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小小说月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bao08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那年金秋,我到大兴安岭脚下的阿尔木林场采风。
  林场生活对于我这个报社记者来说是充满吸引力的,我觉得这里的一切都新鲜、有趣、奇妙,不知不觉就呆到了深秋。
  当我想告别大家回报社时,气温骤降,下起了大雪。
  大家都劝我再呆几天,等雪下后冻硬了再走,现在出山很危险。
  我自然只有听从大家的建议。
  这天晚上,因为下雪,大家都百无聊赖,便聚在一起谈天说地。
  “请老马给咱们说个故事吧!”有人提议。
  老马名叫马建军,59岁,是林场年纪最大的职工,个子不高,健壮结实,国字脸上满是岁月雕琢的痕迹。
  马建军笑笑说:“我说一说麝吧。大家可别小瞧这种野兽,它们很有灵性的,我这一生不止一次见过它们,其中有两次给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至今难忘。
  “第一次是50年前,那年我九岁。我家住在离这里不远的阿里木村,村子不大,村民大多忙时种田,闲时打猎,我家也一样。那年冬天,父亲闲着无事,便带我上山打猎。
  “山林里白雪皑皑,动物在雪地上走过,就会留下脚印。父亲是经验丰富的猎手,他看一眼雪地上的痕迹,就能判断是何种动物留下的。
  “我们走了半天,在一处陡崖下的雪地上看到了一串新鲜的脚印。‘是麝!’父亲兴奋地说。雄麝在生殖器和肚脐之间,都长着一个香囊,里面的麝香价格比黄金还贵,难怪父亲见了十分高兴。
  “我们立即沿麝的足迹追寻过去,走出三里多路,就远远看到一只雄麝茕茕独行。我们加快了脚步,那只麝大概意识到了危险,加快速度跑起来,但厚厚的雪绊住了它的脚,我们与它的距离越来越近,雄麝慌不择路,竟然跑进了一个半弧形谷底。
  “父亲抓住机会,半蹲着举枪瞄准,‘砰’的一声,那只雄麝翻身摔倒,父亲高兴地跑过去。但是令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只见那只麝艰难地立起上半身,头伸向腹部的香囊,稍顷,它重重摔倒在地。父亲赶过去一看,枪打中麝的背部,它在弥留之际咬掉了香囊,吞进腹中,父亲空欢喜一场。”
  说到这里,马建军顿了顿,喝了口东北老白干,擦擦嘴,接着说。
  “另一次与麝近距离接触是在去年秋天。因为近年封山育林,严禁捕猎,所以野生动物越来越多,我不止一次在山上看到麝,不过麝都很胆小,不等我靠近,它们早已逃之夭夭。
  “那天我到山上巡查,听见一处沙坑里传出麝的叫声,我很好奇,急忙过去查看,只见在一个深约三米的山坑里,有一只麝。这只麝应该是来喝水时,不小心摔下去的。山上这类坑不少,都是夏天山洪冲出来的,现在是枯水期,下面只有浅浅一层水,坑沿滑溜,一不小心就会掉下去。麝的弹跳能力不强,只能跃上两米多高,所以它跳不出这山坑。
  “当我走到坑边时,那只麝睁着惊恐的眼睛看我,它呼呼地喘着气,大概已经尝试跳了多次,但都无法上来。
  “我知道麝现在是国家保护动物,无论如何我得救它。怎么救呢?我犯了难,我没法把绳子悬下去,吊它上来,更不能下去推它上来。这时,我看到坑边有一棵枯树,比碗口还粗,我眼前一亮,想到了办法。我随身带着砍柴刀,于是就去砍那棵枯樹。
  “那棵枯树的木质已松脆,我砍了几刀就倒了下来,我削去一面树皮,把树拖到坑边,小心地放下去,让削面朝上,就搭好了一座独木桥。
  “麝的身手很敏捷,有了搭脚的地方,它踩着木头三两步就蹿了上来。
  “我看着它向远处跑去,以为它一去不复返了,谁知它跑到一处陡崖边,忽然停了下来,回头看看我,叫了两声,似乎在感谢我。我挥挥手说:‘走吧,走吧,下次小心一点儿。’那麝突然低下头,将头埋进两条前腿之间,稍顷,它吐了一块东西在石头上,抬头向我叫了两声,这才四蹄翻腾,向远处跑去。
  “我过去一看,石头上赫然是麝香。”
  马建军说完,感叹道:“谁说动物蠢,它们有时比人强哩!”
