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草莓常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来源 :现代农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caocao72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介绍保护地草莓病、虫害的发病症状、发生规律,并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为草莓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草莓;保护地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S436.63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 1007-5739(2010)16-0183-02
  
  OccurrenceandControlTechnologyofDiseasesandInsectPestsofStrawberryinProtectedField
  HUANG XiangZHANG YanLIU Song-hu
  (Xinyang Agricultural College,Xinyang Henan 464000)
  AbstractThe disease symptom and occurrence regularity of strawberry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were introduced,the control technologyand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which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strawberry.
  Key wordsstrawberry;protected culture;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control teehnology
  
  我国保护地栽培草莓,鲜果供应从11月初开始到翌年6月,不仅延长市场供应期,而且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成为高效农业的主导产业[1]。但是保护地特有高温高湿的小环境条件及连年高密度种植,极有利于各种病虫害的发生,病虫害已经成为制约草莓产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因此,在生产中加强对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是保护地草莓生产向高产、优质、高效方向发展的有力保障措施之一。
  1保护地草莓常见病害及防治
  1.1草莓白粉病
  1.1.1病状识别。该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花及果。侵染初期在叶背及茎上产生白色近圆形星状小粉斑,后向四周扩展成边缘不明显的连片白粉。严重时整叶布满白粉,叶缘向上卷曲变形,叶质变脆,最后病叶逐渐枯黄;花蕾受害不能开花或开花不正常;果实早期受害,幼果停止发育,病部变褐色、硬化,着色不均,其表面覆盖白粉。
  1.1.2发病规律。白粉病在草莓的整个生育期均可侵染发病,整个生长季节有多次侵染和再侵染,侵染频率高;该病对温度适应范围广,病菌分生孢子在15~25 ℃条件下均可萌发侵染,低于10 ℃或高于30 ℃才受到抑制,不能萌发再侵染[2];白粉病喜湿,发病的轻重与湿度呈正相关;植株徒长时容易发病。
  1.1.3防治要点。一是选用抗病品种。在白粉病重发区,淘汰丰香和日本3号等易感病品种,选择耐病品种如玫瑰和达赛莱克特等。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培育无病壮苗。从育苗圃开始,及时发现和清理有病叶片和秧苗,并注意喷药预防,培育无病壮苗。三是药物防治。草莓扣棚后有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发现病叶后,阴天可选用百菌清、速克灵烟剂进行熏蒸,晴天可喷4%朵麦可水剂、30%特富灵可湿性粉剂、1%莓保水剂、2%农抗l20等药剂防治。这些农药宜交替使用,其中朵麦可、特富灵农药的多次使用对草莓有抑制生长作用,且花期不宜使用。
  1.2草莓灰霉病
  1.2.1病状识别。灰霉病主要危害花、果实和叶片。叶片上病斑褐色,水渍状,有时微具轮纹,多发生于叶片边缘,潮湿时,上生灰色霉状物。果实染病,于落花后先侵害与地面接触的小果,后沿果梗蔓延到花序梗,可使整个花序枯萎;转白或已着色果实被害时,于果面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后变暗褐色,组织软腐,密生一层灰色霉状物,最终软腐或变成暗褐色僵果。
  1.2.2发病规律。病菌以菌丝体、分生孢子随病残体或菌核在土壤内越冬,通过气流、浇水或农事活动传播。病菌发育适宜温度18~30 ℃,最高温度32 ℃,最低温度4 ℃,最适宜相对湿度92%~95%,低温高湿利于病害的发生与流行。
  1.2.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落叶。采用高垄地膜覆盖或滴灌栽培,选用紫外线阻断抑制菌核萌发。二是药剂防治。用60%防霉宝超微粉600倍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50%扑海因2 000倍液)加50%甲基菌硫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7~10 d喷1次,连喷2~3次。也可在大棚内施用特克多、速克灵或百菌清烟剂,每次熏1夜,隔7~8 d熏1次[3]。
