(06)
  [4]徐向东.无缝衔接:中学依托高校进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理念与策略——以上海交大附中“科技实验班”为例[J].全球教育展望,2012(04)
  [5]余国源,胡坤华.公正公平:高考制度的本质意义——对30年高考制度恢复重建与改革创新的初步认识[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6]唐家玮,李晗龙.我国拔尖创新人才选拔方式研究——基于“珠峰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并轨构想[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09)
  [7]蒲芳萍.多元化完善机制构建多渠道创新人才选拔——探索基层央行编外用工机制的改革与转型[J].管理学家,2013(03)
  [8]周圣山,解维轩.巧借管理定律,完善人才选拔作用机制[J].教书育人:校长参考,2011(09)
  [9]张娴初,王迎春.科技创新人才薪酬体系与激励效应关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01)
  [10]张瑾,伊振中,张体勤.高层次创新人才概念的界定:基于文献综述和聚类分析方法[J].东岳论丛,2011(10)
  [11]李诗夏,李祖超.引领拔尖创新人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途径创新[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1)
  [12]徐德明.探索高中高校合作模式 联手培养拔尖创新人才[J].天津教育报,2010(12)
其他文献
产业集聚区从其出现开始,便凭借着信息成本低、创新能力强、附加值高、资源利用程度高等优点使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产业集聚区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与此同时,产业集聚区
《理解媒介》是加拿大学者麦克卢汉继《机器新娘》和《古登堡星汉》之后的第三本著作。这本书写于1964年,其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书中对媒介的定义十分宽泛,并提出了"媒介
2018年8月18日,受18号台风温比亚的影响,周口市普降大到暴雨,降雨一直持续到19日,部分县市达到大暴雨、特大暴雨级别,暴雨中心在太康、鹿邑一带,全市平均降雨量达到197.80 mm
摘 要:本文从理论研究的角度对现代物流及物流信息化的特点及其基础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张家口地区的物流信息化现状进行分析,主要分析张家口地区物流企业信息化情况;根据前面的分析研究提出适合张家口地区物流信息化的建设方案并给出张家口地区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区域物流;物流信息化  物流信息化最早由日本提出,至今在学术界仍没有形成统一的概念,但关于"物流信息化"的含义,人们还是在以下几个方面取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近些年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计算机知识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普及.整个社会对于计算机人才要求越来越严格,需求越来越大,掌握基础的计算机知识已经成为初中学生必备的技能,
基于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视角,从提升审计证据失真应对能力入手,以大数据信息化平台建设为依托,运用技术分析识别企业常见的会计舞弊形式,剖析企业会计舞弊的深层次原因、手段和
对文学文本精读与细读的能力,是中文师范生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专业基本功和核心素养.文学史教学长期悬置文本使得“提高学生文学鉴赏力”的教学目标无法落实,也无从实现对学
摘 要:文章通过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对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以及各个时期中国体育管理体制对竞技体育的影响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体育管理体制的发展不仅使中国竞技体育面临巨大的挑战也给竞技体育未来发展带来了机遇。  关键词: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中国竞技体育;机遇  前言  近几年来,中国现行体育管理体制对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满足人们对体育的需求,培养体育人才方面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是我
水轮调速器作为水电厂中重要的一部分,对水力发电正常运行有着直接影响,和水电站是否可以正常运行有着密切关联.文章首先对水电站水轮机调速器调试及维护的意义进行阐述,从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