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劲不如交心

来源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po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社会家长对于孩子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并且都有自己的一套教育理论。教育是一个大且宽泛的概念,每个人对它都有话可说,因此老师在做家长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就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
  一、问题剖析
  (一)包办代替溺爱型老人
  现在的家庭大都由两个独生子女组成,两家老人轮流带孩子。老人一天的寄托都在孙辈身上,溺爱就成了普遍现象。
  小小“困难户”
  成成是我们班的小小“困难户”。吃饭的时候他能把所有的蔬菜都咬成渣,并且老师如果不提醒:“成成快把饭饭吃到嘴里。”他就一直玩饭菜,把汤倒进菜里再把菜挑到饭里,如此循环。午睡时老师不说:“成成请你把外套脱掉再入睡!”他就会直接睡下,午睡起来后也不会折被子;运动后更不会将自己脱下的衣服进行折叠。根据这一情况老师进行家访,原来在家成成奶奶对他的照顾无微不至。孩子不喜爱吃蔬菜,奶奶做菜时就尽量避开蔬菜,并且每顿饭都是奶奶亲手喂他,睡觉穿衣折叠被子更是奶奶一手包办。
  从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小小“困难户”成成的表现和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奶奶的包办代替阻碍了成成的发展,造成了成成在生活上自理能力的大大减弱。老人爱孩子无可厚非,但是爱要适度,不然过度的爱最后就会变成孩子成长中甜蜜的负担。
  (二)高学历高要求型家长
  社会在发展,家长素质也在发生变化。现在的家长文化层次普遍较高,在孩子教育问题上都有自己的见解,对老师的工作要求也较细致。此类型家长都有一个普遍的共性——对孩子高期望。
  漂亮的图画
  今天美术课画的是狮子。孩子们看着自己的作品都很满意,放学时小树骄傲地把作品给妈妈看:“妈妈,这是我的狮子。”小树妈妈一看就问老师:“为什么我们小树画的狮子颜色这样乱,也没有狮子的轮廓?你看他旁边的点点画的就很漂亮。”老师立马解释幼儿作画时观察带有随意性,他看到的狮子的美和我们成人的眼光是不一样的,同时孩子心理和生理发展速率不尽相同,差异是很大的。幼儿偏爱鲜艳颜色且只能区分3~4种或者更多差异明显的颜色,因此他画面颜色丰富且凌乱。经过老师的解释小树妈妈还是觉得是老师教得不好,专门报了美术班进行学习,但是在一段时间后,小树的绘画水平还是停留在原地。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孩子出类拔萃、遥遥领先的心情老师能理解,但有时太急,就容易造成孩子做事情胆怯,失去自信心,错失创造力。
  (三)放任随意型家长
  近年来虽然幼教地位在逐步提高,但是还是有家长认为幼儿教育是“小儿科”,不需要重视。这些家长一般不主动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家中的情况,孩子早上送到幼儿园、晚上接回家这段时间老师看好我的孩子即可。当老师和他反馈幼儿在园情况时,幼儿表现好的方面他表示赞同,不好的方面嘴里说“配合老师,帮助孩子改正”,最终却没有看到他真正的行动。
  吃手指的大豪
  最近大豪吃手指的情况越来越频繁,考虑到手指上有细菌对孩子的身體健康会造成影响。于是老师在幼儿园时刻提醒大豪,放学后老师将情况告知大豪家长。可是大豪家长却说孩子在家并没有这种情况,认为这种表现是在幼儿园的偶然情况。但是还是承诺老师在家会好好教导孩子改掉这个坏习惯,积极和老师配合。但是一个月过去了大豪还是吃着手指并且发展为无意识咬身边孩子手指,老师再一次将这个情况告知家长,希望家长能引起重视,但是家长则表现出闪烁其词,逃避正视这个问题。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园配合共同努力,光靠老师是不够的。曾经有位诺贝尔物理学家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道:“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是我的幼儿园,我今天的成功源于它。”由此可见幼儿教育并不是“小儿科”,家长思想中应该摒弃这种糟粕思想,真正做到家园配合。
  (四)热情交际型
  这类家长热情地关心关注着班级:他们大到能积极参加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小到关心班级自然角种的花是否会引来蜜蜂伤害孩子。这类家长能积极配合老师做好班级的各项工作,但是有时候连一些很小的小事他们也要进行夸大宣传,这会给班级带来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热情的明明妈妈
  明明妈妈是我们班最热情积极的家长,班级里的事情她总是冲到第一个。但是同时她也是班级群里的“大喇叭”,好的事情她会说,不好的事情她也在群里大肆说。这一举动给老师带来很大的困扰。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对这类家长好的方面进行表扬。另一方面也要和他们进行沟通,要在班级里面传播正能量!
