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的金融理财事业起步较晚,但发展态势喜人,随着社会大众对金融理财事业了解的不断深入,金融理财行业的产品类型不断增多,市场前景也越来越广阔。如今,受世界金融危机和通货膨胀等因素的影响,社会大众的理财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金融理财行业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本文结合当前实际,分析了我国金融理财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挑战,并结合发展经验,提出了应对这些挑战的措施,希望能够为金融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理财;应用挑战;发展态势;改进措施
一、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挑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重组,这在为大众累积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两极分化、财富不均的情況,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下,财富正朝着高净值居民集中,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1]。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民间致富,也退出了创业板等措施,使得高净值人员和私人财产越来越集中,私人银行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金融理财专业化
由于理财观念的改变,社会大众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更加理性和科学,金融理财专业化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我国2008年层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使高净值人员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向,因此,一直到今天,高净值人士仍然坚持着自己稳健的投资偏好。另外,一些金融理财经验不足的人士,将重点放到了银行机构,这使得金融理财形式从自主化逐渐转变为了专业化,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
(三)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在如今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金融理财的功能逐渐完善,财产安全、继承、教育、公益、养老保险等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除了传统的银行机构,人们将眼光也放到了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第三方金融机构中,使得国内理财规模越来越大。金融机构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服务产品的性能和种类,这给金融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挑战。
(四)存款活期化趋势
目前,大众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选择更加谨慎,因此活期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这是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金融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很多高净值人士对贵金属等保值产品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这成为了现在金融市场的主流。
二、金融理财面对挑战应作出的改进措施
(一)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明确自身产品的市场价值,充分挖掘客户尤其是高净值人士的潜在需求,通过提高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对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创新与调整。其次,应改变目前产品营销的单一发展模式[2],转变为客户财产管控、价值管控或者财富顾问等综合性的专业服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财富价值,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
(二)提高金融理财的专业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理财队伍的建设,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缩小客户需求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差距。同时,按照客户财产数量和类型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选择更加合理、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加强理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实际举办一些可以提高机构品牌价值的活动,吸引客户的参与,达到优化服务、提高认同度的效果。
(三)以客户为中心
金融理财机构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增强理财中心、服务中心和银行机构等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其次,继续完善联动服务机制[3],建立完善的金融理财服务系统,将高净值客户和普通客户区别开来,注意业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将金融理财过程变为“一站式”的服务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四)改变产品和服务模式
首先,金融理财机构应该坚持差异化经营的原则,对客户进行分层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各项资源的最大作用。其次,创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规模,应树立先进化的发展目标,挖掘自身潜力,不断革新产品和营销模式,形成规范化、一站式、标准化的销售服务模式,发挥客户与金融理财机构之间合作的最大价值。
(五)强化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
除了金融机构的努力之外,国家还应该创设一个更加有利于金融理财机构发展的大环境,通过强化宏观调控[4],来提高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变动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金融理财机构的认可和信任,这样才能够促进民间财富的流通,为国家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银行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现有的金融服务问题。
三、结束语
受人们投资观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金融理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形式、信息、产品、性能及服务等,这在冲击传统金融理财形式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为此,金融机构应该积极迎合社会潮流,更新产品及服务模式,发展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郑兰祥,程跃玲,郑飞鸿.论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J].对外经贸,2012,02(11):125-127.
[2]吴育华,李关贺.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05):33-36.
[3]赵越.浅谈中国金融理财及金融理财师事业的发展思路[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3(15):38-43.
[4]李国峰.我国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1,08(33):53-55.
