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乡土资源,辅助阅读教学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pingzhenr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选择、运用阅读材料是语文教师应探索的问题。本文作者近几年在教学活动中,有意把身边的乡土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收效颇丰。只要能巧妙经营,乡土文化资源就必将是阅读教学的得力助手。
  关键词: 乡土资源 阅读教学 辅助作用
  
  新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新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提倡让孩子尽情徜徉于激情和人文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参与阅读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的职责。经验告诉我们,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因此,学生阅读什么就显得尤为重要。鉴于乡土资源的独特魅力与近年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每一位语文老师应能巧用乡土资源,辅助阅读教学,让阅读教学活动更好地促进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
  乡土资源,又称地域资源,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学习资源的统称。它由于独特的地缘关系而使它的魅力不言而喻:它有着鲜活性、具体性和丰富性。乡土资源大体包括自然景物、民风民俗、名胜古迹、特色特产、逸闻轶事、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名人雅士、诗词歌谣、土话俚语、书画佳作等方面,内容丰富多样;它们又发生在我们地区,离我们的生活实际较近,相比较而言,它比教材中的内容更鲜活、具体。在教学中将这些鲜活的素材运用到阅读教学中,能激起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好地调动起学生的主观经验,激发学生的阅读激情,更能激起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应该说,乡土资源是语文阅读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材料。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可以作如下尝试,以使乡土资源发挥对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
  
  一、作为导入语的材料,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一堂课的导入直接关系到课堂学习的气氛,影响教学的质量和学习的效果。联系学生生活经验的导入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学主体的作用,大大提高学习时的注意力和主动性。因此,选择利用学生较为熟悉的鲜活的乡土材料导入新课,能使阅读教学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因为它们鲜活,更能激发学生的兴奋点,所以我们可以充分使用乡土资源来导入新课,使课堂导入的环节就能有效触及学生的兴奋点。比如在教学沈从文的《端午日》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讨论活动导入:在端午节时,我们仪征人有哪些活动?由于是讨论自己身边的事情,学生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小组内大家争先恐后的发言:有说伍子胥故事的,有说插艾草的原因的,有说包粽子、吃粽子的意义方法的,有说一家去外婆家团圆的,吃饭有说节日能表现尊敬老人、增进亲情的……小组交流热烈异常,学生兴奋地进入了课文的情境。这一节课,学生对《端午日》的学习颇有心得,了解了节日活动背后丰富的文化意蕴,以至于大家在读赛龙舟之后,发挥想象具体描绘了湘西人民赛捉鸭子的场面。应该说,这一导入活动的安排是本节课阅读教学取得较好效果的因素之一。
  
  二、作为阅读材料,厚实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应能指导学生有效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逐步厚实自己的人文素养。而我们身边的乡土资源中有很多的文化人的故事及他们的作品就很适合介绍给学生读,而且因为是身边的资源,学生会觉得特别亲切,因而愿意读,因而更能提升人文素养。比如我搜集整理了仪征文化名人盛成的生平事迹,介绍了其主要创作活动及主要著作。搜集了葬于青山镇龙山的泰谷学派,介绍他们阅读了泰谷学派的来龙去脉及其弟子们的执著壮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在阅读这些似远又近的文化轶事后,学生深深为这些家乡人的或发生在家乡的事感动、奋发,或为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或为他们对学术的执著,或为他们对信仰的捍卫。我以为学生从中深受启发,在阅读学生读后的感言、心得后,觉得学生们的精神世界有了微妙的变化。经常让学生触及这些轶事,不但可以让他们了解这些文化名人的轶事,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而且历史名人的精神、涵养、修为会深深影响他们。应该说,这一阅读活动慢慢厚实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而这正是我们阅读教学的目标之一。
  
