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妈妈走向从前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uso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她,用温暖的子宫和十个月的艰辛铸就了我们为人的形状;是她,用彻骨的疼痛和手术台上的挣扎赐予了我们降临人世的希望。
  我们第一声并不嘹亮的啼哭只有她会幸福地倾听,我们第一次探出脑袋贪婪吮吸乳汁的模样只有她会深刻地铭记。她在世的几十年里,我们的快乐便是她的甘露,我们的悲伤便是她的苦楚。
  历史的洪荒中世事无常,是我们让她失去了自我,只是顶着一路的风,一路的雨,为我们将荆棘丛生的山峦踏成鲜花遍野的平地。
  然而无知迷茫了我们的双眼,幼稚堵塞了我们的两耳。我们忘记了是她用鲜血替我们将荆棘润泽成花朵,也忘记了是她用生命为我们将高山夷为平地——好奇和冲动让我们抛却了她为我们指引的方向,我们不顾她在身后焦灼的呼唤,独自走进了社会的迷宫。一不留神,便同毕淑敏一样“全神贯注地倾听上司的评论,字斟句酌地印证众人的口碑,反复咀嚼朋友随口吐露的一滴印象,甚至会为恋人一颦一笑的含义彻夜思索……”走在人生的路上,我们极其在意世人对我们的看法,被那些功名利禄驱赶着前行。前面的风景又远又美丽,我们走得太急太匆忙,总是略向后看一看,便又匆匆启程。那双期盼的眸子亮了亮,又随着我们远去的背影而暗淡。
  可我们总是毫不在意,并且从未想过是否要停下匆匆的脚步。我们总以为她会有很长的日子来等待我们的归来,就像从前等我们放学一样,一边守着灶火,一边望着通向屋门的小径。满脸的焦灼终于被我们由远及近的歌声所化解,急急地把手放在围裙上擦干净,迎出去接过书包,笑着领我们回家。
  但现实总是过于残酷。终于有一天,“在一个猝不及防的刹那,冰冷的铁门在我们身后戛然落下”。上天不再给我们歆享幸福的机会,因为我们的一再忽视和浪费。直到那时我们才意识到我们对她的残酷——我们肆意挥霍了她的爱,并且只在我们感到弱小感到孤独时才回忆起她——那曾经给我们身体给我们灵魂的妈妈!
  “损失了的文物永不能复原,破坏了的古迹再不会重生”,于是我们失去遮蔽,“流落世间,成为飘零的红叶”,再也无法挽回破败的局面。
  悲伤,如同夜的影子渗入我们的骨髓——病入膏肓的孩子,除了妈妈,还有谁能够救扶?然而妈妈,早在我们不断的前行中被抛到了身后,被“掩埋在黑暗的那一边”。
  泪,淹没了一切,浸湿了枕巾,冰凉了我们幼稚的脸,我们终于从呼天抢地的噩梦中惊醒,才意识到,这一切只是上天为了惩罚我们而创设的幻境。
  上帝终究是怜悯了我们,他在我们绝望之前给了我们一束残存的火焰。他借毕淑敏之笔轻启了我们蒙垢的心扉——那些字字珠玑的文字如同滴着血的控诉,深深触动了我们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上帝告诉了毕淑敏,毕淑敏则告诉了我们:既然已经明白那些被我们苦苦追寻的真诚就在我们身后,为什么不趁现在赶快回头?
  趁现在,而且,一定要快啊!趁妈妈还健在,还能伸出手抚摸她朝思暮想的孩子,回到她的身边,和她一同坐在火炉旁,听她讲那些跳动在炭火间的若隐若现的往事。那里有我们带给她的第一份感动,第一次喜悦,第一份担忧,第一次悲伤……那些琐碎得只有她能记住,平凡得只有她会珍藏的往事,将如同甜美的蛋糕一般被火细细地烤着。香味充满了整个房间,也充溢了妈妈的心田。
  在生命给我们的并不慷慨的许诺里,在两代人命运的街接处,让我们陪着妈妈坐在那窄窄的台阶上,安安静静地听她讲述。
  我们陪她逆着时光走向从前,那些曾经的过往在她的口中淡定地如隔世的花开,赠予我们心的慰藉。守着它,在颠簸的人世中,我们就能找到原罪的救赎,找到风雨中的希望与前程……
其他文献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印诸柳永,确乎此。你看,“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相看以泪眼,只是凝噎成黯然;哭不能发语,全无号啕之爽然,能不令人魂销神伤?文人失意,书生多情,于此全见。看到父亲为“我”操劳、攀逾的艰难背影,总是“我的眼泪又来了”,则又是一个现代文人的多愁善感了。  其实,离情别绪岂唯“黯然销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别以旷达情怀,高情远志,令人振然
期刊
没有华丽词藻的堆砌和故弄玄虚的表述,川端康成的《花未眠》在一如静水般波澜不惊看似散漫的叙述之中,完成了对一个审美问题的探讨和思考,从而将文章结梅的工稳与意识的流动性体现得淋漓尽致。    一、整体的工稳性。“美是邂逅所得,是亲近所得”,这是作者在文中提出的基本观点。全文的材料都围绕这一话题展开论述,前后照应,体现了文章结构的完整性。  在文章的开篇,作者用一个颇有神秘色彩的凌晨四点的“海棠花未眠”