  (五)依赖退避型家长
  有的家长不敢与教师沟通反映孩子幼儿园的情况,即使对教师工作有意见他们也不敢说,因为他们担心说了后教师会向孩子撒气。另一些家长认为孩子各方面的表现都没有太大问题而很少与教师沟通。
  自信的奋成爸爸
  奋成爸爸是个粗糙但自信的爸爸,他觉得男孩子应该要“粗养”。早上把孩子送到楼梯口,从不上来和老师打招呼,晚上接孩子也不和老师沟通。奋成从来不来参加早锻炼,老师和他进行沟通,他表现出这并没有太大问题的样子,并且认为早上缺失的锻炼时间在家补上就好,十分自信!
  事实上,家长不主动找教师,并不代表家长不想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他们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或不愿给教师添麻烦等原因而压抑着自己。
  (六)冲动直率型家长
  冲动直率的家长遇到问题往往难以抑制自己的情绪,当他们认为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委屈时,他们不会理智地分析,而会冲动地来兴师问罪。有时碰到气势汹汹的家长,教师如果稍作辩解,反而会使情况更为恶化。
  谁动了我家妞妞的头发
  遂遂是一位可爱的小姑娘,在一次区域活动时旁边的涛涛剪掉了遂遂辫子头上的一点头发,老师当时没发现。结果第二天遂遂奶奶带着遂遂风风火火地冲上教室来对着小朋友说:“哪个是涛涛?”老师见状立马上向前和遂遂奶奶进行沟通,但是遂遂奶奶依旧情绪激动:“他剪了我家孩子的头发,这事你怎么解决?你不行找领导!”   这类家长性格如此,有时候她可能就是嗓门大而显得很凶很急躁,又或者是当下太生气。此时教师需要做的首先可能就是安抚她的情绪,然后再进行沟通。
  二、解决策略
  (一)放平心态,平静倾听
  1.放平心态,呈现倾听姿态
  作为老师我们必定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家长,首先我们自己要做到的就是放平心态。俗话说:“心态决定成败,好的心态就是成功的开始!”其次我们要学会倾听,无论是面对何种类型家长,我们首先就要摆出已经做好准备倾听的态势:眼睛注视对方,面带微笑让家长获得信息——你讲我倾听着。
  2.平静倾听,不卑不亢
  在准确判断家长来意后,接下来我们需要做的就是不反驳,认真听完。过程中表现得不卑不亢,听完后也要稍作回应,感谢家长对我们工作提出宝贵意见。
  (二)梳理信息,归纳重点
  倾听过程中,你可能会听到溺爱型家长的诸多抱怨,也有可能听到高学历高要求家长的强势冲击,与你谈论教育,并且怀疑你的教育方式,宣扬他们的教育理念,甚至还有可能听到冲动直率型家长对你的言语侮辱,不通情理不讲道理的家长比比皆是。此时的教师一定要沉住气,自始自终都表现出认真倾听的姿态,并且做到尽快在脑海中过滤梳理家长言语中的重要信息,归纳重点。
  (三)自信从容,主动出击
  清晰梳理信息,分门做重点归纳,做到心中有数自信从容,主动出击巧解各类家长的问题:
  1.包办溺爱型家长
  尊重、理解应该成为处理此类家长工作问题的重要前提。老师虽然受过专业的幼儿教育,有一定的育儿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不能总是高高在上,认为老人溺爱孩子是不专业的表现并且去指挥他们。老一辈虽然理论知识不及老师,但是他们的育儿经验很大程度上高于老师。对于他们,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的疑虑——孩子在园没有我在家带得好。主要策略为:表扬幼儿在园的点滴进步,多展示幼儿在园作品及生活状态,接孩子送孩子的时候多与他们交谈,取得信任再展开工作,宣扬正确先进的育儿信息,说明包办溺爱阻碍幼儿成长。