  1.3草莓叶枯病
  1.3.1病状识别。主要在春秋发病,侵害叶、叶柄、果梗和花萼。受害叶上产生紫褐色无光泽小斑点,以后扩大成直径3~4 mm的不规则形病斑,病斑中央与周缘颜色变化不大。病斑有沿叶脉分布的倾向,发病重时叶面布满病斑,后期全叶黄褐至暗褐色,直至枯死。在病斑枯死部分长出黑色小粒点,叶柄或果梗发病后,产生黑褐色稍凹陷的病斑,病部组织变脆而易折断。
  1.3.2发病规律。病菌以子囊壳或分生孢子器在植株病组织或落地病残体上越冬,春季释放出子囊孢子或分生孢子借空气扩散传播、侵染发病,并由带病种苗进行中远距离传播。该病为低温性病害,秋季和早春雨露较多的天气有利于侵染发病。肥足苗壮发病轻,缺肥弱苗发病重。草莓品种间有抗性差异,福羽、幸玉发病重,达娜、新明星较抗病。
  1.3.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田间管理。注意清园,及早摘除病老叶片,减少传染源。加强肥水管理,使植株生长健壮,但不要过多施用氮肥。二是选用抗病品种。采用新明星、达娜等抗病品种。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喷雾,10 d后再喷1次,或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3 kg/hm2对水1 125 kg/hm2喷雾。
  1.4草莓青枯病
  1.4.1病状识别。又称茎枯病,属细菌性病害。近几年,草莓青枯病的发生逐渐加重,特别是全明星草莓病株多达20%以上,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4]。发病时,植株发育不良,茎叶萎蔫,不久枯死,根状茎导管变褐色,用手压时,有乳白色的黏液渗出,病株根部变褐腐烂,根的中心无异常现象。
  1.4.2发病规律。病菌喜高温,发育温度10~40 ℃,最适温度30~37 ℃,最适土壤pH值6.6[5]。病原菌的腐生能力很强,能在土壤中生活和繁殖。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或病株传播。病菌从伤口侵入,具有潜伏侵染特性,有时长达10个月以上。
  1.4.3防治要点。一是加强栽培管理。对草莓种植地进行土壤消毒以及合理的轮作,选用脱毒种苗栽培等措施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二是药剂防治。定植时用青枯病拮抗菌MA-7、NOE-104浸根,抑制青枯病菌侵染。发病初期可喷30%绿得保悬浮剂4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50倍液,间隔7~10 d喷1次,一般喷2次。也可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 000倍液灌根。
  2保护地草莓常见虫害及防治
  2.1蚜虫
  2.1.1病状识别。蚜虫在草莓植株上全年均有发生,以初夏和秋初密度最大。蚜虫多在幼叶叶柄、叶背面活动吸食汁液,导致叶片卷缩、扭曲变形。蚜虫是病毒的传播者,能够传播55种病毒病[6]。
  2.1.2防治要点。及时摘除老叶,清理田间,消灭杂草;草莓开花期前可用50%敌敌畏溶液1 0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喷药1~2次。一般采果前15 d停止用药。
  2.2红蜘蛛
  2.2.1病状识别。红蜘蛛喜欢在未展开的幼叶或叶背面上吸取汁液。被害叶片呈现黄白色小斑点,随后逐渐扩大,致使整个叶片布满黄白色花纹,严重时叶片黄化皱缩卷曲或枯黄死掉,使植株矮化,影响植株正常生长和产量。
  2.2.2防治要点。花序初显时,可喷克螨特2 500倍液防治,隔7 d再喷1次。采果前用20%增效杀灭菊酯5 000~8 000倍液防治2次,隔5 d喷1次[7]。
  2.3线虫病害
  2.3.1病状识别。①草莓根结线虫病。受害植株根系有大小不等的根结,剖开病组织可见细小的乳白色线虫,根系不发达,侧生营养根增生,地上部长势弱。②草莓茎线虫病。叶柄隆起,叶片扭曲变形,花和果实形成虫瘿,植株矮化。剖开畸形组织,在皮层或薄壁组织可见到大量线虫。
  2.3.2防治要点。一是生物防治。利用土壤中的线虫天敌——真菌和细菌。将有益菌引入病态植株中,破坏线虫的内含物,杀灭线虫。定植前用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浇灌定植穴,每穴0.10~0.25 g,防治效果达85%~90%。用生物活菌液200倍液浇灌植穴。二是物理防治。栽植草莓前,将休眠母株在46~55 ℃热水中浸泡10 min,可消除线虫。三是化学防治。整地时用3%米乐尔颗粒剂22.5~30.0 kg/hm2撒施于种植畦。草莓定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加10%农用链霉素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和50%辛硫磷乳油800倍液浸洗植株后,摊开晾干水分后栽植。
  3加强保护地草莓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3.1植物检疫
  为防止一些重要病虫害,如病毒病、检疫性线虫病引入该地区,应做好植物检疫工作。
  3.2建立脱毒草莓种苗圃,培育无病毒壮苗
  为了草莓生产安全,应尽快进行草莓脱毒繁育圃,培育无病毒壮苗,以提高草莓植株的抗逆性,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3.3加强栽培管理
  病害的越冬途径主要是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应做好清园工作。特别是发病严重的地块,可进行土壤处理。栽植前用65%可湿性代森锌15 kg/hm2,掺细土225 kg/hm2进行沟或穴施。也可进行草莓、水稻轮作,减少病害发生。栽培时用地膜覆盖以降低空气湿度,提高地温,加速植株生长,提高抗病力。同时采取合理密植及适量施肥、灌水等综合措施。