期刊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作为现代文阅读的能力点,是一个常考点。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依据“句不离篇”的原则,其实就是考查对文章内容或者主旨的理解。要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首先,我们要分辨清楚哪些句子是重要的句子。在通常情况下,“文中的重要句子”一是表达作者观点态度或写作意图的句子(从内容上看),二是总领句、总结句和重要的过渡句(从结构层次上看),三是写作形式上富有特色的句子(从表达方式上
期刊
这篇散文的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俗话说:眼见为实。而当我们连自己的双眼都怀疑时,我们往往会选择用行动来证明事物本来的面目和事情的真相。  本文的“神”是作者选择用“触摸”的方式去辨别潜藏在事物表层之下的本来面目。  第一部分作者回忆少年时因生活拮据,母亲用手去抚摸、用脸去“摩挲许久”的新布料这一感人场景,虽然作者未挑明写母亲此举的用意,但当我们明白作者是在用自己的寸草之心“触摸”少年往事时
期刊
读罢南北的《一尺多宽的阳光》,我顿悟:大自然因有阳光而生机勃发,人类世界因有阳光而风情万种,人的一生因有阳光而精彩无限。   《一尺多宽的阳光》是一篇短小精悍、寓理于事的散文。全文以“阳光”为线索,按照“享受阳光——追赶阳光——回忆阳光——感悟阳光”的思路逐层深入地展开文章情节。行文中作者详写了“享受阳光”和“追赶阳光”部分,笔法灵活自如,通过“好新鲜的阳光啊”、“一尺多宽的阳光也是阳光啊,并且是
期刊
“感情真挚”要求在高考作文中自然地表达真情实感,使情感的流露给人以真实感、真诚感,没有附加感、装饰感。喜怒哀乐,真情表露,写实事,讲实话,抒实情,明实理,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合情合理,恰如其分,展开联想、想象要合乎生活情理,抒发感情要恰到好处。不能为了迎合阅卷老师而矫揉造作,夸大感情,更不能胡编乱造。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感情真挚”呢?    1.生活写真法。叶圣陶曾说:“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作文
期刊
导 语    处处有文章  刘 墉  写文章也一样,很多年轻朋友说他们没有灵感,碰上作文题目,不知如何下手。岂知只要懂得“格物致知”,由身边的每样东西都可以悟出一番道理,引出许多文章。  举几个例子——  现在我正伏案写稿,眼前看到一把美工刀,我可以写:  “其实美工刀里只装了一个刀片,但是聪明的发明家,在刀片上作了许多刻痕,所以当前一段钝了的时候,只要沿着刻痕折断,下面那一段就又变得锋利如新了。
期刊
老年人是健忘的,而有时候他们又不屈服于这种“忘却”。在这篇散文的开头,我们看到作者自豪地点数他的记忆是如何出色,记得三岁时的事情,记得小学老师的面容,记得少时背诵的诗歌。当作者“得意于自己的记忆力”时,实际上他的年龄在增长,他的出色的记忆力也经历着岁月的磨蚀。直到有那么一天,他终于感觉到“我的‘忘性’正在与‘记性’平分秋色”。然而,他并没有悲伤,而是认识到了来自“忘却的魅力”。显然,作者是欲扬先抑
期刊
悠悠五千年中华文明,漫溯在中国古典诗歌的长河之中,含英咀华,我们常常悠然心会,偶有所得。笔者发现在我国古典诗歌中常常以夫妻或男女爱情关系比拟君臣以及朋友、师生等其他社会关系,于是美人为喻这一表现手法也就频频出现在文人骚客的华章中。  我们溯本追源,这一手法应该追溯到浪漫主义诗歌的源头——《离骚》,《离骚》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它的美人、香草的意象了。美人的意象一般被解释为比喻,或是用来比喻君王,或是
期刊
卡夫卡曾如是说:“他们面临选择,是成为国王还是成为信使。出于孩子的天性,他们全都要当信使,所以世界上尽是信使。他们匆匆地赶路,穿越世界,由于不存在国王,他们互相叫喊着那些已经失去意义的消息。他们很想结束这种可悲的生活,但由于职业誓言的约束,他们不敢这么做。”  这是一个典型的卡夫卡悖论,也是所有渴望拥有灵魂生活的人——尴尬的人的写照。“孩子的天性”是什么?是自由的天性,是追问的天性,是渴望互相靠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