作者简介:
唐佳媞(1997-)(身份证号码:130902199712133621),女,河北沧州人,对会计、审计金融学感兴趣。
关键词:金融理财;应用挑战;发展态势;改进措施
一、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和面对的挑战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重组,这在为大众累积财富的同时,也引发了两极分化、财富不均的情況,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全球化的影响下,财富正朝着高净值居民集中,导致两极分化现象十分明显[1]。近年来,国家为了促进民间致富,也退出了创业板等措施,使得高净值人员和私人财产越来越集中,私人银行得到了迅猛发展。
(二)金融理财专业化
由于理财观念的改变,社会大众的财务管理目标也更加理性和科学,金融理财专业化成为了市场的主流。我国2008年层出现过较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这使高净值人员感受到了资本市场的风险向,因此,一直到今天,高净值人士仍然坚持着自己稳健的投资偏好。另外,一些金融理财经验不足的人士,将重点放到了银行机构,这使得金融理财形式从自主化逐渐转变为了专业化,这是目前存在的一个客观事实。
(三)市场竞争不断加剧
在如今这个大环境的影响下,金融理财的功能逐渐完善,财产安全、继承、教育、公益、养老保险等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除了传统的银行机构,人们将眼光也放到了信托、基金、证券、保险等第三方金融机构中,使得国内理财规模越来越大。金融机构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需要不断更新服务产品的性能和种类,这给金融机制的改革提出了挑战。
(四)存款活期化趋势
目前,大众对金融理财产品的选择更加谨慎,因此活期化的趋势也更加明显,这是宏观调控政策和国内外金融环境共同影响的结果。很多高净值人士对贵金属等保值产品的投资需求不断增加,这成为了现在金融市场的主流。
二、金融理财面对挑战应作出的改进措施
(一)挖掘客户的潜在需求
首先,金融机构应该明确自身产品的市场价值,充分挖掘客户尤其是高净值人士的潜在需求,通过提高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等,对金融理财业务的发展进行创新与调整。其次,应改变目前产品营销的单一发展模式[2],转变为客户财产管控、价值管控或者财富顾问等综合性的专业服务,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客户创造出更大的财富价值,达到理想的发展效果。
(二)提高金融理财的专业化水平
为了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对理财队伍的建设,在提高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同时,加强对服务意识的培养,缩小客户需求与现实结果之间的差距。同时,按照客户财产数量和类型等,将其分为不同的层次,选择更加合理、个性化的管理机制,加强理财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另外,树立品牌意识,结合实际举办一些可以提高机构品牌价值的活动,吸引客户的参与,达到优化服务、提高认同度的效果。
(三)以客户为中心
金融理财机构应该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尊重他们的价值,增强理财中心、服务中心和银行机构等基础服务平台的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对内外部资源的整合。其次,继续完善联动服务机制[3],建立完善的金融理财服务系统,将高净值客户和普通客户区别开来,注意业务的个性化和专业化,将金融理财过程变为“一站式”的服务过程,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客户。
(四)改变产品和服务模式
首先,金融理财机构应该坚持差异化经营的原则,对客户进行分层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发挥各项资源的最大作用。其次,创新自身的服务理念,不能满足于现有的发展规模,应树立先进化的发展目标,挖掘自身潜力,不断革新产品和营销模式,形成规范化、一站式、标准化的销售服务模式,发挥客户与金融理财机构之间合作的最大价值。
(五)强化宏观调控的金融政策
除了金融机构的努力之外,国家还应该创设一个更加有利于金融理财机构发展的大环境,通过强化宏观调控[4],来提高金融机构对资本市场变动的应对能力,进一步提高社会大众对金融理财机构的认可和信任,这样才能够促进民间财富的流通,为国家发展创造出更大的价值。银行机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宽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解决现有的金融服务问题。
三、结束语
受人们投资观念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国内金融理财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如形式、信息、产品、性能及服务等,这在冲击传统金融理财形式的同时,也给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的机遇。为此,金融机构应该积极迎合社会潮流,更新产品及服务模式,发展高素质的理财队伍,以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参考文献:
[1]郑兰祥,程跃玲,郑飞鸿.论农村金融理财产品的创新与发展[J].对外经贸,2012,02(11):125-127.
[2]吴育华,李关贺.我国金融理财市场发展趋势的探讨[J].辽宁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05):33-36.
[3]赵越.浅谈中国金融理财及金融理财师事业的发展思路[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6,03(15):38-43.
[4]李国峰.我国金融理财的发展趋势与挑战[J].农村金融研究,2011,08(33):53-55.
作者简介:
唐佳媞(1997-)(身份证号码:130902199712133621),女,河北沧州人,对会计、审计金融学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