  2.高学历高要求家长
  自信从容,相信我们作为教师的专业能力与素养,不因家长学历高就盲目地服从他们的意见,妄自菲薄。交流前要做足准备,认真细致地观察孩子的表现,找寻相应的理论支持并思考指导策略,做到胸有成竹,以自己的专业素养赢得家长的认同。
  3.放任随意家长
  首先要了解家长不交流的真正原因,是工作忙,还是与老师交流沟通有心理障碍,了解后与家长进行个别沟通。和有心理障碍的家长进行深入沟通,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并且要教给家长配合的方法,最后向其说明配合后会产生的效果。对工作忙的家长,老师可以以电话、QQ、微博的方式進行交流,帮助家长解决教育问题,并且能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时,也能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信息。
  4.依赖退避型家长
  我们要主动出击,积极引导,及时将孩子在园的点点滴滴向家长汇报,让家长感到教师了解孩子,关注孩子。如,每天离园时用一两句话向家长反映情况:今天甜甜学会了自己系鞋带,今天涣涣吃了两碗饭,等等。与家长交谈时保持会心的微笑,让家长感受到孩子在老师心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认为老师能发现孩子的点滴进步,从而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交流消除心理障碍。
  5.热情交际型家长
  首先这类家长很适合做家委会成员,所以老师可以把这些家长吸收到家委会,让他们策划亲子活动,参与班级环境创设,让他们能形成一种主人翁意识,培养这是我孩子生活的另一个“家”,我要帮助老师好好经营传播正能量的意识。接着老师要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说明你单方面的行为可能会影响班级的整体氛围,请他分清场合。最后老师面对过分热情交际的家长最好的策略就是淡然婉拒。
  6.冲动直率型家长
  沉住气,笑着听。如果这类家长只是冲进来单纯发泄他的情绪不需要你做出解释时,你需要做的就是微笑着听,即使他要你做解释你也要说明这件事情不是很清晰,我调查好了才能答复你。因为你可以想象面对一个情绪激动的人,你在当下说出事实,他也不会听进去,反而会越说越错加强他的激动情绪。有时候忍耐接受家长无理由激烈情绪也是一种策略。更重要的是你要在听完后仍要对他的话表示回应:“感谢你对我工作提出的建议,这件事情我会进行调查改进。”这样的软回应家长自己也会感觉到这位老师的心意从而表示理解。这种策略有时反而比你和冲动的家长你说一句我解释一句效果来的好。
  (四)交心不较劲,共创新风尚
  家长和老师之间有时可能会产生分歧,但是家长和老师最终目标都是一样的,即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孩子的健康成长,幼儿园教学质量的提高都需要家园合作,相互尊重,平等对话,这种和谐的家园关系对孩子的成长是最有益的。
  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关系也应该是亦师亦友,“交心不交劲、共创新风尚”应成为家园合作的主旋律!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3]李慰宜,林建华.《幼儿园绘画》教学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杨雄.把话说到家长心窝里——幼儿园不同家长的类型及指导方式[J].今日教育(幼教金刊),2014,(4).