  三、作为阅读材料,拓展学生阅读空间
  
  学生仅读一本语文教材显然是不够的,我们一定尽可能推荐适合学生读的诗文让学生读,以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我们的乡土资源中有很多适合学生读的诗文,因此在教学中,我发动学生们的力量,指导他们借助网络、图书和走访乡里等途径搜集整理了仪征人写仪征的诗文和历代先贤写仪征的诗文让孩子们阅读。为了让学生能从这些地域性和强的文化资源里习得丰硕,我对此活动做了精心安排。阅读活动分成两种形式。
  1.与平常教学有机结合。比如学《小石潭记》,推荐阅读刘师培的《真州看山记》和清朝吴锡麟的《游西溪记》,因为他们都是古代散文,语言流畅自然,都以文言的形式来写某一地域的景色。虽然后两篇也许不及柳氏的有名,但由于文字浅显,更兼刘师培的一文更以博采众家之经典句子来书写他对真州的情怀,学生能从这些文字中了解家乡的一角,因而阅读中学生情绪饱满,与文字对话积极,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集中阅读。在语文教材某一单元学完后,把师生共同搜集整理的关于仪征或青山的诗文拿出来让学生阅读赏析。我们搜集整理了历代文人写仪征的诗歌、散文,整理了仪征人写的诗歌散文。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大家在语文课堂上阅读交流。为了让孩子们学会诗文赏析,我还印发了几篇有代表性的诗文赏析的典范文章。如此,让学生有“法”可依,学生读着这些和仪征和青山有着密切关系的诗文,兴奋不已,他们阅读着,讨论着,和学语文教材里的文章相比,更觉得新鲜、亲切,阅读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四、作为学习材料,培养学生研究性阅读技能
  
  我以为,初中阶段,也可尝试培养学生的研究性阅读技能。我们可以让学生系统阅读、研究某一名人的诗文特色和创作历程,从而让学生能探索名人成长的经历和名人成功的渊源,并能从名人的经历中受到启发。
  然而选择谁为研究对象却很关键,他必须让学生有探索的兴趣。于是我决定从乡土文化资源入手,选中了扬州文化名人郑板桥。让学生搜集整理其与仪征、青山的渊源,结果学生非常投入。师生一起整理了板桥的生平,板桥的创作历程,板桥在仪征的日子,板桥写仪征写青山的诗作,板桥的题竹诗,等等。学生们利用一周时间走进了这位扬州名人,他们拜读了这位名人的不同时期的经典诗作,了解了他坎坷而正直的一生,了解了他的竹石兰,他们尤其爱读他的众多的题竹诗,短小精悍,寓意深刻,更从中窥见了他的高尚的人格。每天聆听学生的朗朗书声,看到他们讨论的如此激烈,阅读他们的读后心得,我暗自开心,对,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重要。在活动结束时,学生们都有模有样地写了相关的小论文,师生都收获颇丰。
  看来,在初中阶段,只要目标明确,内容经典,指导得当,就可以适当地搞一些专题性强一点的阅读活动。这种研究性阅读活动,会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积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激活学生的阅读的激情,让学生更好地投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
  综上所述,只要让乡土文化资源巧妙地步入语文课堂,则它对我们语文阅读教学的辅助作用不可估量。
其他文献
作为一种管理理念和方法,SixSigma通过一套以统计科学为依据的数据分析,测量问题,分析原因,改进优化和控制效果,使企业在运作能力方面达到最佳境界。这里探讨了SixSigma在纺织类企
本文报道1例28岁男性患者下颌骨腓骨移植联合牙种植术的治疗。患者因下颌骨成釉细胞瘤切除左侧部分下颌骨并行血管化单层腓骨移植,术后2年于腓骨移植区植入4颗种植体,采用纯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轿车越来越多的走八人们家庭,随之而来的因代步工具升级所引发的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问题越发引起人们的关注。同汽油车相比,菜油轿车在能耗和环保方面
摘 要: 我国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受到学校文化和作学校外部文化的双重影响,在教学改革中产生了许多文化悖论。只有通过改革行政文化与教师文化方式来建立建立民主、平等的教学文化,有选择性地吸收西方文化中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成果,才能走出教学改革困境。  关键词: 基础教育教学改革 困境 文化归因 文化调适    2001年第八轮课程改革开始,基础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在政治教学中,运用综合的思维方式,通过优化教学常规五环节,实现政
摘 要: 有效教学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课堂教学永恒的话题。要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促进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是基本途径之一。因此,本文从分析当前教学中师生对话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入手,就如何在日常教学中开展师生“有效对话”教学,从“提供对话的背景资料”、“设计深浅不一的提问”和“及时捕捉课堂对话的生成机会”三个角度进行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 《历史与社会》 课堂教学 师生对话 有效策略  
农民工市民化是加快推进城镇化的必然选择,也是持续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长远之策,而户籍制度、居住场所、就业保障、城市承载能力和土地财产处置问题是当前影响和制约农民工市
党的十七大做出了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导向,为此必须实施东北优化开发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从这一目标出发,需要论证其战略依据,确认其制约因素,阐
《怪物》是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一部短篇小说。故事叙述了黑人亨利在火灾中救火而变得面目全非。"黑人问题"在当时的社会备受关注。在这部小说中,黑人遭到了白人的歧视。小
把握学生写作的动情点,让学生看到成功的希望,体验成功的愉悦,学生才会自觉投入到写作的乐境中。本文就如何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进行了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