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来源 :新课程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a198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不仅是教书,更主要的是育人,教育是帮助学生成长,创造完美人生的过程,所以在物理教学中应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一、从物理学发展史着手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中的阅读材料,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家获得成果的经历和过程,分析他们的经验和从中应吸取的教训帮助学生解读科学家的人生观(这是新教材的缺憾)。如牛顿勤于思考、悉心钻研的故事,伽利略以实验事实为依据向权威挑战的故事;布鲁纳用生命捍卫真理的故事;赛曼与洛仑兹互相支持与合作;我国宋代学者沈括的成就——他最早记载了磁偏角,比西方哥伦布早400多年。
  二、从物理教材、物理知识本身着手
  物理教材各章节的语言描述、精美图片、段与节的名称选择皆注重了感召力与趣味性。如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用诗人的语言的韵律和意境赞美运动;图片“海市蜃楼”、“赵州桥的倒影”等令人神往;三峡大坝、北京天坛圜丘、明代的“水轮三事”令人自豪。
  在学习讲解惯性知识和安全用电时,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讲能的开发和利用、机械效率时,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效率意识,讲功的原理、能量守恒定律时,补充介绍一些科学工作者研究永动机的故事,培养学生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意识。推至人类社会,人是社会动物,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律和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社会准则,在社会行为、态度倾向和价值观等方面,与社会保持一致,这也是学生今后所在社会群体具有的稳定性所必须的。
  三、从物理学科特点着手
  物理学科是实验性和实用性很强的学科。充分利用教材上的演示实验和课后的小实验,也可补充一些学生条件允许的小实验,养成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补充一些“生活中的物理”思考题,如擦皮鞋的学问、拍打衣服上灰尘的道理,骑自行车上坡走“S”形路线的道理。如何从地图上测出上海到天津铁路线的长等。学习了光的折射,能解释海市蜃楼;学习了电学、声学,能解释雷电的形成及先看见闪电后听到雷声的原因;学习了热学,能回答为什么海边及大森林里一年四季气候宜人,为什么当今国家推行退耕还林的政策;学习离磁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形成将科学技术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意识,激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好奇、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养成对大自然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养成实事求是伯科学态度,增强了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学生也受到了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四、从我国利用物理知识,在工农业国防科技方面取得的伟大成就着手
  展示我国的核武器、核物理方面的资料,展示我国火箭和卫星的一些资料,举出一些具体事例,并指明所用的物理知识。
  [1]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指南针,利用磁场相互作用的规律,明代的“水轮三事”,北京天坛公园的圜丘,新中国建成的三峡大坝的发电站和船和船闸等都利用了物理知识。
  [2]2002年3月25日,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舟三号”试验飞船送入预定的太空轨道,使我国在土载人航天事业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这就运用了能的转化和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等物理知识。
  五、从物理教学方法改革着手
  彻底改革过去陈旧的教法和手段,把学生放进教学主体中去,采用“探究导学”的教学方法,“探究导学”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探究导学”是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的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在探究过程中,需要个体研究、小组或集体探讨相结合,需要他人的协作;需要彼此尊重、理解,需要容忍;需要讲求表达倾听与说服他人的方式、方法。“探究导学”倡导的是一种主动的、体验的、发现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
  对学生进行人文主义精神教育,没有环境条件的限制,关键在于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观念的转变。要关于捕捉进行人文精神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为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让我们无愧于“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一称号吧!
其他文献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看到教学效果往往有两种不同的场面:一种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教学中充分体验着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其教学效果较好,成绩突出;另一种则是教学气氛沉闷,学生毫无反应,效果一沓糊涂。  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教材,同样的学生,为什么教学效果截然不同呢?凡是一位想把教学搞好的老师,对这个问题是不能不用心琢磨的,在此谈点自己的肤浅认识,愿和同行们共同研讨商榷。  
期刊
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是为了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能够面对二十一世纪激烈社会竞争的人才。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全面发展的很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英语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规律,采取灵活有效的方法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情感,实现全面发展,使新课程改革的目标真正得以实现!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有这样一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游戏是学生们最喜闻乐见的
期刊
自从高考英语加试听力以来,它在整个试卷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听力所占分值较高,超过了一直为广大师生所重视的书面表达,听力试题做得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考生的英语成绩。毫无疑问,好成绩的取得需要勤学苦练,具备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是考好听力的前提。“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勤学苦练方才熟能生巧。但也应认识到任何学科的考试都会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如果我们能够根据这些规律和特点总结出一些方法和规律,并将它们应用于
期刊
多年来,许多教师用大量的事实证明,英语教学本身,不仅应该承担掌握语言的教学任务,还应该而且完全能够承担培养学生以下六个方面的基本素质和发展能力的教育功能。这六个方面是: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文化素养、学习能力。    一、思想品德    通过英语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教学大纲规定的重要的教学原则之一,也是一项英语教师长期以来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教学实践证明,通过英语教学能够渗透
期刊
怎样提高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如何在中学化学的课堂中做到高效优质,如何使学生有条不紊地、系统地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是每个化学教师所关心的热点问题。教学中我尝试了一些方法,感觉比较有效。下面就谈谈我对初中课堂教学的浅见。  一、优化教学内容  以新课程新教材和教学目标为依据,精心组织课堂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深广适度,难点适中,周密合理,能张能驰。课堂教学的序、量、度安排科学。把“课前
期刊
现行高中课文,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综合训练的极好材料,一篇课文下来,语音、词汇、语法、句型、口、笔头表达等全都有了,故在课文教学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而为写打下基础。  一、听写能力  十几年的教学中我都坚持每次上课均听写一定量的单词,要写出单词的拼写形式,词义解释,词类、音标,并全批全改,然后几课为一单元,定期默写。  二、遣词造句能力  课文中出现的动词,要特别注意,
期刊
外语的三要素是:vocabulary,phonetics和grammar。它强调其functional notional items。如何在词汇教学中将语言三要素揉合在一起,用功能英语取代形式英语,达到交际的目的?我采取的是用辐射式思维法来指导学生对词汇的学习。辐射式思维方法是以某个思考点为中心,从这个中心向不同的方向发散思维,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辐射式思维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期刊
在物理教学中运用空白艺术,及时地给学生留下自觉思维的空间和知识内化的机会,从而获得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物理教学中空白艺术运用主要以下几种:    一、教学语言要留空白    我国著名诗人、剧作家郭沫若曾说:“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学而不思则罔。教师在讲完一个知识点之后,可有意识的停
期刊
一、加强德育,义不容辞    教人要教心,育才先育德。教书与育人必须并重。尤其中小学的教学更是如此,这是由中小学生的年龄段和自身特点所决定的。   以我们电厂子校为例。初中学生一般十三四岁,年龄小,知识少,好奇、贪玩,辨别能力差,处于半幼稚、半成熟的生长发育期,这种自身特点,相应形成了很强的可塑性,处于人生道路上的十字路口,是人生历程中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一生事业的基础。  当前改革开放的大
期刊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化学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改革等都在深入地进行,但化学作业的改革却相对滞后。化学作业不能与化学新课程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我们应该优化化学作业设计,使其与新课程改革一样,起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作用。    一、传统化学作业存在的问题    一是作业量偏多。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布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