其他文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制定了我国教育十大试点改革工程,其中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的试点,是“以推进政府统筹、校企合作、集团化办学为重点,探索部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机制”;同时明确了政府职能,指出“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加强学前教育管理,规范办园行为。教育行政部门加强对学前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相关部门履行各自职责,充分
期刊
创意是一种思维方式,是破旧立新的创造与淘汰的循环,是思维碰撞,智慧对接,是具有新颖性和创造性的想法。创意美术是相对于传统的美术教学而言的,创意美术的特点就在于其“创意”性的体现,是突破传统既定的教学模式,在关注幼儿专业美术技能的同时,提高幼儿创造性的审美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师正确合理的引导下,充分运用各种美术材料和新的美术表现形式进行个性化的创造,并且在这个新的美术创作过程中能够使幼儿获得成就感及美
期刊
背景:  目前,幼儿园的角色游戏主要在室内进行,教师提供并协助布置场地,孩子们在复杂曲折的活动室里,要时刻小心,不能大声喧哗,不能随意奔跑,任何物品要小心轻放。这必然导致孩子们在游戏中缩手缩脚,不能畅快淋漓地玩耍。如果把角色游戏搬到户外进行,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呢?  片段一:  风儿吹,阳光照,草儿青青,花儿笑!  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天那么蓝,阳光那么暖。  “老师,今天我们玩上班游戏的时
期刊
光看封面就能感受到大卫是个多么调皮和富有个性的孩子:几何形体拼接成的玩偶形象,有夸张的大圆脑袋,嘴巴得意地咧成大黑洞占据快半张脸,锯齿一样的小牙齿,三角形的鼻子,小小的黑眼珠,正站在一摞七零八散的随时会轰然倒下的书堆上,用尽力气伸长胳膊企图去取放在桌上的鱼缸,鱼缸倾斜水已要洒出,鱼缸里的鱼也发现这一危急情况,呈现出惊恐行为!此刻真是危机四伏!任何妈妈看到都会吓得立刻制止这一行径,大呼一声:“不可以
期刊
《美丽的大脚》是2002年上映、由倪萍主演的关注中国西部教育的影片。作为一名师范院校的教师,我曾经多次推荐给我的学生,和我的学生一起观看这部电影,每一次都无一例外地被影片感动。时隔多年,再一次提及这部影片,我的脑海中仍浮现出毫无生机的西北黄土高原,极度缺水贫瘠的山村,善良质朴的山村教师张美丽,来山村支教、追逐梦想的夏雨老师和一群对知识充满渴求的山村儿童。  影片主人公张美丽是一个普通农村妇女,她被
期刊
话题中采用的“一课三磨”和“多名老师磨一节”的教研形式是幼儿园常用的两种方式,但各自所要把握的目标和具体要求不一样。  1.“一课三磨”——磨好课  个人“一课三磨”是教师个人根据自己的需要,不需要别人的帮助,自己用录音、录像对自己的课堂进行实录反思,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种磨课形式对自我的专业性、自律性、计划性要求很高,但成效慢,与个人专业素养有很大关系。  集体“一课三磨”通常由一人多次执教
期刊
随着我园课程形态改革的深化,个别化学习活动已经成为我园课程实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个别化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学习形式,有着不同于集体学习的特殊性,更注重个体以其特有的方式与环境互动,更彰显个体学习的主动性和过程性。因此,个别化的学习材料投放对于幼儿的兴趣、学习的质量有着直接而重要的联系。目前我园个别化学习材料的投放存在着以下现象:  一、聚焦幼儿个别化学习的乱状  (一)能力层面——“不会玩”  “
期刊
《摔跤吧!爸爸》是由一部涅提·蒂瓦里执导,阿米尔·汗主演,讲述作为一个父亲如何指导女儿摔跤的传记电影。影片根据印度著名摔跤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的真实事迹改编。  马哈维亚曾经是一位前途无量的摔跤运动员,在由于各种原因放弃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后,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为国家赢得金牌,因此,他将自己的梦想寄托于自己未来的儿子身上。可是上帝仿佛开玩笑一般,马哈维亚接连迎来了两位女儿。大女儿取名为吉塔,二女儿取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幼儿进入中班后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规则、环境和教师都有了相应的了解,所以少了陌生感,也没有了依恋父母和老师的倾向,他们有了明确的行为意识,开始主动认识周围的人和事,个性更加鲜明。另一方面,他们还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他们渴望有游戏的伙伴,但由于社会行为的规则还没有很好地建立起来,因此
期刊
“幼小衔接”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这其实不应该成为一个问题,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常识性判断却在现实中常常“搁浅”,幼小衔接中仍存在着诸如单向性、片面性、盲目性等问题。做好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小学、家庭与社会共同努力的目标,特别是教师,更应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自觉提升专业使命感。  一、幼小衔接要循序渐进  儿童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层级相关性,即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构建的基础,而后一阶段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结果。幼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