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化工“常青”之谜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binf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川东化工集团公司,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10多台叉车来回运送货物,着装整齐正忙着包装的员工,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工厂接的单太多啦,我们搞都搞不赢。”
  一个从百多人起家的小型化工厂,迄今已连续赢利27年,成为南岸區化工行业的“龙头老大”,其“常青”的秘密是什么?
  
  走出去,“借鸡下蛋”扭乾坤
  
  1992年的一天,一位领导到川东化工厂调研,当时厂里正准备大规模生产黄磷。这位领导对此十分担忧,并根据市场行情对企业前景作了大胆预测:如果不及时找到一座富矿,企业最多能活两年。
  这位领导的话不幸言中。半年之后,厂里一算账,虽然市场对黄磷的需求量大,但由于无原料优势,加上电费、运费,每生产1吨产品亏损200元。照此下去,要不了两年,企业就将关门。
  是坐以待毙,还是积极突围?危难之际,厂长高光凡亲自带队到周边省市考察,一个多月后,一条信息令他们眼前一亮:与重庆同处一隅的贵州不仅电价低廉,而且有着丰富的黄磷资源。厂领导一盘算:如果到贵州去办厂,生产1吨黄磷就能降低生产成本600多元,这可是一笔划算的买卖。经反复权衡,厂领导决定借“鸡”下“蛋”。
  于是,川东化工投资几十万元,在贵阳承包了一家即将倒闭的黄磷厂。这一次运作让做熟了黄磷业务的川东化工如鱼得水,第二年就收回投资成本,第三年创造经济价值近100万元。这一抉择,解决了厂里“无米之炊”的困扰,为企业扭亏解困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尝到甜头后,1994年,川东化工又一鼓作气和贵州惠水县联合办起了磷酸厂,仅8个月时间就生产磷酸1800吨,产值660万元,获利40万元,收回了实际投资的70%。1995年川东化工参股20%兴建了惠水黄磷厂,当年收回本金;1998年又控股68%建起了万吨五钠厂,生产出全国成本最低的五钠产品。如今,川东化工已在惠水投资1100万元,建有1个磷酸厂,2个黄磷厂,1个磷酸盐厂。经过一系列运作,川东化工摆脱了困境,拓宽了市场,增强了抗风险能力。
  
  重激励,跳起“摘桃”增动力
  
  在川东化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员工之间不打听工资。因为员工每个月工资都不一样,工资的多少取决于业绩的多少。
  以计件工资为基础的分层分配工资制度,是川东化工的一项激励机制,目的就是要员工们跳起来摘“桃”。该制度以工作在一线的工人生产产品数量为基础,中干的工资在一线工人的基础上乘系数,而副总经理以上的管理人员又在其管理的中干工资基础上乘系数。川东化工集团党委副书记魏如平在谈起自己的工资时,笑着说:“我自己都不清楚每个月能拿多少,一线工人干得好,我就拿得多,反之,则拿得少。”
  虽然每个人不知道自己能拿多少钱,但“奖勤罚懒,多劳多得”的原则却深入人心。
  秦磊在2001年从四川大学应用化学系毕业后,在钾酸钠车间当了一名普通工人。由于踏实肯干,每月工资节节看涨。在2002年的中干聘任会上,他凭着扎实的功底,从几十名选手中脱颖而出,被公司聘为技术部副部长。他高兴地说:“我做梦都没想到会摘到这么大一个桃子!”
  而同在生产一线的工人李思俊就没有这么幸运。有一次,他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做出合格的产品,自作聪明的他把不合格产品悄悄混在里面,企图蒙混过关,结果被质检部发现,当月被扣发工资500元。
  除了奖罚分明外,公司还积极鼓励员工自学成才。张秀界,1990年中专毕业后,在工厂钠盐车间当操作工人。她一边勤奋工作,一边刻苦自学,1996年取得自考本科文凭。如今已担任节能计量部部长的张秀界说起考核制度感慨地说:“要想获得较高的报酬,就必须跳起来摘桃子,这种弹性的激励机制,让我们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产品树”,居安思危兴产品
  
