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一样的年华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ucanq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年幼时,尚不更事。不曾为琐事烦恼,不会因外物感伤。拥有的只是简简单单的快乐,追求的是实实在在的自由。皮筋、踺子是最贴心的密友;哭喊、吵闹是最直接的情感。看得“流连戏蝶时时舞”,听得“自在娇莺恰恰啼”,寻得“小荷才露尖尖角”,便想化作“蜻蜓立上头”。
  若为如此时光题诗一首,那么诗眼便是简单且快乐,天真且自由。
  年岁稍长,步入学堂。常相为伴的是老师的谆谆教诲与长辈的循循善诱,所做的只是信服与铭记。一切在心里的释义只有四个字:理所当然。
  此时的诗眼,我将它定为铭记。
  恍惚间已数载,最美的年华款款而至。
  带着优雅,却少了些许从容;带着懵懂,却少了些许淡定。
  于是学会了忧愁,学会了哀怨,学会了感叹。
  在这段岁月中,我们都曾盼望,都曾退缩,都曾奋不顾身,都曾一往无前。
  我们以最倔强的姿势鄙视一切,我们以最明朗的笑容期待明天。
  我们曾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努力地奔跑。就算碰得头破血流,也在所不惜;我们曾捍卫着自己的梦想,小心翼翼地呵护那最真的梦境。任由他人取笑,也毫不放在心上。
  时光如白驹过隙,那些我们偷偷说过的话,被树听到,便嵌在树的年轮之中,随流年一起长成参天的记忆。
  阅历了形形色色的人,经历了真真切切的事;承受了一次次的伤痛,遭遇了一回回的分别。渐渐明白生命中出现过太多的水月镜花,唯有物是人非之时,方知悲欢离合亦不过如此。
  一时之间斗转星移,沧海桑田。
  曾经的懵懂,在心上划下了深深浅浅的伤。每个伤口都像是一朵黑色的蔓陀罗,一边妖艳,一边疼痛。让我既享受过甜蜜,又经历过伤害,既体验过喜悦,又感受过绝望,在哭过、笑过、伤过、痛过之后,以最美的表情面对之后的云淡风清。
  有些事,经历过,就是最美。
  韶华尚未褪去,心却已老练。
  那日的懵懂,那日的冲动,那日的欢笑,那日的泪水,都已成为明日黄花,一笑了然。
  不再轻易动容。举手投足间,有了些许从容,多了些许淡定。将所追寻的幸福,定调为平淡。想怀抱着前世今生的愿望,一梦千年。
  这一次,我的诗眼是懵懂与成熟的交汇点——成长。
  花开花落又一载,人聚人散已三年。
  蓦然回首,却见你我诗样的年华,在阑珊的灯火中,摇曳生姿。
  (指导老师:李贺武)
其他文献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和故弄玄虚的表述,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在一如静水般波澜不惊看似散漫的叙述之中,完成了对一个审美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将文章结梅的工稳与意识的流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整体的工稳性。“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全文的材料都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前后照应,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用一个颇有神秘色彩的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
期刊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我们要分辨清楚哪些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在通常情况下,“文中的重要句子”一是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从内容上看),二是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结构层次上看),三是写作形式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
期刊
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俗话说:眼见为实。而当我们连自己的双眼都怀疑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用行动来证明事物本来的面目和事情的真相。  本文的“神”是作者选择用“触摸”的方式去辨别潜藏在事物表层之下的本来面目。  第一部分作者回忆少年时因生活拮据,母亲用手去抚摸、用脸去“摩挲许久”的新布料这一感人场景,虽然作者未挑明写母亲此举的用意,但当我们明白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寸草之心“触摸”少年往事时
期刊
读罢南北的《一尺多宽的阳光》,我顿悟:大自然因有阳光而生机勃发,人类世界因有阳光而风情万种,人的一生因有阳光而精彩无限。   《一尺多宽的阳光》是一篇短小精悍、寓理于事的散文。全文以“阳光”为线索,按照“享受阳光——追赶阳光——回忆阳光——感悟阳光”的思路逐层深入地展开文章情节。行文中作者详写了“享受阳光”和“追赶阳光”部分,笔法灵活自如,通过“好新鲜的阳光啊”、“一尺多宽的阳光也是阳光啊,并且是
期刊
“感情真挚”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乎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1.生活写真法。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
期刊
导 语    处处有文章  刘 墉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
期刊
老年人是健忘的,而有时候他们又不屈服于这种“忘却”。在这篇散文的开头,我们看到作者自豪地点数他的记忆是如何出色,记得三岁时的事情,记得小学老师的面容,记得少时背诵的诗歌。当作者“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时,实际上他的年龄在增长,他的出色的记忆力也经历着岁月的磨蚀。直到有那么一天,他终于感觉到“我的‘忘性’正在与‘记性’平分秋色”。然而,他并没有悲伤,而是认识到了来自“忘却的魅力”。显然,作者是欲扬先抑
期刊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
期刊
卡夫卡曾如是说:“他们面临选择,是成为国王还是成为信使。出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全都要当信使,所以世界上尽是信使。他们匆匆地赶路,穿越世界,由于不存在国王,他们互相叫喊着那些已经失去意义的消息。他们很想结束这种可悲的生活,但由于职业誓言的约束,他们不敢这么做。”  这是一个典型的卡夫卡悖论,也是所有渴望拥有灵魂生活的人——尴尬的人的写照。“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自由的天性,是追问的天性,是渴望互相靠近
期刊
是她,用温暖的子宫和十个月的艰辛铸就了我们为人的形状;是她,用彻骨的疼痛和手术台上的挣扎赐予了我们降临人世的希望。  我们第一声并不嘹亮的啼哭只有她会幸福地倾听,我们第一次探出脑袋贪婪吮吸乳汁的模样只有她会深刻地铭记。她在世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快乐便是她的甘露,我们的悲伤便是她的苦楚。  历史的洪荒中世事无常,是我们让她失去了自我,只是顶着一路的风,一路的雨,为我们将荆棘丛生的山峦踏成鲜花遍野的平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