  3.4注意定期换种
  一般在新栽植区的周围2 km以内无老园时,应4~5年换1次种;周围有老园,2~3年就应换种。但如遇到草莓长势衰退,产量降低,就应提前换种。
  3.5药剂防治
  在病害发生过程中,在发病前或发病初期选用对口农药进行防治,注意轮换药剂,以减少病原菌抗药性的产生。
  4参考文献
  [1] 郝保春.草莓病虫害防治彩色图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2] 姚文麒.草莓白粉病防治的难点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8(24):141-142.
  [3] 史华新,陈楚玲.革莓病毒识别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9(1):26.
  [4] 薛希红,史兴峰,曹汉西.草莓青枯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措施[J].河北果树,2006(5):55-56.
  [5] 廖建明.草莓青枯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07(1):67.
  [6] 黄宏英,程亚樵.园艺植物保护概论[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381.
  [7] 张晓明.保护地草莓常见病虫害症状及防治对策[J].吉林蔬菜,2008(6):38.
其他文献
“7选3”的新高考模式实行以后,高三的语文课时有了相应的增加,这种变化对注重循序渐进的语文教学来说,其实并不是很有利。因为语文课时多了,如果依然沉浸在复习做题中,易使学生的
环节一:导入师:今天和各位大学生重温鲁迅的小说《祝福》.如果遵照高中教学方式,鲁迅这篇小说应该属于一篇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所谓"传统"是针对"现代"而言,现代小说,比如弗吉
鉴于近几年南通地区蔬菜病虫出现新特点,提出在蔬菜生产上提倡使用抗、耐病虫品种、实行2年以上的轮作、培育壮苗与适期定植、采用平衡配方施肥技术、选用适用农药与及时防治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负担较重,生活也大多是三点一线,在这种学习环境下,学生生活面不仅会变得狭窄,也很少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课外阅读,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进行语文写作学习的时候就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2015年高考语文试卷中出现的新型作文题型,它不只考查学生写作能力,还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及思维能力。其最起码的要求是学生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按照命题人给定的任务或发出的指令作文。而且,材料一般具有很强的思辨性,如果考生有很强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那么,可切入的角度多,可选择的余地大。在日常作文教学中,根据任务驱动型作文的这些特点,把提升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写作水平相结合,对任务驱动型作
摘要 对安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剖解,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为进一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建设生态文明、促进农民增收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添油助力。  关键词 设施农业;现状;问题;建议;河南安阳  中图分类号 F3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7-0211-01  1 安阳市设施农业发展现状  进入2000年以来,安阳市委、市政府对设施农业发
有一种错误是美丽的,那便是爱的错误。台湾诗人郑愁予的《错误》一诗运用神来之笔,把这“错误”描写得更加销魂:令我们禁不住击节赞赏,这也是这首诗能够令很多读者爱不释手的
做为我国中学生教育教学主要科目之一,语文教学一直是教育教学领域最核心的改革区域。国家课改政策颁布后,语文数学相关教学工作成为改革的前沿,选修课专题式教学就是该课程
实施“一带一路”国家战略首先要解决道路互联互通问题,交通基础设施等因素影响区域旅游经济的集聚和扩散,是旅游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速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
针对小波变换进行图像压缩过程中重建图像易引起边缘振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延拓消除边缘振荡的方法。它通过提升算法与传统的非线性ENO-小波变换结合,把高频分量边缘的能量集中到低频分量上,用小波分量模的极大值对跃变点进行奇异性检测,有效地消除了重建图像引起的边缘振荡。仿真实验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