  “居安思危、居危思进、惟有惶者才能生存。”这句话通过企业的《文化建设纲要》,深深地扎根于每一个职工心中。
  王禄是川东化工的副总经理,1988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分配到厂。已是高级工程师的他,深有感触地说:“要想打造百年老店,就必须有危机意识。”
  决策层清楚,川东化工的主要产品是磷酸盐,要想与市场要求同步,产品就必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经过一番大讨论,决策层根据化工生产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产品树”的概念:以黄磷为主干,分枝延伸发展,在每一分枝上又产生产品链,上一道产品不仅是下一道产品的原料,而且还可独立分段销售。
  本着这个思路,公司加大产品开发力度。2002年,当甲酸产品市场出现看好的苗头时,公司在设备还不能完全适应的情况下,抢先一步接下了订单。技术人员加班加点对设备进行改装、调试,一线工人则通宵生产,终于按期将合格产品交到了用户手上。
  围绕“产品树”,近年来,川东化工进行技改项目20多项,开发新产品10余个,其中有3项生产技术保持国内领先。靠着这些新产品,公司产品已畅销国内20多个省市,部分品种已远销美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国。
  今年1月,川东化工再次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收购了广西三柳化工厂。到目前为止,川东化工已通过控股、参股、全资购买等各种方式,发展成拥有8家生产企业、3家销售公司、年产值达7个多亿的大型民企,“常青”的美丽神话在延续……
其他文献
“看到群众喝上自来水后的高兴劲,我真的很受感染。”洪天云饱含真诚地说,“老百姓高兴,老百姓受益,再苦再累也值!”  说这话时,洪天云不乏坚毅和自信。    ■ “缺水之痛”的反思    2006年底,洪天云调任黔江区委书记。  在办公桌上,一份反映全区农村饮水安全的报告令他眉头紧皱:在仅有40万农村人口的黔江,竟有32万多名群众喝不上放心水。  农村饮水难在哪?洪天云决定到饱受缺水之苦的蓬东乡作调
朋友在圣西多有个养马场,他允许我在他的房子里为青年风险项目举行筹款活动。一次,他指着我向来宾介绍说:“我想告诉大家我为什么让杰克在这里筹款,事情要追溯到另一个人的童年。”   这个人的父亲是个巡回驯马员,总是从一个马场跑到另一个马场、从一个马厩跑到另一个马厩去训练马匹。结果这个孩子总是不断换学校。   到了高中,有一次老师让学生写作文,题目是《我的梦想》。那孩子写了整整7页纸。他的梦想是拥有一个养
当人们提起婚姻的时候,想法都基本一致,那就是找个合适的人共度余生。然而问题往往就出在“合适”的标准很不一样。而标准的背后,則是对金钱和情感的平衡。世界各国对待婚姻的观念也各有不同,文化、性别以及精神层面的因素也都成为了考量的标准。
2005年12月15日,重庆市政府首次评选的“十大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揭榜,段永国作为区县惟一代表入围。这个几十年来一直在田坎上跑的人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45岁的段永国,中等身材,敦厚结实,黝黑的脸庞上,一对炯炯有神的眼睛闪耀着坚毅的光芒。  他的人生,和水稻密不可分。    一    “远看像要饭的,近看似挑炭的,仔细一问原来是种子站的。”这是1982年从四川农学院农学系毕业分配到忠县种子
“秦支书:你好!我要去重庆检查身体,可能要住院治疗,耽误时间会很长,最近的工作重点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昨天已动手术,一切正常。村里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我已出院,身体恢复还可以,就是说话还不很方便”……在武隆县双河乡新春村党支部书记秦泽沛的手机里,保存了23条这样的短信,发信人是双河乡纪委书记、新春村驻村干部杨龙全。  23条短信,讲述了身患喉癌的杨龙全爱岗敬业的履职故事,也饱含了杨龙全
万州:创新城市社区党组织设置    设置“夕阳红”党组织。牌楼街道牌楼社区针对离退休党员多的实际,党委于今年4月成立了2个“夕阳红”党支部。目前,全区已组建29个“夕阳红”党支部,47个党小组,覆盖党员2997人。  设置行业党组织。周家坝街道映水坪社区党委以相同或相近行业为单元建立党支部3个。目前,全区已组建170个行业党支部,覆盖党员2460人。  设置“流动”党组织。针对不同特点,万州区先后
9月3日,万州区迎来又一个超过40摄氏度的高温天气。上午8时,像往常一样,万州区消防支队特勤中队排长车涛一大早便带着3名战士载着5吨“生命之水”朝50多公里以外的分水镇黄泥凼村驶去。  那里,有7000多人,正焦急地等待着救命水。  9点30分,当送水车驶到距青杠收费站9公里处时,车辆出现故障。想着7000双眼睛的期盼,车涛心急如焚,便赶紧下车查看。正当他支起引擎盖准备检修时,一辆黑色小轿车飞驰而
从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黔江、彭水、石柱、酉阳、秀山等渝东南地区检察机关共查办国家工作人员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155人,其中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一把手”52人,占33.5%。“一把手”职务犯罪现象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 52个“一把手”落马,揭示职务犯罪新动向    一是“一把手”成为职务犯罪主体且有愈演愈烈之势。从2007年1月至2009年4月,渝东南地区检察机关共
编辑老师:  您好。我是去年到某镇任职的一位大学生“村官”。虽然当“村官”才4个月,可我觉得异常苦闷:想做事,可这里不是我的舞台;不想继续干,可这是通往公务员的捷径,丢了可惜。何去何从,我感觉自己都要发疯了。  在农村当个“村官”可不容易。修路占地的调整,动员农民建沼气池,收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参保金,犬只管理……没有哪样不磨破嘴皮不挨骂受气。农民很淳朴,但有时也粗鲁、野蛮,两句话不对头就骂娘、挥拳头
今年9月8日早上6点,城口县修齐镇乡坪村村民谢方珍起了个大早。她和往常一样,掀起前夫彭道平的被子,看一下有没有大便遗出,随后抬起彭道平干瘪的脚,细致地按摩,而在2个小时前,她已经做了同样的动作;6点20分,她的现任丈夫彭道俊起床,来到彭道平床前问好后,背着背兜,上山收玉米;7点,大儿子彭龙起床,谢方珍赶紧给他做早饭,送他上学:8点,谢方珍服侍多病的婆婆起床,然后再去照顾彭道平……3年来,谢方珍就这