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堂如何走向高效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h822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已经推行几年了,我是罗山高中第一批参加新课程改革培训中的一员。在新课改理论的指导下,我进行了课堂改革的探讨,经过几年努力,终于在语文课堂如何走上高效,有了几点心得。
  第一、创新语文情景,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根据课堂学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设计一个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轻松进入学习状态的情景。语文知识情景,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以是教师自编自导自演,可以是学生的演讲,可以是学生演的情景短剧,也可以师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通过情景的设计,给课堂渲染学习氛围,促近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从而达到语文知识的高效传输。
  第二、制定语文教学任务,确定语文知识学习目标,明确学生语文成绩目标。根据语文知识学习目标,制定合理详细的教学任务,新课改语文课本不同模块,内容和难度都不同,但其学习目标却是相同的。如:在“语文问题发现”的课堂上,目标仍是解决单元目标,但可以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形成小组问题,然后在课堂上把小组问题扩大成班级问题,由教师引导研究目标问题。这样的语文教学,目标下有具体任务,而任务的完成就是为了目标的实现,从而达到语文高效课堂
  第三、温暖和谐的对话,自由灵活的交流。“单元整体问题导学模式”实施的所有课堂中,都涉及到了对话与交流,首先对话交流的基础是自主学习。组织有效的自主学习,是提高语文课堂的保证。语文问题的交流,要讲究方式和技巧,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到全班交流。交流时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任务、有分工、有责任、有评价、有反馈,要形成体系达到规范,让学生在平等的交流中,切实的学到知识,从而完成语文的高效课堂。
  第四,强化训练,合理指导。首先我们要强调训练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知识的积累来源,强化训练,没有强化训练,知识容易遗忘,没有强化训练,知识点视野狭窄,不足以应付高考语文试题的灵活性和深度。其次,强化训练试题,试题设计时教师一定要有目标性、综合性、开放性、探究性。让训练试题符合高考要求,让学生轻松掌握知识。再者,训练要限时,要独立完成,要讲速度,讲质量,最后学生做完之后,老师一要根据做的情况,合理指导,让学生做有所得,不会的变会,会的变熟,从而完成语文的高效课堂。
  以上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的语文高效课堂,是遵循教育教学的规律,让学生一步一个脚印,能学到知识,掌握本领,也能战胜高考,赢得未来的必然之路。
其他文献
诵读是诗歌教学的生命,教师一定不能忽视诗歌诵读的指导,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美读,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了,无论兴味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诗歌的本质是抒情,因此诗歌教学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充分领悟诗歌的感情,让作品中气象万千的情愫化为缕缕和风,拨动年轻的心弦。美读,感受诗歌音韵之美,
期刊
从小学阶段起,许多学生就害怕写作文,甚至逃避写作文,总感觉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但作文教学的重要性却是不言而喻的,从教语文十多年来,我一直特别注重学生阅读和写作,尤其是作文教学。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对作文教学的一些认识:  一、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乐于去写  兴趣是人们的向导,是学习的动力之一。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
期刊
一曲《琵琶行》,一袭浸满了伤心落魄之泪的青衫,一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令一代代悲愤失意的中国文人为之击节心颤,引为知己。  《琵琶行》之所以感人肺腑,在于琵琶女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和诗人有共同点:两人同样来自京师,琵琶女年轻时色艺双绝,春风得意,诗人也是才华横溢,积极进取;而今的琵琶女年长色衰,独守空船,诗人也被贬浔阳,孤独失意。正像《唐宋诗醇》评论的那样:“满腔迁谪之意,借商妇以发
期刊
浙江省诸暨市有一所年轻的公立学校——湄池中学,创建于1981年。它面朝迤逦的浦阳江,背倚叠翠的状元湾,依山傍水,环境幽雅,是个读书育人的好地方。这里走出了俞君英、黄建生、孙斌等绍兴市、诸暨市高考状元,其中俞君英、孙斌、姚永、杨建涛、陈海斌等优秀毕业生还进入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深造。重视教育的当地居民把这一方宝地称为“绿色山湾,状元摇篮”。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命线,那么纪律就是一所学校教
期刊
送别诗是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由于古代交通不便,通信极不发达,亲友离别往往数载难以相见,尤其是在动乱的年代里生离有时就意味着死别。因此,在古代,人们特别看重离别,离别时也就更见人间真情。江淹在《别赋》中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也正是这些难以承载的离愁别绪,拨动着别离人的心弦,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送别诗在我国古代诗歌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送别诗以深厚的文化底蕴,营造出凄凉幽怨的意
期刊
平庸是中学生写作的致命伤。而“没有什么可写”是学生因缺乏思考而导致的平庸所在。为什么学生感到没有什么可写呢?综合学生意见,有如下原因:课业负担太重,缺乏生活乐趣;活动太少,而学生也很少观察,懒于思考;读书量太少而面窄。正因为无话可写,懒于思考,所以我们的学生作文单薄乏味,真情假作,平庸空洞。  针对以上原因,如果老师能提高他们思想水平,指导他们审题立意,选材写作,学生就不会为作文平庸感到苦恼。  
期刊
随着新课堂改革的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路如雨后春笋。其中“合作探究”式学习如一朵奇葩,被众多专家学者推崇,被教师吸纳进课堂,被教育管理者作为评价课堂的圭镍。诚然,过去的“填鸭式”教学有诸多的弊端,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的,但在热闹的“ 合作探究”背后也需几点冷思考。  首先,农村高中多是寄宿制,全封闭管理。学生在象牙塔里,与外界隔绝,更难登陆互联网。加上学生每天在各科繁重作业担
期刊
拂袖而去宋代的繁华,在历史的烟云中,欧阳修以一篇《醉翁亭》将他潇洒而豪迈不羁的形象定格成一位嗜酒的“醉翁”,自此“醉翁”也便成了失意文人墨客的代名词。世人常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此,我说“醉翁之意确在酒”。  中国的酒文化由来已久。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一批批酒翁便横空出世。若论正宗的酒翁,恐数魏晋时期为多。大概是因为一方面是统治者大力提倡名教,以孝治天下,一方面文人雅士却又多越名教而任自然,两
期刊
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但我认为,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担负起传授文化知识的重担,更应该以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崇高师德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茁壮成长。语文课,不只是教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做一个对社会有意义的人。  近日,我在一次材料作文中讲到谦虚是美德,谦让是美德时,有
期刊
面对“优化课堂教学,进行新课程改革”的提法,我再次研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分析了近几年来的中高考趋向,根据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迈出了改革的一小步,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努力:  一、利用课程资料,师生互动抓基础,两种做法  1.作为课堂教学引领者的教师,我尝试以下做法:  (1)完善个性,向专业化教师进发。教师要得到学生的爱戴,就得有内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个性,使自己拥有热情、真诚、宽容、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