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在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践教学中,主要目标集中于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系统的能力,而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没有作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学生基本没有能力去解决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本文通过探讨逆向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实现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6.037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6-0112-03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逐渐开始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展开,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原理、管理思想和操作方法。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它集成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同时又为审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奠定基础。
目前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有两种模式:一人多岗模式和轮岗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根据某企业的背景资料,由教师指定实验内容,学生将已归纳整理好的各子系统的期初数据、基础档案、基础参数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中。然后,根据几笔经济业务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如总账系统中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和记账,采购系统中录入采购发票、采购到货单以及进行结算处理,销售系统中录入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等。最后,根据实验资料提供的方法进行期末处理。通过这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整个ERP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ERP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充分理解ERP的一体化、集成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以保证教学质量。
虽然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现在大多数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停留在应用能力层次,而没有提升到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层次上,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备具了基本工作思路,但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方法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基本授课方法是:教师先讲解会计信息系统某模块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参照实验资料做实验。由于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仅建立了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在真正动手的过程中对于先前所讲的内容处于认识模糊状态。实验完成后,教师仅检查其完成情况,一般不会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理性认识。而这恰恰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只有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才真正能将理论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很难清晰地掌握系统整体连贯性,即系统中各项参数、基础档案等与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传递方式之间的关联。学生按资料完成期初设置后,若在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以及账簿查询等过程中遇到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模拟教材问题
教学所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一般以一个企业的购销存经济业务为主线展开,练习各种业务的处理方法,然后学习并练习工资、固定资产以及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最后生成各种内外部报表。
授课和实验过程基本是按课本顺序进行的,作为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非常合理。但作为课程的配套教材,只能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是全部,因为仅学习并练习这部分实验,学生仅学会了应用软件,并不能解决在应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材缺乏灵活性,必须再配套补充资料,以填补学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空白。
还有,教材中的数据是经过归纳整理的实验资料,学生缺乏真实的企业调研经历,很难理解资料中所给出的各种数据的来源及意义,以及系统中各种参数设置的含义。
3.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学生的学习习惯大都停留在理论课程的学习方法阶段,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学习不是很适应,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门课程要求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会弹出提示框,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读不懂计算机“所说的话”,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框的内容,如何按照提示解决相应问题。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查询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逐渐培养新的学习方法。
三、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逆向法案例教学的应用
由于会计业务有严格期间和先后处理顺序,要想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整个设置和应用过程,学生必须按正常顺序进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简单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须设计出各种情境案例,使学生在各种案例的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逆向法情境案例的基本构思如下:
教师提前做好若干套账套,学生引入后,要求学生做以下操作:
(1)要求学生录入某客户分类信息:
01.批发;02.零售,若提示如图1所示信息,要求学生去改相关基础设置,使编码方案与所录编码一致。
(3)要求学生填制几张凭证。
在填制凭证时,若提示如图3所示信息,学生该如何处理。
若凭证分为收付转三类,在填制凭证时出现如图5所示提示信息,该如何处理。
(5)要求学生以出纳身份进行签字。
出纳签字时,出现如图7所示提示信息,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6)收集某企业相关资料作为期初数据,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完成系统的初始设置。
以上主要介绍了总账系统中的部分逆向法情境案例,本文仅列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关于固定资产、工资系统以及购销存等子系统仍有较多随机问题,也需要设置各种情境案例,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样,通过逆向法案例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置与日常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较扎实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管理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红,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体系的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3).