  大家听了都纷纷点头。
  我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听到这个故事,是我这次采访的最大收获。
其他文献
古薛上元节有斗花灯的风俗。当天晚上甚是热闹,男女老少就像过年似的,穿上节日盛装,家家户户把花灯悬挂在自家门口,等待着大家评头论足。人人有资格当评委,既可自荐自家的花灯,也可推荐别人家的花灯。谁家的花灯,是最好的花灯呢?当然,一百个人心中有一百盏花灯,因为人与人的喜好修养品位略有差异,评判的标准不同,但他们都有一盏自己喜欢的花灯——魁首。  如果谁家的花灯,夺得了魁首,谁家就有资格代表古薛参加全国的
期刊
阿芬,现在不叫阿芬,叫阿熔。  原本,阿熔晕刀。一见刀,她的血就停止流动,然后躺倒在地,仿佛陷入深度睡眠。任何刀,任何刀都见不得,不起眼的玩具刀也能轻易夺走她的意识。有个四岁男孩曾因此被她吓哭,一个大人直挺挺地倒在跟前,就算见过世面的孩子也会不知所措。自然,她去不了菜市场,去了也要小心翼翼地避开鱼肉区,目不敢斜,尽量控制不受控制的余光,不被刀所反射出的光影打扰。她不再叫阿芬,也是因为芬里带刀,于是
期刊
已经半夜12点半了,马路上的车辆明显少了许多。路上好像洒过了水,空气清新而湿润。这个时候行驶在二环路上,敞亮痛快极了。  第一次驾车上路,心里不免有些紧张,我牢牢握紧方向盘,一个劲儿叮嘱自己,慢点儿开,开慢点儿。  沿着二环路兜了一圈,感觉好极了。下了东四十条立交桥向右拐,很快就要到家了。突然,前方马路上,有个黑乎乎的东西横卧在地。我立马收油减速带刹车,以我眼下的驾车技术,要想擦边顺利开过去,还没
期刊
绿荷,醉了。醉得莫名其妙。  安静而孤傲的绿荷,素日滴酒不沾。偶尔参加单位聚餐时,那些实在无可逃避的推杯换盏,也至多以水代替。那份无所适从的茫然,尴尬极了。  她的孤独,与生俱来。  那个轻微面瘫导致笑起来有点儿歪嘴、塌鼻子的红袖,是绿荷目前唯一的朋友。  红袖算不上漂亮,然而上苍赋予她一种天然的娇弱与妩媚。长睫毛下,两汪深不可测的湖水永远荡漾着欲语还休的柔情。那仿若江南水磨腔一样软糯甜腻的嗓音,
期刊
周家生是周家屋场杵坨的好手。他有杵坨的力气和技法。  碾米、打浆、蒸坨、杵坨、赶坨、成形,都是做年粑的工序。往往,坨不杵好,做出的年粑不糯软,也不光滑。  从甑上端下蒸熟的米浆坨。就得赶紧放到碓窝里杵。杵坨一般要五六个人轮换着。杵坨要趁热,坨冷了就杵不透了。杵在坨里进进出出,杵坨的人常常汗流浃背,甚至上气不接下气。  谁家接请周家生杵坨,他从不推辞。去了上家,不去下家,他觉得不够爷们儿。每一家,周
期刊
当两个异乡人找到山阳的时候,山阳正紧贴着树身仰头眯眼望着树冠。树顶枝叶繁茂,时而传来鸟雀欢悦的啁啾声,山阳和着鸟雀吹起悦耳的口哨,动听婉转的声音传向密林深处,经久不息。  山阳嘟着嘴吹着口哨,心里想着那支横笛。  那天,他在山下的乐器行里,一眼望见柜台里那支古香古色的横笛,脚步便踯躅了。他爱抚地摩挲着玻璃窗向里看,目光灼灼,当他看到横笛下方标签上的价格时,长长地叹了口气。  那横笛的样子便恒久地镌
期刊
方城是座城。  方城也是个人。  都说方城的方城是个怪人,我却不以为然。  方城是我中专同学,绰号根号二,个子不高,就好像根号二那么高。那时他瘦得像根牙签,一头自来卷,双肩、两肘、膝盖和屁股都打着大块补丁,老穿着解放鞋,别名民工鞋,连睡觉都穿着。他不大合群,很少说话,这样一来,第一学期尚未结束,同学们连根号二都懒得叫了。  毕业分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机关的机关,事业的事业,再次也是国企。方城倒好
期刊
一  我,是一缕月光的精魂。谁得到我,就能像月光般皎洁。  她,是将军家的千金,豆蔻娉婷,无忧无虑,笑声能点亮春风。  选秀的日子渐近,夫人看着成天春风满园般疯跑的女儿,忧心忡忡。  “宫中礼数甚多,关系错综复杂,晨曦单纯,我怕她命难保矣!”夫人说得忧伤。  “皇上有意结亲,圣命难违。”将军踌躇满志,“只要三年,待我羽翼丰满,便可势如破竹!权且让晨曦去做三年人质,我有办法可保她平安!”  将军从古
期刊
“要卡丁车。必须!”女儿眼珠子瞪得简直要掉下来。儿子扁着嘴巴看我,眼看着泪水就要落下来。  “可是卡丁车要一万块钱,我没有那么多钱。”  “没有钱就去挣。”女儿说。  挣得到早去挣了,就是因为挣不到,所以才这么窝囊。早几年不这样,我好像也有随便干点什么,就能挣到两万块钱的时候。自从眼角开始长鱼尾纹,妻子离家后,挣钱就变得很难。如今我的发迹线开始后移,存款一直在减少,真不知道生活还能坚持多久,可是孩
期刊
雪天,付茜上了通往滨江县城的小客车。车上只有五位乘客,车载影音绸缎般涌出。  男生们热烈拉话,前排的“南方口音”,十几年没回老家了,乡音已改。后排的,握着保温杯,是初次前往滨江“淘金”的,所有的信念顶着憧憬。右侧的埋首羽绒服,不吭声。  窗外的田野和远山黑白错落、起伏逶迤、无限开阔,田垄跟小辫子似的,被梳理得整整齐齐。付茜的心情比田野纷乱,找不到头绪。她一首一首跟着车载屏幕小声哼唱歌曲。左边的女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