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逻辑思维的角度再读《反对党八股(节选)》

来源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31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从《反对党八股》的作者仿制出来的“八股文章的笔法”之“毒”的“神似”特征及具体表现入手,从逻辑思维的角度进行了深入透辟的分析,条理清晰地指出了党八股的内在逻辑混乱之“毒”.
其他文献
《囚绿记》创作于1938年,从作者的创作初衷来看,肯定有反抗侵略的情感在里面,但是抛开时代背景,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可以有新的发现.rn在这篇文章里,作者描写了在北平暂住期间,因为喜爱窗口的常春藤而将它牵拉至室内导致枝条日渐细瘦、娇弱、病损,最终当作者离开北平时将它“开释”的故事.内容并不复杂,当然有对“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的赞美和歉疚,但我以为透过这被囚的“绿友”,更应该看到“我”这个“囚系”者的情绪以及这种情绪所带来的结果.
期刊
对教材中的文章,为何学生自己阅读时会津津有味、爱不释手,语文课堂上学习时却觉得索然无味呢?究其原因,除了语文学习见效慢、提分慢,学生不重视等客观原因外,语文教师恐怕需要好好反思,我们课堂的目标定位是否准确,课堂教学是否有趣,我们是不是把鲜活、优美的内容讲成死知识,讲成碎片化、千篇一律的知识.
期刊
在老舍的作品《四世同堂》中,常二爷的人物形象十分鲜活生动.他身上体现出了当时中国普通大众的思想和性格,尤其是他善于自我欺骗的软弱特质更是令人痛心疾首.此外,对常二爷的描写还体现出了传统古典小说的创作技巧,全方位地突显了常二爷的个性特征,使得整部小说的情节走向更加写实,直击痛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古典诗歌?“我有一壶酒,足以慰风尘”之所以大热,成为网络知名诗句,原因大概是人终究都是“美丽世界的孤儿”,这句诗,对于在现实中摸爬滚打受尽孤独折磨的人来说,实在是一剂舒心的良药.rn叶嘉莹教授虽年事已高,但依然不辞劳苦,辗转于世界各地教书、讲学,支持她这样做的信念是什么?她说:“我之喜爱和研读古典诗词,本不是出于追求学问知识的用心,而是出于古典诗词中所蕴含的一种感发生命对我的召唤.”在这一份感发生命中,曾经蓄积了古代伟大诗人的所有心灵、智慧、品格、襟抱和修养.有人曾经问叶嘉莹,学习古典诗歌
期刊
《小石潭记》和《湖心亭看雪》都是文质兼美的山水游记,写景叙事中渗透着作者内心的独特感受,可从三个角度分析两条心迹的异同,即事中识“独”、景中寓“独”、情中悟“独”.
虚构是文学塑造生活的重要手段,是一种创作的方式,它不等于虚假,而是艺术的真实.“虚构”的教学设计须指向语文核心素养.
文本解读,是语文老师的基本功.它决定了课堂教学的走向和质量.文本解读,是日常行为,普通读者的日常阅读总伴随着文本解读;文本解读,又是专业性阅读,语文老师和评论家都把文本当作资源和载体,进行专业性的阅读指导和阅读发现.语文老师、学生,以及评论家,对文本解读的本质差异何在?文本是作家的“孩子”,作家本人对文本的解读具有可靠的参考价值吗?语文老师、评论家和作家对文本的解读出现了偏差,究竟以谁的解读为准绳?单篇文本的解读和单元主题发生冲撞,该如何平衡?同一篇文本,教师解读差异很大,教学目标各有不同,母语教学的科学
期刊
要充分用好统编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可从单元提示、预习、插图和旁批、阅读提示中探寻教学支架,利用好助学系统.教师须树立单元整体教学意识,深入领会统编教材单元体系安排意图,给学生自主活动提供空间,适时地给予有效的指导,追求真正从“学的活动”中有所收获,以此促使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
《呼兰河传》是萧红的自传体小说,这本小说主要描绘的是一个东北小镇,也就是呼兰河的民俗风情.它不仅描述了地方的民俗风情,还刻画了女作者萧红的不羁性格和独特的艺术特性.小说提到的民俗风情,其特有的审美价值,使其与之前以情节为中心的小说模式截然不同,且于故事情节发展而言,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当科学理性的元素席卷而来之时,对于民俗和一些陋习更应该持有科学宽容的态度.
时事演讲不仅要求学生的见解和观点有深度,还要求学生在演讲过程中旁征博引,既要确保演讲丰富、生动、精彩,而且还要有很强的说服力与感染力,这与议论文写作有相似之处.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妨将时事演讲的形式引入议论文写作中,将其作为训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以此有效提高学生的议论文写作能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