[2] 陈瑞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之我见[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 桑丽霞.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
[关键词]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应用能力
doi:10.3969/j.issn.1673-0194.2009.16.037
[中图分类号]F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16-0112-03
一、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现状
为了适应社会对会计高层次人才的需要,高等院校越来越重视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逐渐开始加大实践性教学投资力度,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应用会计理论方法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的能力。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是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展开,介绍会计信息系统的各个子系统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以及各子系统的原理、管理思想和操作方法。该课程是会计学专业学生的一门主干课,它集成了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的会计核算基础知识,同时又为审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奠定基础。
目前高等院校的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有两种模式:一人多岗模式和轮岗模式。这两种模式都是根据某企业的背景资料,由教师指定实验内容,学生将已归纳整理好的各子系统的期初数据、基础档案、基础参数录入会计信息系统中。然后,根据几笔经济业务进行日常业务处理,如总账系统中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和记账,采购系统中录入采购发票、采购到货单以及进行结算处理,销售系统中录入销售发票、销售出库单等。最后,根据实验资料提供的方法进行期末处理。通过这两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整个ERP系统的设计思想,掌握ERP的工作原理、作业流程,充分理解ERP的一体化、集成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老师根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以保证教学质量。
虽然会计信息系统实践的内容、模式和方法在不断完善,但是在具体教学中存在着若干问题,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所采用的教材、教师的教学方法以及学生的学习方法来看,现在大多数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停留在应用能力层次,而没有提升到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层次上,也就是说,学生只是备具了基本工作思路,但缺乏独立思维和创新能力。
具体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教学方法问题
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基本授课方法是:教师先讲解会计信息系统某模块的原理和操作方法,然后学生参照实验资料做实验。由于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仅建立了感性认识,没有理性认识,在真正动手的过程中对于先前所讲的内容处于认识模糊状态。实验完成后,教师仅检查其完成情况,一般不会在学生感性认识的基础上继续提升理性认识。而这恰恰应该是教学的重点,只有经过这一环节,学生才真正能将理论与实践操作融为一体。
这样的教学过程,使学生很难清晰地掌握系统整体连贯性,即系统中各项参数、基础档案等与业务处理流程、数据处理方式和数据传递方式之间的关联。学生按资料完成期初设置后,若在日常业务处理、期末处理以及账簿查询等过程中遇到问题,很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实验模拟教材问题
教学所采用的会计信息系统实验教材,一般以一个企业的购销存经济业务为主线展开,练习各种业务的处理方法,然后学习并练习工资、固定资产以及账务处理系统的操作方法,最后生成各种内外部报表。
授课和实验过程基本是按课本顺序进行的,作为知识的学习,这个过程非常合理。但作为课程的配套教材,只能是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一部分内容,不能是全部,因为仅学习并练习这部分实验,学生仅学会了应用软件,并不能解决在应用软件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样的教材缺乏灵活性,必须再配套补充资料,以填补学生缺乏解决问题能力的空白。
还有,教材中的数据是经过归纳整理的实验资料,学生缺乏真实的企业调研经历,很难理解资料中所给出的各种数据的来源及意义,以及系统中各种参数设置的含义。
3.学生学习方法问题
学生的学习习惯大都停留在理论课程的学习方法阶段,对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的学习不是很适应,这就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新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这门课程要求在师生互动、人机互动的过程中进行,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大多数情况下计算机会弹出提示框,存在的问题是大部分学生读不懂计算机“所说的话”,这个过程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提示框的内容,如何按照提示解决相应问题。在这个互动的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查询资料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方案,逐渐培养新的学习方法。
三、会计信息系统实践教学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逆向法案例教学的应用
由于会计业务有严格期间和先后处理顺序,要想学习会计信息系统整个设置和应用过程,学生必须按正常顺序进行操作,这样培养出的学生是简单应用型人才,要培养出具有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高级应用型会计人才,须设计出各种情境案例,使学生在各种案例的练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寻找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渐培养学生独立思维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逆向法情境案例的基本构思如下:
教师提前做好若干套账套,学生引入后,要求学生做以下操作:
(1)要求学生录入某客户分类信息:
01.批发;02.零售,若提示如图1所示信息,要求学生去改相关基础设置,使编码方案与所录编码一致。
(3)要求学生填制几张凭证。
在填制凭证时,若提示如图3所示信息,学生该如何处理。
若凭证分为收付转三类,在填制凭证时出现如图5所示提示信息,该如何处理。
(5)要求学生以出纳身份进行签字。
出纳签字时,出现如图7所示提示信息,是什么原因,该如何解决。
(6)收集某企业相关资料作为期初数据,要求学生自己分析,完成系统的初始设置。
以上主要介绍了总账系统中的部分逆向法情境案例,本文仅列示了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部分问题,关于固定资产、工资系统以及购销存等子系统仍有较多随机问题,也需要设置各种情境案例,在这里不一一列举。这样,通过逆向法案例教学,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并掌握ERP环境下会计信息系统的基础设置与日常业务处理之间的关系,以及各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同时可以较扎实地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和管理思想。
主要参考文献
[1] 郭红,等.构建会计信息系统实训体系的探索[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3).
[2] 陈瑞芳.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之我见[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 桑丽霞.ERP环境下会计信息化模拟实训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